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并非生而自由,自由要靠争取
一个个“为个人争自由”的故事,一部“课堂上你听不到的美国史”!
《我反抗:一部独特的美国史》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华德·津恩的畅销美国史教材《美国人民的历史》一书的普及本,自1980年出版以来,再版25次,销量达300万册,影响了无数人的历史观。著名公共知识分子乔姆斯基曾这样评价津恩:“在我看来,没有人会有他这么大的影响力,他的历史著作改变了数百万人对历史的看法。”《我反抗》一改主流史学描写政治、经济等宏大议题和帝王、名人等显赫人物的写法,而以被压迫人民的抗争为视角,叙述了一部以人民反抗运动为主题的美国史。《我反抗》讲述的是印第安人原住民、黑奴、劳工、妇女、移民、社会主义者、反战人士、少数族裔、同性恋者等自己的故事,是一部真正属于人民的独特美国史。
霍华德·津恩(Howard Zinn),历史学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1922年生于纽约一个犹太裔工人家庭,23岁时作为美国空军的一名投弹手参加了二战,这一经历促成了他日后强烈的反战观点。战后,津恩先后就读于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黑人女子学院斯佩尔曼学院教授了七年历史后,津恩在波士顿大学担任政治学教授,直到24年后退休。
1980年,《美国人民的历史》出版,并获得1981年国家图书奖提名。津恩以被压迫人民的抗争为视角,叙述了一部以人民反抗运动为主题的美国史,取代标准历史教科书,在美国大学和高中广泛教授,纽约时报称其二十多年来“年均销售超过十万册”,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历史教材。
2008年,津恩成立了“津恩教育计划”,在全美各地的初、高中推广教授《美国人民的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投身黑人民权运动,到后来反对越战、伊战的和平运动,津恩活跃在社会舞台上超过半个世纪,2010年获得马丁?路德?金人道主义奖表彰。同年,津恩在加州圣莫尼卡去世。
在我看来,没有人会有他这么大的影响力,他的历史著作改变了数百万人对历史的看法。
——诺姆·乔姆斯基(语言学家,全球著名公共知识分子)
在单调乏味的学术史领域,津恩教授写作时展现出了罕有的热情。他的书中大量引证了工会领导人、反战者以及逃亡奴隶的代表性言论。
——埃里克·方纳(著名历史学家、普利策奖得主)
多年以来,我一直没有找到一本写给年轻人的历史书,直到这本书的出现。这是一本期待已久的美国史。
——黛博拉·门卡特(《为改变而执教》编者之一)
这本书非常精彩,每个美国人都应该读一读,不管他是学生还是其他什么身份,只要他想了解他的国家,了解这个国家的真实历史,对这个国家的未来还满怀期望。
——霍华德·法斯特(作家,《斯巴达克斯》作者)
这是一部典型的修正主义的美国史……津恩的作品是对那些具有压倒性优势的美国史观点的纠正,但同时把他的激进主义思想隐藏在了他愤世嫉俗的情感里。
——《出版人周刊》
津恩写了一本非常精彩生动的美国历史,这部历史是从受剥削民众的角度写的……这本书对历史是很有力的纠正……对相关专家来说,这本书写得也足够严谨准确,但一般的读者也会喜欢。
——《图书馆杂志》
我希望人们以任何一种方式记住我,记得我为他们引入了一种重新看待世界、看待战争、看待人权、看待平等的方式,记得我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以这种全新的方式思考。
我还希望人们记得,我的作品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那些曾经掌握在财富者和权势者手中的权力,终有一天会交还给人民,而他们将使用这一权力。在历史长河中的某些时刻,他们就曾行使过这样的权力——南方的黑人们曾使用它,妇女运动中人们曾使用它,反战运动中人们曾使用它,那些推翻专制统治的各国人民也曾使用它。
我曾带给他们希望和力量感,那是他们此前不曾体会过的——我希望以这样一种身份为世人所铭记。
——霍华德·津恩,2008年5月8日
前言
上篇 从哥伦布到美利坚帝国
第 一 章 哥伦布与印第安人
第 二 章 黑人与白人
第 三 章 谁是定居者
第 四 章 苛政暴政
第 五 章 革命
第 六 章 早期美国的妇女
第 七 章 天长地久
第 八 章 美墨战争
第 九 章 奴隶制和奴隶解放
第 十 章 另一场内战
第 十 一 章 强盗大亨与造反者
第 十 二 章 美利坚帝国
下篇 觉醒与反抗的20 世纪
第 十 三 章 阶级斗争
第 十 四 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 十 五 章 艰难时代
第 十 六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
第 十 七 章 黑人反抗与民权运动
第 十 八 章 越南
第 十 九 章 异军突起
第 二 十 章 被操控了吗
第二十一章 政治依然故我
第二十二章 抵抗
第二十三章 20 世纪末
第二十四章 对恐怖主义宣战
第二十五章 伊拉克战争与国内的冲突
第二十六章 醒狮
第一章 哥伦布与印第安人
阿拉瓦克的男人和女人跑出村子,奔向海滩,他们满怀好奇地下水游近那艘大船,想好好看一看它。哥伦布和他的士兵上岸了,他们都带着剑。阿拉瓦克人跑去迎接他们。哥伦布后来在他的航海日志里写道:
他们……为我们拿来了鹦鹉、大团的棉花、矛,还有很多别的东西,用这些换走玻璃球、玳瑁。他们心甘情愿地倾其所有……他们长得很漂亮,身材匀称,五官端正……他们没有武器,也不知道这种东西。我给他们看一把剑,他们因为无知伸手握住剑刃,把自己弄伤了。他们没有铁,他们的矛是用木棍做的……他们是很好的奴仆……我们只用50个人就能征服他们。
巴哈马群岛上居住着阿拉瓦克人。他们像美国的印第安人一样,热情好客,乐于分享。携带西欧文明到达美洲的第一个使者哥伦布,却十分贪婪。他刚到巴哈马群岛,就用武力逮住了一些阿拉瓦克人,逼他们说出情报:黄金在哪里?
哥伦布说服了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资助他的远航。像其他欧洲国家一样,西班牙也渴求黄金,而印度人有黄金。欧洲人把印度和东南亚都称作印度(Indies)1。印度人还有其他贵重的东西,比如丝绸和香料。而从欧洲通过陆地到亚洲的旅途十分危险,很多国家都想找到一条从海上通往亚洲的航线。西班牙曾对哥伦布下了个赌注:如果他能带回黄金,则给他10%的利润作为报偿,并任命他为新地方的总督以及大西洋海军元帅。哥伦布带着三艘船启航,希望成为第一个横跨大西洋的欧洲人。
