内容简介
《经方医学书系·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为经方大家胡希恕、冯世纶两代教授逐条注解《伤寒论》,运用“六经一八纲一方证”的经方医学体系,让您真正读懂《伤寒论》,步入清代医家柯韵伯所说的境界:“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
经方医学,大道至简。《经方医学书系·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由冯世纶教授整理了胡希恕先生一生研究《伤寒论》的成就,以《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为指导,摆脱《伤寒论》研究史上的某些误读,又紧密联系临床实践,解读《伤寒论》每条条文和方证,并进一步探讨每一方证的六经归属,使读者能够读懂《伤寒论》。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起1条迄30条)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前11条小结
桂枝汤方
桂枝加葛根汤方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白虎加人参汤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干姜汤方
芍药甘草汤方
调胃承气汤方
四逆汤方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后19条小结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起31条迄127条)
葛根汤方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麻黄汤方
小柴胡汤方
大青龙汤方
小青龙汤方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干姜附子汤方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桂枝甘草汤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茯苓四逆汤方
五苓散方
茯苓甘草汤方
栀子豉汤方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干姜汤方
真武汤方
小建中汤方
大柴胡汤方
柴胡加芒硝汤方
桃核承气汤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抵当汤方
抵当丸方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小结
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起128条迄178条)
大陷胸丸方
大陷胸汤方
小陷胸汤方
文蛤汤方
三物白散方
柴胡桂枝汤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半夏泻心汤方
十枣汤方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附子泻心汤方
生姜泻心汤方
甘草泻心汤方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旋覆代赭汤方
桂枝人参汤方
瓜蒂散方
黄芩汤方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连汤方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
甘草附子汤方
白虎汤方
炙甘草汤方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小结
太阳病证治结要
第二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起179条迄262条)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前28条小结
大承气汤方
小承气汤方
猪苓汤方
蜜煎导方
茵陈蒿汤方
吴茱萸汤方
麻子仁丸方
栀子檗皮汤方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后56条小结
阳明病证治结要
第三篇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起263条迄272条)
少阳病证治结要
第四篇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起273条迄280条)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加大黄汤方
太阴病证治结要
第五篇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起281条迄325条)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前20条小结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黄连阿胶汤方
附子汤方
桃花汤方
吴茱萸汤方
猪肤汤方
甘草汤方
桔梗汤方
苦酒汤方
半夏散及汤方
白通汤方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真武汤方
通脉四逆汤方
四逆散方
少阴病证治结要
第六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起326条迄381条)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前4条小结
