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學(第2版)

針織學(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龍海如 著,龍海如 譯
圖書標籤:
  • 針織
  • 編織
  • 手工藝
  • DIY
  • 傢居生活
  • 興趣愛好
  • 技能學習
  • 第二版
  • 服裝製作
  • 縴維藝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07974
版次:1
商品編碼:1152688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6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本書主要介紹瞭針織與針織物的基本概念,針織機的基本構造與工作原理,常用緯編與經編針織物組織的結構特點、性能、用途和編織工藝,成形針織産品的編織原理,以及緯編和經編的織物與工藝計算等內容。本書為高等院校紡織工程專業的主乾課程教材,同時也可供其他專業師生、針織工程技術和科研人員以及紡織品貿易從業人員參考。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瞭針織與針織物的基本概念,針織機的基本構造與工作原理,常用緯編與經編針織物組織的結構特點、性能、用途和編織工藝,成形針織産品的編織原理,以及緯編和經編的織物與工藝計算等內容。
本書為高等院校紡織工程專業的主乾課程教材,同時也可供其他專業師生、針織工程技術和科研人員以及紡織品貿易從業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龍海如,博士,教授,博導。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針織專業委員會委員與緯編分會副會長,《紡織導報》專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投資谘詢公司專傢人纔庫專傢,奧地利因斯布魯剋大學訪問學者。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目錄緒論一、針織的基本概念二、針織發展簡史三、針織特點與産品種類
第一篇緯編
第一章緯編概述第一節緯編與緯編針織物一、緯編與緯編針織物的一般概念二、緯編針織物的形成三、針織物的主要參數與性能指標第二節緯編針織物分類與錶示方法一、針織物組織二、緯編針織物結構的錶示方法第三節緯編針織機一、針織機的分類與一般結構二、機號三、常用緯編針織機種類第四節針織用紗與織前準備一、針織用紗的基本要求二、針織生産工藝流程三、針織前準備
第二章緯編基本與變化組織及圓機編織工藝第一節平針與變化平針組織及編織工藝一、平針組織的結構二、平針組織的結構參數與尺寸穩定性三、平針組織的特性與用途四、單麵舌針圓緯機的編織工藝五、單麵復閤針圓緯機的編織工藝六、變化平針組織與編織工藝第二節羅紋組織與編織工藝一、羅紋組織的結構二、羅紋組織的結構參數及其相互關係三、羅紋組織的特性與用途四、羅紋機的編織工藝第三節雙羅紋組織與編織工藝一、雙羅紋組織的結構二、雙羅紋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雙羅紋機的編織工藝第四節雙反麵組織與編織工藝一、雙反麵組織的結構二、雙反麵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雙反麵機的編織工藝
第三章緯編花色組織與圓機編織工藝第一節提花組織與編織工藝一、提花組織的結構與分類二、提花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提花組織的編織工藝第二節集圈組織與編織工藝一、集圈組織的結構與分類二、集圈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集圈組織的編織工藝第三節添紗組織與編織工藝一、添紗組織的結構與分類二、添紗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添紗組織的編織工藝第四節襯墊組織與編織工藝一、襯墊組織的結構與分類二、襯墊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襯墊組織的編織工藝第五節襯緯組織與編織工藝一、襯緯組織的結構二、襯緯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襯緯組織的編織工藝第六節毛圈組織與編織工藝一、毛圈組織的結構與分類二、毛圈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毛圈組織的編織工藝第七節調綫組織與編織工藝一、調綫組織的結構二、調綫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調綫組織的編織工藝第八節繞經組織與編織工藝一、繞經組織的結構二、繞經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繞經組織的編織工藝第九節長毛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長毛絨組織的結構與分類二、長毛絨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長毛絨組織的編織工藝第十節移圈組織與編織工藝一、移圈組織的結構與分類二、移圈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三、移圈組織的編織工藝第十一節復閤組織與編織工藝一、單麵復閤組織二、雙麵復閤組織
第四章圓緯機的選針與選沉降片原理及應用第一節織針與沉降片選擇裝置的分類第二節分針三角選針原理第三節多針道變換三角選針原理與應用一、選針原理二、花型的大小三、應用實例第四節提花輪選針與選片原理及應用一、選針與選片原理二、矩形花紋的形成與設計三、應用實例第五節撥片式選針原理與應用一、選針原理二、花型的大小三、應用實例第六節電子選針與選片原理一、多級式電子選針原理二、單級式電子選針原理三、電子選沉降片原理四、電子選針盤針原理五、電子選針(選片)圓緯機的特點第七節雙麵提花圓機的上針成圈係統與工藝設計一、上針成圈係統二、工藝設計
第五章圓機成形産品與編織工藝第一節緯編針織成形方法簡介一、減少或增加參加編織的針數二、不同織物組織的組閤三、改變織物的綫圈長度第二節襪品概述一、襪品的分類二、襪品的結構第三節單麵圓襪與成形編織工藝一、雙嚮針三角座二、襪口的結構與編織三、襪跟和襪頭的結構與編織四、襪筒的編織第四節雙麵圓襪與成形編織工藝一、電腦雙針筒襪機的編織機構二、羅紋抽條襪的編織工藝第五節無縫內衣與編織工藝一、無縫內衣的結構與編織原理二、無縫內衣針織圓機的結構與工作原理三、無縫內衣設計與編織
第六章橫機編織原理與産品織造及成形工藝第一節普通橫機的編織原理一、編織機構工作原理二、送紗與針床橫移三、成圈過程特點第二節電腦橫機的編織原理一、電腦橫機的一般概念二、單級電子選針編織機構的工作原理三、多級電子選針編織機構的工作原理四、配閤編織的其他技術第三節橫機特色織物與編織工藝一、緯編基本組織在橫機上的編織二、具有橫機特點花色織物與編織工藝第四節橫機成形産品與編織工藝一、衣坯的起口二、翻針三、成形方式四、平麵衣片成形編織五、立體成形編織工藝六、整體服裝編織工藝
第七章送紗第一節送紗的工藝要求與分類一、送紗的工藝要求二、送紗方式分類第二節筒子的放置與紗綫的行程一、筒子的放置二、紗綫的行程第三節消極式送紗裝置一、簡單消極式送紗裝置二、儲存消極式送紗裝置三、張力控製送紗裝置第四節積極式送紗裝置一、儲存積極式送紗裝置二、彈性紗送紗裝置三、無級變速裝置
第八章緯編機的其他機構與裝置第一節牽拉捲取機構一、牽拉與捲取的工藝要求及其分類二、牽拉對織物的影響三、牽拉捲取機構及其工作原理分析第二節傳動機構一、橫機的傳動機構二、圓緯機的傳動機構第三節輔助裝置一、檢測自停裝置二、加油與除塵裝置
第九章緯編織物與工藝參數計算第一節綫圈長度一、根據紗綫綫密度等參數計算綫圈長度二、根據織物單位麵積重量等參數計算綫圈長度三、根據生産實踐積纍估算綫圈長度第二節織物密度一、棉紗平針組織二、棉紗1+1羅紋組織三、棉紗雙羅紋組織四、襯墊組織第三節織物單位麵積重量第四節機號一、機號與織物密度的關係二、用類比係數法估算機號第五節坯布幅寬一、幅寬與針筒針數和橫密的關係二、幅寬與針筒直徑、機號和橫密的關係第六節針織機産量一、理論産量二、實際産量
第二篇經編
第十章經編概述第一節經編針織物及形成一、經編針織物的結構二、經編針織物的形成三、經編生産工藝流程第二節經編針織物分類與錶示方法一、經編針織物的分類二、經編針織物結構的錶示方法第三節經編針織機一、特利柯脫型經編機二、拉捨爾型經編機三、經編機的梳櫛編號
第十一章整經第一節整經工藝的要求與整經方法一、整經的目的與要求二、整經的方法第二節整經機的基本構造與工作原理一、分段整經機二、花色紗綫整經機三、彈性紗綫整經機
第十二章經編機的成圈機件與成圈過程第一節槽針經編機的成圈機件與成圈過程一、成圈機件及其配置二、成圈過程三、成圈機件的運動配閤四、復閤材料成圈機件第二節舌針經編機的成圈機件與成圈過程一、成圈機件及其配置二、成圈過程三、成圈機件的運動配閤第三節鈎針經編機的成圈機件與成圈過程一、成圈機件及其配置二、成圈過程三、成圈機件的運動配閤
第十三章導紗梳櫛的橫移第一節梳櫛橫移的工藝要求第二節機械式梳櫛橫移機構工作原理一、鏈塊式梳櫛橫移機構二、花盤凸輪式橫移機構第三節電子式梳櫛橫移機構工作原理一、電磁控製式梳櫛橫移機構二、伺服電動機控製式梳櫛橫移機構
第十四章經編送經第一節送經的工藝要求一、送經的基本要求二、經紗張力變化分析第二節機械式送經機構工作原理一、消極式送經機構二、積極式送經機構第三節電子式送經機構工作原理一、定速電子送經機構二、多速電子送經機構
第十五章經編機的其他機構與裝置第一節牽拉捲取機構一、牽拉機構二、捲取機構第二節傳動機構一、經編機主軸的傳動二、成圈機件的傳動第三節輔助裝置一、斷紗自停裝置二、坯布織疵檢測裝置三、經紗長度及織物長度檢測裝置四、經編機控製係統
第十六章經編基本組織與變化組織第一節經編基本組織一、編鏈組織二、經平組織三、經緞組織四、重經組織五、羅紋經平組織第二節經編變化組織一、變化經平組織二、變化經緞組織三、雙羅紋經平組織
第十七章經編花色組織與編織工藝第一節少梳櫛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滿穿雙梳櫛經編組織的結構與特性二、部分穿經雙梳櫛經編組織的結構與特性及用途三、少梳櫛經編織物編織工藝實例第二節缺墊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缺墊經編組織的結構與特性二、缺墊經編組織的編織工藝第三節襯緯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部分襯緯經編組織二、全幅襯緯經編組織第四節缺壓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缺壓集圈經編組織二、缺壓提花經編組織第五節壓紗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壓紗經編組織的結構與特性二、壓紗經編組織的編織工藝第六節經編毛圈組織與編織工藝一、經編毛圈組織的基本編織方法二、毛圈沉降片法編織原理三、經編毛巾組織編織原理四、雙針床毛圈組織編織原理第七節賈卡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賈卡經編組織的結構特點與用途二、賈卡裝置的結構與工作原理三、賈卡經編織物種類與提花原理四、賈卡經編織物的設計與編織第八節多梳櫛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多梳櫛拉捨爾經編機的結構特點和工作原理二、多梳櫛經編組織的基本工藝設計三、花邊織物設計舉例第九節雙針床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雙針床經編機的成圈過程二、雙針床經編組織錶示方法及基本組織第十節軸嚮經編組織與編織工藝一、軸嚮經編組織的結構二、雙軸嚮、多軸嚮經編組織的編織工藝三、雙軸嚮、多軸嚮經編組織的性能與應用
第十八章經編織物與工藝參數計算第一節經編織物與工藝參數的確定與計算一、經編織物與工藝計算的內容二、綫圈長度和送經量三、送經比四、織物密度五、穿經率六、彈性紗綫牽伸後綫密度七、織物單位麵積重量八、用紗比九、經編機産量第二節整經工藝參數計算一、整經根數二、整經長度三、盤頭上的紗綫重量和長度四、整經機産量

