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齐勇田 编
图书标签:
  • 超声波检测
  • 无损检测
  • 材料科学
  • 工程技术
  • 工业检测
  • 超声技术
  • 检测技术
  • 质量控制
  • 声学
  • 材料评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0217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1243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页数:22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五个单元,分别介绍了超声波检测的物理基础、超声波检测系统、通用超声波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先进的超声波检测技术。本书所有编写内容与最新的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标准JB/T 4730��3—2005《承压容器无损检测》紧密结合,根据ISO/CD/TR25108《无损检测——无损检测人员培训指南》要求编写。融入了职业资格标准中规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使学生在获得学历文凭的同时获得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为方便教学,配套电子课件和习题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相关专业的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目录

绪论1
第一单元超声波检测的物理基础5
模块一机械振动和机械波5
一、机械振动5
二、机械波7
三、机械波的干涉、衍射及驻波的形成9
习题13
模块二超声波的产生和分类14
一、超声波的产生14
二、超声波的分类15
习题19
模块三超声场的特征20
一、超声场的特征值20
二、圆盘声源辐射的超声纵波声场22
三、矩形声源辐射的纵波声场24
四、近场区在两种介质中的分布25
五、实际纵波声场25
六、横波声场26
习题29
模块四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31
一、超声波的声速31
二、超声波入射到异质界面36
三、超声波的衰减45
习题48
第二单元超声波检测系统50
模块一超声波探伤仪50
一、超声波探伤仪的作用50
二、超声波探伤仪的分类50
三、超声波探伤仪的工作原理52
四、仪器面板简介55
五、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57
六、超声波探伤仪的选择59
七、仪器的维护60
习题60
模块二探头62
一、压电效应与压电材料62
二、压电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63
三、压电材料的选用原则65
四、探头的种类和结构65
五、探头型号标识69
六、探头的选择70
习题71
模块三试块73
一、试块的作用73
二、试块的分类73
三、常用试块简介74
四、常用对比试块77
五、试块的要求和维护78
习题79
模块四耦合与补偿80
一、超声耦合80
二、影响声耦合的因素80
三、表面耦合损耗的测定与补偿81
习题82
模块五超声波探伤系统的性能与测试84
一、超声波探伤仪的性能及其测试84
二、探头的性能及其测试85
三、仪器和探头的综合性能及其测试86
习题88
第三单元通用超声波检测技术89
模块一常用超声波检测技术89
一、按检测原理分类89
二、按波型分类91
三、按探头数目分类92
四、按探头与工件的接触方式分类93
习题94
模块二超声波检测设备的调节96
一、仪器扫描速度的调节96
二、检测灵敏度的调节99
习题103
模块三缺陷位置的测定105
一、纵波直探头缺陷定位技术105
二、横波探伤时缺陷定位技术105
三、横波探测圆柱形工件时的缺陷
定位107
四、影响缺陷定位的因素109
习题110
模块四规则反射体的回波声压112
一、平底孔的回波声压112
二、长横孔的回波声压113
三、短横孔的回波声压114
四、球孔的回波声压115
五、大平底的回波声压115
六、圆柱形曲底面的回波声压115
习题116
模块五缺陷大小的测定118
一、当量法118
二、底波高度法120
三、测长法121
四、影响缺陷定量的因素122
习题124
模块六缺陷的性质分析126
一、缺陷性质分析的依据126
二、非缺陷波的识别127
习题130
第四单元超声波检测的应用132
模块一检测前的准备132
一、人员资格鉴定132
二、技术文件准备133
三、仪器鉴定144
四、仪器性能的验证144
五、工件表面制备145
习题145
模块二焊缝的超声检测147
一、焊接接头中缺陷147
二、检测方法148
三、检测前准备149
四、探伤仪的调节156
五、声能损失差的测定158
六、扫查方式158
七、缺陷的评定159
八、焊缝质量的评定162
习题163
模块三锻件的超声检测168
一、锻件中的常见缺陷168
二、锻件的超声检测方法169
三、探测条件的选择171
四、仪器的调节173
五、缺陷的评定175
六、锻件质量级别的评定178
习题179
模块四板材的超声检测183
一、钢板中常见缺陷183
二、钢板的探伤方法184
三、检测准备186
四、仪器的调整187
五、扫查探伤188
六、缺陷的确定188
七、钢板质量的评级189
习题190
模块五管材的超声检测194
一、管材常见缺陷194
二、小口径管超声波检测技术194
三、大口径管超声波检测技术201
四、小径管自动检测设备简介202
习题204
模块六铸件的超声检测206
一、铸件中的常见缺陷206
二、铸件探伤的特点207
三、铸件的超声检测方法208
四、铸件检测条件的选择209
五、检测灵敏度的调整210
六、缺陷的判别与测定211
七、铸钢件质量等级的评定211
习题212
第五单元先进的超声波检测技术213
模块一超声波衍射时差法213
一、TOFD法的基础知识213
二、TOFD的基本设置214
三、扫查方式216
四、图像显示217
五、缺陷定位定量218
六、典型焊缝缺陷图像分析219
习题220
模块二超声相控阵检测技术222
一、超声相控阵的检测原理222
二、超声相控阵检测探头224
三、超声相控阵扫查方法225
四、相控阵扫查图像显示模式226
习题227
参考文献229

