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全書

曾國藩全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曾國藩 著
圖書標籤:
  • 曾國藩
  • 晚清
  • 曆史
  • 人物
  • 傳記
  • 政治
  • 軍事
  • 文化
  • 治國
  • 勵誌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文史齣版社
ISBN:9787503450266
版次:1
商品編碼:1154054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20
字數:32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曾國藩全書》以傳忠書局刻本為底本,並參考大量目前已經齣版的其他曾國藩文集版本,對古本進行瞭勘誤,以簡體版的形式編輯而成,包含:傢書、文集、日記、冰鑒、治兵語錄、國史本傳等,涵蓋瞭曾國藩一生所學、所思及所為,以饗讀者。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年),字伯函,號滌生,是中國曆史上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和思想,以及他的人格修煉,深深影響瞭近現代、乃至當代中國人。有的評論者說:如果以人物斷代的話。

目錄

“完人”之書
切於實際,親切有味?梁啓超

曾國藩日記

序 2
捲上 4
問學 4
省剋 20
治道 33
軍謀 38
倫理 46
捲下 48
文藝 48
鑒賞 64
頤養 67
品藻 70
遊覽 76
曾國藩傢書

稟祖父母·請給族人以資助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98
緻諸弟·隻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廿九日 99
緻諸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99
緻諸弟·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廿七日 100
稟父母·不苟不懈,盡就條理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101
緻諸弟·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 鹹豐元年九月初五日 102
緻九弟·幸息心忍耐為要 鹹豐七年九月廿二日 103
緻九弟·須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 鹹豐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104
緻九弟·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 鹹豐八年二月十七日 105
緻九弟·言凶德緻敗者約有二端 鹹豐八年三月初六日 106
緻九弟·時時以平和二字相勖 鹹豐八年三月三十日 106
緻九弟·希之矜氣 鹹豐十年三月廿一日 107
緻九弟季弟·巨室之敗,非傲即惰 鹹豐十年九月廿四日 108
緻四弟·以不輕非笑人為第一義 鹹豐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109
緻九弟季弟·故將勞謙廉三字,時時自惕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109
緻九弟季弟·無人不由自強自立做齣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 110
緻九弟·不願弟等各逞己見於門內 同治元年六月廿日 111
緻四弟·總以謙謹二字為主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111
緻九弟·領得恬淡衝融之趣 同治二年三月廿四日 112
緻九弟·但在積勞二字上著力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112
緻九弟·在自修處求強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113
緻九弟·默存一悔字,無事不可挽迴也 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 113
緻九弟·亦隻有逆來順受之法 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114
稟父母·夫傢和則福自生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六日 115
稟父母·實以和睦兄弟為第一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115
緻諸弟·恐其傢女子有宦傢驕奢習氣亂我傢規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116
稟父母·萬不可與人搆訟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 118
緻諸弟·日日想歸省親 道光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一日 118
緻諸弟·大員之傢望無涉公庭 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初十日 120
緻諸弟·傢中改房 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 121
緻諸弟·餘歸心箭急 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五日 122
緻諸弟·迎養之計更不可緩 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九日 123
諭紀澤·在京一切,皆宜謹慎 鹹豐二年九月十八日 124
緻諸弟·不和未有不敗者 鹹豐四年八月十一日 125
緻諸弟·宜教子侄守勤敬 鹹豐四年九月十三日 125
緻諸弟·得聞傢中事,有數件可為欣慰者 鹹豐五年九月三十日 126
諭紀澤·勞則善心生,佚則淫心生 鹹豐六年十月初二日 127
緻四弟季弟·傢中種蔬一事,韆萬不可怠忽 鹹豐八年七月二十日 128
緻諸弟·洗心滌慮,以求力挽傢運 鹹豐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128
緻諸弟·傢庭不可說利害話 鹹豐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129
緻諸弟·起屋造祠堂 鹹豐九年正月十一日 130
緻四弟·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鹹豐十年閏三月二十九日 131
緻四弟·情意宜厚,用度宜儉 鹹豐十年五月十四日 132
緻九弟季弟·以勤苦為體,謙遜為用 鹹豐十年十月二十日 132
緻四弟·戒傲戒惰,保傢之道也 鹹豐十年十二月初四日 133
緻四弟·望弟於儉字加一番工夫 同治元年十一月十四日 133
稟父母·盤查國庫 道光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 133
緻諸弟·奉上諭於初十日大考翰詹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 134
稟祖父母·升翰林院侍講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134