精彩書摘

第一章緯編概述
本章知識點1.綫圈與緯編針織物的基本概念。2.織針的類型與成圈過程。3.針織物的主要參數與性能指標。4.緯編針織物的組織及其分類。緯編針織物結構和編織工藝的圖形錶示方法以及適用範圍。5.針織機的一般結構、分類和機號。圓緯機、橫機和圓襪機的基本特徵與構造以及主要技術規格參數。6.針織用紗的基本要求和針織生産工藝流程。絡紗(絲)的目的,常用的紗筒捲裝形式。第一節緯編與緯編針織物一、緯編與緯編針織物的一般概念緯編作為針織技術的兩大類之一,是指一根或若乾根紗綫從紗筒上引齣,沿著緯嚮順序地墊放在緯編針織機各相應的織針上形成綫圈,並在縱嚮相互串套形成緯編針織物(weftknittedfabric)。圖1-1綫圈幾何形態圖綫圈(loop)是組成針織物的基本結構單元,幾何形態呈三維彎麯的空間麯綫,如圖1-1所示。在圖1-2所示的緯編綫圈結構圖中,綫圈由圈乾1—2—3—4—5和沉降弧(sinkerloop)5—6—7組成,圈乾包括直綫部段的圈柱(leg)1—2與4—5和針編弧(needleloop)2—3—4。綫圈有正麵與反麵之分,凡綫圈圈柱覆蓋在前一綫圈圈弧之上的一麵,稱為正麵綫圈,如圖1-3(1)所示;而圈弧覆蓋在圈柱之上的一麵,稱為反麵綫圈,如圖1-3(2)所示。圖1-2緯編綫圈結構圖圖1-3正麵綫圈與反麵綫圈在針織物中,綫圈沿織物橫嚮組成的一行稱為綫圈橫列(course),沿縱嚮相互串套而成的一列稱為綫圈縱行(wale)。緯編針織物的特徵是:每一根紗綫上的綫圈一般沿橫嚮配置,一個綫圈橫列由一根或幾根紗綫的綫圈組成。在綫圈橫列方嚮上,兩個相鄰綫圈對應點之間的距離稱圈距,用A錶示。在綫圈縱行方嚮上,兩個相鄰綫圈對應點之間距離稱圈高,用B錶示。根據編織時針織機采用的針床數量,緯編針織物可分為單麵和雙麵兩類。單麵針織物采用一個針床編織而成,特點是織物的一麵全部為正麵綫圈,而另一麵全部為反麵綫圈,織物兩麵具有顯著不同的外觀。雙麵針織物采用兩個針床編織而成,其特徵為針織物的任何一麵都顯示有正麵綫圈。一般說來,緯編針織物的延伸性和彈性較好,多數用作服用麵料,還可直接加工成半成形和全成形的服用與産業用産品。二、緯編針織物的形成(一)織針緯編針織物的形成,需要藉助針織機中的織針(needle)和其他相關機件來完成。織針在成圈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常用的織針分為舌針(latchneedle)、復閤針(compoundneedle,又稱槽針)和鈎針(beardedneedle,又稱彈簧針—springneedle)三種。1.舌針緯編針織機的舌針如圖1-4(1)所示。它采用鋼帶或鋼絲製成,包括針杆1、針鈎2、針舌3、針舌銷4和針踵5幾部分。針鈎用以握住紗綫,使之彎麯成圈。針舌可繞針舌銷迴轉,用以開閉針口。針踵在成圈過程中受到其他機件的作用,使織針在針床的針槽內往復運動。舌針各部分的尺寸和形狀,隨針織機的類型的不同而有差彆。由於舌針在成圈中是依靠綫圈的移動,使針舌迴轉來開閉針口,因此成圈機構較為簡單。目前,舌針用於絕大多數緯編機和少數經編機。圖1-4舌針、復閤針和鈎針2.復閤針復閤針的構型如圖1-4(2)所示,由針身1和針芯2兩部組成。針身帶有針鈎,且在針杆側麵銑有針槽。針芯在槽內作相對移動以開閉針口。采用復閤針,在成圈過程中可以減小針的運動動程,有利於提高針織機的速度,增加針織機的成圈係統數;而且針口的開閉不是由於舊綫圈的作用,因而形成的綫圈結構較均勻。目前,復閤針廣泛應用於經編機。3.鈎針圖1-4(3)顯示瞭鈎針的結構。它采用圓形或扁形截麵的鋼絲製成,端頭磨尖後彎成鈎狀,每根針為一個整體。其中1為針杆,在這一部段上墊紗。5為針踵,使針固定在針床上。2為針頭,3為針鈎,用於握住新紗綫,使其穿過舊綫圈。在針尖6的下方針杆上有一凹槽4,稱為針槽,供針尖沒入用。針尖與凹槽之間的間隙稱為針口,它是紗綫進入針鈎的通道。針鈎可藉助壓闆使針尖壓入針槽內,以封閉針口。當壓闆移開後,針鈎依靠自身的彈性恢復針口開啓,因此鈎針又稱彈簧針。由於在采用鈎針的針織機上,成圈機構比較復雜,生産效率較低;同時在閉口過程中,針鈎受到的反復載荷作用易引起疲勞,影響鈎針的使用壽命;所以目前鈎針隻用於少數機型較早的針織機,已趨於淘汰。(二)成圈過程1.舌針的成圈過程舌針的成圈過程(knittingcycle)如圖1-5所示,一般可分為以下八個階段。圖1-5舌針的成圈過程(1)退圈(clearing)。舌針從低位置上升至最高點,舊綫圈從針鈎內移至針杆上,如圖1-5中針1~5。(2)墊紗(yarnfeeding)。舌針下降,從導紗器引齣的新紗綫a墊入針鈎下,如圖1-5中針6~7。(3)閉口(latchclosing)。隨著舌針的下降,針舌在舊綫圈的作用下嚮上翻轉關閉針口,如圖1-5中針8~9。這樣舊綫圈和即將形成的新綫圈就分隔在針舌兩側,為新紗綫穿過舊綫圈作準備。(4)套圈(landing,casting-on)。舌針繼續下降,舊綫圈沿著針舌上移套在針舌外,如圖1-5中針9。(5)彎紗(sinking)。舌針的下降使針鈎接觸新紗綫開始逐漸彎紗,並一直延續到綫圈最終形成,如圖1-5中針9~10。(6)脫圈(knocking-over)。舌針進一步下降使舊綫圈從針頭上脫下,套到正在進行彎紗的新綫圈上,如圖1-5中針10。(7)成圈(loopformation)。舌針下降到最低位置形成一定大小的新綫圈,如圖1-5中針10。(8)牽拉(taking-down)。藉助牽拉機構産生的牽拉力,將脫下的舊綫圈和剛形成的新綫圈拉嚮舌針背後,脫離編織區,防止舌針再次上升時舊綫圈迴套到針頭上,為下一次成圈做準備。就針織成圈方法而言,按照上述順序進行成圈的過程稱之為編結法成圈。2.鈎針的成圈過程鈎針的成圈過程如圖1-6所示,也可分為以下八個階段。圖1-6鈎針的成圈過程(1)退圈。藉助專用的機件,將舊綫圈從針鈎中嚮下移到針杆的一定部位上,使舊綫圈b同針槽c之間具有足夠的距離,以供墊放紗綫用,如圖1-6中針1。(2)墊紗。通過導紗器和針的相對運動,將新紗綫a墊放到舊綫圈b與針槽c之間的針杆上,如圖1-6中針1~2。(3)彎紗。利用彎紗沉降片,把墊放到針杆上的紗綫彎麯成一定大小的未封閉綫圈d,並將其帶入針鈎內,如圖1-6中針2~5。(4)閉口。利用壓闆將針尖壓入針槽,使針口封閉,以便舊綫圈套上針鈎,如圖1-6中針6。(5)套圈。在針口封閉的情況下,由套圈沉降片將舊綫圈上抬,迅速套到針鈎上。而後針鈎釋壓,針口即恢復開啓狀態,如圖1-6中針6~7。(6)脫圈。受脫圈沉降片上抬的舊綫圈從針頭上脫落到未封閉的新綫圈上,如圖1-6中針10~11。(7)成圈。脫圈沉降片繼續將舊綫圈上抬,使舊綫圈的針編弧與新綫圈的沉降弧相接觸,以形成一定大小的新綫圈,如圖1-6中針12所示。(8)牽拉。藉助牽拉機構産生的牽拉力,使新形成的綫圈離開成圈區域,拉嚮針背,以免在下一成圈循環進行退圈時,發生舊綫圈重套到針上的現象。按照上述順序進行成圈的過程稱為針織法成圈。通過比較可以看齣,編結法和針織法成圈過程都可分為八個相同的階段,但彎紗的先後有所不同。編結法成圈,彎紗是在套圈之後並伴隨著脫圈而繼續進行;而針織法成圈,彎紗是在墊紗之後進行。復閤針成圈過程所包含的階段以及順序,都與舌針相同。有關內容將在後續章節介紹。三、針織物的主要參數與性能指標(一)綫圈長度綫圈長度是指組成一隻綫圈的紗綫長度,一般以毫米(mm)作為單位。綫圈長度可根據綫圈在平麵上的投影近似地進行計算而得;或用拆散的方法測得組成一隻綫圈的實際紗綫長度;也可以在編織時用儀器直接測量喂入每隻針上的紗綫長度。綫圈長度不僅決定針織物的密度,而且對針織物的脫散性、延伸性、耐磨性、彈性、強力、抗起毛起球性、縮率和勾絲性等也有重大影響,故為針織物的一項重要指標。在生産中若條件許可,在針織機上應采用積極式送紗裝置以固定速度進行喂紗,來控製針織物的綫圈長度,使其保持恒定,以穩定針織物的質量。(二)密度密度用來錶示在紗綫細度一定的條件下,針織物的稀密程度。密度有橫密、縱密和總密度之分。緯編針織物的橫密是沿綫圈橫列方嚮,以單位長度(一般是5cm)內的綫圈縱行數來錶示。縱密為沿綫圈縱行方嚮,以單位長度(一般是5cm)內的綫圈橫列數來錶示。總密度是橫密與縱密的乘積,等於25cm2內的綫圈數。橫密、縱密和總密度可以按照下式計算:PA=50A(1-1)PB=50B(1-2)P=PA×PB(1-3)
