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淩 編
圖書標籤:
  • 模擬電子技術
  • 電子技術
  • 模擬電路
  • 基礎電子學
  • 電路分析
  • 電子工程
  • 模擬電子
  • 電路原理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03458
版次:1
商品編碼:1149547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頁數:37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較為係統全麵地介紹瞭模擬電子技術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緒論、半導體二極管及其基本應用電路、晶體三極管及其基本放大電路、場效應管及其基本放大電路、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低頻功率放大器、集成運算放大器、負反饋及其穩定性、信號的運算和處理電路、信號的産生電路、直流穩壓電源、在係統可編程模擬器件及其開發平颱。
本書體係結構新穎,內容係統完整,知識過渡平滑,文字簡練流暢,敘述深入淺齣。書中每章以討論的問題開始,以小結結束,各章章末均配備瞭豐富的習題(包括仿真習題),附錄提供瞭大部分習題的參考答案,利於自學。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電氣類、自動化類專業本科生學習“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電子綫路”、“低頻電子綫路”等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從事電子技術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作參考。

目錄

本書常用符號說明001
一、幾點原則001
二、基本符號001
三、半導體器件的參數符號003
四、其他符號004
第0章緒論005
0.1電子科學技術發展概述005
0.1.1電子管時代005
0.1.2晶體管時代006
0.1.3集成電路時代006
0.1.4SOC時代007
0.2模擬電子電路與數字電子電路008
0.3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特點和學習方法008
0.3.1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特點008
0.3.2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學習方法009
第1章半導體二極管及其基本應用電路010
1.1半導體物理基礎知識010
1.1.1半導體的共價鍵結構010
1.1.2本徵半導體011
1.1.3雜質半導體012
1.1.4半導體的導電機理014
1.2PN結015
1.2.1PN結的形成015
1.2.2PN結的伏安特性017
1.2.3PN結的擊穿特性018
1.2.4PN結的溫度特性019
1.2.5PN結的電容特性019
1.3半導體二極管020
1.3.1二極管的結構、符號021
1.3.2二極管的伏安特性022
1.3.3二極管的主要參數022
1.3.4幾種特殊的二極管024
1.3.5二極管的模型026
1.4二極管的基本應用電路028
1.4.1整流電路028
1.4.2穩壓電路029
1.4.3限幅電路030
1.4.4開關電路031
習題032
第2章晶體三極管及其基本放大電路036
2.1晶體三極管036
2.1.1三極管的分類、結構及符號036
2.1.2三極管的電流分配與放大作用037
2.1.3三極管的伏安特性麯綫040
2.1.4三極管的主要參數042
2.1.5三極管的模型044
2.2放大電路概述048
2.2.1放大電路的基本概念049
2.2.2放大電路的主要性能指標050
2.3基本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053
2.3.1基本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的組成054
2.3.2放大電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055
2.3.3基本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055
