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智能手机取证领域经典教材,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指导,符合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要求,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经费资助项目”、“辽宁省网络安全执法协同创新中心成果”和辽宁省“网络安全执法与视频侦查”重点实验室成果,多所高校用作专业课教材。
本书从移动通信技术基础入手,从流程规范、基本原理和分析实践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手机取证的相关知识,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智能手机取证行业的情况、掌握基本的智能手机取证的理论和方法。本书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智能手机取证的工具应用,图文并茂,便于读者更好地将本书内容与实际办案工作紧密结合。本书既可作为信息安全、电子数据取证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数据取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参考用书。
全书从移动通信技术基础入手,从流程规范、基本原理和分析实践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手机取证的相关知识,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智能手机取证行业的情况、掌握基本的智能手机取证的理论和方法。本书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智能手机取证的工具应用,图文并茂,便于读者更好地将本书内容与实际办案工作紧密结合。
本书即可作为信息安全、电子数据取证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数据取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参考用书。
秦玉海、孙奕主编的《智能手机取证》从移动通信技术基础入手,从流程规范、基本原理和分析实践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手机取证的相关知识,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智能手机取证行业的情况、掌握基本的智能手机取证的理论和方法。本书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智能手机取证的工具应用,图文并茂,便于读者更好地将本书内容与实际办案工作紧密结合。
本书即可作为信息安全、电子数据取证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数据取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参考用书。
第1章手机取证概论1
1.1手机取证的定义1
1.2手机取证和计算机取证的相关性1
1.3手机取证关注的内容2
1.3.1手机可视化取证2
1.3.2逻辑数据3
1.3.3物理获取(内存转储)4
1.3.4基站和网络信息7
1.4手机取证在全球和中国的发展8
第2章移动通信技术与手机操作系统10
2.1移动通信基础10
2.1.1移动通信技术的历史和在中国的发展10
2.1.2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4
2.1.3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14
2.1.4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16
2.1.5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16
2.2手机的操作系统18
2.2.1手机的操作系统概述18
2.2.2手机的识别24
第3章手机取证的流程和规范27
3.1流程与规范概述27
3.2手机取证流程与规范概述33
3.2.1手机取证的基本流程33
3.2.2手机取证的规范和原则35
3.2.3手机取证中电子证据和传统证据并存的探讨36
3.3手机证据的保存37
3.4手机证据的获取38智能手机取证目录3.4.1介质复制和镜像39
3.4.2拍照获取40
3.4.3逻辑获取43
3.4.4物理获取44
第4章SIM/USIM/UIM卡和可移动介质取证46
4.1SIM/USIM/UIM卡简介46
4.1.1SIM卡46
4.1.2USIM卡47
4.1.3UIM卡48
4.2SIM/USIM/UIM取证50
第5章iPhone智能手机的取证55
5.1iPhone智能手机简介55
5.1.1iPhone手机的发展55
5.1.2iOS57
5.2iPhone手机取证61
5.2.1备份文件取证61
5.2.2逻辑取证61
5.2.3物理取证62
5.3常用iPhone取证工具62
5.4iPhone备份文件取证63
5.4.1关于iPhone的备份文件63
5.4.2iPhone备份文件的结构分析66
5.4.3提取iPhone备份数据中的信息71
5.4.4iPhone加密备份数据的破解和提取72
5.4.5iCloud备份数据的提取75
5.5iPhone逻辑数据的提取和分析80
5.5.1短信/彩信的提取和分析80
5.5.2通话记录的提取和分析84
5.5.3联系人的提取和分析86
5.5.4Safari浏览器痕迹分析93
5.5.5iPhone地理位置信息取证96
5.6iPhone智能手机取证的相关技巧与注意事项99
第6章Android智能手机取证103
6.1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简介103
6.1.1Android的发展历程103
6.1.2Android的功能特点104
6.2Android手机取证106
6.2.1Android Debug Bridge106
6.2.2逻辑取证107
6.2.3root及物理取证108
6.3Android取证常用工具109
6.4Android逻辑数据提取和分析110
6.4.1Android操作系统的连接和数据获取110
6.4.2短信/彩信的提取和分析115
6.4.3通话记录的提取和分析118
6.4.4联系人的提取和分析119
6.4.5Android地理位置取证122
6.4.6Android智能手机屏幕锁定的加解密原理及绕过124
6.4.7Android智能手机取证的相关技巧与注意事项131
第7章常见手机取证工具132
7.1常见手机取证工具简介132
7.2Cellebrite UFED Classic/Cellebrite UFED Touch142
7.2.1操作和使用UFED142
7.2.2UFED Physical Analyzer143
7.3Oxygen Forensic Suite148
7.4美亚柏科DC��4500手机取证系统159
参考文献172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手机这些信息时代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据有关机构统计,国内目前有接近6亿网民以及超过12亿的手机用户,可以说,计算机和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日用品,与此同时,人们对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技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从10年前的电话线拨号上网,到如今无处不在的高速移动通信网络;从浏览静态的网页,到各种新颖的多媒体互动资源;从简单的文字聊天,到现在的语音视频聊天、即时通信与社交网络……信息技术每天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信息时代在为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双刃剑的另一面——越来越多的传统违法犯罪行为已经将主要阵地转移到了计算机和互联网上,同时,一些新的违法犯罪手段和形式也日益增多,这已成为摆在广大执法部门调查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及时、有效地应对和打击新形势下的涉及计算机、互联网的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务之急。
自电子数据取证调查在中国落地伊始,至今已约十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电子数据取证,尤其是计算机取证已经被政府执法部门、法律界从业人员和广大执法人员认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且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就——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内许多公安政法类院校已开设了计算机侦查和计算机取证专业;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由最早的全部使用国外产品和技术,逐渐涌现出一批符合国内计算机取证调查实际的具备自主产权的取证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在商业调查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内部调查和内部IT审计;可以说,计算机取证在中国正像初升的朝阳,有着广阔而宏伟的发展前景。