式中:PA——針織物橫密,縱行/5cm;PB——針織物縱密,橫列/5cm;A——圈距,mm;B——圈高,mm;P——總密度,綫圈/25cm2。需要注意的是,兩種或幾種針織物所用紗綫細度不同,僅根據實測密度大小並不能準確反映織物的實際稀密程度(即空隙率多少);隻有在紗綫細度相同的情況下,密度較大的織物顯現較稠密,而密度較小的織物則較稀鬆。針織物的橫密與縱密的比值,稱為密度對比係數C。它錶示綫圈在穩定狀態下,縱嚮與橫嚮尺寸的關係,可用下式計算:C=PAPB=BA(1-4)密度對比係數反映瞭綫圈的形態,C值越大,綫圈形態越是瘦高;C值越小,則綫圈形態越是寬矮。由於針織物在加工過程中容易受到拉伸而産生變形,因此針織物尺寸(即密度)不是固定不變的,這樣就將影響實測密度的正確性。因而在測量針織物密度前,應該將試樣進行鬆弛,使之達到平衡狀態(即針織物的尺寸基本上不再發生變化),這樣測得的密度纔具有實際可比性。(三)未充滿係數和緊度係數未充滿係數為綫圈長度與紗綫直徑的比值,即:δ=ld(1-5)
式中:δ——未充滿係數;l——綫圈長度,mm;d——紗綫直徑,mm,可通過理論計算或實測求得。未充滿係數反映瞭織物中未被紗綫充滿的空間多少,可用來比較針織物的實際稀密程度。綫圈長度愈長,紗綫愈細,則未充滿係數值愈大,織物中未被紗綫充滿的空間愈多,織物愈是稀鬆,反之則反。另一種錶示和比較針織物的實際稀密程度的參數為緊度係數。緊度係數定義如下:TF=Ttl(1-6)
式中:TF——緊度係數;Tt——紗綫綫密度,tex;l——綫圈長度,mm。由上式可見,紗綫越粗(Tt越大),綫圈長度越短,緊度係數越大,織物愈是緊密。也即針織物的實際稀密程度與緊度係數的關係正好與未充滿係數相反。(四)單位麵積重量針織物單位麵積重量又稱織物麵密度,用1m2乾燥針織物的重量(g)來錶示。當已知瞭針織物的綫圈長度l(mm)、紗綫綫密度Tt(tex)、橫密PA和縱密PB、紗綫的迴潮率W時,織物的單位麵積重量Q(g/m2)可用下式求得:Q=0.0004lTtPAPB1+W(1-7)單位麵積重量是考核針織物的質量和成本的一項指標,該值越大,針織物越密實厚重,但是耗用原料越多,織物成本將增加。(五)厚度針織物的厚度取決於組織結構、綫圈長度和紗綫細度等因素,一般可用紗綫直徑的倍數來錶示。(六)脫散性指當針織物紗綫斷裂或綫圈失去串套聯係後,綫圈與綫圈的分離現象。當紗綫斷裂後,綫圈沿縱行從斷裂紗綫處脫散下來,就會使針織物的強力與外觀受到影響。針織物的脫散性是與它的組織結構、紗綫摩擦係數與抗彎剛度、織物的未充滿係數等因素有關。(七)捲邊性指針織物在自由狀態下布邊發生包捲的現象。這是由綫圈中彎麯綫段所具有的內應力試圖使綫段伸直所引起的。捲邊性與針織物的組織結構、紗綫彈性、細度、撚度和綫圈長度等因素有關。針織物的捲邊會對裁剪和縫紉加工造成不利影響。(八)延伸度指針織物受到外力拉伸時的伸長程度和特性。延伸度可分為單嚮延伸度和雙嚮延伸度兩種,與針織物的組織結構、綫圈長度、紗綫細度和性質有關。(九)彈性指當引起針織物變形的外力去除後,針織物形狀與尺寸迴復的能力。它取決於針織物的組織結構與未充滿係數,紗綫的彈性和摩擦係數。(十)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在連續增加的負荷作用下,至斷裂時針織物所能承受的最大負荷稱斷裂強力。斷裂時的伸長與原始長度之比,稱斷裂伸長率,用百分率錶示。(十一)縮率指針織物在加工或使用過程中長度和寬度的變化。可由下式求得:Y=H1-H2H1×100%(1-8)
式中:Y——針織物縮率;H1——針織物在加工或使用前的尺寸;H2——針織物在加工或使用後的尺寸。針織物的縮率可有正值和負值,如在橫嚮收縮而縱嚮伸長,則橫嚮縮率為正,縱嚮縮率為負。縮率又可分為織造下機縮率、染整縮率、水洗縮率以及在給定時間內弛緩迴復過程的縮率等。(十二)勾絲與起毛起球針織物中的縴維或紗綫被外界物體所勾齣在錶麵形成絲環,這就是勾絲。當織物在穿著和洗滌過程中不斷經受摩擦而使縴維端露齣在錶麵,稱為起毛。若這些縴維端在以後的穿著中不能及時脫落而相互糾纏在一起揉成許多球狀小粒,稱為起球。針織物的起毛起球與使用的原料性質、紗綫與織物結構、染整加工以及成品的服用條件等有關。第二節緯編針織物分類與錶示方法一、針織物組織針織物種類很多,一般專業書籍中通常用組織來命名、分類並錶徵其結構。緯編針織物組織定義為組成針織物的基本結構單元(綫圈、集圈、浮綫)以及附加紗綫或縴維集閤體的配置、排列、組閤與聯結的方式,決定瞭針織物的外觀和性質。圖1-7顯示瞭某種緯編針織物單麵組織。其中除瞭綫圈外,還包含瞭集圈(又稱集圈懸弧)1和浮綫2,並且綫圈、集圈和浮綫這三種結構單元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組閤。0針織學第一章緯編概述0圖1-8顯示瞭另一種緯編針織物組織,稱為襯緯組織,其中除瞭綫圈外,還包含黑色的橫嚮附加紗綫,並且綫圈與附加紗綫按照一定方式配置。圖1-7三種結構單元排列組閤圖1-8綫圈和附加紗綫緯編針織物的組織一般可以分為基本組織、變化組織和花色組織三類。(一)基本組織由綫圈以最簡單的方式組閤而成,是針織物各種組織的基礎。緯編基本組織包括平針組織、羅紋組織和雙反麵組織。(二)變化組織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組織復閤而成的,即在一個基本組織的相鄰綫圈縱行之間,配置著另一個或者另幾個基本組織,以改變原來組織的結構與性能。緯編變化組織有變化平針組織、雙羅紋組織等。(三)花色組織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形成具有顯著花色效應和不同性能的緯編花色組織。1.改變或者取消成圈過程中的某些階段例如,正常的退圈階段,舊綫圈應該從針鈎內移至針杆上,若將退圈階段改變為退圈不足(舊綫圈雖然從針鈎內嚮針杆上移動,但是沒有退到針杆上),其他階段不變,這樣就形成瞭集圈組織。屬於這種方法的還有提花組織等。2.引入附加紗綫或其他紡織原料圖1-8所示的襯緯組織就是在羅紋組織的基礎上,編入瞭附加的襯緯紗綫形成的。屬於這種方法的還有添紗組織、襯墊組織、毛圈組織、繞經組織、長毛絨組織、襯經襯緯組織等。3.對舊綫圈和新紗綫引入一些附加階段例如,對舊綫圈附加移圈階段,就形成瞭紗羅組織(移圈組織)。屬於這種方法的還有菠蘿組織、波紋組織等。4.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組織復閤若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組織(包括基本組織、變化組織、花色組織)進行復閤,可以形成稱為復閤組織的花色組織。本書介紹的針織物組織錶徵瞭常用的針織物結構。有些組織也可以用織物來稱謂,例如平針織物與平針組織實際是一迴事。但是某些織物的涵蓋麵要比組織廣,有些織物或麵料很難用現有的某種組織來定義,特彆是一些新的麵料與産品。此外,生産行業內常根據針織物的用途和外觀來命名,例如雙羅紋組織,因為較多地用於生産棉毛衫褲,俗稱棉毛布或棉毛織物。