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原理与技术(修订版)/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电视机原理与技术(修订版)/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林和 编
图书标签:
  • 电视机
  • 原理
  • 技术
  • 信息工程
  • 电子技术
  • 通信工程
  • 高等教育
  • 教材
  • 修订版
  • 显示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630991
版次:2
商品编码:1149614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视机原理与技术(修订版)/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电视机原理电路与分析、彩色电视机遥控电路、彩色电视机整机电路例解、电视机的主要元器件性能和整机调试、电视机的故障分析和故障排除等主要内容。
  本书中.电路分析是以分立件黑白电视机和集成电路彩色电视机相结合而进行的,彩色电视机则着重分析集成块内外电路特点和功能,注重它们的相互联系和整体概念,并结合电视机的功能框图来分析集成块内部某些主要电路工作原理。为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本书对电视机的主要元器件、整机调试、故障分析和故障排除等知识也做了相关的介绍。同时,本书对电视发展中诸如立体电视技术、三网融合技术等热点问题也进行了阐述。
  本书每章最后均附有复习思考题,以方便大家学习。
  本书是为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应用、无线电、家用电器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编写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各类学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1 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过程
1.1.1 光电转换的过程
1.1.2 图像重现的过程
1.2 电视扫描原理
1.2.1 电子扫描
1.2.2 我国广播电视扫描参数
1.3 重现电视图像的基本参量
1.3.1 亮度、对比度和灰度
1.3.2 每帧扫描行数的确定
1.3.3 分解力(清晰度)
1.3.4 视频信号的频带宽度
1.3.5 图像的几何特征
1.4 全电视信号
1.4.1 图像信号
1.4.2 复合消隐信号
1.4.3 复合同步信号
1.4.4 全电视信号
1.5 电视信号的发送
1.5.1 视频信号发送前的补偿处理
1.5.2 图像信号的调制
1.5.3 伴音信号的调制
1.5.4 射频图像信号的残留边带方式及
全射频电视信号的频谱
1.5.5 无线电波段的划分与图像载频的选择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黑白显像管及黑白电视机原理
2.1 黑白显像管
2.1.1 显像管的结构
2.1.2 显像管工作原理
2.1.3 黑白显像管的基本参数
2.2 黑白电视机原理框图
2.2.1 单通道超外差式黑白电视机原理框图
2.2.2 单通道超外差式电视机的特点
2.3 信号波形及频谱的变换
2.4 通道频率特性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2.4.1 视放频率特性的影响
2.4.2 中放电路频率特性的影响
2.4.3 本振频率偏移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彩色电视基础
3.1 色度学基本知识
3.1.1 光与色
3.1.2 三基色原理与配色方程
3.1.3 XYZ计色制与色度图
3.1.4 显像三基色与亮度方程
3.2 彩色图像的分解与重现
3.2.1 彩色图像的分解
3.2.2 彩色图像的重现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编码与解码
4.1 黑白与彩色电视兼容的可能性
4.1.1 亮度与三基色信号的关系
4.1.2 色度信号的编码传输
4.1.3 频带压缩与频谱间置
4.1.4 彩色电视全射频电视信号频域图
4.2 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
4.2.1 正交调制解调基本原理
4.2.2 PAL制、NTSC制和SECAM制的共性与不同特点
4.3 PAL制彩色电视编码与解码原理
4.3.1 逐行倒相
4.3.2 PAL制编码调制原理
4.3.3 逐行倒相正交同步解调原理

第五章 PAL制彩色全电视信号和彩色电视机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 高频调谐器
第七章 中频信号与伴音信号处理电路
第八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
第九章 PAL制解码电路及系统
第十章 彩色显像管的结构及附属电路
第十一章 电视机电源电路
第十二章 彩色电视机遥控电路
第十三章 彩色电视机整机电路分析
第十四章 电视新技术
第十五章 电视机主要元器件性能及整机调试
第十六章 电视机的故障分析和故障排除
参考文献
探秘显影艺术:从像素到图像的奇幻之旅 本书将带您踏上一段跨越时空的视觉探索之旅,深入了解电视机这一凝聚了人类智慧与创新的通信媒介。我们不聚焦于某一本特定的教材,而是以更宏观、更具故事性的视角,解构电视机从诞生至今的演变历程,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技术原理和不断革新的设计理念。我们将剥离掉繁复的学术术语,以一种生动、易懂的方式,为您揭示屏幕上跳跃的像素如何汇聚成丰富多彩的世界,又如何将遥远的信息带入我们的生活。 第一章:影像的初啼——显像管时代的辉煌 在数字浪潮席卷而来之前,电视机的世界曾被一种奇妙的设备主宰——阴极射线管(CRT)。本章将带您回到那个黑白与彩色交织的年代,探寻CRT显像管的诞生故事。您将了解到,正是这个粗壮的“大脑袋”通过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轰击涂有荧光粉的显像管内壁,才点亮了最初的荧幕。我们将详细剖析电子枪的工作原理,例如电子的加速、聚焦和偏转,以及偏转线圈如何精准地控制电子束的运动轨迹,绘制出每一帧画面。 您会惊叹于早期色彩电视机是如何巧妙地利用红、绿、蓝(RGB)三原色来实现全彩显示的。我们将解析三枪三束显像管的结构,以及色度信号和亮度信号的编码与解码过程。从最初的信号传输到荧光粉的激发,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物理学的智慧。我们还会回顾CRT显像管在显像原理上的独特优势,例如其出色的响应速度和纯粹的色彩表现,并探讨那个时代电视机工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它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 第二章:色彩的觉醒——从隔行扫描到逐行扫描的飞跃 早期电视机为了节省带宽,普遍采用了隔行扫描技术。