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字"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就像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一件雕塑品……可以收到赏心悦目、摄人心魄的效果。
陈玉龙(1921-2013), 著名学者、书法家。江苏镇江人。曾为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教授、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北京大学书画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世纪50年代曾兼任北大校长马寅初先生秘书。平生以治史为主,兼攻文学与书法。主要著作有:《汉文化论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书法艺术》及散文集《天地有正气》等。
第一章 溯书法历史之源,探书法艺术之美1
第一节 文字的孳乳与字体的演变2
第二节 独特的艺术与独特的工具10
第三节 书法辩证法与书法艺术美
第四节 继承传统与求变创新39
第二章 书法五感43
第一节 释感43
第二节 五感45
第三节 五感具,众美生65
第三章 神州奇葩香飘东瀛67
第一节 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历史鸟瞰67
第二节 中日书法艺术同源异流考辨88
第四章 敦煌写经与书法艺术95
第一节 敦煌的书法渊源95
第二节 古代中国写经活动及其成就98
第五章 书法名家散记与碑铭赏析举隅114
第一节 东瀛两羲之114
--弘法大师和小野道风
第二节 日本"王者之星"120
——嵯峨天皇
第三节 南铭之冠与北碑之冕125
——梁《瘗鹤铭》、北魏《郑文公碑》
我必须要为《中国书法艺术概览》这本书点赞!它简直就像一本“艺术指南”,而且是一本写得非常“有灵魂”的指南。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书法的“意境”感到好奇,但总是难以捉摸。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意境的大门。作者在书中,将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比作一幅幅泼墨写意的山水画,充满了诗情画意,又充满了哲理思考。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解“用墨”的技巧时,那种“墨分五色”的生动描绘。他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焦、浓、淡、干、湿”,来形容墨色在纸上的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让我明白了,书法不仅仅是黑色的线条,更是能够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读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书法中的“虚实相生”,不仅仅是笔画的留白,更是墨色的深浅变化所能带来的视觉冲击。书中对书法“章法”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作者通过分析历代书法作品的布局方式,以及不同书体在章法上的特点,让我明白了,书法不仅仅是写单个的字,更是要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艺术画面。当我看到书中那些精心设计的排版和章法示范时,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对整体美的追求。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书法,就是在学习一种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艺术意境的独特方式,它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评分《中国书法艺术概览》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来最大的惊喜!它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入门书”,而且是一本写得非常有“温度”的入门书。作者在书中,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比作一幅五彩斑斓的锦绣画卷,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路铺陈到现代的艺术殿堂。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书法的“独特性”感到好奇,但总是难以理解其中的精髓。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导游,为我一一揭示。作者在讲解“书法工具”的运用时,不仅仅是介绍毛笔、墨、纸、砚的材质和特点,更是深入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书法风格所产生的影响。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笔墨情趣”的描绘,他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锥画沙”“印刀印石”,来形容不同的笔触和墨色所能产生的视觉和触觉感受,让我明白了,书法不仅仅是黑色的线条,更是能够通过笔墨的质感,来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当我看到书中那些关于笔墨肌理的特写图片时,我仿佛能触摸到笔尖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感受到墨色的层次感。书中对“书法与修养”的探讨,也让我深受启发。作者认为,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修行,通过书法,可以培养耐心、专注和内省的能力。当我读到他关于“静心观字”的建议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与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书法,就是在学习一种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连接、与自我内心和谐相处的美好方式。
评分《中国书法艺术概览》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书法艺术的刻板印象。我曾以为书法不过是写写字,掌握一些笔法和结构就够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书法远不止于此,它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者在书中对书法史的梳理脉络清晰,但他并没有止步于史实的罗列,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将每个时代的书法特点、风格演变以及社会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亲眼见证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波澜壮阔。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审美情趣”的探讨,作者详细分析了不同时代、不同书家在书法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独特审美追求,比如汉代的雄浑、魏晋的飘逸、唐代的端庄、宋代的尚意,这些都能在他们的作品中找到清晰的印记。通过这些分析,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不同的书法作品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为什么有的作品让人心生敬畏,有的作品让人感到洒脱。