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来,软件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敏捷方法大行其道,测试和测试驱动开发在很多开发人员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程序员,你应该培养怎样的素质,方能对多变的环境应对自如,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敏捷开发修炼之道(修订版)》总结并生动地阐述了成为高效的开发人员所需具备的45个习惯、思想观念和方法,涵盖了软件开发进程、编程和调试工作、开发者态度、项目和团队管理以及持续学习等几方面。
《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敏捷开发修炼之道(修订版)》适合所有程序员阅读。
Venkat Subramaniam博士,Agile Developer公司创始人,敏捷开发权威人士。他培训并指导了美国、加拿大、印度和欧洲多国的上千名软件开发人员,并多次在各种大会上发表演讲。他还是.NET Gotchas的作者。
Andy Hunt,敏捷开发权威人士,敏捷宣言的创始人,Pragmatic Programmers公司创始人。除了本书,他还著有《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小工到专家》等多本备受读者好评的图书。
书中‘切身感受’的内容非常有价值——通过它我们可以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
——Nathaniel T. Schutta,资深软件工程师,《Ajax基础教程》作者
此书通过常理和经验,阐述了为什么应该在项目中使用敏捷方法。难得的是,这些行之有效的实战经验,竟然从一本书中得到了。
——Matthew Johnson,资深软件工程师
第1章 敏捷--高效软件开发之道
第2章 态度决定一切
1 做事
2 欲速则不达
3 对事不对人
4 排除万难,奋勇前进
第3章 学止境
5 跟踪变化
6 对团队投资
7 懂得丢弃
8 打破砂锅问到底
9 把握开发节奏
第4章 交付用户想要的软件
10 让客户做决定
11 让设计指导而不是操纵开发
12 合理地使用技术
13 保持可以发布
14 提早集成,频繁集成
15 提早实现自动化部署
16 使用演示获得频繁反馈
17 使用短迭代,增量发布
18 固定的价格就意味着背叛承诺
第5章 敏捷反馈
19 守护天使
20 先用它再实现它
21 不同环境,就有不同问题
22 自动验收测试
23 度量真实的进度
24 倾听用户的声音
第6章 敏捷编码
25 代码要清晰地表达意图
26 用代码沟通
27 动态评估取舍
28 增量式编程
29 保持简单
30 编写内聚的代码
31 告知,不要询问
32 根据契约进行替换
第7章 敏捷调试
33 记录解决问题的日志
34 警告就是错误
35 对问题各个击破
36 报告所有的异常
37 提供有用的错误信息
第8章 敏捷协作
38 定期安排会面时间
39 架构师必须写代码
40 实行代码集体所有制
41 成为指导者
42 允许大家自己想办法
43 准备好后再共享代码
44 做代码复查
45 及时通报进展与问题
第9章 尾声:走向敏捷
9.1 只要一个新的习惯
9.2 拯救濒临失败的项目
9.3 引入敏捷:管理者指南
9.4 引入敏捷:程序员指南
9.5 结束了吗
附录 资源
索引
“武功者,包括内功、外功、武术技击术之总和。有形的动作,如支撑格拒,姿式回环,变化万千,外部可见,授受较易,晨操夕练,不难熟练。而无形的内功指内部之灵惠素质,即识、胆、气、劲、神是也,此乃与学练者整个内在世界的学识水平密切相关,是先天之慧根悟性与后天智能的总成,必须寻得秘籍方可炼成。”
——摘自《武林秘籍大全》
公元21世纪,软件业江湖动荡,人才辈出,各大门派林立,白道黑帮,都欲靠各自门派的武功称霸武林。
在那些外家功门派(传统的瀑布开发方法、CMM、ISO和RUP等)和非正统教(中国式太极敏捷UDD等)当道之际,一股新势力正在崛起——以敏捷方法为总称的一批内家功门派。
下面的歌诀是对内家武功招数的概述:
迭代开发,价值优先
分解任务,真实进度
站立会议,交流畅通
用户参与,调整方向
结对编程,代码质量
测试驱动,安全可靠
持续集成,尽早反馈
自动部署,一键安装
定期回顾,持续改进
不断学习,提高能力
上面的每种招式,都可寻得一本手册,介绍其动作要领和攻防章法。几乎每个内家功门派都有自己的拳法和套路。
但,正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学习招数和套路不难,难的是如何练就一身真功夫。内家功,以练内为主,内外结合,以动作引领内气,以内气催领动作,通过后天的修炼来弥补先天的不足。
本书是一本内功手册。它注重于培养软件开发者的态度、原则、操守、价值观,即识、胆、气、劲、神是也。
敏捷的实践者Venkat Subramaniam和Andy Hunt携手著下此书。望有志之士有缘得到此书,依法修习,得其精要;由心知到身知,入筋、入骨、入髓,修炼得道。而后,匡扶正义,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为人类造福。
安 川
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敏捷开发的理念更深入地融入到日常的工作流程中,不仅仅是参与站会,而是真正理解敏捷的核心价值——持续交付价值、拥抱变化、响应反馈。这本书的书名《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敏捷开发修炼之道(修订版)》正好契合了我的需求。我猜测,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提供一系列可操作的具体“习惯”,来帮助开发者在实践中落地敏捷。比如,我很好奇它会如何解析“拥抱变化”这个敏捷原则,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更灵活地响应需求变更、如何在不破坏现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重构的具体习惯。此外,“修炼之道”这个词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视角会更加宏观和深刻,它可能不仅仅是传授技术技巧,更是引导读者去培养一种持续学习、自我反思、不断优化的程序员心态。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建立高效反馈循环、如何更好地进行测试驱动开发(TDD)或者行为驱动开发(BDD)的实践性建议,这些都是提升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的关键。