二、緯編針織物結構的錶示方法為瞭簡明清楚地顯示緯編針織物的結構,便於織物設計與製訂上機工藝,需要采用一些圖形與符號來錶示緯編針織物組織結構和編織工藝。目前常用的有綫圈圖、意匠圖、編織圖和三角配置圖。(一)綫圈圖綫圈在織物內的形態用圖形錶示稱為綫圈圖或綫圈結構圖。可根據需要錶示織物的正麵或反麵。如圖1-2為平針組織反麵的綫圈圖。從綫圈圖中,可清晰地看齣針織物結構單元在織物內的連接與分布,有利於研究針織物的性質和編織方法。但這種方法僅適用於較為簡單的織物組織,因為復雜的結構和大型花紋一方麵繪製比較睏難,另一方麵也不容易錶示清楚。(二)意匠圖意匠圖是把針織結構單元組閤的規律,用人為規定的符號在小方格紙上錶示的一種圖形。每一方格行和列分彆代錶織物的一個橫列和一個縱行。根據錶示對象的不同,常用的有結構意匠圖和花型意匠圖。1.結構意匠圖它是將針織物的綫圈(knit)、集圈(tuck)、浮綫(float)[即不編織(non-knit)]三種基本結構單元,用規定的符號在小方格紙上錶示。一般用符號“”錶示正麵綫圈,“□�s ”錶示反麵綫圈,“□�r”錶示集圈,“□”錶示浮綫(不編織)。圖1-9(1)錶示某一單麵織物的綫圈圖,圖1-9(2)是與綫圈圖相對應的結構意匠圖。盡管結構意匠圖可以用來錶示單麵和雙麵的針織物結構,但通常用於錶示由成圈,集圈和浮綫組閤的單麵變換與復閤結構,而雙麵織物一般用編織圖來錶示。2.花型意匠圖這是用來錶示提花織物正麵(提花的一麵)的花型與圖案。每一方格均代錶一個綫圈,方格內符號的不同僅錶示不同顔色的綫圈。至於用什麼符號代錶何種顔色的綫圈可由各人自己規定。圖1-10為三色提花織物的花型意匠圖,假定其中“”代錶紅色綫圈,“□�s ”代錶藍色綫圈,“□”代錶白色綫圈。在織物設計與分析以及製訂上機工藝時,請注意區分上述兩種意匠圖所錶示的不同含義。圖1-9綫圈圖與結構意匠圖圖1-10花型意匠圖(三)編織圖編織圖是將針織物的橫斷麵形態,按編織的順序和織針的工作情況,用圖形錶示的一種方法。錶1-1列齣瞭編織圖中常用的符號,其中每一根竪綫代錶一枚織針。對於緯編針織機中廣泛使用的舌針來說,如果有高踵針和低踵針兩種針(即針踵在針杆上的高低位置不同),本書規定用長綫錶示高踵針,用短綫錶示低踵針。圖1-11所示為羅紋組織和雙羅紋組織的編織圖。錶1-1成圈、集圈、不編織和抽針符號錶示法
編織方法織針錶 示 符 號備注成 圈針盤織針針筒織針集 圈針盤織針針筒織針不編織
(浮綫)針盤織針針筒織針針1、1′、3、3′成圈
針2、2′不參加編織抽 針符號○錶示抽針注抽針也可用符號×或·來錶示。圖1-11羅紋組織和雙羅紋組織的編織圖編織圖不僅錶示瞭每一枚針所編織的結構單元,而且還顯示瞭織針的配置與排列。這種方法適用於大多數緯編針織物,尤其是錶示雙麵緯編針織物。(四)三角配置圖在普通舌針緯編機上,針織物的三種基本結構單元是由成圈三角、集圈三角和不編織三角作用於織針而形成的。因此除瞭用編織圖等外,還可以用三角的配置圖來錶示舌針緯編機織針的工作狀況以及織物的結構,這在編排上機工藝的時候顯得尤為重要。錶1-2列齣瞭三角配置的錶示方法。錶1-2成圈、集圈和不編織的三角配置錶示方法
三角配置方法三 角 名 稱錶 示 符 號成圈針盤三角∨針筒三角∧集圈針盤三角針筒三角不編織針盤三角—針筒三角—注當三角不編織時,有時可用空白來取代符號“—”。一般對於織物結構中的每一根紗綫,都要根據其編織狀況排齣相應的三角配置。錶1-3錶示與圖1-11(2)相對應的編織雙羅紋組織的三角配置圖。錶1-3編織雙羅紋組織的三角配置
三角位置第一成圈係統第二成圈係統上三角低檔—∨高檔∨—下三角高檔∧—低檔—∧第三節緯編針織機一、針織機的分類與一般結構針織機按工藝類彆可分為緯編機與經編機;按針床數可分為單針床針織機與雙針床針織機;按針床形式可分為平形針織機與圓形針織機;按用針類型可分為舌針機、復閤針機和鈎針機等。緯編針織機種類與機型很多,一般主要由送紗機構、編織機構、針床橫移機構、牽拉捲取機構、傳動機構和輔助裝置等部分組成。送紗機構將紗綫從紗筒上退繞下來並輸送給編織區域。編織機構通過成圈機件的工作將紗綫編織成針織物。針床橫移機構用於在橫機上使一個針床相對於另一個針床橫移過一定的針距,以便綫圈轉移等編織。牽拉捲取機構把剛形成的織物從成圈區域中引齣後,繞成一定形狀和大小的捲裝。傳動機構將動力傳到針織機的主軸,再由主軸傳至各部分,使其協調工作。輔助裝置是為瞭保證編織正常進行而附加的,包括自動加油裝置,除塵裝置,斷紗、破洞、壞針檢測自停裝置等。二、機號各種類型的針織機,均以機號(gauge)來錶明織針的粗細和針距的大小。機號是用針床上25.4mm(1英寸)長度內所具有的針數來錶示,它與針距的關係如下:E=25.4T(1-9)
式中:E——機號,針/25.4mm;T——針距,mm。由此可知,針織機的機號錶明針床上排針的稀密程度。機號愈高,針床上一定長度內的針數愈多,即針距越小;反之,則針數愈少,針距越大。在單獨錶示機號時,應由符號E和相應數字組成,如18機號應寫作E18,它錶示針床上25.4mm內有18枚織針。圖1-12針床口處針與針槽相互位置針織機的機號在一定程度上確定瞭其可以加工紗綫的細度範圍,具體還要看在針床口處織針針頭與針槽壁或其他成圈機件之間的間隙大小。如圖1-12所示,織針1安插在針槽3之中,針頭厚度為a,針槽壁2的厚度為b,針頭與針槽壁之間的間隙為Δ。為瞭保證成圈順利地進行,針織機所能加工紗綫細度的上限(最粗),是由間隙Δ所決定的。機號越高,針距T越小,間隙Δ也越小,允許加工的紗綫就越細。依據紗綫的粗節和接頭、蓬鬆度的不同以及紗綫被壓扁的情況,一般要求間隙Δ不低於紗綫直徑的1.5~2倍。如果紗綫直徑超齣間隙過多,則在編織過程中就會造成縴維和紗綫損傷甚至斷紗。另一方麵,機號一定,可以加工紗數細度的下限(最細),則取決於對針織物品質的要求。在每一機號確定的針織機上,由於成圈機件尺寸的限製,可以編織的最短綫圈長度l是一定的。過多地降低加工紗綫的細度即意味著減小紗綫直徑d,這樣會使織物的未充滿係數δ(δ=l/d)的值增大,織物變得稀鬆,品質變差。因此,要根據機號來選擇閤適細度的紗綫,或者根據紗綫的細度來選擇閤適的機號。例如,在E16的提花圓機上,適宜加工165~220dtex的滌綸長絲或者16.7~23tex的棉紗。而在E22的提花圓機上,適宜加工110~137dtex的滌綸長絲或者11~14tex的棉紗。在實際生産中,並不去測量紗綫直徑d和針頭與針槽壁之間的間隙Δ。對於某一機號的針織機或者某一細度的紗綫,一般是根據織物的有關參數和經驗來決定最適宜加工紗綫的細度範圍或者機號的範圍,也可查閱有關的手冊與書籍或者通過近似計算方法獲得。三、常用緯編針織機種類在針織行業,一般是根據針織機編織機構的特徵和生産織物品種的類彆,將目前常用的緯編針織機分為圓緯機、橫機和圓襪機三大類。緯編針織機的主要技術規格參數有機型、針床數(單麵或雙麵機)、針筒直徑或針床寬度(反映機器可以加工坯布的寬度)、機號、成圈係統(knittingsystem)數量[也稱路數(feeder)。在針筒或針床尺寸以及機速一定的情況下,成圈係統數量越多,該機生産效率越高]、機速(圓機用每分鍾轉速或針筒圓周綫速度來錶示,橫機用機頭綫速度來錶示)等。(一)圓緯機圓緯機(circularknittingmachine)的針床為圓筒形和圓盤形,針筒直徑一般在356~965mm(14~38英寸),機號一般在E16~40,目前最高已達E90。除瞭少數機器采用鈎針或復閤針外,絕大多數圓緯機均配置舌針。舌針圓緯機的成圈係統數較多,通常25.4mm(1英寸)針筒直徑有1.5~4路,因此生産效率較高。圓緯機主要用來加工各種結構的針織毛坯布,其中以762mm(30英寸)、864mm(34英寸)和965mm(38英寸)筒徑的機器居多,較小筒徑的圓緯機可用來生産各種尺寸的內衣大身部段(兩側無縫),以減少裁耗。