前言/序言


《精密计量与测量技术》 书籍简介 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精确的测量是保证产品质量、验证理论模型、实现精细化操控的基础。本书《精密计量与测量技术》旨在系统阐述现代精密计量与测量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常用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知框架。 本书内容涵盖了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量、单位、计量单位制、溯源性、准确度、精密度等核心术语的定义与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各类物理量(如长度、角度、质量、力、压力、温度、时间、频率、电量、磁量等)的测量原理和实现方法。例如,在长度测量方面,本书将详细介绍游标卡尺、千分尺、测长机等传统测量工具的结构原理与使用技巧,同时也会深入探讨激光干涉仪、三坐标测量机等先进光学测量技术,分析其工作机制、精度影响因素及校准方法。 在角度测量部分,我们将从角度的定义出发,介绍量角器、角度尺等基本工具,并着重阐述正弦规、万能角度头、影像测量仪等高精度角度测量设备的原理与应用。对于质量测量,本书将覆盖从感量到高精度天平的分类、选型及使用注意事项,并讨论质量传递与校准的技术要求。 力学计量是本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测力传感器(如电阻应变片式、压电式)的工作原理,以及测力机、扭矩扳手等测量设备的设计与使用。压力测量将涉及压力传感器(如膜盒式、隔膜式、应变片式)的分类与选型,以及压力计、压力校验仪等设备的测量原理。温度测量方面,本书将涵盖热电偶、热电阻、红外测温仪等不同类型温度传感器的物理学基础,以及恒温槽、温度校验仪等设备的性能与应用。 本书还将重点介绍时间与频率的精密测量技术。从机械钟表到原子钟,我们将追溯时间计量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剖析晶体振荡器、原子振荡器在产生和维持高精度频率标准方面的作用,以及频率计、示波器等测量仪器在时间/频率测量中的应用。电磁量测量将涵盖电流、电压、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学量的测量方法,介绍万用表、LCR测试仪、频谱分析仪等仪器的原理与使用。 除了单一物理量的测量,本书还将探讨多物理量综合测量与传感器技术。我们将介绍各种传感器(如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陀螺仪、加速度计等)的工作原理、信号处理方法以及在复杂系统中的应用。特别地,我们将关注现代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IoT)中的数据采集与融合技术,探讨如何通过分布式传感器协同工作,实现对环境或被测对象的全面、实时监测。 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分析是确保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关键。本书将详细介绍不确定度的概念、来源(如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模型误差等),以及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如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原则。我们将通过实例讲解,指导读者如何准确评估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 此外,本书还将涵盖测量设备的校准与溯源技术。我们将阐述校准的目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计量标准器具的传递与溯源体系,强调其在保证测量一致性与国际互认中的重要性。 在应用方面,本书将选取几个典型行业进行案例分析,例如: 制造业: 介绍精密零件尺寸、形位公差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硬度等材料性能的检测,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在线质量监控技术。 航空航天: 探讨飞机结构件的形变测量、发动机关键部件的精度要求,以及飞行姿态和导航的传感器应用。 医疗器械: 分析医疗设备(如CT机、MRI、注射泵)的精度验证,诊断级测量仪器(如血糖仪、血压计)的校准要求。 能源领域: 介绍油气管道流量、压力、温度的监测,以及电力系统的电量、频率、电压质量的测量。 本书面向的读者群体包括高等院校的工科学生、从事精密测量、质量控制、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领域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对精密测量技术感兴趣的广大科研工作者。通过学习本书,读者能够建立起扎实的计量与测量理论基础,掌握各类测量技术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提升数据分析和不确定度评定的能力,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有效地解决测量难题,提高工作效率与产品质量。 本书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辅以大量实例,旨在成为一本既具学术深度又不失实用性的精密计量与测量技术领域的权威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所散发出的专业气息所吸引。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标题“超声波检测技术”更是直击主题,预示着这本书将带领我深入了解这项重要的无损检测技术。在阅读了前几章后,我发现作者对超声波的产生机制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从压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到如何通过设计换能器来优化超声波的发射效率和波形,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一点让我对超声波的“诞生”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紧接着,书中对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了声波的衰减、散射、折射和反射等现象。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声阻抗”和“声波传播速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的分析印象深刻。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检测不同材料时,需要采取不同的参数设置。在介绍超声波探头时,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类型探头的结构、工作原理、频率范围以及它们的适用场景。例如,书中提到,在检测表面粗糙的工件时,使用带有耦合剂的延迟线探头可以有效地减少表面不规则性对声波耦合的影响。这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书中还提供了大量关于不同类型缺陷(如裂纹、气孔、夹杂、缩孔等)在超声波检测中的典型回波信号特征,并给出了如何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缺陷的类型、大小和位置的方法。这让我仿佛置身于实际的检测现场,能够快速地识别和判断各种缺陷。

