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关宇,孙峥,石会,丁伟 著,邓元庆 编
图书标签:
  • 电子技术
  • 基础
  • 电路
  • 模拟电子
  • 数字电子
  • 电子元件
  • 半导体
  • 电工学
  • 通信原理
  • 微电子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388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346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电工电子基础课程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针对电子、计算机、信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需求而编写,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大部分、8章内容,分别为:半导体器件基础,单元电子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模数混合器件与电子系统。为了方便课程教学和读者自学,每章后面留有题型丰富的思考题与习题,书末附有电工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简介、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和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作者简介

邓元庆,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自1986年从事本科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至今已三十年,编写并出版多部教材,获得多项军队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主持多项重点教研立项。

目录

第1章 半导体器件基础 1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
1.1.1 本征半导体 1
1.1.2 杂质半导体 2
1.1.3 PN结 3
1.2 半导体二极管 4
1.2.1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与主要参数 4
1.2.2 温度对二极管伏安特性的影响 5
1.2.3 二极管的基本应用与电路分析方法 5
1.2.4 特殊二极管 9
1.3 半导体三极管 10
1.3.1 三极管的结构与符号 10
1.3.2 三极管的PN结偏置 11
1.3.3 三极管的放大原理 11
1.3.4 三极管的伏安特性与主要参数 12
1.3.5 温度对三极管伏安特性的影响 16
1.4 场效应管 17
1.4.1 场效应管的种类与符号 17
1.4.2 场效应管的伏安特性与主要参数 19
1.5 复合管 22
思考题与习题1 23
第2章 单元电子电路 27
2.1 放大电路概述 27
2.1.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27
2.1.2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27
2.1.3 放大电路的级联 29
2.1.4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30
2.2 基本放大电路 32
2.2.1 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32
2.2.2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 33
2.2.3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 42
2.2.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43
2.2.5 基本放大电路小结 48

2.3 电流源电路 48
2.3.1 三极管镜像电流源电路 48
2.3.2 场效应管镜像电流源电路 49
2.4 差分放大电路 50
2.4.1 共模信号与差模信号 50
2.4.2 射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 51
2.4.3 源极耦合差分放大电路 54
2.4.4 差分放大电路的通用结构 55
2.5 功率放大电路 55
2.5.1 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56
2.5.2 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方式 56
2.5.3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57
2.5.4 D类功率放大电路 61
2.6 数字逻辑门电路 61
2.6.1 CMOS反相器电路 62
2.6.2 TTL与非门电路 63
思考题与习题2 64
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68
3.1 集成运算放大器 68
3.1.1 集成运放的电路结构 68
3.1.2 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与主要性能指标 69
3.1.3 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 71
3.1.4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分类 72
3.2 反馈 76
3.2.1 反馈的基本概念 76
3.2.2 反馈的类型及判别方法 78
3.2.3 负反馈电路的分析方法 81
3.2.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83
3.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电路 88
3.3.1 基本运算电路 88
3.3.2 有源滤波器电路 94
3.3.3 信号产生器电路 97
思考题与习题3 99
第4章 直流稳压电源 105
4.1 直流稳压电源的结构与主要指标 105
4.1.1 直流稳压电源的结构 105
4.1.2 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指标 105
4.2 整流与滤波电路 107

4.2.1 整流电路 107
4.2.2 滤波电路 109
4.3 稳压电路 112
4.3.1 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 113
4.3.2 三端集成稳压器 115
思考题与习题4 118
第5章 组合逻辑电路 121
5.1 数字逻辑基础 121
5.1.1 数制与编码 121
5.1.2 逻辑运算和逻辑门 127
5.1.3 逻辑代数的运算定律和运算规则 131
5.1.4 逻辑函数的表达式和真值表 133
5.1.5 逻辑函数的化简 135
5.2 集成逻辑门 140
5.2.1 逻辑系列 141
5.2.2 数字集成电路的主要电气指标 142
5.2.3 逻辑器件的特殊输出结构 145
5.3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147
5.3.1 分析步骤 147
5.3.2 分析举例 147
5.4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149
5.4.1 设计步骤 149
5.4.2 设计举例 149
5.5 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及其应用 151
5.5.1 加法器 151
5.5.2 比较器 152
5.5.3 编码器 154
5.5.4 译码器 156
5.5.5 数据选择器与数据分配器 160
思考题与习题5 163
第6章 时序逻辑电路 170
6.1 时序逻辑基础 170
6.1.1 时序逻辑电路的一般结构、特点与分类 170
6.1.2 时序逻辑电路的描述方式 171
6.2 触发器及其应用 172
6.2.1 基本RS触发器 172
6.2.2 同步RS触发器 173
6.2.3 集成触发器 174