圓緯機的轉速隨針筒直徑和所加工織物的結構而不同,一般最高圓周綫速度在0.8~1.5m/min範圍內。圓緯機可分單麵機(隻有針筒)和雙麵機(針筒與針盤,或雙針筒)兩類,行業內通常根據其主要特徵和加工的織物組織來命名。單麵圓緯機有四針道機、颱車、提花機、襯墊機(俗稱衛衣機)、毛圈機、四色調綫機、吊綫(繞經)機、人造毛皮(長毛絨)機等。而雙麵圓緯機則有羅紋機、雙羅紋(棉毛)機、多針道機(上針盤二針道下針筒四針道等)、提花機、四色調綫機、移圈羅紋機、計件衣坯機等。有些圓緯機集閤瞭兩三種單機的功能,擴大瞭可編織産品的範圍,如提花四色調綫機、提花四色調綫移圈機等。此外,還有可編織半成形無縫衣坯的單麵及雙麵無縫內衣機。雖然圓緯機的機型不盡相同,但就其基本組成與結構而言,有許多部分是相似的。圖1-13所示為普通舌針圓緯機。紗筒1安放在落地紗架2上(有些圓緯機紗筒和紗架配置在機器的上方)。筒子紗綫經送紗裝置3輸送到編織機構4。編織機構主要包括針筒、針筒針、針筒三角,沉降片圓環、沉降片、沉降片三角(單麵機)或針盤、針盤針、針盤三角(雙麵機),導紗器等機件。針筒轉動過程中編織齣的織物被編織機構下方的牽拉機構5嚮下牽引,最後由牽拉機構下方的捲取機構6將織物捲繞成布捲。7是電器控製箱與操縱麵闆。整颱圓緯機還包括傳動機構、機架、輔助裝置等。圖1-13普通舌針圓緯機外形(二)橫機橫機(flatknittingmachine)的針床呈平闆狀,一般具有前後兩個針床,采用舌針。針床寬度在500~2500mm,機號在E2~18。橫機主要用來編織毛衫衣片或全成形毛衫、手套以及衣領、下擺和門襟等服飾附件。與圓緯機相比,橫機具有組織結構變化多、翻改品種方便、可編織半成形和全成形産品以減少裁剪造成的原料損耗等優點,但也存在成圈係統較少(一般1~4路)、生産效率較低、機號相對較低和可加工的紗綫較粗等不足。橫機的機頭最高綫速度一般在0.6~1.2m/min範圍內。根據傳動和控製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將橫機分為手搖橫機、半自動橫機和電腦控製全自動橫機(即電腦橫機)幾類。目前,電腦橫機已成為毛衫行業的主要生産機種。圖1-14所示為電腦橫機。紗筒1安放在紗架2上。紗綫經送紗裝置3輸送到編織機構。編織機構包括:插有舌針的固定的針床4(針床橫移瞬間除外),往復移動的機頭5(其中配置有三角、導紗器等機件)等,機頭沿針床往復移動編織齣的衣片被牽拉機構6嚮下牽引,7是電腦操縱麵闆。整颱電腦橫機還包括針床橫移機構、傳動機構、機架、電器控製箱和輔助裝置等部分。圖1-14電腦橫機(三)圓襪機圓襪機(circularhosierymachine,tubularstockingmachine)用來生産圓筒形的各種成形襪子。該機的針筒直徑較小,一般在71~141mm(2.25~4.5英寸),機號在E7.5~36,成圈係統數2~4路。針筒的圓周綫速度與圓緯機接近。圓襪機的外形與各組成部分與圓緯機差不多,隻是尺寸要小許多。圓襪機采用舌針,有單針筒和雙針筒兩類,通常根據所加工的襪品來命名。如單針筒襪機有素襪機、摺口襪機、綉花(添紗)襪機、提花襪機、毛圈襪機、移圈襪機等,雙針筒襪機有素襪機、綉花襪機、提花襪機等。第四節針織用紗與織前準備一、針織用紗的基本要求針織工藝可以加工的紗綫種類很多。有生産服用和裝飾用的天然縴維與化學縴維紗綫,如棉紗、毛紗、麻紗、真絲、粘膠絲、滌綸絲、錦綸絲、腈綸紗、丙綸絲、氨綸絲等,還有滿足特種産業用途的玻璃縴維絲、金屬絲、芳綸絲等。原料的組分可以是僅含一種縴維的純紡紗或兩種以上縴維的混紡紗。紗綫的結構可分為短縴維紗綫、長絲和變形紗等幾類。為瞭保證針織過程的順利進行以及産品的質量,對針織用紗有下列基本要求。(1)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延伸性,以便能夠彎紗成圈。(2)撚度均勻且偏低。撚度高易導緻編織時紗綫扭結,影響成圈,而且紗綫變硬,使綫圈産生歪斜。(3)細度均勻,紗疵少。粗節和細節會造成編織時斷紗或影響布麵的綫圈均勻度。(4)抗彎剛度低,柔軟性好。抗彎剛度高,即硬挺的紗綫難以彎麯成綫圈,或彎紗成圈後綫圈易變形。(5)錶麵光滑,摩擦係數小。錶麵粗糙的紗綫會在經過成圈機件時産生較高的紗綫張力,易造成成圈過程紗綫斷裂。二、針織生産工藝流程針織廠的生産工藝流程根據齣廠産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多數緯編針織廠是生産服用類産品,其工藝流程為:原料進廠→(絡紗或絡絲)→織造→染整→成衣。其中,絡紗或絡絲工序可有可無,具體應根據紗綫的質量與性能是否滿足編織工藝要求而定。此外,有些針織廠隻生産毛坯布,即沒有染整與成衣工序;而有些生産裝飾用布和産業用布的工廠則沒有成衣工序。三、針織前準備進入針織廠的紗綫多數是筒子紗,也有少量是絞紗。絞紗需要先捲繞在筒管上變成筒子紗纔能上機編織。隨著紡紗和化縴加工技術的進步,目前提供給針織廠的筒子紗一般都可以直接上機織造,無需絡紗或絡絲。如果筒子紗的質量、性能和捲裝無法滿足編織工藝的要求,如紗綫上雜質疵點太多、摩擦係數太大、抗彎剛度過高、筒子容量過小等,則需要重新進行捲繞即絡紗(短縴紗)或絡絲(長絲)。絡紗(絲)稱為緯編針織前準備。(一)絡紗(絲)的目的絡紗或絡絲(winding)目的在於:一是使紗綫捲繞成一定形式和一定容量的捲裝,滿足編織時紗綫退繞的要求。采用大捲裝可以減少針織生産中的換筒,為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提高機器的生産率創造良好條件,但要考慮針織機的筒子架上能否安放。二是去除紗疵和粗細節,提高針織機生産效率和産品質量。三是可以對紗綫進行必要的輔助處理,如上蠟、上油、上柔軟劑、上抗靜電劑等,以改善其編織性能。圖1-15捲裝形式(二)捲裝形式筒子的捲裝形式有多種,針織生産中常用的有圓柱形筒子、圓錐形筒子和三截頭圓錐形筒子,如圖1-15所示。1.圓柱形筒子圓柱形筒子主要來源於化縴廠,原料多為化縴長絲。其優點是捲裝容量大,但筒子形狀不太理想,退繞時紗綫張力波動較大。2.圓錐形筒子圓錐形筒子是針織生産中廣泛采用的一種捲裝形式。它的退繞條件好,容紗量較多,生産率較高,適用於各種短縴維紗,如棉紗、毛紗、滌棉混紡紗等。3.三截頭圓錐形筒子三截頭圓錐形筒子俗稱菠蘿形筒子,其退繞條件好,退繞張力波動小,但是容紗量較少,適用於各種長絲,如化縴長絲、真絲等。(三)絡紗(絲)工藝與設備絡紗機種類較多,常用的有槽筒絡紗機和菠蘿錠絡絲機。前者主要用於絡取棉、毛及混紡等短縴維紗,而後者用於絡取長絲。菠蘿錠絡絲機的絡絲速度及捲裝容量都不如槽筒絡紗機。此外,還有鬆式絡筒機,可以將棉紗等紗綫絡成密度較鬆且均勻的筒子,以便進行筒子染色,用於生産色織産品。絡紗機的主要機構和作用如下:捲繞機構使筒子迴轉以捲繞紗綫;導紗機構引導紗綫有規律地復布於筒子錶麵;張力裝置給紗綫以一定張力;清紗裝置檢測紗綫的粗細,清除附在紗綫上的雜質疵點;防疊裝置使層與層之間的紗綫産生移位,防止紗綫的重疊;輔助處理裝置可對紗綫進行上蠟和上油等處理。在上機絡紗或絡絲時,應根據原料的種類與性能、紗綫的細度、筒子硬度等方麵的要求,調整絡紗速度、張力裝置的張力大小、清紗裝置的刀門隔距、上蠟上油的蠟塊或乳化油成分等工藝參數,並控製捲裝容量,以生産質量閤乎要求的筒子。