像当时其他有见识的人一样,哥伦布知道地球是圆的。这表明,他能从欧洲西部启航到达东方。而在哥伦布的想象中,世界并不很大。他从未到过亚洲,亚洲并不是他所想的那样,距欧洲只有几千英里。但是,他十分幸运,在完成四分之一的路程时,他来到了一处介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陌生地带。
哥伦布离开欧洲的海域,在海上航行了33天后,发现海上漂浮着树枝,天上有很多飞鸟。这些显示出陆地就在不远处。1492年10月12日,一名叫罗德里戈的水手看到月光照耀的白色沙滩,惊叫起来。这就是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中的一座岛屿。先发现陆地的人本可以得到一笔巨额奖赏,而罗德里戈却没能得到。因为哥伦布声称自己最先看见陆地,因此他得到了奖赏。
阿拉瓦克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欢迎哥伦布的阿拉瓦克印第安人在村落中聚居,以种地为生。他们与欧洲人不同,没有马匹或其他牲畜,也没有铁。他们有的只是耳朵上的小块金饰。
这些小小的金饰决定了历史的进程。因为它,哥伦布一开始就抓捕了印第安人,让他们带他去寻找金矿。他去了加勒比海其他许多岛屿,其中包括伊斯帕尼奥拉岛。这座岛现在由两个国家构成,一个是多米尼加共和国,一个是海地。哥伦布的一条船搁浅了,于是他用这条船的材料在海地建了座堡垒。之后,他返航回到西班牙,报告他的新发现。他在堡垒中留了30个船员,命令他们寻找并收集黄金。
哥伦布对西班牙王室的报告,一半是事实,一半是谎言。他宣称自己到了亚洲,他称阿拉瓦克人为印第安人,意为印度的人。哥伦布说,他到过的岛一定离中国的海岸不远,那里到处是宝藏。
伊斯帕尼奥拉岛是一个奇境。山峦起伏,平原和牧场交错,土地肥沃,风光秀美……港口好得难以置信,有很多宽广的河流,多数含有金沙……这里有很多香料,有丰富的黄金和其他金属矿藏。
……
北美原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等国开始向这里移民,英国则后来居上。1773年,英国已建立13个殖民地。1775年,爆发了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由乔治·华盛顿任总司令,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独立战争结束后的1788年,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以迅速发展。19世纪初,美国开始对外扩张,历经二次世界大战[1] 。二战后,美国国力大增,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2] [1] 。
评分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霍华德•津恩的畅销美国史教材《美国人民的历史》一书的普及本,自1980年出版以来,再版25次,销量达300万册,影响了无数人的历史观。著名公共知识分子乔姆斯基曾这样评价津恩:“在我看来,没有人会有他这么大的影响力,他的历史著作改变了数百万人对历史的看法。”《我反抗》一改主流史学描写政治、经济等宏大议题和帝王、名人等显赫人物的写法,而以被压迫人民的抗争为视角,叙述了一部以人民反抗运动为主题的美国史。《我反抗》讲述的是印第安人原住民、黑奴、劳工、妇女、移民、社会主义者、反战人士、少数族裔、同性恋者等自己的故事,是一部真正属于人民的独特美国史。
评分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美国,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波多黎各自由邦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其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国土面积963万平方公里,人口3.1亿,通用英语,是一个移民国家[1] 。
评分好书,价格一般。内容是相当的不错
评分逐字逐句地看完这本书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震撼!好书啊,好书!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书! 在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没有立即来评论,因为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本世间少有的书。 能够在如此精彩的书后面留下自己的名字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 !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这本书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这本书太好看了!我愿意一辈子不断地看下去!此书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就商业猎奇的角度而言,这篇书不算太成功,但它的实际意义却远远大于成功本身。正所谓:“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真不愧为游记界新一代的开山老怪!本来我已经对这个类别失望了,觉得这个类别没有前途了,心里充满了悲哀。但是看了作者这本书,我告诉自己这本书是一定要评论的!这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书啊!苍天有眼啊,让我在有生之年得以观得如此精彩绝伦的书!作者要继续努力啊!此书,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 只有这样具备广阔胸怀和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能作为这真理的唯一引言者。看了此书,让我陷入了严肃的思考中,我认为,如果不把此推荐给广大读者,就是对真理的一种背叛,就是对谬论的极大妥协。因此,我决定义无返顾的强推!真知灼见啊!此书实在是一语中的。