本章将深入浅出地解释隔行扫描的原理,即画面被分为奇数行和偶数行,分两次扫描完成。您将理解为何在快速运动的画面中,隔行扫描会产生“梳状失真”的现象,以及早期的去隔行处理技术是如何尝试解决这一问题的。 随后,我们将重点介绍逐行扫描技术的出现及其革命性的意义。逐行扫描一次性完成一整帧画面的扫描,极大地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和流畅度,为后来的高清化和数字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您将了解到逐行扫描是如何通过提高扫描频率和分辨率来实现更细腻、更逼真的图像效果。本章还将探讨扫描技术的发展对内容创作和观看体验带来的双重影响,以及它如何引导电视机向着更高画质迈进。 第三章:像素的舞蹈——液晶显示技术的崛起 当CRT时代走向落幕,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液晶显示(LCD)——开始崭露头角。本章将揭示液晶的奇妙物理特性,即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能够改变排列方式,从而控制光的通过与阻挡。您将深入了解LCD面板的基本结构,包括背光源、偏振片、彩色滤光片以及液晶层。 我们将详细阐述液晶分子如何通过扭转来控制背光穿透的多少,从而形成不同的亮度值。您还会了解到TFT(薄膜晶体管)技术在LCD中的核心作用,每个像素点都由一个独立的TFT控制,实现了对亮度和色彩的精确控制。本章还将探讨LCD技术在色彩还原、对比度、视角等方面的演进,以及各种背光技术(如CCFL和LED)的出现及其对显示效果的提升。从早期的低分辨率LCD到如今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的先进面板,我们将见证液晶显示技术如何一步步成为主流。 第四章:光影的魔术——LED与OLED的璀璨星光 随着技术的发展,LED(发光二极管)和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等自发光显示技术为电视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本章将深入剖析LED作为背光源的优势,如何实现更薄的机身、更高的亮度和更广的色域。您将了解到不同类型的LED背光技术,例如直下式、侧入式以及全阵列局部控光(FALD),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更精细的亮度控制来提升对比度和黑色表现。 而OLED技术更是将自发光推向了极致。我们将详细解释OLED像素如何通过有机材料在通电时直接发光,无需背光源。这将带来令人惊叹的纯粹黑色、无限对比度以及极其宽广的视角。您还会了解到OLED在响应速度、色彩精准度以及能耗方面的优势。本章还将探讨LED和OLED技术在电视机设计和制造中的创新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定义了现代电视机的视觉标杆。 第五章:信号的脉络——从模拟到数字的演进 电视机的最终目的在于呈现丰富的图像和声音,这离不开信号的传输和处理。本章将追溯电视信号的演进历程,从早期的模拟信号到如今主流的数字信号。您将了解到模拟信号的特点,例如其连续性和易受干扰性,以及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真。 随后,我们将重点介绍数字信号的革命性转变。数字信号通过量化和编码,将连续的图像和声音信息转化为离散的二进制数据。这将带来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更高的传输效率以及更精确的信号恢复。您将了解到数字电视信号的编码标准(如MPEG-2、H.264、H.265/HEVC),以及它们如何实现视频信号的高效压缩和高质量传输。本章还将探讨数字信号在图像处理、画质增强以及多声道音频支持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第六章:图像的灵魂——分辨率、刷新率与色彩空间 画质是电视机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而分辨率、刷新率和色彩空间则是决定画质的关键要素。本章将详细解读这些概念。您将了解不同分辨率的含义,从标清(SD)到高清(HD)、全高清(FHD)再到如今的4K(UHD)乃至8K,以及分辨率的提升如何带来更细腻、更清晰的图像。 刷新率则决定了画面的流畅度。我们将解释60Hz、120Hz甚至更高的刷新率对消除运动模糊、提升观看体验的重要性。您还会了解到动态刷新率(VRR)等技术的应用,以应对不同内容的播放需求。 色彩空间则是电视机能够呈现的颜色范围。本章将介绍常见的色彩空间,如Rec.709(HD标准)和Rec.2020(UHD HDR标准),以及HDR(高动态范围)技术的出现如何极大地扩展了电视机的亮度和色彩表现能力,带来更具层次感和真实感的画面。 第七章:智能的翅膀——电视机的互联与交互 当今的电视机早已不再仅仅是内容的接收器,而是成为了家庭娱乐的智能中心。本章将探讨电视机的智能化发展,以及它如何融入互联网络。您将了解智能电视机的操作系统(如Android TV、webOS、Tizen等),以及它们提供的丰富应用商店和在线服务。 我们还将深入研究电视机的网络连接方式,包括Wi-Fi和以太网,以及它们如何实现流媒体播放、在线游戏、视频通话等功能。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新型交互方式也将成为本章的焦点,它们如何让用户与电视机的互动更加便捷和自然。此外,本章还将探讨电视机与智能家居生态的融合,以及它在智能家居控制中的潜力。 第八章:视听的盛宴——音频技术与沉浸式体验 精彩的视觉需要同样出色的听觉来搭配,才能构成完整的观影体验。本章将聚焦电视机的音频技术。您将了解到电视机内置扬声器的发展历程,以及从单声道到立体声、再到多声道环绕声的演进。 我们将详细介绍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DTS:X等沉浸式音频技术,它们如何通过在三维空间中精确定位声音,营造出令人身临其境的听觉感受。本章还将探讨电视机的音频解码能力、音效处理算法,以及外接音响设备(如Soundbar、家庭影院系统)如何进一步提升音频体验。 第九章:未来的畅想——电视技术的无限可能 站在当前的视角,回望电视机的百年发展,我们不禁对它的未来充满好奇。本章将对电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您将了解到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潜在突破,例如Micro-LED、全息投影等,它们将可能带来更惊艳的画质和更具想象力的应用。 我们还将探讨人工智能在电视机中的进一步应用,例如更智能的内容推荐、更精准的画质优化、更自然的语音交互以及更强大的图像和声音处理能力。此外,本章还将展望电视机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中的角色,以及它如何与这些技术融合,为我们带来全新的娱乐和信息获取方式。 