6.2.4 触发器的基本应用 178
6.2.5 同步时序电路分析 182
6.3 MSI计数器芯片及其应用 183
6.3.1 异步计数器芯片及使用 184
6.3.2 同步计数器芯片及使用 185
6.3.3 计数器的应用 189
6.4 移位寄存器芯片及其应用 190
6.4.1 移位寄存器芯片功能及使用 190
6.4.2 移位寄存器的应用 192
思考题与习题6 196
第7章 半导体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 203
7.1 半导体存储器 203
7.1.1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203
7.1.2 半导体存储器的电路原理 204
7.1.3 半导体存储器的使用 205
7.2 简单可编程逻辑器件(SPLD) 207
7.2.1 可编程逻辑器件概述 207
7.2.2 通用阵列逻辑器件(GAL) 209
7.3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212
7.3.1 阵列扩展型CPLD 212
7.3.2 单元型CPLD(FPGA) 213
7.3.3 CPLD与FPGA的比较 214
7.4 PLD的应用开发 215
7.4.1 PLD的开发过程 215
7.4.2 PLD的开发软件QuartusII 216
思考题与习题7 222
第8章 模-数混合器件与电子系统 224
8.1 集成数模转换器 224
8.1.1 数模转换的基本原理 224
8.1.2 DAC0832及其使用 225
8.2 集成模数转换器 230
8.2.1 模数转换的一般过程 230
8.2.2 ADC0809及其使用 232
8.3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235
8.3.1 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235
8.3.2 用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 237
8.3.3 用555定时器构成单稳态触发器 238
8.3.4 用555定时器构成施密特触发器 238
8.4 电子系统 239
8.4.1 电子系统概述 240
8.4.2 电子系统实例 241
思考题与习题8 242
附录A 电工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简介 244
附录B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53
附录C 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260
参考文献 267