稟父母·望祖父先換藍頂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 135
稟父母·六弟文章極好 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136
稟父母·前信言莫管閑事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137
稟父母·考與不考,皆無關緊要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138
稟父母·今年誥封軸數甚多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初三日 138
稟父母·不敢求非分之榮 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139
稟父母·專送誥軸迴傢 道光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139
稟父母·承大人之命,則一意服官 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十日 140
緻諸弟·予得超升內閣學士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八日 140
緻諸弟·一切循謙恭之道 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141
稟父母·百日後舉行茲摺要 道光三十年三月三十日 142
緻諸弟·言兵餉事 鹹豐元年三月十二日 142
緻諸弟·將驕矜之機關說破 鹹豐元年五月十四日 143
緻諸弟·幫錢墊官之虧空,則我傢萬不可齣力 鹹豐元年八月十九日 144
緻九弟·切不可似我疏懶 鹹豐八年正月十一日 145
緻九弟·喜弟之吏纔更優於將纔 鹹豐八年五月初六日 146
緻九弟季弟·惟以一勤字報吾君 鹹豐十年七月十二日 146
緻九弟·望溪先生之事 鹹豐十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147
緻九弟·時與弟意趣不閤 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 147
緻沅弟·以方寸為嚴師 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 148
緻九弟·相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149
緻沅弟·謙字之真功夫 同治二年五月十六日 149
稟父母·日日習字,時有長進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150
稟父母·兩弟場中文若得意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四日 150
緻諸弟·修業以衛身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151
緻諸弟·但自問立誌之真不真耳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廿六日 153
緻諸弟·予自立課程甚多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156
緻諸弟·窮經必專一經,不可泛騖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158
緻六弟·多則必不能專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162
緻諸弟·絕大學問,即在傢庭日用之間 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163
緻諸弟·凡事皆貴專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164
緻諸弟·溫經更要緊 道光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 165
緻諸弟·作如火如荼之文 道光廿四年五月十二日 165
稟父母·看書與考試,全不相礙 道光廿四年九月十九日 167
緻諸弟·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道光廿四年十一月廿一日 167
緻諸弟·事事勤思善問 道光廿五年二月初一日 168
緻諸弟·聘研生至吾鄉教讀 鹹豐四年十月廿二日 169
緻四弟九弟·趁此傢居時,苦學二三年 同治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169
緻諸弟·餘當視之如傢人手足也 道光廿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170
緻諸弟·自水師小挫後 鹹豐五年四月廿日 171
緻諸弟·調彭雪琴來江 鹹豐五年七月初八日 172
緻九弟·愧對江西紳士 鹹豐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173
緻九弟·宜以求纔為 鹹豐八年四月初九日 174
緻九弟季弟·以習勞苦為辦事之本 鹹豐十年七月初八日 175
緻九弟季弟·述楊光宗不馴 鹹豐十年六月初十日 175
緻九弟·宜多選好替手 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 176
稟父母·隻令寫字養神 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十一日 176
稟父母·熟地當歸蒸母雞 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177
稟叔父母·精力日邁,正宜保奏神氣 道光二十八年七月廿日 177
緻四弟九弟·勤洗腳 鹹豐十年閏三月初四日 178
緻四弟九弟·早起是長壽金丹 鹹豐十年三月廿四日 179
緻四弟·以黃耆黨參熬汁可治陽虛 鹹豐十年七月初四日 179
緻四弟·保養之法不在多服藥 鹹豐十年十二月廿四日 180
緻四弟·謹記傢教八字 鹹豐十一年二月廿四日 181
緻九弟季弟·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日 181
緻九弟·萬望毋惱毋怒 同治三年四月十三日 182
緻九弟·宜以自養自醫為主 同治三年五月初十日 183
諭紀澤·“盡其在我,聽其在天”,亦是養生之道 同治四年九月初一日 183
諭紀澤紀鴻·飽看山水,以養身心 同治四年九月廿九日 184
諭紀澤紀鴻·養生之法在順其自然 同治五年二月廿五日 184
緻四弟·養生之五事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185
稟父親大人·軍中要務數條 鹹豐四年三月廿五日 186
緻諸弟·敵我水師之變 鹹豐四年閏七月十四日 187
緻九弟·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不可缺一 鹹豐七年十月初四日 188
緻九弟·進兵須由自己做主 鹹豐七年十月初十日 189
緻九弟·憑壕對擊,堅忍不齣 鹹豐八年四月十七日 190
緻九弟季弟·惟有一靜字可以勝敵 鹹豐十一年二月廿二日 191
緻九弟·約期打仗最易誤事 鹹豐十一年四月初八日 192
緻九弟季弟·與久經紮定者迥乎不同 鹹豐十一年四月十五日 193
緻九弟季弟·既已帶兵,則不以多殺人為悔 鹹豐十一年六月十二日 193
緻九弟·製勝之道,實在人而不在器 同治元年九月十一日 194
緻九弟·撚之長技約有四端 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194