※2.3.4基本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的功率分析056
2.4放大電路的圖解分析方法057
2.4.1靜態圖解分析方法057
2.4.2動態圖解分析方法058
2.4.3靜態工作點與放大電路非綫性失真的關係059
2.5放大電路的等效電路分析方法061
2.5.1靜態分析方法061
2.5.2動態分析方法061
2.6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穩定063
2.6.1溫度對靜態工作點的影響063
2.6.2分壓式偏置Q點穩定電路063
2.7放大電路的三種基本組態068
2.7.1共集電極放大電路——射極輸齣器068
2.7.2共基極放大電路070
2.7.3三種基本放大電路的比較072
2.8多級放大電路072
2.8.1多級放大電路的級間耦閤方式073
2.8.2多級放大電路的分析075
2.8.3常用組閤放大電路077
習題079
第3章場效應管及其基本放大電路088
3.1場效應管088
3.1.1結型場效應管088
3.1.2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MOSFET)091
3.1.3場效應管的主要參數095
3.1.4各種類型場效應管的符號及特性比較097
3.1.5放大狀態下場效應管的模型097
3.1.6場效應管與三極管的比較099
3.2場效應管放大電路099
3.2.1場效應管的直流偏置電路099
3.2.2三種基本的場效應管放大電路101
3.2.3場效應管放大電路與三極管放大電路的比較104
習題106
第4章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114
4.1頻率響應概述114
4.1.1頻率響應的基本概念114
4.1.2頻率響應的分析116
4.2三極管放大電路的高頻響應122
4.2.1三極管的頻率參數122
4.2.2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的高頻響應124
4.2.3共集電極放大電路的高頻響應126
4.2.4共基極放大電路的高頻響應127
4.3三極管放大電路的低頻響應129
4.4場效應管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131
4.4.1場效應管的高頻小信號等效電路131
4.4.2場效應管放大電路的高頻響應131
4.5多級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133
4.5.1多級放大電路的上限截止頻率fH133
4.5.2多級放大電路的下限截止頻率fL134
4.6寬帶放大電路的實現思想135
※4.7放大電路的瞬態響應136
4.7.1上升時間tr136
4.7.2平頂降落δ137
習題139
第5章低頻功率放大器143
5.1功率放大器概述143
5.1.1功率放大器的特點和主要研究對象143
5.1.2功率放大器的分類144
5.2甲類功率放大器144
5.3乙類功率放大器146
5.3.1電路組成及工作原理146
5.3.2電路性能分析148
5.3.3功率三極管的選擇148
5.4甲乙類功率放大器150
5.4.1甲乙類雙電源功率放大器150
5.4.2甲乙類單電源功率放大器152
5.5橋式功率放大器153
※5.6集成功率放大器153
5.6.1BJT集成功率放大器LM386153
5.6.2BiMOS集成功率放大器SHM1150Ⅱ154
5.7功率器件155
5.7.1功率三極管155
※5.7.2功率MOS場效應管158
※5.7.3功率模塊158
習題159
第6章集成運算放大器166
6.1集成運放概述166
6.2電流源167
6.2.1三極管電流源167
6.2.2場效應管電流源171
6.2.3電流源電路用作有源負載171
6.3差分放大電路172
6.3.1差分放大電路的組成172
6.3.2差分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173
6.3.3有源負載差分放大電路179
6.3.4差分放大電路的傳輸特性181
6.3.5場效應管差分放大電路183
6.3.6差分放大電路失調及其溫漂183
6.4集成運算放大器187
6.4.1雙極型集成運放——μA741187
6.4.2單極型集成運放——C14573190
6.4.3集成運放的主要參數191
習題194
第7章負反饋及其穩定性204
7.1反饋的基本概念及反饋放大電路的一般框圖204
7.1.1反饋的基本概念204
7.1.2反饋放大電路的一般框圖205
7.2反饋的分類及判彆方法205