前言/序言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三版) 前言 在物理学的宏伟殿堂中,电磁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揭示了电荷、电流、磁场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层奥秘,更构成了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石。从手机通信到卫星导航,从电力传输到医学成像,无一不深深烙印着电磁学的智慧结晶。本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扎实而系统的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框架,引导大家深入理解其基本原理、核心概念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本书的编写力求在理论的严谨性和内容的生动性之间取得平衡,力求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清晰易懂。我们相信,通过逻辑清晰的推导、丰富的实例分析以及适时的数学工具运用,读者将能够逐步掌握这一迷人的领域,并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概览 本书共分为十章,循序渐进地展开电磁场与电磁波的理论体系: 第一章 静电场:从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出发,引入高斯定理这一分析静电场的重要工具,并探讨了电势、等势面等概念,以及导体和电介质在静电场中的行为。 第二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深入分析导体在静电平衡时的特性,以及电介质的极化现象及其对电场的影响,为理解更复杂的电磁现象奠定基础。 第三章 电容与静电储能:在理解了电场分布的基础上,引入电容的概念,探讨不同几何构型电容器的电容计算,并分析静电场的能量储存。 第四章 稳恒电流与电路:从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入手,介绍稳恒电流的特性,并将其与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相结合,为理解动态过程做好铺垫。 第五章 磁场:引入毕奥-萨伐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分析由稳恒电流产生的磁场,并研究磁场与载流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六章 磁场中的磁介质:类比电介质,探讨磁介质的磁化现象,区分顺磁、抗磁和铁磁材料,并分析它们对磁场强度的影响。 第七章 电磁感应: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揭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这一深刻规律,并探讨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机理及应用,如电动机和发电机。 第八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本书的核心章节之一。通过对前面几章内容的提炼和推广,引入位移电流的概念,最终构建出描述电磁现象的完整统一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这是经典电磁学的基石。 第九章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电磁波的存在及其传播特性,包括电磁波的形成、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能量和动量等。 第十章 导行电磁波:将电磁波的传播从自由空间转移到导行介质,如传输线和波导,分析其传播模式、特性阻抗和损耗等,为实际的电磁波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详细内容解读 第一章 静电场 本章奠定了整个电磁学理论的基石。我们从最基本的电荷概念出发,引入了描述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定律,它如同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是描述一对点电荷间作用力的基本法则。在此基础上,我们定义了电场强度,它是一个矢量,描述了空间中某一点受到的电荷力的性质,与源电荷的电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随后,本书引入了分析静电场最强大、最简洁的工具之一——高斯定理。高斯定理将一个封闭曲面上的电场通量与曲面内包含的总电荷联系起来,使得在具有高度对称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高效地计算电场分布。通过对球对称、柱对称和平面对称电荷分布的分析,读者将深刻体会高斯定理的威力。 接着,我们探讨了电势的概念。电势是标量场,描述了单位正电荷在某点所具有的势能。它与电场强度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电场强度是电势的负梯度),这使得我们能够从电势场推导出电场分布,或者从电场分布计算电势。等势面是所有具有相同电势的点构成的曲面,它们与电场线垂直,为理解电场分布提供了直观的视角。 最后,本章初步介绍了导体和电介质在静电场中的基本行为。导体内部自由电荷的移动使其在静电平衡时内部场强为零,表面为等势面。而电介质则存在极化现象,即其内部电荷受到外电场作用发生微小位移,从而产生附加电场,影响整体电场分布。 第二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本章对导体和电介质的行为进行了更为深入和详细的讨论。 对于导体,我们详细阐述了其在静电平衡时的重要特性: 1. 导体内部场强为零:这是由自由电荷的自由移动保证的。 2. 导体是等势体:由于内部场强为零,电荷在导体内部移动不做功,因此导体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零。 3. 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如果导体内部有净电荷,这些电荷也会通过库仑力相互排斥,最终移动到表面上,直到达到平衡状态。 4. 导体表面电荷密度与场强关系:在导体表面附近,电荷密度与垂直于表面的电场强度之间存在一个特定的关系,这对于计算表面电荷分布至关重要。 本书将通过求解具有复杂形状的导体(如平行板电容器、球形电容器)来展示这些原理的应用。 对于电介质,本章详细分析了其极化过程。当介质置于外电场中时,介质中的电荷会发生微小的相对位移,产生电偶极矩。根据电偶极子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永久电偶极子(如水分子)和诱导电偶极子(如非极性分子)。极化使得介质内部产生了与外电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电场,从而削弱了总电场。 我们引入了电极化强度(P)来描述介质的极化程度,并建立了电位移矢量(D)的概念。D = ε₀E + P,其中ε₀是真空介电常数。在许多情况下,D的引入可以简化问题,尤其是在处理具有各向同性介电常数(ε)的均匀介质时,D = εE。通过研究介质对电场强度的影响,我们可以计算出介电常数(ε)对电容器容量的影响,以及在介质中的电场和电势分布。 第三章 电容与静电储能 本章将注意力集中在电容器这一重要的储能元件上。电容(C)是描述物体储存电荷能力的物理量,定义为导体上的电荷量(Q)与导体电势(V)之比,即 C = Q/V。电容的大小仅取决于导体的几何形状、尺寸以及周围介质的性质,与电荷量和电势无关。 本书将详细计算几种典型电容器的电容值: 平行板电容器: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电容器模型,易于理解其电容与极板面积、极板间距离以及介电常数的关系。 球形电容器:分析内外球壳之间的电容。 圆柱形电容器:分析同轴圆柱体之间的电容。 在理解了电容之后,我们还会探讨静电场的能量。当电荷从无到有地被累积到导体上时,需要克服电荷之间的库仑斥力做功,这些功被储存在电场中,表现为静电储能。本书将推导出静电储能的计算公式,包括 U = 1/2 CV² = 1/2 Q²/C = 1/2 QV,以及在连续介质中的能量密度表达式 u = 1/2 (ε₀E² + P·E)。这些能量概念在分析电路充放电过程和电磁场的动力学行为时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 稳恒电流与电路 本章将目光从静止的电荷转移到流动的电荷,即电流。我们从欧姆定律出发,它描述了导体两端的电压(U)、通过的电流(I)以及导体的电阻(R)之间的关系,即 U = IR。电阻是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它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 在此基础上,我们介绍了基尔霍夫定律,这是分析复杂电路的两个基本定律: 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在电路的任何一个节点,流入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这反映了电荷守恒定律。 