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舊五代史(編號137-142 小計6本)
評分想要集齊二史八書以及隋書,所以這波618前奏我就下瞭隋書,總得來說,還是一如既往地優秀,但是收到的書書脊有點小瑕疵,不過無傷大雅,不是快遞小哥的問題,應該是運輸的問題。
評分14.南史(編號085-090 小計6本)
評分《明史(1-28冊)(套裝共28冊)(二十四史繁體竪排)》叢書輯取其中尤具開創性而篇幅不大者,並約請當今著名專傢為之導讀,不僅梳理其理論框架,剔抉其精義要眇,更著重揭櫫其學術源流、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當時特定的情境與心態,從而在幫助讀者確切理解原著的同時,凸現大師們的學術個性。相信這一設計,會比單齣原著,或籠統抽繹當時學風特點,來得更切近可造。原著是垂範後世的經典之作,導讀為鞭闢入裏的精賅之論,珠聯璧閤,相得益彰。這也許是本叢書有彆於坊間同類叢書不可替代的特點而彌足珍藏。
評分印刷不是很清晰,墨色不均,有的偏淡,稍顯模糊,總體來看還可以,我是指半價的時候是值得購買的。
評分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編纂得體、材料翔實、敘事穩妥、行文簡潔為史傢所稱道,是一部水平較高的史書。這反映齣編者對史料的考訂、史料的運用、對史事的貫通、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都達到較高的水平。[1]
評分《國榷(套裝共6冊)》編年體史籍。明末清初談遷撰。《國榷(套裝共6冊)》正文104捲,捲首4捲。約428萬餘字。作者傢境清貧,以力、文墨事務為生。其以諸傢明吏粗淺,實錄又多有失實,故以《明實錄》為聿,遍考群籍而編此書。記事起子元天曆元年(1328),迄於南明弘光元年(1645)。其中萬曆以後70年篇幅居全書三分之一。該書的特點是對於《明實錄》中避而不淡的一些重要史實,敢於直書;對於明代重要事件,經常將自己以及諸傢的評論並列於後;對於所收史實進行瞭精審考訂。該書清代及民國間均無刊本,故未經改纂。1958年中華書局齣版張宗祥據蔣氏衍芬草堂和盧氏抱經樓兩抄本互校本。
評分常銷數十年,經典的三國誌校注本。封麵能不能敷一個膜,現在平裝書不覆膜少見,難道我還得自己包個書皮,以前買的史記想買個書皮也沒閤適的,最後找的大一圈湊閤用瞭,這套綠皮二十四史都這樣。中華書局現在是不是被私人承包瞭,影印書少極瞭,繁體版比簡體版將近貴一倍,古籍普及類蘿蔔快瞭不洗泥,質量也不高。現在隻顧經濟利益瞭。
評分10.魏書(編號066-073 小計8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