7.3負反饋放大電路的一般錶達式及四種基本組態211
7.3.1負反饋放大電路的一般錶達式211
7.3.2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四種組態212
7.4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213
7.4.1提高增益的穩定性213
7.4.2減小非綫性失真214
7.4.3抑製反饋環內的噪聲215
7.4.4展寬通頻帶216
7.4.5改變輸入電阻和輸齣電阻216
7.5深度負反饋放大電路的近似估算220
7.6負反饋放大電路的穩定性223
7.6.1負反饋放大電路穩定工作的條件223
7.6.2穩定裕量224
7.6.3負反饋放大電路的穩定性分析225
7.6.4相位補償技術226
習題231
第8章信號的運算和處理電路242
8.1集成運放應用電路的分析方法242
8.1.1集成運放的電壓傳輸特性及理想運放的性能指標242
8.1.2集成運放應用電路的一般分析方法243
8.2基本運算電路244
8.2.1比例運算電路244
8.2.2加、減運算電路246
8.2.3積分和微分運算電路249
8.2.4對數和指數運算電路251
8.2.5乘法和除法運算電路252
※8.2.6模擬乘法器253
8.3實際運算放大器運算電路的誤差分析256
8.3.1Aod和Rid為有限值對反相比例運算電路運算誤差的影響257
8.3.2Aod和KCMR為有限值對同相比例運算電路運算誤差的影響257
8.3.3失調參數及其溫漂對比例運算電路運算誤差的影響258
8.4精密整流電路259
8.4.1精密半波整流電路259
8.4.2精密全波整流電路——絕對值電路260
8.5有源濾波電路260
8.5.1一階有源濾波電路261
8.5.2二階有源濾波電路262
8.5.3帶通濾波電路264
8.5.4帶阻濾波電路266
8.5.5全通濾波電路267
※8.5.6開關電容濾波電路267
8.6電壓比較器269
8.6.1單限電壓比較器270
8.6.2滯迴電壓比較器271
8.6.3窗口電壓比較器273
習題274
第9章信號的産生電路287
9.1正弦波振蕩電路概述287
9.1.1産生正弦波振蕩的條件287
9.1.2正弦波振蕩電路的組成及分類288
9.1.3正弦波振蕩電路的分析方法289
9.2RC正弦波振蕩電路289
9.2.1RC文氏橋振蕩電路289
9.2.2RC移相式振蕩電路292
9.3LC正弦波振蕩電路293
9.3.1LC並聯諧振迴路的頻率特性293
9.3.2選頻放大電路294
9.3.3變壓器反饋式LC振蕩電路295
9.3.4電感三點式振蕩電路295
9.3.5電容三點式振蕩電路296
9.4石英晶體正弦波振蕩電路298
9.4.1石英晶體的特點和等效電路298
9.4.2石英晶體正弦波振蕩電路300
9.5非正弦波信號産生電路300
9.5.1方波産生電路300
9.5.2三角波産生電路(Triangular-Wave Generator)302
9.5.3鋸齒波産生電路304
※9.6ICL8038函數發生器306
9.6.1電路結構306
9.6.2工作原理306
9.6.3引腳排列及性能特點307
9.6.4常用接法308
習題309
第10章直流穩壓電源318
10.1概述318
10.2濾波電路318
10.2.1電容濾波電路319
10.2.2其他形式的濾波電路321
10.3綫性穩壓電路322
10.3.1串聯反饋式穩壓電路322
10.3.2三端集成穩壓電路324
※10.4開關穩壓電路328
10.4.1開關穩壓電路的基本工作原理328
10.4.2串聯型開關穩壓電路329
10.4.3並聯型開關穩壓電路331
習題332
※第11章在係統可編程模擬器件及其開發平颱338
11.1引言338
11.2主要ispPAC器件的特性及應用338
11.2.1ispPAC10339
11.2.2ispPAC20340
11.2.3ispPAC30341
11.2.4ispPAC80/81342
11.3PAC-Designer軟件及開發實例342
11.3.1PAC-Designer的基本用法342
11.3.2設計實例344
習題348
附錄A電路仿真軟件——Multisim軟件簡介349
A.1Multisim集成環境349
A.2元器件及虛擬儀器350
A.3Multisim仿真功能簡介358
附錄B部分習題參考答案362
參考文獻371

前言/序言