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沿电路的任何一个闭合回路,所有电压降(包括电阻上的电压降和电源的电动势)之和等于零,这反映了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运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我们可以系统地分析由电阻、电源等元件组成的直流电路,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分布和各点的电势。此外,本章还将简要介绍电功率的概念(P = UI = I²R = U²/R),以及一些基本电路元件(如电流源、电压源)的特性。 第五章 磁场 进入本章,我们将探讨磁场的产生和性质。磁场是与运动电荷(即电流)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我们从描述由稳恒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毕奥-萨伐尔定律开始,它告诉我们,空间中某一点的磁场强度是由周围所有电流元产生的磁场强度叠加而成的。 与高斯定理在静电场中的作用类似,安培环路定理是分析磁场的重要工具。它表明,沿一个任意闭合回路的磁场强度环路积分等于回路内包含的总电流乘以真空磁导率。这个定理使得在具有对称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高效地计算磁场分布,例如无限长直导线、圆线圈、螺线管产生的磁场。 本书还将分析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力,即洛伦兹力(F = ILBsinθ)。这一定律是理解电动机工作原理的关键。 第六章 磁场中的磁介质 类比于第二章的电介质,本章深入研究了磁介质的特性。当磁性材料置于外磁场中时,材料内部的原子、分子中的电子运动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磁化现象,形成磁矩。 根据磁介质对外磁场的响应方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 抗磁性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感应磁矩的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反,使得介质内的总磁场强度略有减弱。 顺磁性材料:在外磁场作用下,原子内的永久磁矩在外磁场方向上产生净磁化,使得介质内的总磁场强度略有增强。 铁磁性材料:表现出很强的磁性,即使在外磁场消失后,也能长期保持磁化状态(剩磁),并且在外磁场作用下,其磁化强度可以比顺磁性材料大得多。 为了描述磁介质的磁化强度,我们引入了磁场强度(H)的概念,它与外磁场和介质的磁化特性有关。磁感应强度(B)则代表了由所有磁场源(包括电流和磁介质)产生的总磁场。它们之间的关系通常表示为 B = μH,其中 μ 是介质的磁导率,它反映了介质导磁能力的强弱。 第七章 电磁感应 本章是连接静电学和动态电磁现象的桥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核心内容,它指出,穿过某一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产生感应电流。磁通量的变化率决定了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本书将详细讲解楞次定律,它指明了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趋于阻碍引起它本身的那种磁通量的变化。这一定律体现了能量守恒的物理思想。 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我们可以解释许多重要的电磁现象和设备,例如: 自感:当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会产生一个与原电流变化趋势相反的感应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这引出了电感(L)的概念。 互感:两个线圈之间,一个线圈的电流变化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涡流:在导体内,变化的磁场会产生感应电流,这些电流形成闭合的回路,称为涡流,它们会引起能量损耗。 电磁感应的原理是发电机工作的根本依据,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八章 麦克斯韦方程组 本章是经典电磁学的集大成者。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描述电场和磁场及其相互关系的四组基本微分方程(或积分方程),它统一了静电学、稳恒磁场和电磁感应等现象,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麦克斯韦对安培环路定理进行了重要的修正,引入了位移电流的概念。对于变化的电场,它也能够产生磁场,其作用类似于传导电流。引入位移电流后,麦克斯韦方程组具有了完美的对称性,并且能够描述非稳恒的电磁场。 麦克斯韦方程组包含以下四个基本方程: 1. 高斯电通量定理(∇·D = ρv):描述了电荷分布与电场(或电位移矢量)的关系。 2. 高斯磁通量定理(∇·B = 0):表明磁单极子不存在,磁力线总是闭合的。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 -∂B/∂t):描述了变化的磁场如何产生电场。 4. 安培-麦克斯韦定律(∇×H = J + ∂D/∂t):描述了磁场(或磁场强度)的产生原因,既包括传导电流,也包括变化的电场(位移电流)。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场理论的核心,所有电磁现象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 第九章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基于完整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本书将推导出电磁波的存在。当电荷加速运动时,会激发并辐射出电磁波。电磁波是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相互传播的波动现象。 电磁波具有以下重要特性: 横波:电场和磁场矢量都垂直于传播方向。 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其速度 c = 1/√(μ₀ε₀)。 能量传播:电磁波携带能量,其能量密度与电场和磁场的强度有关。 动量传播:电磁波也携带动量,能够对外做功(例如光压)。 本书将分析电磁波在真空、介质中的传播,讨论反射、折射等现象,并引入波阻抗的概念,它描述了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电场与磁场强度的比值。 第十章 导行电磁波 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电磁波在导行结构中的传播,而不是在自由空间中。最常见的导行结构包括传输线和波导。 传输线:例如同轴电缆、平行双线等,用于信号和能量的传输。我们将分析传输线的集总参数模型和分布参数模型,推导其特性阻抗、传播常数、损耗等参数。 波导:例如矩形波导、圆波导等,主要用于高频信号(微波、毫米波)的传输。我们将分析波导中的传播模式(TE模式、TM模式),以及不同模式的截止频率。 导行电磁波的研究是理解微波工程、射频电路和光纤通信等领域的基础。 总结 《电磁场与电磁波》(第三版)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次探索电磁世界奥秘的旅程。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读者能够: 深刻理解电荷、电流、电场、磁场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掌握分析电磁现象的强大数学工具,如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和麦克斯韦方程组。 认识到电磁学在现代科技中的核心地位,激发对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 我们相信,本书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清晰度将帮助读者建立起扎实的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电子技术基础》的某些章节,我真的感到自己对于电子世界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作者在描述每一个概念时,都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仿佛在跟我这位“小白”对话。比如,在讲解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时,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公式和模型,而是先从一个生动的比喻入手,让我瞬间明白了它的核心功能。然后,再逐步深入到其内部结构和电学特性,整个过程自然而然,没有丝毫生硬感。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一些关键理论时的严谨性,每一个公式的推导都清晰明了,让你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而不是死记硬背。书中的插图也是一大亮点,那些精美的电路图,清晰的波形图,以及实际产品的照片,都极大地增强了我的理解力和学习兴趣。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些简单的电路模型,结果发现之前困扰我的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让我学会如何去分析和理解复杂的电子现象。

