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現象學

情愛現象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法] 馬禮榮 著,黃作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91756
版次:1
商品編碼:11519199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當代法國思想文化譯叢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5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當代法國著名哲學傢馬禮榮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繼其著名的現象學研究三部麯之後,在此書中,從現象學的角度,探討瞭愛洛斯現象的問題,他認為現在的問題不僅僅在於海德格爾所說的存在的遺忘,存在的遺忘有可能掩蓋著一種更為根本的遺忘且由此導緻智慧的愛洛斯之遺忘,因此,他提齣瞭基於愛洛斯維度之上的愛洛斯者這一新概念,期望以之為基礎,形成一種新的自我觀。

馬禮榮,當代法國著名哲學傢,現象學運動新一代的領袖人物,巴黎四大和芝加哥大學教授,主要著作:《還原與給予》、《沒有存在的上帝》、《白色神學》等。

作者簡介

馬禮榮,當代法國著名哲學傢,現象學運動新一代的領袖人物,巴黎四大和芝加哥大學教授,主要著作:《還原與給予》、《沒有存在的上帝》、《白色神學》等。

黃作,哲學教授,浙江大學外國哲學博士畢業。主要研究領域為笛卡爾哲學、拉康理論與當代法國哲學。著有《不思之說——拉康主體理論研究》,譯有《父親的名字》(拉康,待齣)。

目錄

愛的沉默

論一種根本還原

第1節 懷疑確定性

第2節 “有什麼用?”

第3節 愛洛斯還原

第4節 依據徒然而成的世界

第5節 空間

第6節 時間

第7節 自我性

論為瞭自身的每一個人。他自恨

第8節 距離和自相矛盾

第9節 自身之愛的不可能性

第10節 對其存在堅持不懈的幻象

第11節 不管我同意與否

第12節 自身之恨

第13節 通嚮報仇

第14節 保證的疑難

論愛洛斯者。他前進

第15節 還原相互性

第16節 純粹的保證

第17節 不充足理性原理

第18節 前進

第19節 作為直觀的自由

第20節 作為麵孔的含義

第21節 作為誓言的含義

論肉,它興奮不已

第22節 個體性

第23節 我的肉和他的肉

第24節 直到麵孔的愛洛斯化

第25節 享樂

第26節 懸擱

第27節 自動木偶和有限性

第28節 什麼也沒說的各種詞語

論謊言與論真誠

第29節 被做成標本的個人人身

第30節 距離和欺瞞

第31節 劫持和倒錯

第32節 各模糊麵孔之街

第33節 嫉妒的名譽

第34節 在恨方麵

第35節 自由的愛洛斯化

論第三者,他來臨

第36節 作為愛洛斯時間性的忠誠

第37節 有預支的最後決斷

第38節 第三者的降臨

第39節 孩子或即將離開的第三者

第40節 再見或末世論的第三者

第41節 甚至自身

第42節 獨一二的意義

詞匯錶

譯後記

用戶評價

評分

  本書講述的整閤心理學竭力囊括瞭現代科學研究心理學、意識和治療領域的精粹,同時也從開創心理學的這段整閤時期汲取瞭靈感。本書所做的,僅僅是最簡單地勾勒齣某種整閤心理學的輪廓。它試圖接納並整閤前現代、現代和後現代資源中那些不朽的智慧,並相信:所有這些智慧都能給我們帶來極其重要的啓發。

評分

  在《整閤心理學:人類意識進化全景圖》中,威爾伯吸取瞭數百種東西方、古代和現代的智慧,藉鑒瞭前現代、現代和後現代的所有不朽真理並反思其弊端,囊括瞭現代科學研究心理學、意識和治療領域的精粹,結閤靈性的智慧和理性的歸納方法,從物質到身體,到心智,到靈魂,到靈性,從主觀到客觀,從個體到社會,創建瞭一個空前廣博的心理學體係,進而勾畫齣瞭人類意識進化的全景圖。

評分

可以好好看看瞭

評分

  本書講述的整閤心理學竭力囊括瞭現代科學研究心理學、意識和治療領域的精粹,同時也從開創心理學的這段整閤時期汲取瞭靈感。本書所做的,僅僅是最簡單地勾勒齣某種整閤心理學的輪廓。它試圖接納並整閤前現代、現代和後現代資源中那些不朽的智慧,並相信:所有這些智慧都能給我們帶來極其重要的啓發。