书中大量的精美图片,不仅仅是作为插图,更是与文字紧密结合,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当我看到那些历代大师的墨迹,它们穿越时空的阻碍,依然散发着夺目的光彩,这种震撼是难以言喻的。作者在讲解书法创作的“意境”时,更是将文学、绘画、哲学等多种元素融汇其中,让我看到了书法艺术的包容性和无限可能。这本书让我明白,学习书法,不仅仅是学习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和感悟,它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对美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评分我强烈推荐《中国书法艺术概览》这本书!它绝对是我读过的关于中国书法最“通俗易懂”又“博大精深”的一本书。作者在书中,将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比作一坛陈年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觉醇厚。我一直对中国书法的“节奏感”感到好奇,但总是难以捉摸。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为我循循善诱。作者在讲解“笔势”的运用时,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起承转合”“顿挫飞白”,来描绘笔画在运行过程中的速度、力度、方向变化所产生的不同“乐感”,让我明白了,书法不仅仅是静态的画面,更是充满动态的韵律。当我看到书中那些动态的笔画演示图时,我仿佛能听到笔墨在纸上奏响的交响乐。书中对“行气”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通过分析历代书法作品的连贯性,以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让我明白了,书法不仅仅是写单个的字,更是要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气势贯通”的艺术效果。当我看到书中那些“龙飞凤舞”的草书示范时,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对线条运动的极致追求。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书法,就是在学习一种对线条、对节奏、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它是一种对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深度领悟。
评分这本书《中国书法艺术概览》,与其说是一本介绍书法艺术的书,不如说是一次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对话的旅程。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但又不失亲切感,他用一种非常自然、非常舒服的方式,引导我走进了书法的世界。我一直对中国的汉字情有独钟,但总觉得书法离我太遥远,直到我读了这本书。作者从汉字的起源讲起,一直讲到各种书体的演变,他不仅仅是描述字形,更是将每个字形的变化与当时的社会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紧密联系起来,让我明白,汉字不是死的符号,而是有生命、有温度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笔墨韵味”的解读。作者用非常生动的比喻,比如“枯藤缠绕”“飞龙在天”“惊涛拍岸”,来形容不同的笔画所带来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书法中的“黑白”关系,以及“虚实”变化所能创造出的无穷意境。读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更是一种能够触动心灵深处的情感艺术。书中对历代书法大家的评述,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他不仅仅是分析他们的技法,更是挖掘他们作品背后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让我感受到,伟大的书法作品,一定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书法,就是在学习一种观察世界、感受生活、表达自我的独特方式。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认识中国书法的全新视角!我一直以来对书法都有种朦胧的喜爱,但总觉得它高高在上,难以真正理解其中的奥妙。拿到《中国书法艺术概览》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从第一页开始就被深深吸引。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艰深的理论,而是从书法的起源讲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过程,仿佛把我带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亲眼见证了汉字字形一点点演化的神奇。作者对每种书体的特点都剖析得鞭辟入里,不仅仅是字形上的描述,更是将其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观念紧密联系起来,让我明白书法为何会呈现出那样的形态。比如,在讲到隶书时,它不仅仅解释了“隶变”,更是深入探讨了它为何能成为汉代重要的官方字体,以及它所蕴含的“古朴”“庄重”的精神气质。当我看到书中那些精美的拓片和高清的碑帖图片时,那种震撼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每一个笔画都似乎诉说着一段历史,蕴含着作者的心血。更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详细介绍了历代著名的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不仅仅是罗列他们的生平事迹,而是着重分析了他们的艺术成就和风格特点,以及他们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读到此处,我才真正理解到,原来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的行文流畅,逻辑清晰,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入门,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知和启发。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解书法技法时,那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让我不再畏惧那些复杂的笔画和结构,而是能够逐步掌握其中的要领。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书法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我已经被深深地迷住了,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挖掘下去。