曾國藩文集

順性命之理論 198
五箴 並序 199
求闕齋記 200
君子慎獨論 201
原纔 202
《孟子要略》敘跋 203
槐陰書屋圖記 204
養晦堂記 205
經史百傢雜鈔題語 206
經史百傢簡編序 207

治兵語錄

序 210
序 211
將纔 212
用人 217
尚誌 221
誠實 226
勇毅 231
嚴明 237
公明 240
仁愛 245
勤勞 249
和輯 255
兵機 258
戰守 264

冰鑒

第一篇?神骨 272
一 神骨總論 272
二 神之清濁 272
三 心神閤一 273
四 骨有九起 274
第二篇?剛柔 276
一 剛柔總論 276
二 五行識人 276
三 論內剛柔 277
第三篇?容貌 278
一 容貌總論 278
二 姿容貴整 278
三 貌有四彆 279
四 五官識人 280
第四篇?情態 281
一 情態總論 281
二 情之恒態 281
三 情之時態 282
第五篇?須眉 283
一 須眉總論 283
二 眉相之辨 283
三 須相之辨 284
第六篇?聲音 285
一 聲音總論 285
二 辨聲之法 285
三 辨音之法 286
第七篇?氣色 287
一 氣色總論 287
二 氣色分類 287
三 文人之色 288
四 色忌青白 288

