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學考試·結構力學: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

研究生入學考試·結構力學: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廣軍 編
圖書標籤:
  • 結構力學
  • 研究生入學考試
  • 考研
  • 真題解析
  • 高頻考點
  • 工程力學
  • 教材
  • 輔導書
  • 習題集
  • 應試指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電力齣版社
ISBN:9787512359161
版次:1
商品編碼:1151780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頁數:364
字數:553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研究生入學考試 結構力學 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對結構力學各知識點進行瞭係統整理,歸納瞭一係列對解題很有幫助的結論、方法與技巧,並對各章考核內容及相關考點進行瞭介紹。本書全部例題和習題均精選自全國三十多所高校研究生入學考試真題,並結閤相應考點對真題進行瞭詳細解析。
  全書共分11章,包括平麵體係的幾何組成分析、靜定結構的受力分析、靜定結構的位移計算、靜定結構的影響綫、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及連續梁的影響綫、矩陣位移法、結構動力計算、結構的穩定計算、結構的極限荷載。每章內容都有三個模塊,即知識歸納、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實戰訓練。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結構力學考研指導書,也可作為土木工程類本科、專科、函授、自考學生及工程技術人員學習結構力學課程的輔助用書,還可作為全國注冊結構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的復習參考書。
  

目錄

目 錄
  
  
  
前言
第1章 平麵體係的幾何組成分析 1
 1.1 知識歸納 1
  1.1.1 基本概念 1
  1.1.2 幾何不變體係的基本組成規則 2
  1.1.3 平麵杆件體係的計算自由度 2
  1.1.4 幾何組成與靜力特性之間的關係 2
  1.1.5 零載法 3
  1.1.6 解題方法與技巧 3
 1.2 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 4
 1.3 實戰訓練 15
  1.3.1 練習題 15
  1.3.2 答案與提示 20
第2章 靜定結構的受力分析 23
 2.1 知識歸納 23
  2.1.1 概述 23
  2.1.2 靜定梁與靜定剛架 24
  2.1.3 桁架 27
  2.1.4 組閤結構 29
  2.1.5 三鉸拱 29
 2.2 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 30
 2.3 實戰訓練 52
  2.3.1 練習題 52
  2.3.2 答案與提示 62
第3章 靜定結構的位移計算 71
 3.1 知識歸納 71
  3.1.1 結構的位移 71
  3.1.2 虛功原理 72
  3.1.3 單位荷載法和位移計算公式 72
  3.1.4 圖乘法 75
  3.1.5 互等定理 75
  3.1.6 解題方法與要點 76
 3.2 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 76
 3.3 實戰訓練 98
  3.3.1 練習題 98
  3.3.2 答案與提示 103
第4章 靜定結構的影響綫 108
 4.1 知識歸納 108
  4.1.1 基本概念 108
  4.1.2 靜力法作影響綫 108
  4.1.3 機動法作影響綫 109
  4.1.4 “分段連接法”作影響綫 109
  4.1.5 解題注意事項 110
  4.1.6 影響綫的應用 110
  4.1.7 解題方法與要點 112
 4.2 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 112
 4.3 實戰訓練 133
  4.3.1 練習題 133
  4.3.2 答案與提示 137
第5章 力法 143
 5.1 知識歸納 143
  5.1.1 超靜定結構的特性 143
  5.1.2 超靜定次數的確定 143
  5.1.3 力法的基本原理 144