思考練習題1.綫圈由哪幾部分組成,緯編針織物的結構有何特徵?2.舌針、復閤針和鈎針各有何特點,主要應用在什麼針織機上?3.編結法和針織法的成圈過程分為哪些階段,兩者有何不同?4.如何來獲取針織物的綫圈長度,它對針織物性能有什麼影響?5.比較針織物稀密程度有哪些指標,應用條件是什麼?6.緯編針織物組織分幾類,各有何特點?7.錶示緯編針織物結構的方法有幾種,各自的適用對象有哪些?8.緯編針織機一般包括哪幾部分,主要技術規格參數有哪些?9.機號與可以加工紗綫的細度有何關係?10.常用的緯編針織機有幾類,各自的特點與所加工的産品是什麼?11.針織用紗有哪些基本要求?12.筒子的捲裝形式有幾種,各適用什麼原料?第二章緯編基本與變化組織及圓機編織工藝0第二章緯編基本與變化組織及圓機編織工藝本章知識點1.平針組織的結構特點、結構參數及其相互關係、尺寸穩定性與鬆弛處理方式、特性與用途。2.單麵舌針圓緯機的成圈機件配置與成圈過程。影響退圈動程、正確墊紗、彎紗張力和最終綫圈長度的因素。成圈過程中舌針與沉降片的運動配閤要求。沉降片雙嚮(相對)運動技術的原理與優點。3.變化平針組織的結構特點與編織工藝。4.羅紋組織的結構特點、特性與用途。羅紋機的成圈機件配置與成圈過程。滯後成圈、同步成圈和超前成圈的概念、特點和適用場閤。5.雙羅紋組織的結構特點、特性與用途。雙羅紋機的成圈機件配置與成圈過程。花色雙羅紋織物的編織工藝。6.雙反麵組織的結構特點、特性與用途。雙反麵機的成圈機件配置、雙頭舌針的轉移方法和成圈過程。第一節平針與變化平針組織及編織工藝一、平針組織的結構平針組織(plainstitch,jerseystitch)又稱緯平針組織,是單麵緯編針織物中的基本組織,其正反麵結構如圖2-1所示。圖2-1緯平針組織正反麵結構平針組織由於綫圈在配置上的定嚮性,因而在針織物的兩麵具有不同的幾何形態,正麵的每一綫圈具有兩根與綫圈縱行配置成一定角度的圈柱,反麵的每一綫圈具有與綫圈橫列同嚮配置的圈弧。由於圈弧比圈柱對光綫有較大的漫反射作用,因而針織物的反麵較正麵陰暗。又由於在成圈過程中,新綫圈是從舊綫圈的反麵穿嚮正麵,因而紗綫上的結頭、棉結雜質容易被舊綫圈所阻擋而停留在針織物的反麵,所以正麵一般較為光潔。二、平針組織的結構參數與尺寸穩定性(一)綫圈形態與建模針織物在編織過程中,紗綫受到彎麯和拉伸而産生變形,並且獲得與綫圈形狀相近的彎麯狀態。如果我們將綫圈從織物中拆散齣來,會看到它仍然呈彎麯狀態,這錶明紗綫在成圈時産生瞭塑性變形。除瞭塑性變形以外,紗綫中還具有彈性變形,這使得聯係相鄰綫圈的紗綫産生彈性力,其在紗綫接觸點間産生一定的壓力和摩擦力,從而使得綫圈以及整個針織物的幾何形態和尺寸保持一定的穩定性。為瞭從理論上分析和計算針織物的結構參數(綫圈長度、圈距、圈高、未充滿係數等),找齣它們之間的關係,故需要建立綫圈模型。目前,國內外學者對綫圈模型的研究可分為三種方法,即幾何方法、力學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後兩種方法需要用到較深的數學、力學知識,這裏僅介紹較簡單、常用的幾何方法。用幾何方法建立綫圈模型,有兩維(平麵)和三維(空間)之分。兩維建模一般假設綫圈的針編弧與沉降弧在織物平麵上的投影為半圓弧,圈柱在織物平麵上的投影為直綫,圈弧與圈柱以相接或相切形式連成綫圈;也有假設綫圈在織物平麵上的投影為三段圓弧連接而成。而三維建模一般假設針編弧與沉降弧是空間圓弧,圈柱為空間直綫或麯綫,圈弧與圈柱的平滑連接形成瞭綫圈。(二)綫圈的結構參數及其相互關係不同的建模方式綫圈的結構參數及其相互關係的錶達式也不一樣,下麵是兩種比較常用的。第一種綫圈模型如圖2-1所示,假定綫圈是由在投影平麵上的半圓弧(針編弧和沉降弧)與直綫(圈柱)連接而成。綫圈長度包括綫段0—1、1—2、2—3、3—4、4—5和5—6。由於紗綫的彈性力圖使圈弧呈圓弧狀,可使綫段0—1、2—3—4和5—6作為一個直徑等於G的圓周,而綫段1—2和4—5假定為直綫,其長度等於m,則綫圈長度l為:l=πG+2m從圖2-1中可以看齣:A=2G-2d即G=A2+dm=B2+d2
式中:A——圈距,mm;d——紗綫在自由狀態下的直徑,mm;B——圈高,mm。故綫圈長度l為:l=π(A2+d)+2B2+d2(2-1)由於d值很小,可忽略不計,則:l≈πA2+2B+πd=78.5PA+100PB+πd(2-2)上式為綫圈長度與圈距(或橫密)、圈高(或縱密)以及紗綫直徑之間的關係。這對光坯棉平針織物經過充分鬆弛後的試樣比較適閤,理論計算與實測之間有5%左右的誤差。平針組織的密度對比係數C的理論計算[式(1-4)],在假定綫圈在彈性力的作用下力圖占有最大的麵積和圖1-2中綫段O1O3=2O2O3的條件下,C值近似為0.8,即圈高小於圈距。需要指齣,密度對比係數C並不是常數,它與綫圈長度、紗綫細度和紗綫組分成函數關係,可以通過實驗來確定。另一種綫圈模型如圖1-1所示,假設綫圈由在兩個正交的近似圓柱體上(一個圓柱體的母綫平行於Z軸,另一個圓柱體的母綫平行於X軸)的幾段空間圓弧連接而成。其理論綫圈長度為(推導過程略):l=2A+B+5.94d(2-3)式中的A、B和d與前麵的定義相同。由式(2-1)、式(2-2)和式(2-3)可以看齣,圈距和圈高越大,綫圈長度越長。一些學者通過理論和實驗研究發現,緯平針織物的橫密PA、縱密PB、總密度P與綫圈長度l之間存在如下關係:PA=CA+kAl;PB=CB+kBl;P=C+kl2(2-4)式中的CA、kA、CB、kB、C和k是常數,與紗綫種類和織物鬆弛狀態有關,可以通過實驗方法來確定。由式(2-4)可知,綫圈長度越短,緯平針織物的密度越大,反之則相反。綫圈長度不僅影響針織物的密度,也會對針織物的服用性能産生重要影響。在給定紗綫細度和成圈機件可以加工的情況下,綫圈長度愈短,針織物的力學性能就愈好,即針織物的彈性比較大,不易脫散,尺寸穩定性比較好,抗起毛起球和勾絲性比較好,但手感和透氣性較差。但是在給定綫圈長度下,減小所加工紗綫的細度,將會使針織物變得稀薄,隨之而來的是針織物的性能變差。因此,針織物可用未充滿係數或緊度係數來錶徵其性能,因為來充滿係數或緊度係數包含瞭綫圈長度與紗綫細度兩個因素。未充滿係數愈高或緊度係數越低,針織物越稀薄,其性能就愈差。未充滿係數值或緊度係數值是根據大量的生産實踐經驗來確定。目前服用類棉、羊毛平針組織所采用的未充滿係數一般為20~21,大多數精紡羊毛紗平針織物的緊度係數一般在1.4~1.5。根據未充滿係數或緊度係數的值就可以決定針織物的各項工藝參數,如在給定紗綫細度條件下可求得針織物的綫圈長度與密度。(三)針織物的尺寸穩定性針織物在生産過程中會受到各種不同程度的拉伸,使其尺寸(圈距與圈高,即橫密與縱密)發生變化。在外力去處後,織物力求迴復到拉伸前的狀態,由於紗綫接觸點間摩擦阻力等因素,往往不能實現完全的迴復,此時的針織物呈現尺寸不穩定性。試驗證明,針織物的綫圈存在著平衡狀態,即能量最小狀態,在此狀態下,針織物不再繼續改變尺寸。如果測量尺寸不穩定針織物的密度,根據以上公式去計算綫圈長度,就會發生較大誤差。另一方麵,用尺寸不穩定的針織物製成的産品將存在質量問題,我們日常生活中新買的針織內衣,特彆是棉等天然縴維産品,在洗滌後嚴重縮水變形(衣服長度縮短,寬度增加)即是一例。要提高針織物的尺寸穩定性,首先應在針織生産全過程(織造、染整、成衣等)采用盡量低張力的鬆式加工方式。此外,為瞭使受到外力作用尺寸發生變化的針織物迴復到平衡狀態,可以采取鬆弛處理(一般在實驗室條件下)或者後整理(工業化生産)的方法。鬆弛處理有乾鬆弛、濕鬆弛、條件平衡和全鬆弛等幾種。乾鬆弛處理是指織造下機的坯布在無攪動無張力狀態下平放24h,一般經乾鬆弛處理的織物尺寸的迴復還是有限的。濕鬆弛處理是指在無攪動無張力條件下,將織物在30℃溫水中浸濕,並在無張力狀態下吸去過量的水,再在40~60℃溫度下烘30min。濕鬆弛處理的效果要好於乾鬆弛,這是由於水的浸潤使縴維和紗綫中的內應力得以釋放,加速瞭弛緩迴復過程。條件平衡處理是指織物經過5次洗滌並在自由狀態下乾燥,這時織物的尺寸已經基本不再發生變化。全鬆弛處理是指織物經過滾筒式洗衣機洗滌和脫水後,再在滾筒式烘乾機中以60~70℃溫度烘30min,經全鬆弛處理的織物接近平衡狀態。針織物的絕對平衡狀態一般是比較難達到的,因此通常是取條件平衡狀態。在條件平衡狀態下平針織物的圈高與圈距可由以下經驗公式求得:對於棉紗有:A平衡=0.20l+0.022Tt; B平衡=0.27l-0.047Tt(2-5)對於羊毛紗有:A平衡=0.19l+0.041Tt; B平衡=0.25l-0.047Tt(2-6)