附錄

國史本傳 290

精彩書摘

  捲 上

  問學

  1.夜深,思將古來政事、人物分類,隨手鈔記,實為有益,尚未有條緒。辛醜正月

  2.學問之事,以日知月無亡為吃緊語;文章之事,以讀書多、積理富為要。辛醜二月

  3.讀書之誌,須以睏勉之功,誌大人之學。辛醜閏三月

  4.至鏡海先生處,問檢身之要,讀書之法。先生言:“當以《硃子全書》為宗。”時餘新買此書,問及,因道:“此書最宜熟讀,即以為課程,身體力行,不宜視為瀏覽之書。”又言:“治經宜專一經。一經果能通,則諸經可旁及。若遽求兼精,則萬不能通一經。”先生自言生平最喜讀《易》。又言為學隻有三門:曰義理,曰考核,曰文章。考核之事,多求粗而遺精,管窺而蠡測。文章之事,非精於義理者不能至。經濟之學,即在義理內。又問:經濟宜如何審端緻力?答曰:經濟不外看史,古人已然之跡,法戒昭然,曆代典章不外乎此!又言:近時河南倭艮峰(仁)前輩,用功最篤實。每日自朝至寢,一言一動,作飲食,皆有劄記。或心有私欲不剋,外有不及檢者皆記齣。先生嘗教之曰:不是將此心彆藉他心來把捉纔提醒,便是閑邪存誠。又言檢攝於外,隻有“整齊嚴肅”四字;持守於內,隻有“主一無適”四字。又言詩、文、詞、麯,皆可不必用功,誠能用力於義理之學,彼小技亦非所難。又言第一要戒欺,萬不可掩著雲雲。聽之,昭然若發濛也。辛醜七月

  5.倭艮峰前輩先生言“研幾”工夫最要緊。顔子之有不善,未嘗不知是研幾也。周子曰:“幾善惡。”《中庸》曰:“潛雖伏矣,亦孔之昭。”劉念颱先生曰:“蔔動念以知幾。”皆謂此也!失此不察,則心放而難收矣。又曰:人心善惡之幾,與國傢治亂之幾相通。壬寅正月

  6.靜坐,思心正氣順,必須到天地位,萬物育田地方好。壬寅正月

  7.默坐,思此心須常有滿腔生意。雜念憧憧,將何以極力掃卻?勉之!壬寅正月

  8.吳竹如言:“敬”字最好!予謂須添一“和”字,則所謂敬者,方不是勉強把持,即禮樂不可斯須去身之意。壬寅正月

  9.誦養氣章,似有所會,願終身私淑孟子。雖造次顛沛,皆有孟夫子在前,須臾不離,或到死之日可以仰希萬一。壬寅正月

  10.心得語,一經說破,胸中便無餘味,所謂德之棄也。況無心得,而有掠影之談乎?壬寅正月

  11.《易·大壯卦》彖,大象,正與養氣章通。壬寅正月

  12.靜字全無工夫,欲心之凝定,得乎?壬寅正月

  13.《晉卦》:“罔孚,裕,無咎。”裕,難矣!《中庸》“明善誠身”一節,其所謂裕者乎?壬寅正月

  14.精神要常令有餘,於事則氣充而心不散漫。壬寅正月

  15.凡事之須逐日檢點者,一日姑待後來補救,則難矣!況進德修業之事乎?海鞦言:“人處德我者,不足觀心術。處相怨者而能平情,必君子也。”壬寅正月

  16.讀書窮理,不辨得極虛之心,則先自窒矣。壬寅正月

  17.《鹹》、《恒》、《損》、《益》四卦,可閤之得虛心實心之法。壬寅正月

  18.不能主一之咎,由於習之不熟,由於誌之不立,而實由於知之不真。若真見得不主一之害心廢學,便如食烏啄之殺人,則必主一矣。不能主一,無擇無守,則雖念念在四書五經上,亦隻算遊思雜念,心無統攝故也。壬寅正月

  19.巽乎水而上水,頗悟養生傢之說。壬寅

  20.艮峰前輩言:無間最難,聖人之純亦不已。顔子之“三月不違”,此不易學。即“日月之至”,亦非諸賢不能。“至”字煞宜體會,我輩但宜繼繼續續,求其時習而說。壬寅

  21.存心則緝熙光明,如日之升;修容則正位凝命,如鼎之鎮。內外交養,敬義夾持,何患無上達?壬寅十一月

  22.至岱雲處,看渠日課。岱雲近日誌日堅而識日卓越,閱之喜極無言!平日好善之心,頗有若已有之之誠。而前日讀筠仙詩,本日觀岱雲日課,尤中心好之也!壬寅十一月

  23.樹堂來,與言養心養體之法。渠言:捨靜坐更無下手處,能靜坐而天下之能事畢矣。因教我焚香靜坐之法。所言皆閱曆語,靜中真味,煞能領取。又言:心與氣總拆不開,心微浮,則氣浮矣,氣散,則心亦散矣。此即孟子所謂“誌壹則動氣,氣壹則動誌”也。壬寅十月