评分

我一直对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潜在缺陷感到好奇,而这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风格和丰富的实践内容,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大门。在深入讲解超声波的产生原理时,作者并没有回避复杂的物理公式,而是通过清晰的逻辑和图示,将压电效应、谐振等概念层层剖析,让我能够理解声波是如何被“生成”出来的。随后,书中对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了衰减、散射、折射和反射等关键现象。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声阻抗”的讲解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不同材料的界面上会出现声波的反射,以及反射的强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对于理解超声波检测的核心原理至关重要。在探头的设计与选择方面,书中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指南,从探头的频率、晶片尺寸,到外壳设计、连接方式,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例如,书中提到在检测细小裂纹时,需要使用高频率的探头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而在检测厚工件时,则需要使用低频率的探头来保证足够的穿透深度。这让我对探头的选择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更让我觉得惊喜的是,书中对各种缺陷的回波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描述,并提供了大量的示意图和实际检测图像。例如,书中对于裂纹和层状缺陷的回波形状、高度、宽度都有非常具体的分析,并给出了如何进行缺陷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能够准确判断缺陷性质的读者来说,是无价的。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局限于介绍超声波的物理原理,更是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超声波检测技术的框架。在阅读关于超声波发生的部分时,我被作者对压电效应的深入剖析所吸引。书中详细解释了不同压电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换能器的设计来提高超声波的发射效率和波形。这让我对超声波的“源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紧接着,书中对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了声波的衰减、散射、折射和反射等现象。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声阻抗”和“声波传播速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的分析印象深刻,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检测不同材料时,需要采取不同的参数设置。在介绍超声波探头时,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类型探头的结构、工作原理、频率范围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例如,书中提到,在检测表面粗糙的工件时,使用带有耦合剂的延迟线探头可以有效地减少表面不规则性对声波耦合的影响。这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书中还提供了大量关于不同类型缺陷(如裂纹、气孔、夹杂、缩孔等)在超声波检测中的典型回波信号特征,并给出了如何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缺陷的类型、大小和位置的方法。这让我仿佛置身于实际的检测现场,能够快速地识别和判断各种缺陷。