  5.1.4 力法的基本方程 144
  5.1.5 對稱性利用 145
  5.1.6 超靜定結構的位移計算 146
  5.1.7 超靜定結構內力圖的校核 146
  5.1.8 力法解題基本步驟與技巧 146
 5.2 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 147
 5.3 實戰訓練 184
  5.3.1 練習題 184
  5.3.2 答案與提示 193
第6章 位移法 204
 6.1 知識歸納 204
  6.1.1 位移法的基本思路 204
  6.1.2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 204
  6.1.3 位移法的基本結構 204
  6.1.4 位移法的基本方程 205
  6.1.5 位移法的計算步驟 206
  6.1.6 要點與注意事項 206
 6.2 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 208
 6.3 實戰訓練 236
  6.3.1 練習題 236
  6.3.2 答案與提示 239
第7章 力矩分配法及連續梁的影響綫 244
 7.1 知識歸納 244
  7.1.1 基本概念 244
  7.1.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思路 245
  7.1.3 力矩分配法的解題步驟 245
  7.1.4 注意事項與技巧 245
  7.1.5 無剪力分配法 246
  7.1.6 連續梁的影響綫 246
 7.2 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 246
 7.3 實戰訓練 260
  7.3.1 練習題 260
  7.3.2 答案與提示 263
第8章 矩陣位移法 266
 8.1 知識歸納 266
  8.1.1 矩陣位移法原理 266
  8.1.2 矩陣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 266
  8.1.3 矩陣位移法的基本環節(步驟) 266
  8.1.4 矩陣位移法的兩套坐標係 266
  8.1.5 單元剛度方程和單元剛度矩陣 267
  8.1.6 坐標變換 268
  8.1.7 結構剛度矩陣 269
  8.1.8 矩陣位移法的基本方程 269
  8.1.9 等效結點荷載 269
  8.1.10 單元最後的杆端力 269
  8.1.11 先處理法和後處理法 270
  8.1.12 矩陣位移法的計算步驟 270
 8.2 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 270
 8.3 實戰訓練 282
  8.3.1 練習題 282
  8.3.2 答案與提示 285
第9章 結構動力計算 287
 9.1 知識歸納 287
  9.1.1 基本概念 287
  9.1.2 實際結構自由度的簡化方法 287
  9.1.3 單自由度體係的運動方程 288
  9.1.4 單自由度體係的自由振動(不計阻尼) 288
  9.1.5 單自由度體係的強迫振動(簡諧荷載) 289
  9.1.6 阻尼對振動的影響 290
  9.1.7 兩個自由度體係的自由振動 291
  9.1.8 彈簧及彈性支承的計算 292
  9.1.9 振動計算的方法及對稱性的利用 292
 9.2 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 293
 9.3 實戰訓練 317
  9.3.1 練習題 317
  9.3.2 答案與提示 321
第10章 結構的穩定計算 324
 10.1 知識歸納 324
  10.1.1 基本概念 324
  10.1.2 穩定問題的實質 325
  10.1.3 穩定自由度 325
  10.1.4 穩定方程 325
  10.1.5 確定臨界荷載的方法 325
  10.1.6 具有彈性支承的壓杆穩定問題 327
  10.1.7 解題方法 327
 10.2 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 328
 10.3 實戰訓練 338
  10.3.1 練習題 338
  10.3.2 答案與提示 339
第11章 結構的極限荷載 342
 11.1 知識歸納 342
  11.1.1 基本概念 342
  11.1.2 基本理論 343
  11.1.3 基本方法 344
  11.1.4 注意事項 344
 11.2 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 345
 11.3 實戰訓練 350
  11.3.1 練習題 350
  11.3.2 答案與提示 351
參考文獻 354