  24.神明則如日之升,身體則如鼎之鎮,此二語可守者也。惟心到靜極時,所謂未發之中,寂然不動之體。畢竟未體驗齣真境來。意者隻是閉藏之極,逗齣一點生意來。如鼕至一陽初動時乎?貞之固也,乃所以為元也。蟄之壞也,乃所以為啓也。榖之堅實也,乃所以為始播之種子也。然則不可以為種子者,不可謂之堅實之榖也。此中無滿腔生意,若萬物皆資始於我心者,不可謂之至靜之境也。然則靜極生陽,蓋一點生物之仁心也。息息靜極,仁心之不息,其參天兩地之至誠乎!顔子三月不違,亦可謂洗心退藏,極靜中之真樂者矣!我輩求靜,欲異乎禪氏入定,冥然罔覺之旨,其必驗之此心,有所謂一陽初動,萬物資始者,庶可謂之靜極。可謂之未發之中,寂然不動之體也。不然,深閉固拒,心如死灰,自以為靜,而生理或幾乎息矣!況乎其並不能靜也。有或擾之,不且憧憧往來乎?深觀道體,蓋陰先於陽,信矣!然非實由體驗得來,終掠影之談也。壬寅十一月

  25.人必中虛,不著一物,而後能真實無妄。蓋實者,不欺之謂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彆著一物,心中彆有私見,不敢告人,而後造僞言以欺人。若心中瞭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彆著私物也。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則不能不欺其好德之知矣。是故誠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無私著也;無私著者,至虛者也。是故天下之至誠,天下之至虛者也。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一有著,則私也。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是之謂虛而已矣,是之謂誠而已矣!以此讀《無妄》、《鹹》、《中孚》三卦,蓋扞格者鮮矣。壬寅十一月

  26.凡作文詩,有情極真摯,不得不一傾吐之時。然必須平日積理既富,不假思索,左右逢原。其所言之理,足以達其胸中至真至正之情,作文時無鎸刻字句之苦,文成後無鬱塞不吐之情;皆平日讀書積理之功也!若平日醞釀不深,則雖有真情欲吐,而理不足以達之,不得不臨時尋思義理。義理非一時所可取辦,則不得不求工於字句。至於雕飾字句,則巧言取悅,作僞日拙,所謂修辭立誠者,蕩然失其本旨矣!以後真情激發之時,則必視胸中義理何如,如取如攜,傾而齣之可也。不然,而須臨時取辦。則不如不作,作則必巧僞媚人矣。壬寅十一月

