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英美档案馆新解密资料。
推荐二:从更加广泛、多国的角度分析太平洋战争,对比研究作战双方的行为,并从军事高层指挥、政府以及公众的视角记述太平洋战争。
推荐三:同等考虑其他参与国发挥出的作用,全面了解太平洋战争的入门书。
战争总是充满疑问,尤其是像太平洋战争这样一场多国参与的大型战争。本书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全面的详细描述与深入分析,是一本解答这些疑问的入门书。大部分关于太平洋战争的著作是以美国的参战为重点,并没有同等考虑其他参与国发挥出的作用。而本书旨在从更加广泛的、多国的角度来分析太平洋战争,对比研究作战双方的行为,并从军事高层指挥、政府以及公众的视角记述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争》共15章,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促使日本在亚洲大陆对外扩张的因素,以及西方列强对于危机日渐加剧的反应,探究了日本在1942年年初迅速占领东南亚和西太平洋海域的原因,并详细分析了其中的重大战役。随后,作者将焦点放在1943年至1945年战局的军事、政治、经济和外交特征上,在此期间,美国及其盟友的武装部队逐步将日本从其占领的地区驱逐出去,并最终建立了将日本本土纳入打击范围的军事基地。作者还特别探讨了美国向日本本土投放两颗原子弹这一行为的原因与后果。
著者
道格拉斯 ·福特(Douglas Ford),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军事与国际历史讲师,曾出版多部太平洋战争期间有关日本军队的著作。
译者
刘建波,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战局的军事、政治、经济和外交特征上,在此期间,美国及其盟友的武装部队逐步将日本从其占领的地区驱逐出去,并最终建立了将日本本土纳入打击范围的军事基地。作者还特别探讨了美国向日本本土投放两颗原子弹这一行为的原因与后果。
前 言
第1章 日本帝国的崛起,1860—1930
现代日本的崛起:原因与结果
《华盛顿条约》时代,1922—1929
日本的爆发,1930—1933
第2章 太平洋战争的序曲:中国问题,1931—1940
合作,1933—1937
侵华战争的政治与战略,1937—1940
对日本外交关系的影响
中日之战的教训
对华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的缘起
第3章 通往珍珠港之路,1940—1941
第4章 日本捷报频传,1941年12月至1942年春
第5章 同盟国扭转局势,1942年6月至1943年1月
第6章 战争的动态表现:战略和行动
第7章 战术和技术
第8章 士气和作战动机
第9章 情报战
第10章 战时经济
第11章 联盟战争
同盟国的外交:美国与英国
与非西方同盟国之间的关系:中国与苏联
轴心国联盟:只是名义上的联盟?
小 结
第12章 战争与大后方
公众舆论与战争
战争及其对平民生活的影响
战争及日本占领地区的亚洲各族人民
小 结
第13章 最后阶段,1944年秋至1945年夏
同盟国:以结束太平洋战争为中心的战略
日本的选择
盟军战略的实施,1944年10月至1945年6月
小 结
第14章 原子弹与太平洋战争的结束
动用原子弹的动机
原子弹与日本决定投降
小 结
第15章 结 论
第1章 日本帝国的崛起
日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为现代化国家,亚洲的政治格局和战略格局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的崛起也对那些已经在亚洲建立势力范围的强国——英国、俄国和美国——构成了威胁。直至1900年,这三大强国占领了亚洲的大部分领土,并控制了进出亚洲的各个通道。西方列强的统治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仍十分稳固,因为当时远东地区没有哪个国家具有改变现状的军事实力和经济能力。然而,随着日本逐渐发展为世界强国,日本与亚洲大陆比邻的地理位置更为日本军队的转移以及发展成为帝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东京政府公然昭示其想要在亚太地区分一杯羹的企图之后,日不落帝国带来的威胁也成为现实。不过,虽然日本国力的发展确实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担忧,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之后,除了俄国之外,没有一个国家有与日本发生冲突的理由。日本领导者明确表示,日本希望能与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关系,而且当时的日本确实没有侵略扩张的企图,直到经济大萧条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日本军方认为日本的问题只有通过征服新的领土才能解决,即使这种行为有激怒外国列强的风险也在所不惜。
现代日本的崛起:原因与结果