评分

我一直对材料的内部缺陷充满了好奇,而超声波检测技术恰恰为我打开了这扇窥探的窗户。这本书在介绍超声波检测原理时,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到物理学的层面,解释了声波的发生、传播、反射、折射以及衍射等基本现象。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声阻抗”概念的阐述,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不同材料的界面上会出现反射,以及反射的强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对于理解超声波检测的核心原理至关重要。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超声波探头,从最基本的直探头到复杂的相控阵探头,每一种探头的结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都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在不同的检测场景下需要使用不同的探头。例如,在检测表面形状不规则的工件时,书中提到了使用延迟线探头的好处,这让我恍然大悟。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介绍了多种超声波成像技术,如A扫描、B扫描、C扫描以及S-扫描等。每种技术都配有大量的图示和实际的检测案例,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超声波是如何“看到”材料内部的。特别是在介绍C扫描时,书中通过一个实际的钢板检测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如何通过一系列的B扫描数据来构建出整个工件的平面图像,从而直观地发现缺陷的位置和大小。这对于我这样对可视化信息需求较高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超我最初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进入超声波检测的世界。当我翻阅到关于超声波发生原理的部分时,我被作者对压电效应的细致描述所吸引。书中详细解释了石英晶体和锆钛酸铅陶瓷等压电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形变,以及这种形变如何转化为机械振动,从而产生超声波。这一点让我对超声波的“来源”有了更深的认识。紧接着,书中对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了声波的衰减、散射、折射和反射等现象。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声阻抗”概念的讲解,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不同材料的界面上会出现能量的损失和反射,而这些正是超声波检测的基础。在介绍超声波探头时,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探头的结构、工作原理、频率范围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例如,书中提到,在检测细小裂纹时,需要使用高频率的探头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而在检测厚工件时,则需要使用低频率的探头来保证足够的穿透深度。这让我对探头的选择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书中还提供了大量关于不同类型缺陷(如缩孔、气孔、裂纹、夹杂等)在超声波检测中的典型回波信号特征,并给出了如何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缺陷的类型、大小和位置的方法。这些详细的指导,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无数次的检测过程,学到了宝贵的经验。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的指导性。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只偏重于理论,也不像一些操作手册那样只关注实践步骤,而是将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学习超声波的产生机制时,书中不仅解释了压电效应,还深入探讨了不同压电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声换能器来优化超声波的发射效率和频率。这让我明白了,看似简单的超声波信号,背后却蕴含着复杂的工程设计。对于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书中详细分析了衰减、散射、折射和反射等现象,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声程”和“波长”的概念的解释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在同一种材料中的穿透能力会有所不同。在介绍超声波探头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各种类型探头的性能参数,还详细讲解了如何根据被测材料的性质、缺陷的类型和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探头。例如,在检测铝合金铸件时,书中建议使用较高频率的探头来提高分辨率,而在检测厚钢板时,则建议使用较低频率的探头来增加穿透深度。这一点对于我实际应用技术至关重要。书中还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的缺陷(如裂纹、夹杂、气孔等)在超声波检测中的典型回波特征,并给出了如何解读这些回波信号的方法。这些实用的指导让我仿佛置身于实际的检测现场,能够快速地识别和判断各种缺陷。