  27.在何宅聽唱昆腔,我心甚靜且和。因思古樂陶情淑性,其入人之深當何如?禮樂不興,小學不明,天下所以少成材也。壬寅十一月

  28.竹如教我曰“耐”,予嘗言竹如:貞足乾事,予所缺者,貞耳。竹如以一“耐”字教我,蓋欲我鎮躁,以歸於靜,以漸幾於能貞也。此一字足以醫心病矣!癸卯正月

  29.寫字時,心稍定,便覺安恬些。可知平日不能耐,不能靜,所以緻病也。寫字可以驗精力之注否,以後即以此養心。癸卯正月

  30.萬事付之空寂,此心轉覺安定。可知往時隻在得失場中過日子,何嘗能稍自立誌哉!癸卯二月

  31.《記》雲:君子莊敬日強。我日日安肆,日日衰,欲其強,得乎?譬諸草木,誌之不立,本則撥矣。是知韆言萬語,莫先於立誌也。癸卯二月

  32.唐先生言:“國朝諸大儒,推張楊園、陸稼書兩先生最為正大篤實,雖湯文正猶或少遜,李厚庵、方望溪文章究優於德行。”癸卯二月

  33.夜,讀《楊園先生集》,中有數條,破我忮求之私,如當頭棒喝。癸卯二月

  34.讀楊園《近古錄》,真能使鄙夫寬,薄夫敦。癸卯二月

  35.因作字思用功所以無恒者,皆助長之念害之也。本日因聞竹如言,知此事萬非疲軟人所能勝,須是剛猛,用血戰功夫,斷不可弱,二者不易之理也。時時謹記《硃子語類》“雞伏卵”及“猛火煮”二條,刻刻莫忘。癸卯

  36.凡讀書,有為人為己之分。為人者,縱有心得,亦已的然日亡。予於杜詩,不無一隙之見,而批點之時,自省良有為人之念,雖欲蘊蓄而有味,得乎?癸卯二月

  37.竹如言:交情有天有人,凡事皆然!然人定亦可勝天,不可以適然者,委之於數,如知人之哲,友朋之投契,君臣之遇閤,本有定分,然亦可以積誠而緻之。故曰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癸卯二月

  38.鏡丈言:“讀書有心得,不必輕言著述。”注經者依經求義,不敢支蔓,說經者,置身經外,與經相附麗,不背可也,不必說此句即解此句也。癸卯二月

  39.今早,友人見示一文稿,讀之使人忠義之氣勃然而生,鄙私之萌斬焉而滅。甚矣!人之不可無良友也!癸卯三月

  40.自戒懼而約之,以至於至靜之中,無少偏倚,而其守不失,則極其中而天地位,此綿綿者由動以之靜也。自謹獨而精之,以至於應物之處,無少差謬,而無適不然,則極其和而萬物育。此穆穆者由靜以之動也。由靜之動,有神主之;由動之靜,有鬼司之。終始往來,一敬貫之。辛亥七月

  41.莊子曰:美成在久。驟而見信於人者,其相信必不固;驟而得名於時者,其為名必過情。君子無赫赫之稱,無驟著之美,猶四時之運,漸成歲功,使人不覺,則人之相孚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矣。辛亥七月

  42.有蓋寬饒、諸葛豐之勁節,必兼有山巨源、謝安石之雅量。於是乎言足以興,默足以容。否則嶢嶢易缺,適足以取禍也。雅量雖由於性生,然亦恃學力以養之。惟以聖賢律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度量閎深矣。辛亥七月

  43.知己之過失,即自為承認之地,改去毫無吝惜之心,此最難事!豪傑之所以為豪傑,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便是此等處。磊落過人,能透過此一關,寸心便異常安樂,省得多少膠葛,省得多少遮掩裝飾醜態。辛亥七月

  44.有義理之學,有詞章之學,有經濟之學,有考據之學。義理之學,即宋史所謂道學也,在孔門為德行之科。詞章之學,在孔門為言語之科。經濟之學,在孔門為政事之科。考據之學,即今世所謂漢學也,在孔門為文學之科。此四者,缺一不可。予於四者略涉津涯,天質魯鈍,萬不能造其奧窔矣。唯取其尤要者,而日日從事,庶以漸磨之久,而漸有所開。義理之學,吾之從事者二書焉,曰四子書,曰近思錄。詞章之學,吾之從事者二書焉,曰曾氏讀古文鈔與曾氏讀詩鈔二書,皆尚未纂集成帙,然胸中已有成竹矣。經濟之學,吾之從事者二書焉,曰會典,曰皇朝經世文編。考據之學,吾之從事者四書焉,曰《易經》,曰《詩經》,曰《史記》,曰《漢書》。此十種者,要須爛熟於心中。凡讀此書,皆附於此十書。如室有基,而丹雘附之,如木有根,而枝葉附之。如雞伏卵,不稍歇而使冷,如蛾成垤,不見異而思遷。其斯為有本之學乎?辛亥七月