  
 ·IV·

前言/序言

前 言

  
  結構力學是報考結構工程等專業研究生的主要課程,目前尚沒有統一的考試大綱,復習資料也五花八門,但萬變不離其宗,很多考題也大同小異。作者參考相關教材和資料,結閤多年教學總結齣的各種規律與解題技巧,精選瞭全國三十多所高校(包括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湖南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重慶交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東北大學、濟南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寜波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山東建築大學、山東科技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四川大學、武漢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鄭州大學、中南大學等)研究生結構力學入學考試試題,對各考點進行瞭係統歸納並對題目進行瞭詳細解答,使讀者通過研究往年真題,洞悉考試命題難度和題型,瞭解常考章節與重點及次要章節,掌握相關解題方法與技巧,明確復習方嚮,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多的考點與重點、難點。
  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深入理解結構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抓住重點,化解難點;熟練掌握結構力學的基本方法和解題技巧,激發讀者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全書共分11章,包括平麵體係的幾何組成分析、靜定結構的受力分析、靜定結構的位移計算、靜定結構的影響綫、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及連續梁的影響綫、矩陣位移法、結構動力計算、結構的穩定計算、結構的極限荷載。每章內容都包括三個模塊,即知識歸納、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實戰訓練。每章模塊與特色如下:
  (1)知識歸納模塊:歸納整理瞭每章基本內容,基本涵蓋瞭所有考點內容,便於讀者對重點與難點的把握。另外,此模塊還對分析及解題的方法與技巧進行瞭歸納總結。
  (2)高頻考點與真題解析模塊:本書所有例題均精選自考研真題,這些題目具有很強的代錶性。在編排上按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順序,並作瞭詳細解答與分析,便於讀者學習。另外,此模塊還對各章考核內容及相關考點進行瞭分析與介紹。
  (3)實戰訓練模塊:本書所有練習題也均選自考研真題,並附有較為詳細的解答與提示,便於讀者對照學習與檢測。此模塊在編排上基本按照內容的先後順序,並將題目與答案分開,便於進行自我測試及評價。
  本書作為考研復習用書,既可獨立使用,也可與相關教材配閤使用,還可作為讀者學習結構力學課程的輔助用書。
  本書由李廣軍擔任主編,孫佳明、肖永擔任副主編,王文仲教授擔任主審,參加編寫的人員還有孟祥華、陳德鵬、馬韆惠。在編寫過程中參考瞭很多考生的復習資料,吸收瞭很多結構力學教材和輔導資料的精華,所選真題量大麵廣,不能一一核實其最終齣處,對所涉及高校也未能一一列舉,謹在此錶示衷心的感謝。同時,感謝中國電力齣版社未翠霞編輯的提議與鼓勵。
  受編者學識所限,加之時間所限,不足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以不斷提高本書質量。有關本書的任何疑問、意見及建議,歡迎加入QQ群326055643進行討論。
  
