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尔根·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是当代西方 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袖,“批判理论” 和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此本书是弗洛伊德后期3篇重要文献的合辑,这3篇文章分别是《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自我与本我》。下面就分别从这3篇文章入手,来简要谈谈我对这本书的看法。
评分首先是书名,原书名为 Historikerstreit. Dokumentation der Kontroverse um die Einzigartigkeit der nationalsozialistischen Judenvernichtung,直译为《历史学家之争:关于纳粹屠犹独特性的争论文集》,其中的核心词是纳粹屠犹,独特性;而译者或者编辑凭空捏造出一个《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阴云?》的主标题来,有妄图为此书增加卖点的嫌疑,窃以为不足称道。
评分还好吧 不错不错还好吧 不错不错还好吧 不错不错还好吧 不错不错
评分人们原先以为,决定人的行为的主要动力是唯乐原则,即寻找快乐和满足,因为这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可是,弗洛伊德经过研究移情现象发现,即便在唯乐原则占优势的情况下,也存在着某些方法和手段,足以使本身并不愉快的事情成为人心中追忆和重复的主题,有某些超越唯乐原则的倾向在起作用,这就是强迫重复原则。强迫重复原则要求重复以前的状态,要求回复到过去,这也正是由本能决定的。本能是生物惰性的表现,是保守的。生的本能也是性本能,是安静状态的破坏者,它们不断产生出其释放一种愉快的感受的张力;死的本能仿佛是不引人注目地发挥其作用的,是破坏性的。这两种本能作用相反,又始终同时并存,使得人的生命运动历程总是带着动荡不安的节奏。
评分原始的人类社会的部落特征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集体可看作是原始部落的复兴。
评分《超越唯乐原则》
评分虽然这场争论没有明确的最终结论,但提出的问题是整个德国社会二战以后虽未明言却普遍关心的,参与争论的学者从历史和现实的多个角度进入,没有使用过多的学术语言,公众理解起来没有障碍,各方的观点也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各自的逻辑非常清晰,因此,对整个社会开放数十年以来的思想禁区,加深关于德意志第三帝国历史的思考,确认德国在历史和世界中的位置,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了解这场争论,中国的读者解读东亚的历史和自己的当代史,都很有借鉴作用。
评分还提到了自居作用。自居作用是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到的一人与另一人有情感联系的最早的表现形式。我觉得在把自居作用和俄狄浦斯情结联系起来的论述中,关于男同性恋的论述非常有意思:一个男童在俄狄浦斯情结的意义上一直不寻常地、长期强烈地顾恋着他的母亲。在青春期结束时,他开始用另外一个性的对象来代替他的母亲。他已母亲自居,将自己变成了他的母亲,并开始寻找能取代他的自我的对象,以便能将自己从母亲哪里体验到的爱和关怀给予这个对象。
评分《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