《機械製造工藝學》 內容簡介 《機械製造工藝學》是一門係統闡述機械零件製造過程規律、方法和技術的綜閤性學科。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完整的機械製造知識體係,從宏觀的生産準備到微觀的加工原理,再到生産組織與管理,全方位地展現現代機械製造的魅力與挑戰。本書內容翔實,理論與實踐相結閤,適閤機械製造及其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從事機械設計、製造、工藝、質量控製等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 第一篇 生産準備與工藝規劃 本篇深入探討瞭機械零件製造前期的各項準備工作,為後續的加工製造奠定堅實基礎。 第一章 零件圖分析與工藝分析 零件圖的閱讀與理解: 詳細講解零件圖的組成要素,包括視圖、尺寸標注、公差、錶麵粗糙度要求、材料說明、熱處理要求等。強調理解圖紙是工藝製定的前提,需要識彆零件的功能、工作條件及其對精度、性能的要求。 工藝分析: 引導讀者如何從零件圖齣發,識彆零件的幾何形狀特徵(如平麵、圓柱麵、錐麵、孔、槽、鍵槽等)、材料特性(如硬度、強度、切削性等)、尺寸精度要求、形狀精度要求、位置精度要求、錶麵粗糙度要求以及特殊的工藝要求(如熱處理、錶麵處理等)。分析這些因素對選擇加工方法、設備、工裝、刀具以及確定加工順序至關重要。 工藝方案的初步構思: 基於零件圖和工藝分析的結果,初步考慮可行的加工路綫,例如是采用鑄造、鍛造、焊接等毛坯製造方法,還是直接用型材、棒料等進行切削加工。初步考慮主要加工工序的類型,如車削、銑削、磨削、鑽削、鏜削等,並考慮其順序。 第二章 工藝規程設計 工藝規程的定義與作用: 闡述工藝規程作為指導生産的綱領性文件,其作用在於標準化、規範化生産操作,確保産品質量,提高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並為生産調度、成本核算和工人培訓提供依據。 工藝規程的組成內容: 詳細介紹工藝規程通常包括的要素,如零件名稱、圖號、材料、毛坯、工序卡片(含工序名稱、內容、定位基準、測量方法、設備、刀具、量具、技術要求、裝量、工時定額等)、裝配工藝規程、檢驗規程等。 工序的劃分與組織: 講解工序的基本概念,即在一個工作地(或一颱機床上)對同一零件連續完成的工序。介紹工序的構成要素,並探討如何閤理劃分工序,以避免重復勞動,提高加工效率。講解流水生産綫、成組技術等現代生産組織方式對工序安排的影響。 選擇加工方法與設備: 基於前期的工藝分析,詳細介紹各種常用加工方法的原理、特點、適用範圍和精度等級。如車削(外圓、內圓、端麵、螺紋)、銑削(平麵、溝槽、齒輪)、磨削(平麵、外圓、內圓)、鑽削、鏜削、刨削、磨削、電火花加工、激光加工等。指導讀者如何根據零件的形狀、尺寸、精度要求、材料和生産批量來選擇最閤適的加工設備。 第三章 毛坯的製造與選擇 毛坯的定義與分類: 明確毛坯是零件在最終加工前所用的材料形態,是實現零件形狀、尺寸、材料和內部質量的基礎。分類包括鑄件、鍛件、型材、棒材、闆材、管材等。 鑄造毛坯: 介紹常見的鑄造方法,如砂型鑄造(普通砂型、熔模鑄造、金屬型鑄造)、金屬型鑄造、壓力鑄造、離心鑄造等。分析各種鑄造方法的優缺點,以及它們對鑄件的精度、錶麵質量、機械性能和生産效率的影響。講解如何根據零件結構復雜程度、材料和生産批量選擇閤適的鑄造工藝。 鍛造毛坯: 介紹自由鍛、模鍛、機械壓力機鍛造、蒸汽錘鍛造等。分析鍛造能改善材料的組織性能,提高強度和韌性的原因。講解如何根據零件形狀復雜程度、尺寸和生産批量選擇閤適的鍛造方法。 其他毛坯: 介紹型材(如型鋼)、棒材、闆材、管材等的應用,以及它們如何通過切削加工或冷變形等方法直接製成零件。 毛坯的經濟性分析: 強調毛坯選擇不僅要考慮加工的難易程度,還要考慮其經濟性,包括材料成本、製造費用、加工餘量等,旨在選擇經濟效益最佳的毛坯。 第二篇 切削加工原理與工藝 本篇深入剖析各種切削加工方法的機理、工藝特點及應用,是機械製造的核心內容。 第四章 金屬切削運動與切削力 切削運動: 詳細講解主運動(切削刀具相對於工件的相對運動,産生切削功)、進給運動(刀具或工件的相對運動,實現連續切削)和輔助運動(如換刀、進退刀等)。分析不同切削方式(如車削、銑削、鑽削)下切削運動的組閤。 切削過程的幾何學: 介紹切削區域的幾何參數,如切削厚度、切削寬度、切削速度、前角、後角、刀尖圓弧半徑等,以及這些參數如何影響切削過程和加工質量。 切削力及其分析: 詳細闡述切削過程中産生的切削力(主切削力、進給力、背壓力)的産生原因、大小和方嚮。講解切削力的測量方法和影響因素(如切削速度、進給量、切削深度、刀具幾何參數、材料的切削性能等)。分析切削力對刀具磨損、工件變形、加工精度和錶麵質量的影響。 切削熱與切削溫度: 分析切削過程中産生的熱量來源(切削功、摩擦功)和熱量分配。講解切削溫度對刀具壽命、工件性能和錶麵質量的影響,以及控製切削溫度的措施(如冷卻潤滑)。 第五章 刀具與刀具材料 刀具的分類與結構: 介紹刀具的分類(按用途、按幾何形狀、按安裝方式等)和基本結構(工作部分、柄部)。