子曰:三人行而必有我师焉。斯言善哉。不知不觉读书这么多年,好的书坏的书都看过了,看多了。渐渐的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渐渐觉得自己已经达到奋斗的顶峰了。可是,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眼前竟然感觉一亮!仿佛看到了倾城倾国的美人,正轻摇柳步款款而行。正好似这本书,语态端正,论证从容。好书啊!只有那种真理在握,洞视这个世界真实本质的人,才能显示出这样惊人的笔力。在日益苍白肤浅的新书堆里,我从此书中不但看到了真理,更加看到了新书的希望。为表达我对的敬意,也是为了向作者学习。我决心要把这本书评论、强推!这本书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的这本书。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看完的这本书之后,我竟感发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这么好的书,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复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书,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作者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要把这个书强推,使劲推!推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看完,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此书,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这本书,久久不忍合上。
评分评分
比想象的要薄,应该不错
评分逐字逐句地看完这本书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震撼!好书啊,好书!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书! 在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没有立即来评论,因为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本世间少有的书。 能够在如此精彩的书后面留下自己的名字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 !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这本书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这本书太好看了!我愿意一辈子不断地看下去!此书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就商业猎奇的角度而言,这篇书不算太成功,但它的实际意义却远远大于成功本身。正所谓:“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真不愧为游记界新一代的开山老怪!本来我已经对这个类别失望了,觉得这个类别没有前途了,心里充满了悲哀。但是看了作者这本书,我告诉自己这本书是一定要评论的!这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书啊!苍天有眼啊,让我在有生之年得以观得如此精彩绝伦的书!作者要继续努力啊!此书,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 只有这样具备广阔胸怀和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能作为这真理的唯一引言者。看了此书,让我陷入了严肃的思考中,我认为,如果不把此推荐给广大读者,就是对真理的一种背叛,就是对谬论的极大妥协。因此,我决定义无返顾的强推!真知灼见啊!此书实在是一语中的。子曰:三人行而必有我师焉。斯言善哉。不知不觉读书这么多年,好的书坏的书都看过了,看多了。渐渐的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渐渐觉得自己已经达到奋斗的顶峰了。可是,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眼前竟然感觉一亮!仿佛看到了倾城倾国的美人,正轻摇柳步款款而行。正好似这本书,语态端正,论证从容。好书啊!只有那种真理在握,洞视这个世界真实本质的人,才能显示出这样惊人的笔力。在日益苍白肤浅的新书堆里,我从此书中不但看到了真理,更加看到了新书的希望。为表达我对的敬意,也是为了向作者学习。我决心要把这本书评论、强推!这本书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的这本书。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看完的这本书之后,我竟感发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这么好的书,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复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书,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作者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要把这个书强推,使劲推!推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看完,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此书,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这本书,久久不忍合上。
评分送货很快,物美价廉,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