  李廣軍?????
  2014年7月
《結構力學:原理與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結構力學領域的初學者和進階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理論框架與實踐指導。本書不僅涵蓋瞭結構力學最為核心的基礎概念和基本理論,更著重於將這些理論應用於解決實際工程問題。通過對經典案例的詳細剖析以及對現代工程應用場景的探討,本書力求幫助讀者建立紮實的理論基礎,培養嚴謹的分析思維,並最終能夠獨立運用結構力學知識解決復雜的工程挑戰。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與分析方法 本部分將係統梳理結構力學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論基石。我們將從靜力學齣發,詳細闡述力的概念、力的閤成與分解、力矩、平衡方程等基本原理。在此基礎上,引入材料力學的核心概念,包括應力、應變、彈性模量、泊鬆比等,為理解結構變形和破壞機製奠定基礎。 隨後,我們將重點深入結構靜力分析。首先介紹連續梁、框架、桁架、拱、索等不同類型結構的基本力學特性和受力特點。對於這些結構的內力分析,我們將詳細講解截麵法和狀態法,並輔以大量圖示和計算實例,確保讀者能夠熟練掌握求解梁的剪力圖、彎矩圖,以及桁架的杆件內力。 在本部分,我們還將詳細介紹虛功原理及其在結構分析中的應用,包括單位載荷法(也稱位移法或撓度法)用於求解結構的位移和轉角。這一部分將是理解結構變形和更復雜分析方法的基礎。 第二部分:結構動力學與振動分析 隨著工程結構復雜性的增加,對結構的動力響應進行分析變得尤為重要。本部分將聚焦於結構動力學,從最基本的單自由度體係齣發,深入講解自由振動、受迫振動、阻尼振動等概念。我們將推導和分析動力方程,講解固有頻率、阻尼比等關鍵參數的意義。 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擴展到多自由度體係的動力分析,介紹質量矩陣、剛度矩陣、阻尼矩陣等概念,並詳細講解求解多自由度體係動力響應的模態分析法。對於實際工程中的隨機振動問題,本書也將進行初步的探討,介紹隨機振動的基本概念和譜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結構可靠性與穩定性分析 結構的安全性是工程設計的生命綫。本部分將深入探討結構可靠性與結構穩定性。 在結構可靠性方麵,我們將介紹可靠度的基本概念,包括失效率、可靠度指標等,並探討不同荷載組閤、材料特性變異性對結構可靠度的影響。我們將介紹一些常用的可靠度分析方法,為工程師提供評估和提高結構可靠性的工具。 在結構穩定性方麵,我們將重點分析壓杆失穩(歐拉臨界力)和平麵梁柱失穩等經典問題。本書將詳細講解穩定性分析的原理,包括臨界力、穩定性儲備等概念,並通過實例演示如何進行穩定性校核,確保結構在荷載作用下不會發生突然的屈麯破壞。 第四部分:高級分析技術與現代方法 為瞭應對日益復雜的工程問題,本部分將介紹一些高級的結構分析技術和現代化的計算方法。 有限元方法(FEM)是當前結構分析中最主流、最強大的計算工具。本書將詳細介紹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單元的選取、插值函數、剛度矩陣的組裝、邊界條件的施加等。我們將通過二維和三維單元的示例,展示如何使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梁、闆、殼、實體等結構。讀者將瞭解有限元軟件的工作原理,並能夠更好地解讀和運用有限元分析結果。 此外,我們還將觸及非綫性結構分析。當結構的變形較大,或者材料進入塑性階段時,傳統的綫性分析方法將不再適用。本書將介紹非綫性分析的基本思路,包括幾何非綫性和材料非綫性,並簡要介紹求解非綫性方程組的方法。 第五部分:工程應用與案例分析 理論知識的掌握最終要服務於實際工程。本部分將通過一係列豐富的工程案例,將前麵所學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展現結構力學在各個領域的實際應用。 我們將分析橋梁工程中的荷載傳遞、變形控製以及動力響應。 探討高層建築的抗風、抗震設計中的結構力學原理。 研究工業廠房的結構設計,包括吊車梁、設備基礎等。 分析特種結構,如薄殼結構、空間網格結構等的力學特性。 每個案例都將從實際工程背景齣發,結閤具體的荷載條件和環境因素,運用前麵介紹的分析方法進行詳細的計算和評估。通過這些案例,讀者將深刻理解結構力學理論的實用價值,並學會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有效方案。 第六部分:計算機輔助分析與軟件應用 現代結構工程離不開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有限元分析軟件。本部分將對常用的結構分析軟件進行介紹,並指導讀者如何使用這些軟件進行建模、荷載施加、結果後處理等操作。我們將重點講解在軟件中如何有效地應用各種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對分析結果進行閤理解讀和驗證。雖然本書不對具體軟件進行深入的指令級教程,但將提供使用軟件進行結構分析的通用原則和技巧,幫助讀者快速上手並高效利用工具。 學習目標 通過學習本書,您將能夠: 係統掌握結構力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包括靜力平衡、材料性質、內力分析、位移計算等。 深入理解結構動力學原理,掌握單自由度和多自由度體係的動力分析方法。 全麵認識結構可靠性與穩定性,能夠進行基本的可靠性評估和穩定性校核。 熟悉並掌握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應用,能夠利用軟件進行復雜結構的建模和分析。 提升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能夠將結構力學理論應用於橋梁、建築、工業設備等多種工程領域。 培養嚴謹的工程思維和批判性分析能力,能夠獨立解決遇到的結構力學難題。 本書適閤土木工程、結構工程、機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以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同時也適閤從事結構設計、工程谘詢、科研工作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我們相信,本書將是您在結構力學學習和職業生涯中不可多得的寶貴參考。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在語言風格上顯得非常單調和說教。全書充斥著一種冰冷的、命令式的語氣,缺少瞭那種循循善誘、激發學習興趣的引導性。閱讀體驗更像是在聽一個不帶感情的機器人念誦公式和定義。結構力學的學習過程本身就伴隨著大量的抽象思維訓練,讀者需要的是鼓勵和啓發,幫助他們跨越從具象到抽象的鴻溝。這本書的作者似乎默認讀者已經具備瞭極高的理解能力,所以用語極其精煉,但也因此失去瞭對知識點進行多角度闡釋的機會。我嘗試去尋找一些形象的比喻或者類比來幫助我記憶那些復雜的結構變形規律,但這本書裏幾乎找不到這類“人性化”的教學輔助。結果就是,很多概念在我腦中始終是懸浮的,無法真正紮根。一本好的教材,應該像一個耐心的老師,懂得如何將深奧的知識點用更容易被大腦接受的方式呈現齣來,而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是失敗的。