  45.“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損,君子以懲忿窒欲。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鼎,君子以正位凝命。此六卦之大象,最切於人,頤以養身養德;鼎以養心養腎,尤為切要!辛亥七月

  46.坐右為聯語,以自箴雲:“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問耕耘。”辛亥七月

  47.治傢貴嚴,嚴父常多孝子。不嚴則子弟之習氣日就佚惰,而流弊不可勝言矣。故《易》曰:“威如吉!”欲嚴而有威,必本於莊敬,不苟言,不苟笑。故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辛亥七月

  48.書味深者,麵自粹潤。保養完者,神自充足。此不可以僞為,必火候既到,乃有此驗。辛亥七月

  49.盜虛名者,有不測之禍。負隱慝者,有不測之禍。懷忮心者,有不測之禍。辛亥七月

  50.除卻進德修業,乃是一無所恃,所謂把截四路頭也。若不日日嚮上,則人非鬼責,身敗名裂,不鏇踵而至矣,可不畏哉?辛亥八月

  51.顔泉明尋求姑姊妹及其子,而並收其父之部麯妻子。且斂袁履謙之衣衾,與其父杲卿同。盛德之事,足以貫日月矣。辛亥八月

  52.是夜,思人之見信於朋友,見信於君父,見信於外人,皆絲毫不可勉強。猶四時之運,漸推漸移,而成歲功,自是不可欲速,不可助長。辛亥十一月

  53.窒欲常念男兒淚,懲忿當思屬纊時。辛亥十一月

  54.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陽惡曰忿,陰惡曰欲。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剛惡曰暴,柔惡曰慢。治口之道,二者交惕。曰慎言語,曰節飲食。凡此數端,其藥維何?禮以居敬,樂以導和。陽剛之惡,和以宜之。陰柔之惡,敬以持之。飲食之過,敬以檢之。言語之過,和以斂之。敬極肅肅,和極雍雍,穆穆綿綿,斯為德容。容在於外,實根於內。動靜交養,睟麵盎背。壬子正月

  ……

前言/序言

  “完人”之書

  曾國藩(1811-1872年),字伯函,號滌生,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和思想,以及他的人格修煉,深深影響瞭近現代、乃至當代中國人。有的評論者說:如果以人物斷代的話,曾國藩是中國古代曆史上的最後一人,近代曆史上的第一人。

  曾國藩一生恪守瞭中國傳統儒傢的“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思想,可謂做人做官的典範,被世人譽為“韆古第一完人”——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

  他是中國曆史上真正的“睜眼看世界”並積極實踐的第一人;

  他建造瞭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瞭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瞭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瞭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他講仁守義,自籌湘軍,另立綱紀;

  他學習西方文化,整肅政風,“匡救時弊”,心存高遠,使晚清齣現瞭“同治中興”;

  曾國藩一生仕途平坦,十年之內,連跳七級,37歲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榮者,清代僅此曾國藩;

  他官做得最穩,侍奉瞭道光、鹹豐、同治三代君王,曆時34年,恩寵不衰;

  他官做得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鬍雪岩”的美譽;

  他君子為學,明道經世,寜靜緻遠,淡看得失;

  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傢教良好,他的《傢書》,堪稱中國古代傢教範本。

  《左傳》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此話從麵世起就始終被傳統讀書人奉為畢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而曾國藩卻用其短短六十一年的崢嶸歲月,便已成就瞭“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無怪乎連蓋世偉人毛澤東都曾口齣“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之言。

  正由於他一生顯赫,德高望重,對自己、對傢人嚴格自律,對朋友、對同僚雅量友愛,對事業、對崗位執著忠貞,因此百年之後,其人其名不僅未曾隨巨變而衰微,研習崇尚之風反倒大有漸長之勢。曾國藩的著作,是毛澤東和蔣介石唯一共同推崇的案頭之書。毛澤東認為,曾國藩的功業、文章、為人、思想點滴之處皆可以為後世取法。韶山紀念館館藏的光緒年齣版的《曾國藩傢書》扉頁上,更是數捲皆有毛澤東親書的“詠之珍藏”字樣。蔣介石也多次提及:“曾文正傢書及書禮,為任何政治傢所必讀。”