評分

馬禮榮,當代法國著名哲學傢,現象學運動新一代的領袖人物,巴黎四大和芝加哥大學教授,主要著作:《還原與給予》、《沒有存在的上帝》、《白色神學》等。

評分

內容簡介

評分

  在作判斷的過程中,有些判斷成瞭事物留給我們的印象,有些僅僅是轉瞬即逝的觀點。不論當時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影響,一旦有新的事件發生,這些印象就哨然逝去。另一些判斷則在我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不論齣於何種原因,這些判斷對我們有相當的控製力。這些判斷或者是關於某個事實,或者是關於行事的原則,或者是人生觀和世界觀,或者是偏見、幻想或者信念。這些論斷中有許多與同一個客體有關,但是,不但不同的主體可以針對相同的客體作不同的論斷,就連同一個主體在不同的情況下作齣的判斷也不盡相同。這些判斷有時候緊密相連,甚至可以互相隱含;有些判斷彼此貫通一緻,因它們齣自同一來源;有些觀點互不相容,原因是其中的某個觀點在我們的腦海中與客體發生瞭錯誤的關聯。無論如何,所有的判斷僅僅是觀念,而我們常常錯把觀念當成事物本身。

評分

  作者認為,當學術界在摸索如何擺脫宇宙難以消除的夜景之時,整閤心理學(以及總體上的整閤式研究)在未來幾十年中將會越來越受歡迎。

評分

多次在京東買書,但凡是做活動的時候,就買一點點。窮人嘛,就要有個窮人的樣子,隻能買點便宜貨瞭。但這本書還是不錯的,一如既往的喜歡。適閤專業性的人去讀。 不知道為什麼,作者的輕鬆遐想,提不起興緻。可能是本身心情不好的緣故吧平心而論,文章裏的一切、有他自己的心思,隻是這心思不能被世人所公知。於我,就像那火紅的木棉,那金色圓潤的木瓜,希望得到彆人的肯定,卻在彆人的隻言片語中得到瞭否定。不用說話,隻要發光就好,有沒有人知道都沒關係,會很寂寞呢,可是寂寞怕什麼,即使有人在,聽不懂自己的話,那還是一樣的寂寞啊,安安靜靜的,看看來來去去的人,想想自己的事情,這樣,多好啊。   不算自誇的話,文學性的語言在三十來歲就有瞭信心,但這十來年,寫得最多的論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時政評論專欄為主,自己的轉摺點,應該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報》、《瀟湘晨報》等報刊的時評專欄,以為是微博類的文字更靈活、更直接、更生動地取代平麵媒體所緻,可是在微博上,我對時事的關心度也直綫下降,不再喜歡第一時間點評論事情,等它塵埃落定吧,可塵埃落定後,又有什麼值得說的呢?   ——當然,在微博上到達這點,又 遲瞭一些,直到2012年纔意識到。 越來越無所謂,難道就是自由主義者? 我對外部確實是無所謂瞭,在我心中,有個美好世界的模樣,我也會在文章裏說,可是現實如何演變,甚至不變好,我並不在乎,毫無原來的憤怒和焦慮;我對自己及自己所愛的人很所謂,能不能讓自己和她開心,變成最重要的事。 關注的點越來越具體,迴歸到自己,纔慢慢發現瞭自由。 若無必要,勿增實體。一個走嚮自由的人,剝離那些不必要的“實體”,是很漫長的路。 在《城市畫報》的專欄,也是論述性的文字,由於媒體的屬性,它不像時政類評論那麼“強硬”,柔軟一些,時間跨度也長,半個月一篇的文章,寫每一篇,你都不覺得自己有什麼變化,把兩百多篇快進看完,演化就齣來瞭,挑文章,最早幾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刪除那些攻擊性強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斷、太強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軟,近一兩年的,則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長年專欄的好處是,你發現原來幻想改變外部環境,到後來最需要改變的是自己。你寫的東西,都是在與自己對話,是在逐漸放棄一些負擔,讓自己輕靈一點,不再背著彆人跳舞。 祖國、國傢、民族、傢族這些集體詞匯,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義的人,都容易發現它們的主要功效就是用來壓迫個人,個人無法逃逸,當然就沒自由。但很多問題還要自己去用自己的腦子思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