评分单看《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敏捷开发修炼之道(修订版)》这个名字,就足以吸引我这样一直在寻找提升编程效率方法论的开发者。我一直觉得,所谓“高效”并非天生的才能,而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约束来实现的。而“习惯”这个词,恰恰点出了实现高效的路径。书中提到的“45个习惯”让我很好奇,它们会是那些我们日常工作中常常忽略,但却至关重要的细节吗?例如,关于代码质量的习惯,是否会有关于如何养成“自动化测试”的习惯,或者如何持续优化“代码可读性”的建议?副标题中的“敏捷开发修炼之道”则为这本书增添了一层深度,我期待它能够将敏捷的核心价值观,比如“响应变化”、“持续交付”等,通过具体的“习惯”落地,而不是停留在口号层面。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关于如何通过“精益工作”的习惯来减少浪费,如何通过“关注用户价值”的习惯来确保开发的方向始终正确,这些都是我希望在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让我跃跃欲试。作为一名在代码世界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一直深信,真正的效率并非来自于埋头苦干,而是源于智慧和方法。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出了“高效程序员”和“习惯”这两个核心要素,这正是我一直在探索的方向。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应该”怎么做,但真正将其内化为不假思索的习惯,却是一条漫漫长路。这本书似乎正是要为我们指明这条路径,并且用“敏捷开发修炼之道”这种富有禅意的说法,预示着它不仅仅是一本技巧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和工作哲学的塑造。我尤其期待它能分享那些看似微小,却能带来巨大改变的“习惯”,比如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时间,如何更好地进行代码审查,如何在团队协作中减少沟通成本等等。这些都是日常开发中最容易被忽视,却又最能影响整体效率的关键点。如果这本书真的能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习惯”体系,并辅以敏捷开发理念的深入解读,那绝对是我近期最值得期待的一本技术书籍了。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敏捷开发修炼之道(修订版)》让我想到了很多关于程序员成长的思考。我一直认为,技术能力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能否将这些技术能力转化为持续的、稳定的产出。而“习惯”正是连接能力与产出的桥梁。这个书名让我对“敏捷开发”有了更深的期待,我相信它不会只停留在流程和工具层面,而是会深入到如何通过培养一系列好的习惯,来更好地践行敏捷的理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养成“快速迭代”习惯的指导,比如如何设计更易于快速验证的实验,如何有效地进行小步快跑式的开发。同时,“修炼之道”这个词也暗示着一种内在的提升,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通过培养“复盘总结”的习惯来不断反思和改进工作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主动寻求反馈”来加速学习和成长的建议。
评分作为一名对程序员职业发展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看到《高效程序员的45个习惯:敏捷开发修炼之道(修订版)》这个书名时,内心涌现出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我一直觉得,成为一名真正的“高效”程序员,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刻意练习的过程,这恰恰与“习惯”和“修炼”的概念不谋而合。这本书承诺提供45个习惯,这数量本身就足够令人期待,它暗示着一个系统性的方法论。我非常好奇,这45个习惯会涵盖哪些方面?是关于代码编写的风格和技巧?还是关于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又或者是关于个人成长和学习方法?“敏捷开发修炼之道”的副标题则将这本书的定位进一步明确,我期待它能将敏捷的精髓,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可执行的“习惯”来呈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例如,我很好奇它是否会分享关于如何通过习惯化“结对编程”来提升代码质量和知识分享,或者如何通过养成“编写清晰文档”的习惯来降低团队协作成本。
评分对于项目开发帮助还是蛮大的
评分单位买的,质量不错的。
评分书不错,刚看完电子版的,感觉挺好就买了一本
评分哈吉咩
评分对于项目开发帮助还是蛮大的
评分不管是接口、api还是sdk,都讲究基于标准的即插即用、快捷、高效、互操作性,而不是传统软件行业的慢腾腾瀑布式开发。
评分非常有启发……
评分每年就靠京东618和双十一囤书,真划算啊。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内容也比较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