重點講解車刀、銑刀、鑽頭、鏜刀、螺紋刀具等常用刀具的結構特點和幾何參數。 刀具材料: 詳細介紹各種常用刀具材料的性能,包括高碳鋼、閤金工具鋼、高速鋼、硬質閤金、陶瓷刀具、立方氮化硼(CBN)刀具、金剛石刀具等。分析不同刀具材料的硬度、耐磨性、紅硬性、韌性和經濟性,以及它們在不同加工條件下的適用性。 刀具磨損與壽命: 講解刀具磨損的類型(後刀麵磨損、前刀麵磨損、崩刃、粘刀等)和磨損機理。定義刀具壽命,並介紹影響刀具壽命的因素。講解刀具的磨損極限和判彆方法,以及如何通過閤理選用刀具材料、優化切削參數和改進冷卻潤滑來延長刀具壽命。 第六章 切削用量選擇與加工精度 切削用量: 詳細闡述切削用量(切削速度、進給量、切削深度)的含義及其對切削過程的影響。分析如何在保證刀具壽命和加工質量的前提下,選擇閤適的切削用量以提高生産效率。 加工精度與錶麵質量: 深入探討影響加工精度的因素,包括機床精度、刀具精度、工裝精度、測量誤差、熱變形、殘餘應力、加工方法選擇、切削用量等。講解錶麵粗糙度的形成機理,以及如何通過選擇閤適的加工方法、刀具、切削用量和後處理工藝來獲得所需的錶麵質量。 加工精度等級與錶麵粗糙度等級: 介紹國傢標準中關於加工精度等級(IT等級)和錶麵粗糙度等級的劃分及其含義,指導讀者如何理解和標注圖紙上的精度要求。 減少加工誤差的工藝措施: 講解各種減少加工誤差的工藝措施,如閤理的定位基準選擇、加工順序的安排、熱處理對精度的影響、應力消除措施、精加工與磨閤等。 第三篇 常用加工工序與設備 本篇詳細介紹各類機械加工工序的原理、工藝特點以及所使用的主要設備。 第七章 車削加工 車削加工基本原理: 講解車削加工是利用工件的鏇轉運動和刀具的直綫進給運動進行切削的加工方法。 車削加工種類: 詳細介紹外圓車削、內圓車削、端麵車削、錐麵車削、螺紋車削、滾花、切槽等。 常用車床及其應用: 介紹普通車床、儀錶車床、數控車床等不同類型車床的結構特點和適用範圍。重點講解數控車床在提高加工精度、自動化程度和效率方麵的優勢。 車削工藝要點: 講解車削加工時如何選擇刀具、切削用量,如何進行定位和夾緊,以及如何保證加工精度和錶麵質量。 第八章 銑削加工 銑削加工基本原理: 講解銑削加工是利用銑刀的鏇轉運動和工件的直綫進給運動進行切削的加工方法。 銑削加工種類: 詳細介紹平麵銑削、成形銑削(如鍵槽銑削、齒輪銑削)、溝槽銑削、角度銑削、麯麵銑削等。 常用銑床及其應用: 介紹臥式銑床、立式銑床、萬能銑床、數控銑床等。講解不同銑床的結構特點和適用範圍。 銑削工藝要點: 講解銑削加工時如何選擇銑刀、切削用量,如何進行定位和夾緊,以及如何保證加工精度和錶麵質量。特彆強調順銑與逆銑的區彆及應用。 第九章 鑽削與鏜削加工 鑽削加工: 介紹鑽削加工是利用鑽頭在實體材料上形成孔的操作。講解鑽孔、擴孔、锪孔、鉸孔、攻絲等。介紹鑽床的種類和鑽削工藝要點,如鑽孔的定位、夾緊、切削用量選擇及排屑。 鏜削加工: 介紹鏜削加工是用來擴大已有的孔或提高孔的加工精度和錶麵質量的加工方法。講解內圓鏜削、外圓鏜削、平麵鏜削等。介紹鏜床的種類和鏜削工藝要點,如鏜刀的選擇、切削用量選擇及粗鏜、精鏜的配閤。 第十章 磨削加工 磨削加工原理: 介紹磨削是利用磨具(砂輪)上的硬質磨料對工件錶麵進行切削加工的方法,主要用於獲得高精度和低錶麵粗糙度的零件。 磨削加工種類: 詳細介紹外圓磨削、內圓磨削、平麵磨削、無心磨削、螺紋磨削、齒輪磨削等。 砂輪的選擇與修整: 講解砂輪的性能參數(粒度、硬度、結閤劑、形狀)及其選擇原則。介紹砂輪的修整(修形、修鈍)的重要性及方法,以保證磨削質量。 磨削工藝要點: 講解磨削加工時如何選擇磨削用量(砂輪綫速度、工件轉速、橫嚮進給量、縱嚮進給量)、冷卻液的選擇以及如何控製磨削過程以避免燒傷和提高精度。 第十一章 其他加工方法 刨削與插削: 介紹刨削與插削加工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們適用於加工平麵、溝槽等零件的場閤,特彆是大批量生産中的應用。 電火花加工(EDM): 介紹電火花加工的原理,適用於加工高硬度、難切削材料的模具和復雜形狀零件。 激光加工: 介紹激光切割、焊接、打標等技術的原理和應用,強調其高精度、高效率和自動化特點。 數控加工技術: 概述數控加工的基本概念,包括數控機床、數控編程(G代碼、M代碼)、刀具路徑生成等。強調數控加工在復雜零件加工、提高精度和自動化方麵的巨大優勢。 第四篇 生産組織與質量控製 本篇關注生産過程的管理、組織和質量保證,是現代製造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十二章 夾具設計與應用 夾具的作用: 闡述夾具在機械製造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定位、夾緊、引導刀具、保證加工精度、提高生産效率、減輕工人勞動強度等。 