評分

這本所謂的“寶典”簡直是誤導,完全沒有抓住核心!我本想找一本能係統梳理結構力學脈絡,幫助我真正理解力學原理的書。結果呢?這本書更像是一本生硬的題海戰術集閤。它羅列瞭大量例題和解析,但很多步驟跳躍得太快,中間的關鍵推導過程幾乎是空白。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簡直是災難,你根本不知道這些公式是怎麼來的,更彆提靈活運用瞭。我花瞭大量時間去對照教材,試圖填補這些知識斷層,結果發現這本書的講解深度遠不如那些經典的教科書。它所謂的“高頻考點”也顯得非常主觀和片麵,似乎隻關注瞭某些特定年份的考題偏好,而忽略瞭力學知識體係的完整性和內在邏輯。真正好的輔導書應該引導你構建一個堅固的知識框架,而不是讓你像背誦口訣一樣去記憶解題模闆。這本薄薄的小冊子,非但沒能幫助我建立起對結構力學的信心,反而加深瞭我的焦慮感,因為它給人一種“不學點彆的就無法理解”的錯覺。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簡直是對閱讀體驗的一種摺磨。如果你期望它能提供一個舒適、流暢的閱讀界麵,那你注定要失望瞭。字體大小不一,段落間距時鬆時緊,讓人在長時間閱讀後眼睛異常疲勞。更要命的是,公式的展示方式非常混亂。很多涉及到上下標、積分符號、應力張量符號的地方,排版得擠在一起,看得人一頭霧水,很多時候我需要猜測作者到底想錶達的是哪個變量。這種低劣的製作工藝,反映齣齣版方對考生需求的漠視。結構力學本身就是一門對精確性和清晰度要求極高的學科,任何模糊不清的錶述都會在考試中釀成大禍。這本書在視覺傳達上的失敗,直接削弱瞭其內容本應具有的說服力。如果連最基本的閱讀體驗都無法保障,又如何奢求它能提供高質量的知識傳授呢?我更傾嚮於那些圖文並茂、結構清晰的專業教材,至少它們在視覺上是尊重讀者的。

評分

從“高頻考點”這個噱頭來看,這本書似乎是緊盯往年真題的“考古式”復習法。但結構力學的發展和考試方嚮是動態的,一個真正優秀的輔導書應該能預判未來命題的趨勢,並引導讀者掌握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極度保守和滯後。它似乎隻關注瞭哪些知識點在過去五年裏齣現過,卻沒有對這些知識點的底層原理進行提煉和升華。例如,對於材料力學的某些前沿應用或者新的分析方法,書中完全避而不談,仿佛這些內容從未存在過。這種復習策略的風險是巨大的,一旦考試風格發生微小轉變,這本書就會立刻變成一堆過時的紙張。我需要的是能讓我構建一套通用解題體係的工具書,而不是一個隻能應對過去考捲的“答案集錦”。這種短視的編撰思路,完全不適閤一個需要具備長遠眼光的準研究生。

評分

實在難以置信,市麵上竟然還有這種級彆的“解析”。我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提供清晰、深入的真題剖析,尤其是在那些每年都會考察的難點上,比如剛架的位移計算或者復雜荷載下的撓度分析。然而,它的真題解析部分,坦白說,敷衍得令人發指。很多復雜的題目,它僅僅給齣瞭最終答案和寥寥數語的步驟說明,根本沒有探討其他可能的解題思路,更彆提對易錯點的細緻提醒瞭。這對於需要通過解析來反思自己思維誤區的考生來說,完全是無效的。我感覺自己像是被扔進瞭一個隻有終點沒有過程的迷宮。更讓我氣憤的是,有些例題的計算過程甚至存在明顯的筆誤或者邏輯混亂之處,這嚴重影響瞭我對整本書可靠性的信任。一本用在如此重要考試上的參考資料,如果連最基本的準確性都無法保證,那它的存在價值在哪裏?我不得不花費更多精力去交叉驗證每一個步驟,這完全背離瞭使用輔導書是為瞭提高效率的初衷。

評分

好書啊魔法ABC爸爸打啊

評分

很有用的一本書,希望考試來的急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內容可以,就是太貴瞭。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學結力的都知道這本書吧,生啃還是有點吃力的。

評分

解題答案步驟不夠詳細

評分

學結力的都知道這本書吧,生啃還是有點吃力的。

評分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外界的聯係越發密切,對它每個人都會做齣自己不同的解答。

評分

還沒看,書質量可以的,在京東買書真的挺實惠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