式中:l——綫圈長度,mm;Tt——紗綫綫密度,tex。針織物在編織過程特彆是在染整過程中,縱嚮受到拉伸,這時綫圈的圈距A<A平衡,而圈高B>B平衡,在這種狀態下烘乾針織物,成衣後縱嚮將要收縮。因此對於棉等天然縴維針織物,一般需要在後整理過程軋光機等設備上,利用超喂方法使得坯布在縱嚮受到壓縮橫嚮進行擴幅,並結閤蒸汽給濕和烘燥,從而達到預縮的目的,使光坯布的綫圈結構參數盡量接近於平衡狀態的參數,以提高光坯布的尺寸穩定性,使縮水率達最小。而對於化學縴維及其混紡和交織針織物,一般需要通過熱定形來提高織物的尺寸穩定性。三、平針組織的特性與用途(一)綫圈的歪斜平針組織在自由狀態下,綫圈常發生歪斜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外觀與使用。綫圈的歪斜是由於加撚紗綫撚度不穩定力圖退撚而引起的。此外,還與織物的稀密程度有關,隨著未充滿係數的提高,綫圈的歪斜也增大。因此,采用低撚和撚度穩定的紗綫,或兩根撚嚮相反的紗綫,適當增加機上針織物的密度,都可減小綫圈的歪斜。圖2-2平針組織的捲邊(二)捲邊性平針組織的邊緣具有顯著的捲邊現象,這是由於在織物邊緣彎麯紗綫彈性變形的消失而引起。如圖2-2所示,橫列邊緣的綫圈(織物的左右邊緣)捲嚮織物的反麵,縱行邊緣的綫圈(織物的上下邊緣)捲嚮織物的正麵。平針組織的捲邊性隨著紗綫彈性和紗綫細度的增大、綫圈長度的減小而增加。捲邊性不利於裁剪縫紉等成衣加工。除瞭優選紗綫和編織工藝參數外,還可以通過定型處理來減小織物的捲邊性。(三)脫散性平針組織的脫散性存在兩種情況:一是紗綫無斷裂,抽拉織物邊緣的紗綫可使整個邊緣橫列綫圈脫散,這實際為編織的逆過程,並可順編織方嚮(從下方橫列往上方橫列)和逆編織方嚮(從上方橫列往下方橫列)脫散,因此在製作成衣時需要縫邊或拷邊;二是織物中某處紗綫斷裂,綫圈沿著縱行從斷紗處分解脫散,這又稱為梯脫,它將使針織物使用期縮短。絲襪某處紗綫鈎斷所造成的脫散是典型的梯脫現象。試驗證明,平針組織的脫散性與綫圈長度成正比,而與紗綫的摩擦係數及彎麯剛度成反比,同時還受到拉伸條件的影響。當針織物受到橫嚮拉伸時,它的圈弧擴張,這將增加針織物的脫散性。(四)延伸度延伸度是指針織物受到外力拉伸(單嚮或雙嚮)時的伸長程度。針織物單嚮拉伸時試樣尺寸沿著拉伸方嚮增加,而垂直於拉伸方嚮則縮短。針織物的雙嚮拉伸,是拉伸同時在兩個垂直方嚮上進行,或者是在一個方嚮進行拉伸,而在與拉伸成垂直的方嚮上強製試樣的尺寸保持不變。如襪子穿在腳上是縱橫嚮同時拉伸;針織內衣的袖子,當手臂彎麯時在肘部就同時受到縱嚮和橫嚮拉伸。針織物的雙嚮拉伸不僅局限於穿著過程,在生産過程也可見。如在圓形針織機上編織的針織物,除瞭受到牽拉機構産生的縱嚮拉伸外,還同時在撐幅器作用下受到橫嚮拉伸。緯平針織物在縱嚮和橫嚮拉伸時具有較好的延伸度,具體伸長程度與綫圈長度、紗綫細度和性質等有關。1.針織物的拉伸變形機理針織物拉伸時的變形機理可以認為是變形前針織物綫圈結構的平衡遭到破壞,而嚮新的平衡狀態過渡的過程。與此同時綫圈外形産生瞭以下變化。(1)綫圈內彎麯紗綫的外形有瞭變化。當試樣在拉伸方嚮上總的長度增加,而在垂直於拉伸方嚮的寬度縮短時,有些綫段伸直,而另外一些綫段更加彎麯。(2)紗綫在綫圈中配置的方嚮有瞭改變,即紗綫配置方嚮與拉伸方嚮之間的夾角減小,而使綫圈中綫段在拉伸方嚮上投影長度的總和增加。(3)紗綫間接觸點移動,使得綫圈中一些紗段嚮另一些紗段轉移。如圈柱嚮圈弧轉移或反之。(4)當拉伸力較大時,綫圈形態除瞭上述變化外,紗綫本身將産生彈性或塑性伸長。2.拉伸變形分析平針織物在縱嚮拉伸時,綫圈形態的變化如圖2-3(1)所示。綫圈由於拉伸力的作用,圈柱的伸長直至相鄰綫圈緊密接觸且圈弧的彎麯度達到最大為止。此時,綫段1—2、3—4和5—6總長度為直徑G=3d的圓周長度,而綫段2—3或4—5的長度可以認為是綫圈橫列的最大高度Bmax。因而綫圈長度l為:l≈3πd+2Bmax(2-7)式中d為紗綫直徑。由此可得:Bmax≈l-3πd2(2-8)圖2-3緯平針織物縱橫嚮拉伸時的綫圈形態平針織物在橫嚮拉伸時,綫圈寬度增加,而高度相應減小,形態變化如圖2-3(2)所示。綫段1—2、3—4、4—5、6—7組成最大圈距Amax,而綫段2—3和4—5組成直徑為G=3d的圓周。因而綫圈長度l為:l≈3πd+Amax(2-9)
由此可得:Amax≈l-3πd(2-10)可見,平針織物的橫嚮延伸度要大於縱嚮。(五)用途緯平針組織主要用於生産內衣、襪品、毛衫以及一些服裝的襯裏等。四、單麵舌針圓緯機的編織工藝平針組織可以在采用舌針的單麵四針道圓緯機以及采用鈎針的颱車等圓緯機上編織,編織工藝隨采用的機器而有所不同。下麵介紹目前國內外廣泛使用的單麵四針道圓緯機的編織工藝。(一)成圈機件及其配置圖2-4所示為單麵四針道圓緯機的成圈機件及其配置。舌針1垂直插在針筒(cylinder)2的針槽中;沉降片(sinker)3水平插在沉降片圓環(ring)4的片槽中;舌針與沉降片呈一隔一交錯排列;沉降片圓環與針筒固結在一起並作同步迴轉;5和6分彆是織針三角座和沉降片三角座,上麵安裝著織針三角(needlecam)和沉降片三角(sinkercam);導紗器(yarnfeeder)7固裝在針筒外麵,以便對針墊紗。圖2-4單麵四針道圓緯機成圈機件及其配置
圖2-5四種踵位的舌針與四條三角針道圖2-5顯示瞭某種單麵四針道圓緯機的四種不同針踵位置的舌針1、2、3、4,以及相對應的一個成圈係統的四檔三角A、B、C、D(即四條三角針道)。對於編織最簡單的平針組織來說,實際上隻需要一種踵位的舌針和一檔三角就能滿足要求,當然采用四種踵位的舌針和四檔三角也完全可行。配置四種踵位的舌針和四檔三角,不僅能生産平針組織,還可以編織某些花色組織。為瞭簡化,下麵僅以一種踵位的舌針和一檔三角來說明工作原理。如圖2-6所示,舌針1在隨針筒轉動(箭頭方嚮)的同時,針踵(butt)5受織針三角2的作用,使舌針在針槽中上下運動。沉降片3在隨沉降片圓環(與針筒同步)轉動的同時,片踵6受沉降片三角4的控製,使沉降片沿徑嚮水平運動。舌針與沉降片的運動配閤完成瞭成圈過程。圖2-7為普通結構的沉降片。1是片鼻,2是片喉,兩者用來握持綫圈;3是片顎(又稱片腹),其上沿(即片顎綫)用於彎紗時擱持紗綫,片顎綫所在平麵又稱握持平麵;4是片踵,沉降片三角通過它來控製沉降片的運動。圖2-6舌針與沉降片的運動圖2-7普通沉降片的結構(二)成圈過程圖2-8單麵舌針圓緯機的成圈過程1.退圈如圖2-8(1)、(2)、(3)所示,舌針從低位置上升至最高點,舊綫圈從針鈎內移至針杆上完成退圈。其中圖2-8(1)錶示成圈過程的起始時刻,此時沉降片嚮針筒中心挺足,用片喉握持舊綫圈的沉降弧,防止退圈時織物隨針一起上升。2.墊紗如圖2-8(4)所示,舌針在下降並與導紗器的相對運動過程中,從導紗器引齣的新紗綫墊入針鈎下。此階段沉降片嚮外退,為彎紗做準備。3.閉口如圖2-8(5)所示,隨著舌針的下降,針舌在舊綫圈的作用下嚮上翻轉關閉針口。這樣舊綫圈和即將形成的新綫圈就分隔在針舌兩側,為新綫圈穿過舊綫圈作準備。4.套圈舌針繼續下降,舊綫圈沿著針舌上移套在針舌外,如圖2-8(5)所示。5.彎紗舌針的下降使針鈎接觸新紗綫開始逐漸彎紗,並一直延續到綫圈最終形成,如圖2-8(5)、(6)所示。此時沉降片已移至最外位置,片鼻離開舌針,這樣不緻妨礙新紗綫的彎紗成圈。6.脫圈舌針進一步下降使舊綫圈從針頭上脫下,套到正在進行彎紗的新綫圈上,如圖2-8(6)所示。7.成圈舌針下降到最低位置而形成一定大小的新綫圈,如圖2-8(6)所示。8.牽拉藉助牽拉機構産生的牽拉力把脫下的舊綫圈和剛形成的新綫圈拉嚮舌針背後,脫離編織區,防止舌針再次上升時舊綫圈迴套到針頭上。此階段沉降片從最外移至最裏位置,用其片喉握持與推動綫圈,輔助牽拉機構進行牽拉。同時,為瞭避免新形成的綫圈張力過大,舌針作少量迴升,如圖2-8(6)、(1)所示。(三)成圈工藝分析1.退圈在單麵舌針圓緯機上,退圈是一次完成的。即舌針在退圈三角(又稱起針三角)的作用下從最低點上升到最高位置。如圖2-9所示,退圈時舌針的上升動程H可由下式求得:H=L+X+a-b-d(2-11)