直至19世纪中叶,在亚洲占领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大英帝国。英国控制了印度次大陆,在中国建立了一系列商业往来的渠道,同时还在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岛北部地区建立了殖民统治。俄国则是远东地区的另一个强国。沙俄帝国不断向其欧洲本土以外的地区扩张;1860年,俄国在日本海建立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将其占领,使之成为俄国在太平洋上的据点;俄国还企图侵略中国和朝鲜等国家的领土。虽然当时美国并没有介入国际事务,并且采取孤立主义政策,但是美国的商船早已在远东地区的海域上乘风破浪了。因此美国也有了在该区域打击敌对国家的动机。
日本无法成为世界领先的强国,至少在18世纪后期绝无可能。当时日本的社会制度就像是中世纪的采邑制度,被称为大名主(daimyo)的领主以及统治阶层的武士(samurai)所统治。当时日本没有中央政府,因此无法进行帝国主义式的扩张。日本人还有意将自身与外界影响隔绝开来,自16世纪德川(Tokugawa)时期开始,日本就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不让外国人进入其领土。日本的闭关锁国就等于将科学和技术知识拒之门外,而这些正是日本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实际上,日本甚至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
然而,半个多世纪之后,日本就发展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玩家。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Matthew Perry)率领“黑船”驶入江户湾(东京湾)时,日本几个世纪以来紧锁的大门被强行打开,佩里还要求日本政府准许美国的捕鲸船进入日本领土使用燃料和供给设施。随后,日本内部分为两派,一派希望打开国门与外国通商,而另一派则想要继续闭关锁国,日本因此陷入内战。这场纷争一直持续到1868年才结束,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天皇成了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中央集权的政府得以建立,而且这是日本在其2000多年的历史上第一次统一。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日本迅速实行现代化,日本人民齐心协力发展政治、经济和军事。1894年至1895年,日本军队击败中国并占领台湾,日本作为现代化强国的地位得以确立。1902年,在日本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正式的条约之后,其身份才被国际社会认可。两年之后,即1904年,日本向俄国宣战,并于次年的对马海战中击沉了沙皇的舰队;同时也在中国东北平原摧毁了俄国军队。日俄战争是有史以来欧洲强国第一次被非西方国家击败的战争。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的调停下,日俄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该和约规定俄国将其在黄海海岸占领的旅顺港让给日本,同时还有库页岛以南部分。1911年,日本在朝鲜半岛建立殖民地之后继续扩张,试图征服更多的领土。1914年至1918年的“一战”中,日本加入协约国一方。日本帝国军队不仅占领了太平洋以南地区,还夺走了德国在亚洲的所有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海军迅速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日本领导人受邀作为盟国及其相关国家的“五强国”(Big Five)成员之一列席会议。
因此问题就来了,日本这个资源匮乏的小岛国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崛起为世界强国的?许多因素促成了日本的发展,其中第一个因素是日本统治精英决意不受西方国家控制的决心。日本领导人已经注意到中国遭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剥削,东南亚的大片地区也在同样的方式下被殖民化,因此他们得出结论,日本要想避免同样的命运,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简而言之,经济上以及军事上的扩张是日本保障国家安全的必要手段。日本煞费苦心努力按照西方的模式来发展自己。仅1871年至1873年两年时间里,日本就派出了350多名公民前往海外学习有关国家的重要知识,如政府管理、现代化和军事建制等。随后便是日本迅速变革的时期。日本以普鲁士为样本制定宪法和法典;教育系统不断扩大,因此当时日本的文化普及率高得惊人。同时,日本政府向各大企业提供补贴,使得日本最终在纺织品出口上占据领先地位。日本政府还鼓励修建公路、电话和铁路系统,开发海运航线。为了建立强大的海军,日本还从英国皇家海军以及法国和德国的总参谋部引进专家。日本认为,要想不被西方国家控制就必须效仿它们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即建立海外殖民地。这样做不仅能攫取原材料,还可以为各种产品建立垄断市场。虽然日本的统治阶层将推动改革作为防御的手段,但是建立帝国是这一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1900年,虽然日本在经济发展方面仍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但是它已然具备实施帝国主义政策的必要条件,例如足够的资本盈余和工业产量,再加上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