  傳世最早的《曾文正公全集》為傳忠書局的刻本,全書五百八十萬言,是在曾國藩去世三年之後由光緒皇帝親自下旨編修,由李鴻章與其時任湖廣總督的胞弟李瀚章掛名編撰。編者與曾國藩淵源頗深,知之甚篤,編輯此書,不可不謂用心良苦,因此,即便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該刻本仍被公認為是曾國藩文集中編輯質量最高的版本。

  《曾國藩全書》以傳忠書局刻本為底本,並參考大量目前已經齣版的其他曾國藩文集版本,對古本進行瞭勘誤,以簡體版的形式編輯而成,包含:傢書、文集、日記、冰鑒、治兵語錄、國史本傳等,涵蓋瞭曾國藩一生所學、所思及所為,以饗讀者。

  切於實際,親切有味

  梁啓超

  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纔,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並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誌自拔於流俗。而睏而知,而勉而行,曆百韆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纍。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堯舜信否盡人皆可學焉而至,吾不敢言。若曾文正之盡人皆可學焉而至,吾所敢言也。何也?文正所受於天者,良無以異於人也,且人亦孰不欲嚮上?然生當學絕道喪、人欲橫流之會,窳(yǔ)敗之習俗以雷霆萬鈞之力相罩相壓,非甚強毅者固不足以抗圉(yǔ)之。荀卿亦有言庸眾駑散則劫之以師友,而嚴師畏友又非可亟得之於末世,則夫滔滔者之日趨於下,更奚足怪!其一二有誌之士,其亦惟乞靈典冊,得片言單義而持守之,以自鞭策,自夾輔,自營養,猶或可以防杜墮落而漸進於高明。

  古人所以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日三復,而終身誦焉,也抑先聖之所以扶世教正人心者,《四書》、《六經》亦蓋備矣。然義豐詞約,往往非末學所驟能領會,且亦童而習焉,或以為陳言而忽不加省也。近古諸賢闡揚輔導之言益汗牛充棟,然其義大率偏於收斂,而貧於發揚。夫人生數十寒暑,受其群之蔭以獲自存,則於其群豈能不思所報?報之則必有事焉,非曰逃虛守靜而即可以告無罪也,明矣。於是乎不能不日與外境相接構,且既思以己之所信易天下,則行且終其身以轉戰於此濁世。若何而後能磨煉其身心,以自立於不敗?若何而後能遇事物泛應麯當,無所撓枉?天下最大之學問,殆無以過此。非有所程式而養之於素,其孰能緻者?曾文正之歿,去今不過數十年,國中之習尚事勢皆不甚相遠。而文正以樸拙之姿,起傢寒素,飽經患難,丁人心陷溺之極運,終其生於挫摺譏妒之林,惟恃一己之心力,不吐不茹,不靡不迴,卒乃變舉世之風氣而挽一時之浩劫。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閱曆而切於實際。故其親切有味,資吾儕當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後儒先之言所能逮也。孟子曰:“聞伯夷之風者,懦夫有立誌。”又曰:“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況相去僅一世,遺澤未斬,模楷在望者耶!則茲編也,其真全國人之布帛菽粟,而斯須不可去身者也。

  丙辰二月朔新會梁啓超


用戶評價

評分

包裝好,速度快,需要再來

評分

很喜歡

評分

書的質量一般,來的時候書上麵全是土

評分

非常經典,選編精選,閱讀性強。

評分

包裝好,速度快,需要再來

評分

很好看啊內容充實可以啊

評分

物流快

評分

書的質量一般,來的時候書上麵全是土

評分

很棒,書的質量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