式中:L——針鈎頭端至針舌末端的距離;X——彎紗深度;a——退圈結束時針舌末端至沉降片片顎的距離;b——針鈎部分截麵的直徑;d——紗綫直徑。圖2-9舌針的退圈動程圖2-10退圈空程退圈時,由於綫圈與針之間存在著摩擦力,將使綫圈隨針一起上升一段距離h,如圖2-10所示,這一小段距離h稱為空程。h的大小與紗綫對針之間的摩擦係數以及包圍角有關。從理論上來說,當綫圈隨針上升並偏轉至垂直位置(即α→90°)時,空程最大,即:hmax=0.5lmax
式中:lmax——機上可以加工的最長綫圈長度。為瞭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可靠的退圈,設計退圈針的上升動程H時,應保證a≥hmax。雖然增加針的上升動程H有利於退圈,但在退圈三角角度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增加H意味著一路三角所占的橫嚮尺寸也增大,從而使在針筒周圍可以安裝的成圈係統數減少,這會降低針織機的生産效率。因此應在保證可靠退圈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小針的上升動程。退圈時,針舌是由舊綫圈打開,因此當針舌繞軸迴轉不靈活時,在該針上的舊綫圈將會受到過量的拉伸而變大,從而影響綫圈的均勻性,造成織物錶麵縱條疵點。針舌形似一根懸臂梁,受到舊綫圈的作用而變形。當退圈階段舊綫圈從針舌上滑下時,針舌將産生彈跳關閉針口(又稱反撥),而影響以後成圈過程的正常進行。所以要有相應的防反撥的裝置,在單麵圓緯機上一般用導紗器來防止針舌反撥。2.墊紗退圈結束後,針開始沿彎紗三角下降將紗綫墊放於針鈎之下,此時導紗器的位置應符閤工藝要求,纔能保證正確地墊紗。圖2-11為紗綫墊放在舌針上的示意圖。圖2-11舌針墊紗從導紗器引齣的紗綫1在針平麵(針所在的實際是一圓柱麵,由於針筒直徑很大,墊紗期間舌針經過的弧長很短,所以可將這一段視為平麵)上投影綫3與沉降片的片顎綫2—2(也稱為握持綫)之間的夾角β稱為墊紗縱角。紗綫1在水平麵上的投影綫4與片顎綫2—2之間的夾角α稱為墊紗橫角。在實際生産中,可通過調節導紗器的高低位置h,前後(徑嚮進齣)位置b和左右位置m,以得到閤適的墊紗縱角β與橫角α。由圖2-11可知:tanα=bm=bt·n(2-12)tanβ=hm=ht·n(2-13)
式中:b——導紗器離針平麵的水平距離,mm;h——導紗器離握持綫的垂直距離,mm;t——針距,mm;n——從導紗器至綫圈脫圈處的針距數。導紗器的安裝與調整應根據所使用的機型和編織的産品而定。在上機調節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若導紗器徑嚮太靠外(b偏大),則墊紗橫角α過大,紗綫難以墊到針鈎下麵,從而造成舊綫圈脫落即漏針。如導紗器徑嚮太靠內(b偏小),則α角過小,可能發生針鈎與導紗器碰撞,引起針和導紗器損壞。(2)若導紗器位置偏高(h偏大),則墊紗縱角β過大,易使針從紗綫旁邊滑過,未鈎住紗綫,造成漏針。如導紗器位置偏低(h偏小),則β角過小,在閉口階段針舌可能將墊入的紗綫夾持住,使紗綫被軋毛甚至斷裂。(3)在確定導紗器的左右位置(m)時,除瞭要保證閤適的墊紗橫角α和縱角β以便正確墊紗外,還要兼顧兩點:一是要能擋住已開啓的針舌,防止其反撥;二是在針舌打開(退圈過程中)或關閉(閉口)階段,導紗器不能阻擋其開閉。3.套圈當針踵沿彎紗三角斜麵繼續下降時,舊綫圈將沿針舌上升,套於針舌上。由於摩擦力以及針舌傾斜角�嫉墓叵擔�舊綫圈處於針舌上的位置是呈傾斜狀,與水平麵之間有一夾角β。從圖2-12可見,β=�跡�δ,δ的大小與紗綫同針之間的摩擦有關。因�冀塹拇嬖塚�隨著織針的下降,套在針舌上的紗綫長度在逐漸增加,於舊綫圈將要脫圈時刻達最長。當編織較緊密即綫圈長度較短的織物時,套圈的綫圈將從相鄰綫圈轉移過來紗綫。彎紗三角的角度會影響到紗綫的轉移,角度大,同時參加套圈的針數就少,有利於紗綫的轉移;反之,角度減小,同時套圈的針數增加,不利於紗綫的轉移,嚴重時會造成套圈紗綫的斷裂。4.彎紗、脫圈與成圈針下降過程中,從針鈎內點接觸到新紗綫起即開始瞭彎紗,並伴隨著舊綫圈從針頭上脫下而繼續進行,直至新紗綫彎麯成圈狀並達到所需的長度為止,此時形成瞭封閉的新綫圈。針鈎鈎住的紗綫下沿低於沉降片片顎綫的垂直距離X稱為彎紗深度,如圖2-13所示。圖2-12套圈時綫圈的傾斜圖2-13彎紗深度彎紗按其進行的方式可分為夾持式彎紗和非夾持式彎紗兩種。當第一枚針結束彎紗,第二枚針纔開始進行彎紗稱為非夾持式彎紗。當同時參加彎紗的針數超過一枚時,稱為夾持式彎紗,一般舌針圓緯機的彎紗多屬於夾持式彎紗。夾持式彎紗時,紗綫張力將隨參加彎紗針數的增多而增大。彎紗按形成綫圈紗綫的來源可分為有迴退彎紗和無迴退彎紗。形成一隻綫圈所需要的紗綫全部由導紗器供給,這種彎紗稱無迴退彎紗。形成綫圈的一部分紗綫是從已經彎成的綫圈中轉移而來的,這種彎紗稱為有迴退彎紗。彎紗區域的紗綫張力,特彆是最大彎紗張力,是影響成圈過程能否順利進行以及織物品質的重要參數。圖2-14為彎紗過程中針與沉降片之間的相對位置。其中S1、S2、…為沉降片,N1、N2、…為舌針,T1、T2、…為紗綫各部段的張力。T1是從導紗器輸入紗綫的張力,又稱送紗張力。另設Td(圖中未畫齣)是牽拉時作用在每根紗綫上的力,簡稱牽拉張力。AB為握持平麵,γ為彎紗三角角度,X為彎紗深度。假定紗綫為絕對柔軟體即不考慮其彎麯剛度,且直徑相對於成圈機件的尺寸很小可忽略不計。如圖2-15所示,箭頭錶示紗綫移動方嚮。紗綫在經過一個機件(沉降片S或舌針N)時,與該機件的接觸包圍角為θ。紗綫與機件間的摩擦係數是μ,則根據歐拉公式,可得該機件兩側的紗綫輸入與輸齣張力Ti和To有下列關係:圖2-14彎紗過程紗綫張力圖2-15紗綫經過成圈機件時的張力To=Ti×eμθ(2-14)依據這一原理,從輸入張力T1開始,紗綫在和S1、N1、S2、…接觸過程中,張力將逐漸增大,並在某一點達到最大值TM,它可由下式求得:TM=T1eμ�鼎萂(2-15)
式中:∑θM——從喂入點(S1)至最大彎紗張力TM之間,紗綫與各個成圈機件之間所形成的包圍角總和。過瞭TM點以後,紗綫得到放鬆,張力逐漸減小。也可從反方嚮計算TM:TM=Tdeμ(�鼎�-�鼎萂)(2-16)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內容不錯,很好的一本書

評分

Jnjjjjjjjguidis

評分

最新版的針織學,好!

評分

內容不錯,很好的一本書

評分

內容不錯,很好的一本書

評分

很好

評分

附帶的光盤讀取麵有點髒

評分

最新版的針織學,好!

評分

附帶的光盤讀取麵有點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