还有另外两个因素促进了日本的发展,第一个是士气。日本人拥有很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而且日本领导人还定期宣传这样一种理念,即他们在国际社会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日本的世界观很大程度上是由数个世纪传承下来的传统理念塑造而成的,传统理念鼓吹大和民族的优越性,宣称他们是太阳神的后裔。因此,神话是政治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朝拜皇帝的传统,再加上教育体制对纪律和忠于国家的强调,因此,日本民族能够保持较高程度的民族凝聚力,人民也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国家也就能优化其资源配置。日本军事力量的增强也同样与士气有关。日本武士阶级重视荣耀的民族气质,以及号召武士为主君和国家牺牲生命的“武士道”(bushido)精神,这些时刻铭记于每个士兵的心中,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人与中国和俄国的交战表现就可以看到这一点。毫无疑问,士气对于增强日本陆军和海军的作战能力大有裨益,有时候足以弥补他们在物质和技术上的欠缺。
日本在公众中大力推广泛亚细亚主义(Pan-Asianism)的理念,即日本有道德上的义务将远东地区从西方国家的剥削中解放出来。明治天皇在位的时期,资深政治家、商业巨头以及知识分子等统治精英一起编造了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宣称日本命中注定就是要在亚洲担任领头羊的大国。其目的是为了统一民众共同向着现代化前进,并让公众支持政府的行为。日本于1890年首次公开宣布要建立日本人统治的亚洲的政策,当时的日本首相山县有朋(Yamagata Aritomo)在备忘录中宣称,为了自力更生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日本必须要界定其“主权的界线”。更明确地说,其影响力的范围被界定在日本本土及其毗邻地区,其中包括朝鲜和中国。备忘录的内容暗示日本要采取坚决的行动以保卫大日本帝国,即使要将亚太地区的外国列强驱逐出去也在所不惜。广大日本百姓已经接受这种关于日本特殊角色的观念。爱国组织四处宣扬亚洲已经被西方帝国主义包围,军界公然表示,如果放任远东地区沦为殖民地,那么日本将自身难保。换句话说,日本人将自己视为解放者,其职责是建立以他们为中心的新秩序,并帮助邻国走上发展之路。日本帝国军队在与中国和俄国的对战中很快就取得了胜利,这一点也强化了他们心中的优越感,日本领导人也更加有胆量去扩大日本的势力范围。
对日本有利的第二个因素是地理因素,日本本土及其主要势力范围离强大的对手十分遥远。亚洲大陆上只有正在衰亡的大清帝国。此外,西方列强在亚洲建立殖民统治的时候,日本因为地理邻近更有利于在亚洲大陆上建立势力范围。俄国在1904年至1905年的战争中以高昂的代价吸取了一次教训,英国和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前夕试图保住它们在马来亚、菲律宾和香港的殖民地时也被日本教训了一番。地理因素更为重要,它让日本处于开拓海外市场的绝佳位置。日本本土则可以远望连接北美和亚洲的太平洋。同时还有许多深水港,如东京湾和濑户内海,商船可以在那里补充物资。因此,日本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航线之一中获得了许多重大利益。
然而,虽然日本已经占据一定的优势,日本政客也发出了野心勃勃的言论,但是扩张主义政策的实现仍面临重重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日本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支撑它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政治领导人也意识到日本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依赖西方国家以及日本与外界的繁荣贸易。基于此,日本政府希望与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两国——保持良好的关系。日本的目标是成为国际社会中受人尊重的一员,而且为了避免国家分裂以及国家利益受损,用某位历史学家的话来讲,日本“行事谨慎、现实”。
对那些在亚洲享有利益的西方国家而言,日本的崛起显然是个威胁。1905年俄国战败之后,暂时停止了其在远东地区的帝国主义活动,并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巴尔干半岛地区,因此只有美国和英国限制着日本的扩张。然而,直到20世纪20年代,两国都没有极具说服力的理由来发动战争。从英国的角度来看,日本帝国海军的出现确实是不容忽视的挑战。而且,局势更为复杂的是,大英帝国在1900年过分扩张其在亚洲和非洲的领土,因此得罪了法国、俄国和德国,而且很有可能会与它们产生冲突。伦敦政府的政客坚信,要不是英国不想招惹太多的敌人,日本必将被征服。英日于1902年签订条约,它们之间的冲突因此得以缓和。基于该条约,英日两国承诺互不侵犯各自的利益,并且在一方与第三方发生冲突时,另一方保持中立。它们之间结盟的亲密关系一直维持到“一战”结束。