夾具設計的基本原則: 講解夾具設計的通用原則,如定位基準的確定、夾緊力的計算、夾具的剛性、耐磨性、互換性、易於操作和維護等。 常用夾具類型: 介紹鑽模、銑床夾具、車床夾具、磨床夾具等不同類型夾具的結構特點和設計要點。 標準化與模塊化夾具: 探討標準化和模塊化夾具在提高設計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強通用性方麵的優勢。 第十三章 測量與檢驗 測量基本原理: 介紹尺寸測量、形狀測量、位置測量、錶麵粗糙度測量等基本原理。 常用測量儀器與工具: 講解遊標卡尺、韆分尺、百分錶、量塊、角度量具、粗糙度儀、三坐標測量機(CMM)等常用測量工具和儀器的使用方法和精度。 檢驗方法與質量控製: 介紹首件檢驗、過程檢驗、最終檢驗等檢驗環節。闡述抽樣檢驗、全數檢驗等檢驗方式。強調質量控製在整個生産過程中的重要性,包括預防、檢測和改進。 測量不確定度: 簡要介紹測量不確定度的概念,及其對測量結果可靠性的影響。 第十四章 現代製造技術概覽 成組技術(GT): 介紹成組技術的基本概念,即對零件進行分類,組織成組生産,以實現標準化、係列化和提高生産效率。 柔性製造係統(FMS): 介紹柔性製造係統的構成,包括數控機床、自動化物流係統、計算機集成製造係統(CIMS)等,以及其在提高生産柔性和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生産方麵的優勢。 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CAD/CAM): 闡述CAD/CAM技術在機械産品設計、製造過程仿真、數控編程等方麵的應用,以及它們如何集成到整個製造流程中。 物聯網(IoT)與工業4.0: 簡要介紹物聯網技術在製造領域的應用,如設備狀態監測、預測性維護、智能生産調度等,以及它們在構建智能工廠中的作用。 本書力求以清晰的邏輯、豐富的圖示和貼近實際的案例,幫助讀者深入理解機械製造工藝學的精髓,掌握解決實際製造問題的能力,為培養優秀的機械工程人纔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對電子製作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每當我嘗試搭建一些稍微復雜一點的模擬電路時,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信號失真、噪聲太大、穩定性差等等。市麵上很多關於電子DIY的書籍,要麼過於關注項目本身,而忽略瞭背後的原理;要麼就充斥著各種術語,對初學者很不友好。直到我翻開《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我纔找到瞭真正想要的東西。這本書對於模擬電路的講解,沒有像很多網絡教程那樣直接給齣“套路”,而是深入淺齣地解釋瞭各種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是如何影響電路性能的。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為什麼”的解釋,而不是僅僅告訴“怎麼做”。比如,它會詳細講解電容的充放電特性如何影響濾波效果,晶體管的跨導和輸齣電阻對放大器增益和帶寬的影響。這些基礎的理解,讓我能夠舉一反三,在自己的設計中遇到問題時,不再是盲目地猜測,而是能夠根據原理進行分析和調整,大大提高瞭我的實踐成功率。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我的救命稻草!我是一名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之前在學習模擬電路的時候總是感覺雲裏霧裏,各種元器件的參數、電路的分析方法都讓人頭疼。尤其是涉及到放大器、濾波器這些核心內容,教材上的公式推導和概念解釋總是顯得那麼晦澀難懂。我嘗試過很多其他的參考書,有的太淺顯,根本解決不瞭實際問題;有的又過於理論化,脫離瞭實際應用。就在我幾乎要放棄的時候,我發現瞭《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這本書的優點真的太多瞭,首先,它的講解非常係統,從最基礎的半導體器件原理開始,一步一步深入到復雜的電路分析。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大量的實例分析,每一個公式的推導都配有清晰的圖示和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讓我能真正理解“為什麼”是這樣。而且,它還巧妙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應用相結閤,讓我明白這些知識在現實世界中是如何應用的,這極大地提升瞭我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現在,我對模擬電路的學習信心倍增,感覺自己終於抓住瞭這個科目的精髓。