乌梅丸方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麻黄升麻汤方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论厥小结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
白头翁汤方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论下利小结
厥阴病证治结要
附篇一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起382条迄391条)
四逆加人参汤方
理中丸方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附篇二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起392条迄398条)
烧□散方
枳实栀子豉汤方
栀子大黄汤方
牡蛎泽泻散方
竹叶石膏汤方
精彩书摘
阳明病的里热对大脑的刺激非常大,所以阳明病可以见到谵语,即说胡话,里热刺激过于亢奋时,恶寒就被抑制了,所以不恶寒反恶热。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是个里热证。上文提到“名为中风”“名为伤寒”,而这条的“为温病”,是相对于太阳病而言的,而不是太阳病里的证候,是另一种病,即温病,因此就不能根据太阳病的方法来治疗了,就不能发汗了,里热是忌发汗的。若误认为是太阳病而发汗,最伤人津液,此时越发汗越热,如同烧水,本来炉子就热,如果一撤水,就会热得更快。发汗后,身灼热,身上千热难耐如被火烤,名日风温,就从温病变为风温。“风温”的命名,就是根据太阳中风的证候而来,均有发热、汗出,是类似于中风的一种温病。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浮既主表,又主热,在这里就是主热。自汗出和中风证的汗出不透、病邪未解不同,阳明病时就会讲到身灼热而自汗出,汗是由里往外蒸腾。身重,说明身体皮肤组织里有湿,虽然里面热,但是身上还有湿,说明里热还不实,阳明病的里热最伤人津液,热实到极点时,津液也就枯燥了,大便也就干燥了,因为水和火这两种物质是相互排斥的,火盛水就少,水多火就熄,所以从里热而身重上可以看出里热还不实。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都是热向上壅的反应。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使用甘温的桂枝汤,是不可以的,不仅不能用桂枝汤,而且连银翘散、桑菊饮也不可以用,这个病就要用白虎汤,因为它是里热而非表热,解表无效,越解表越坏。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所谓泻下,就是将肠中应吸收而未能吸收之物以药力催下。无论发汗、泻下,都会伤人津液、血液,泻下之后,津液大伤,小便不利即因津液丧失太甚,双目失于荣养则直视。泻下还可伤人脏器,如果真里实,下之则可,如果里尚未实,下伤脏器,虽然津虚小便不利,但是膀胱受累,稍有尿液,也不能藏储,故而失溲,小便淋沥而出,这个病就比上面的病更重了。若被火者,即火攻,如火针、熨背等,均取大汗,犹如抱薪救火,微发黄色,非黄疸之色,乃是萎黄之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疚,阵发惊恐、抽搐。若火熏之,身上的颜色像火烤一般,是黄褐色。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就是指泻下虽然使病重,却尚能存活,若火攻之后,身如熏肉色,则难活命。
这段讲得很清楚,温病不能发汗,不能泻下,更不能用火攻,相对来说,须以清解立法,方选白虎汤。后世陈修园等认为,温病里实明确时,可将大剂麦冬、生地黄、元参、大黄加入白虎汤中,经临床实践证明十分有效,但需谵语、大便干等里实证候齐备的情况下方能使用,不必囿于温病忌下之言,然而仅是攻下是不可以的,还须加入强壮滋阴解热之品,且用量宜大,如麦冬可用一两(30克)。有人讲仲景不治温病,实际仲景是讲温病的。阳明病篇讲到的“阳明病外证云何: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就是温病,方用白虎汤,渴者白虎加人参汤,是符合温病治疗原则的,所以看书要前后参照。太阳提纲证中为加重语气,在恶寒前加“而”并将其置于句尾,以示强调,这是太阳病不可缺少的症状,而温病的辨证要点在于:渴而不恶寒,仲景在太阳病中提到温病,就是提醒医家不要将温病当作太阳病来治疗,因其邪不在表,若以太阳病立法治之,命几不保。
胡希恕按:中风、伤寒均属太阳病的一种证,故论中不称之为病,今将温名之为病,显示其与太阳病无关。热在表则发热恶寒,热在里则发热不恶寒,热在半表半里则往来寒热,此为辨热在表、在里、在半表半里的最确切的鉴别法。温病发热不恶寒,故知其热在里,而渴更属热盛伤津证,所以不可发汗。里虽热,但只津虚而热不实,故亦不可下。至于火攻,乃古人劫使汗出的治病方法(后有详细论述),对于太阳病又当戒用,施之于温病,更属逆治。治温惟有寒凉除热这一法,以其与太阳病形相似,故特先提出,免以治太阳病的发汗法予以误治。
……
前言/序言
经方医学书系·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包装精致、内容全面、使用方便、通俗易懂、是本好书、值得拥有。
评分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
☆☆☆☆☆
这本书胜在言简意赅,有胡希恕和冯世伦两位经方大家的解释。
评分
☆☆☆☆☆
比较难买的书,质量不错
评分
☆☆☆☆☆
胡希恕先生注解。至為可學
评分
☆☆☆☆☆
书很好,既有讲解又有当今方剂用量推荐。只是,方剂用量推荐组药比例上与经方不同,不知道什么原因。
评分
☆☆☆☆☆
帮别人买的。。。。。
评分
☆☆☆☆☆
发货太慢 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