而同样属于电子数据取证范畴内的手机取证,不仅在中国尚处于萌芽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也不过3~5年;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手机取证将成为电子数据取证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这就要求从事电子数据取证的调查人员尽早掌握和了解手机取证的相关知识,并及时掌握手机取证技术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适应和面对日益重要的手机取证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尽快填补国内计算机取证类书籍,尤其是手机取证类书籍的空白,为电子数据取证调查人员提供最新、最完善的取证技术,作者在近两年来对国内外手机取证和计算机取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电子数据取证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本书。
本书立足于手机取证技术的基础,涵盖了电子数据取证理论基础、移动通信基础、手机取证基础原理、实践技巧以及面向实战的取证方法,力图使读者能够对于手机取证,尤其是智能手机取证形成全面、完整的系统性认识,理解手机取证的基本思想和技术原理,并结合取证实践,熟悉取证实践中常见的手机取证方法以及手机取证工具的使用,从而基本具备手机取证的调查分析能力。
由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瞬息万变,加之本书篇幅有限,难免未能及时囊括各类新方法、新技术及新产品,请读者谅解。
编者2014年5月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智能手机里隐藏着如此丰富和复杂的数据,而提取和分析这些数据的过程,更是一门精密的科学。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严谨,用词专业且准确,但又不会过于晦涩难懂,对于我这样有一定技术背景但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恰到好处。作者在讲解具体取证方法时,会深入剖析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和潜在的影响,让我不仅仅是“学会了怎么做”,更是“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 特别让我赞赏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智能手机取证的挑战和局限性。例如,对于加密数据的处理,不同版本操作系统的数据差异,以及如何应对最新的安全防护措施,这些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思路。这让我意识到,智能手机取证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领域,需要从业者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也非常有启发性,通过真实场景的模拟,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取证技术的应用,以及从中挖掘信息的技巧。这本书确实是一本非常扎实的专业教材,对于有志于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特别是取证方向的读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智能手机取证(高等院校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我最近刚入手,读完之后真的感觉收获颇丰。虽然我并非专业的信息安全领域人士,但出于对科技的好奇心和自我保护意识,我一直想深入了解一下智能手机背后的秘密,尤其是在遇到一些数据丢失或者安全事件的时候,如何能有效地进行取证和分析。这本书正好填补了我的这一块知识空白。 首先,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非常有针对性地聚焦在智能手机取证这个细分领域。作者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比如智能手机的存储介质、文件系统结构、数据加密机制等等,这些内容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让我能够逐步建立起对手机数据运作方式的理解。接着,书里详细介绍了各种主流智能手机(如iOS和Android)的取证流程,从物理提取到逻辑提取,再到文件系统层面的分析,每一步都讲解得非常细致,并且配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让我能够看到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特别是书中提到的各种取证工具和技术,比如 Cellebrite UFED、XRY 等,虽然我暂时无法亲自操作这些专业工具,但通过书中的介绍,我对其功能和使用场景有了清晰的认识,这对我将来可能需要接触相关领域的工作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像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路线图,让读者能够一步步深入。它不仅仅是罗列技术名词和操作步骤,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取证环节时,都会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理和潜在的难点,这让我明白,智能手机取证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需要结合对手机操作系统的深入理解、对各种文件格式的熟悉,以及对数据隐藏和加密技术的洞察。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数据的提取和分析也做了详细的阐述,例如通信记录(短信、通话记录、即时通讯应用)、位置信息、照片和视频、浏览器历史记录、应用程序数据等等,这些都是在实际取证过程中最常遇到的信息,而作者的讲解不仅限于如何提取,更重要的是如何解读这些数据,找出有价值的线索。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在取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和伦理问题,以及如何确保取证过程的合法性和证据的有效性。这对于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补充,毕竟技术操作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智能手机取证世界的大门,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系统性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虽然不少,但内容的高度浓缩和专业性让我觉得非常值得。它系统地梳理了智能手机取证的理论基础、核心技术和实践方法,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取证场景的划分和讲解,无论是对于个人用户的数据恢复,还是在司法案件中作为证据的提取,作者都提供了详尽的指导。例如,在数据擦除和恢复的章节,作者详细解释了数据删除的原理,以及不同擦除算法的有效性,这对于理解数据恢复的可能性和难度至关重要。 另外,书中关于移动取证中常见的陷阱和误区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提醒我们在进行取证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何避免证据被污染,以及如何确保证据链的完整性。这种“防患于未然”的讲解方式,对于提升取证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非常有帮助。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手机安全和数据隐私的认识,更让我了解了在数据安全领域,有这样一群专业人士,他们在幕后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数字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讲解了如何使用工具去获取数据,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数据分析和解读的重要性。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数据格式的特点,以及如何在杂乱无章的数据中,通过逻辑推理和关联分析,找出关键证据。对于像我这样对信息安全有浓厚兴趣但缺乏系统性训练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起点。 书中对手机取证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的讲解,也让我认识到,技术手段的运用必须受到约束,并符合社会规范。这对于培养一个合格的信息安全从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让我在看到技术魅力的同时,也意识到责任的重大。总而言之,《智能手机取证》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让我能够理解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领域,并且对其中蕴含的挑战和机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评分刚送到手,翻阅了一下,觉得内容还行吧,先看看了!
评分学无止境啊
评分非常实用 比较喜欢这个 送货也快
评分不错
评分学无止境啊
评分很实用的一本书,不错,好评!
评分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