从CRT的辉煌到OLED的璀璨,从模拟信号的局限到数字信号的便捷,电视机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科技史诗。本书旨在为您揭示这背后的科学原理,让您在欣赏精彩画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技进步的脉搏。愿这段探秘之旅,能点亮您对视觉与科技的无限好奇。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非常出色。它涉及到的技术点非常细致,从最底层的元器件选择,到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再到用户界面设计,几乎涵盖了电视机研发和生产的各个环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数字信号编码和解码的部分印象深刻,那些复杂的算法和处理流程,在作者的讲解下变得相对易于理解。书中还提到了很多行业内的标准和规范,这对于我们未来进入实际工作岗位非常有指导意义。而且,我注意到书中在讲解某些技术时,会适当地引用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这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静态的知识传授,更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前瞻性。对于我们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接触到这样一本内容全面、紧跟行业发展的教材,是非常幸运的。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适合学术教材,严谨而清晰,但又不至于过于晦涩难懂。作者在描述复杂的电子电路和信号处理时,能够巧妙地运用类比和比喻,帮助我们这些初学者更好地理解。例如,在讲解色彩还原的原理时,作者用到了“三原色混合”的生动例子,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同时,书中也包含了一些思考题和实践环节的建议,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实践,但这些提示让我知道如何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我感觉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人性化,重点内容会有加粗或者单独列出,方便我们在阅读时抓住关键信息。而且,书中的目录和索引也做得非常详细,方便我们查找和回顾特定内容。总的来说,这本书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兼顾了可读性和易懂性。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在讲解技术的同时,并没有忽视电视机背后的人文和社会价值。比如,在介绍电视机的普及和发展时,会涉及到它对信息传播、文化交流乃至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内容让我在学习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深远影响。书中在某些章节还会提到一些经典电视机的设计理念和创新之处,让我觉得电视机的发展史本身就充满着故事性和趣味性。这让我觉得,学习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技术,更是在了解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产物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这种将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视角,使得整本书的内容更加丰满和有吸引力,也让我对电视机这项技术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逻辑性很强,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讲解电视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工作原理。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陈述,还会穿插大量的图示和实例分析,比如在讲解图像信号的生成和传输时,会详细地画出信号流程图,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各个环节的作用,这对于理解抽象的技术概念非常有帮助。我还在书里看到了很多关于不同类型电视技术(比如CRT、LCD、LED,甚至还有一些更新的技术概念)的介绍,这让我对电视机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对一些关键的技术名词的解释也很到位,甚至还提供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这使得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记忆,更是对整个行业理解的深化。我感觉作者在这本书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力求让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电视机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大气,字体清晰,排版也很规整,一看就是一本认真对待学术内容的教材。拿到手时,首先感觉到纸张的质量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有分量,而且印刷的文字非常清晰,即使是复杂的电路图和公式,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一点对于我们这种需要长时间阅读和做笔记的学生来说,真的非常重要。封面上的“高等学校信息工程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几个字,也给了我一种权威和可靠的感觉,说明这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和编审的,内容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书的厚度适中,不算特别厚,但看起来内容应该很充实,不会过于冗长。包装也很好,没有出现任何破损或者褶皱。总体来说,从拿到书的第一刻起,就对这本书的品质和内容充满了期待,感觉它会是我学习电视机相关知识的一个得力助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