評分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尤其是在産品設計和調試階段,對模擬電子技術的紮實理解是必不可少的。我之前接觸過的很多技術資料,雖然內容全麵,但往往缺乏條理,知識點比較分散,閱讀起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梳理和整閤。而《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這本書,恰恰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它以一種非常邏輯化的方式組織內容,從最基本的概念入手,逐步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書中對於不同類型電路的分析,無論是放大電路、振蕩電路還是功率放大電路,都給齣瞭清晰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論。我特彆喜歡它在分析過程中,不僅僅是羅列公式,而是會強調關鍵參數的意義以及它們如何影響電路的整體性能。例如,在講解運算放大器時,它不僅介紹瞭理想運放的模型,還詳細分析瞭實際運放的各種非理想特性,並給齣瞭如何補償這些特性的方法,這對於我進行實際電路設計非常有指導意義。

評分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模擬電子這東西特彆“玄乎”,公式推導看得頭疼,畫個電路圖就感覺像是在描繪一幅抽象畫。我嘗試過一些入門級的電子書籍,但往往看完之後,對於電路的核心工作原理還是模模糊糊。直到我拿到《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我纔感覺好像有人在一片混沌中點亮瞭一盞燈。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非常獨特,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一大堆復雜的公式,而是從最直觀的物理現象入手,一點一點地解釋為什麼會這樣。我尤其喜歡它裏麵大量的圖示和動畫(雖然書本是靜態的,但它的描述和邏輯推導有動態感),能夠幫助我非常形象地理解電流、電壓在電路中的流動和變化。書中對於一些看似簡單但卻至關重要的概念,比如“跨導”、“輸入/輸齣阻抗”等,都給齣瞭非常細緻的解釋,讓我能夠理解這些參數對電路整體性能的決定性影響。現在,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地記憶公式,而是真正理解瞭模擬電路背後的邏輯。

評分

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對於模擬電子這門課程,我一直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教材上的內容雖然經典,但有時讀起來感覺有些枯燥,而且很多理論知識與實際的應用之間總感覺隔瞭一層紗。直到我偶然間接觸到《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我纔對模擬電路的學習産生瞭一股新的熱情。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的“接地氣”。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而是用大量生動的例子,將抽象的電路模型和復雜的公式變得易於理解。例如,在講解濾波器設計時,它會結閤實際的音頻電路和射頻電路的應用場景,讓我們明白不同類型濾波器的作用和選擇依據。書中對於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各種放大器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也有非常清晰的比較和總結。這讓我能夠更好地把握不同電路的特點,並在實際的課程設計和實驗中,能夠更加自信地進行電路的設計和分析。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