评分

这本书的扉页给我一种莫名的期待感,简洁的书名“超声波检测技术”仿佛预示着一场关于未知领域的探索。我带着好奇,翻开了第一页。书的封面设计并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反而是一种沉静的蓝色,如同深邃的海洋,让人联想到超声波在其中穿梭探寻的场景。在仔细阅读了前几章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最初设想的要丰富得多。它不仅仅是关于原理的简单堆砌,更是对整个检测流程的细致拆解。从超声波的产生机制,到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再到接收探头的灵敏度设计,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波形分析的部分印象深刻,那些看似复杂的图形,在作者的引导下,逐渐展现出它们背后蕴含的信息,仿佛是隐藏在物质深处的秘密被一点点揭开。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对于我这种希望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例如,在讲述管道检测时,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超声波的反射和散射来判断管道内部是否存在缺陷,以及如何根据回波信号的形状和强度来评估缺陷的类型和大小。这些真实的场景让我对超声波检测技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深入学习的决心。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在撰写这本书时所付出的心血,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经验的分享者。书中的一些细节处理,比如对不同探头型号的性能比较,对常见检测问题的解决方案,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阅读,去探索更多关于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场精彩的科普之旅。作者以一种非常生动和形象的方式,将看似枯燥的物理原理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介绍超声波的产生机制时,书中详细阐述了压电效应,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石英晶体和锆钛酸铅陶瓷等材料是如何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机械振动的,从而发出超声波。这一点让我对超声波的“诞生”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紧接着,书中对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了声波的衰减、散射、折射和反射等现象。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声阻抗”的讲解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不同材料的界面上会出现声波的反射,而这些正是超声波检测的基础。在介绍超声波探头时,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类型探头的结构、工作原理、频率范围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例如,书中提到,在检测表面粗糙的工件时,使用带有耦合剂的延迟线探头可以有效地减少表面不规则性对声波耦合的影响。这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书中还提供了大量关于不同类型缺陷(如裂纹、气孔、夹杂、缩孔等)在超声波检测中的典型回波信号特征,并给出了如何根据这些特征来判断缺陷的类型、大小和位置的方法。这让我仿佛置身于实际的检测现场,能够快速地识别和判断各种缺陷。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其严谨的学术风格所吸引。书的篇幅不小,内容也显得相当扎实,没有丝毫的浮夸。它仿佛是一部百科全书,将超声波检测技术的方方面面都囊括其中。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对于每一个概念的解释都力求精确,力求让读者能够理解其最本质的含义。比如,在介绍超声波的传播介质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常见的固、液、气三种状态,还深入探讨了不同介质的声阻抗、声速差异对超声波传播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体现在检测结果中。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因为我一直对这些基础理论的重要性有所忽视。书中对探头的设计和选择也有详细的论述,例如不同频率的探头适用于哪些材料和缺陷,以及接触式探头、延迟线探头、直探头、斜探头等各自的优缺点。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能够根据具体的检测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工具,从而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书中还对各种检测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A扫描、B扫描、C扫描以及动态声力成像等。每一种模式都配有清晰的示意图和实际的应用案例,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例如,在介绍B扫描时,书中展示了如何通过连续扫描获取截面图像,从而揭示工件内部的结构和缺陷。这对于我理解复杂结构的内部情况非常有帮助。我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教会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如何去解决问题。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于“看”到材料内部世界的方法论的深度剖析。它不仅仅是介绍超声波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运用这种技术去“观察”和“理解”材料的内在结构。在深入讲解超声波的产生原理时,作者并没有回避复杂的物理公式,而是用一种非常有条理的方式,将压电效应、谐振等概念层层剥开,让我能够理解声波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紧接着,书中对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了衰减、散射、折射和反射等关键现象。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临界角”和“全反射”的分析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为什么在某些角度下,声波会“拐弯”或者“消失”,而这些现象对于缺陷的定位至关重要。在探头的设计与选择方面,书中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指南,从探头的频率、晶片尺寸,到外壳设计、连接方式,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例如,书中提到在检测表面粗糙的工件时,使用带有耦合剂的延迟线探头可以有效改善声耦合效果,这让我眼前一亮。更让我觉得惊喜的是,书中对各种缺陷的回波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描述,并提供了大量的示意图和实际检测图像。例如,书中对于裂纹和层状缺陷的回波形状、高度、宽度都有非常具体的分析,并给出了如何进行缺陷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能够准确判断缺陷性质的读者来说,是无价的。

评分

物流比较给力,书的质量也不错!

评分

没看呢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了解声学基础知识比较有用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没看呢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很好的一次购物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垃圾堆捡来的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