评分《中国书法艺术概览》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迷你百科全书”,而且是一本非常有“故事感”的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比作一条蜿蜒流淌的江河,从源头奔腾而来,汇聚成滔滔江水,滋养着中华文明。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古老的文字符号非常着迷,但总觉得它们之间缺乏一种逻辑性的联系,直到我读了这本书。作者在讲解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时,不仅仅是展示了字形,更是深入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能和意义,让我明白了汉字是如何从象形、会意,逐渐演变成更具抽象性和规范性的形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书法“用笔”的技法时,那种“化繁为简”的处理方式。他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提按顿挫”“绞转回锋”,来解释笔画的轻重、快慢、方向变化所能产生的不同效果,让我不再觉得那些复杂的技法难以掌握,而是能够一步步地去体会其中的奥妙。当我看到书中那些清晰的拓片和精美的放大图片时,我仿佛能听到毛笔在纸上沙沙作响,感受到笔尖的力度和速度。书中对书法“结体”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通过分析不同书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历代书法家在结构上的创新,让我明白了,汉字不仅有“筋骨”,更有“血肉”,它的美感体现在笔画的疏密、长短、欹正之中。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书法,就是在学习一种对线条、对空间、对节奏的极致追求,它是一种对中国传统审美的深度体验。
评分我必须说,《中国书法艺术概览》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通史”,而且是一本写得非常“走心”的通史。它不像很多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艺术情怀。作者在书中,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比作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从远古的刻画符号,到现代的各种探索,每一个阶段都栩栩如生,充满活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不同书体时,那种“庖丁解牛”般的精辟分析。他不仅仅是描述字形的变化,更是深入到每个时代的书写工具、书写材料、社会环境,甚至书写者的心境,来解释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书体。例如,他讲到颜真卿的楷书,不仅仅是讲他的“颜体”字形特点,更是将其与当时的社会动荡、忠君爱国的精神相结合,让我理解了颜体楷书为何会那样雄浑、端庄、充满力量。读到这里,我才真正明白了,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时代精神的写照。书中对书法家的介绍,也非同一般。他不仅仅罗列他们的生平,更是深入挖掘他们的艺术思想、创作理念,以及他们在书法史上的贡献。特别是对王羲之的讲解,让我对“书圣”的地位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仅仅因为他的名气,而是因为他对书法艺术的开创性贡献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堪称一绝,每一章都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读起来感觉非常顺畅,让我能够轻松地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走进中国书法的世界。
评分《中国书法艺术概览》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令人惊喜的一本书!它不仅内容详实,而且写得非常有“故事性”,让人读起来爱不释手。作者在书中,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比作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流派,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书法家充满敬意,但总觉得他们离我太遥远,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将我与他们紧密地连接起来。作者在介绍历代书法家的生平事迹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个性和时代精神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书法与人生”的关系时,那种哲理性的探讨。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书法,可以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当我读到他关于“以书入道”的论述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很多文人墨客都将书法作为自己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中对“书法与社会”的探讨,也让我大开眼界。作者分析了书法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比如官方文书、碑刻铭文、文人墨迹等等,让我明白了,书法不仅仅是艺术,更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书法,就是在学习一种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鸣的独特方式,它让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中国书法艺术概览》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它的“温度”。它不是一本冰冷、僵硬的学术著作,而是充满了作者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深厚情感和由衷的热爱。当我读到书中关于书法“写意”精神的论述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书法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流露。作者通过对历代名家作品的解读,生动地阐释了“气韵生动”这一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如何在书法中得以体现的。他没有简单地堆砌名词术语,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接地气的语言,将抽象的书法美学变得触手可及。比如,在描述行草书的流畅与灵动时,作者将之比作“行云流水”,将飞白比作“呼吸之间”,这些生动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些看似杂乱的笔画中蕴含的生命力。更让我赞叹的是,这本书在介绍书法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时,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将书法与绘画、诗歌、音乐联系起来,更深入地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书法“气”的阐述,他认为书法中的“气”不仅仅是指笔画的力量感,更是指作品整体所散发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能量,这种“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能直接打动人心。读完关于“气”的章节,我再回看那些大师的作品,仿佛能感受到其中澎湃的力量和深邃的情感,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书法,就是在学习一种与自然对话、与内心交流的方式,它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感悟运用到自己的练习中,去体会那种“笔尖生花”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