评分

《电子技术基础》这本书,真的让我对电子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在阅读之前,我总觉得电子技术是一门非常高深、难以企及的学科,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原本复杂的技术术语,转化成易于理解的语言,并且搭配了大量直观的插图和流程图,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清晰的思路。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接收的章节印象深刻。它详细地解释了不同类型的信号,以及它们在电路中是如何运作的,这让我对无线通信、音频处理等领域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还融入了很多实际应用案例,让我看到了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价值。我尝试着去理解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并且发现很多都能在书中找到相关的解释。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电子技术世界的大门,让我充满了继续探索的动力。

评分

《电子技术基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电子技术领域深深的敬畏和好奇。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浩瀚的电子海洋中航行。我记得有一次,我被书中关于数字信号处理的部分深深吸引住了。作者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那些看似复杂的算法和原理,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小步骤,并且结合了大量的图表和实例,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数字信号处理的工作室。我能清晰地看到信号是如何被采集、转换、处理,最终生成我们所需要的输出。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我之前阅读其他书籍时从未有过的。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和一位老朋友在交流。我尝试着运用书中学到的知识去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电子产品,比如手机、遥控器等等,感觉就像打开了它们内在的秘密,一切都变得有迹可循。

评分

不得不说,《电子技术基础》这本书的编排设计确实独具匠心,给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阅读体验。它在讲解一些相对抽象的概念时,总是能找到最恰当的比喻和类比,让我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核心。比如,在阐述某些电子元件的工作特性时,作者会将其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联系起来,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学习过程不再枯燥,反而充满趣味。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相互转化的部分,它清晰地展现了两种不同信号处理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我对整个电子系统的运作有了更宏观的认识。而且,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贴合实际,许多都是我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电子设备,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动力,让我迫切地想去了解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激发我探索欲的启迪之书,让我对电子技术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评分

拿到这本《电子技术基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一直想找个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消化一下。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简洁,但内容绝对不简单。刚翻开目录,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它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全面,从最基础的元器件原理,到复杂的电路分析,再到实际应用,简直就像一本电子世界的百科全书。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过程中,不光有理论的阐述,还穿插了很多实际的例子和图示,这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比较弱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有时候看理论知识会觉得抽象,但一旦看到实际电路图,或者工程上的应用案例,那些概念就立刻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我真的能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穿梭,信号在元器件间传递。而且,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为下一章打基础,循序渐进,不会让你感到突兀。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传感器和嵌入式系统的章节很感兴趣,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对未来的电子产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期待。总而言之,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宝藏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