……
这本书的整体装帧质量相当高,封面采用了哑光处理,触感温润,不易留下指纹,这对于经常翻阅藏书的人来说,是个贴心的设计。我把它放在床头柜上,每天睡前都会翻上几页。虽然还没有真正开始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目录的划分就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它似乎不是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堆砌史实,而是巧妙地将不同的战区、不同的事件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可能涉及的战略决策部分,这对我来说一直是最具吸引力的。我想象着作者在梳理海量史料时,是如何去伪存真,又是如何提炼出那些影响历史走向的关键时刻。这本书的厚度也让我觉得内容非常充实,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读物,而是能让人沉浸其中、细细咀嚼的。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理解那个时代的关键窗口,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期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军事对抗。
评分这本书的书脊设计很有特色,带着一种复古的韵味,和我的书架整体风格很搭。我收到的时候,外面还有一层塑料薄膜,拆开后,一股淡淡的书墨香扑鼻而来,这种感觉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我特意找了个安静的下午,泡了杯咖啡,准备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排版看起来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刚好,不会显得拥挤,也不会过于疏朗。我大概浏览了一下章节标题,感觉信息量很大,而且似乎涵盖了多个重要的战役和人物。作者的叙述风格,从我匆匆翻阅的片段来看,应该是比较客观严谨的,但也带有一些人文关怀,这让我很期待能从书中读到一些鲜活的人物故事,而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我注意到书的结尾似乎还有一些附录和参考文献,这对于喜欢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这本书给我一种“厚积薄发”的感觉,相信里面的内容一定非常扎实,能够满足我对这段历史的求知欲。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图片构图非常具有艺术感,蓝色的基调配上金色的文字,给人一种既沉静又辉煌的感觉。我通常会在周末有空的时候,找一个阳光充足的午后,悠闲地阅读。这本书的纸张采用的是一种带有轻微纹理的特种纸,阅读起来眼睛不太容易疲劳,而且能很好地呈现出印刷品的质感。我初步翻看了一下,感觉作者的文字功底相当不错,描述生动,即使是复杂的军事术语,也似乎被解释得清晰易懂。我特别对书中可能描绘的战术细节和人物心理活动的部分感到好奇。一本好的历史读物,不仅要记录事件,更要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心跳和呼吸。这本书让我觉得,它有潜力做到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关于战争,更是关于人性,关于在极端压力下,人们如何做出选择,又如何承受后果。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历史画卷。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精美,封面设计非常有冲击力,光是看到那深邃的海蓝色和远处的战舰剪影,就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战争的宏大。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摸起来有种温润的感觉,这对于一个喜欢纸质书的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体验。我还没来得及细读,只是大致翻阅了一下目录和前言。目录的编排似乎很有条理,从早期冲突一直到最终的胜利,这预示着这本书会是一个相当全面的叙述。前言部分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作者的语气非常恳切,似乎是在邀请读者一同踏上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旅程。虽然我还没有深入了解具体的情节,但仅凭这初步的印象,就已经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些年代的英雄主义、战略博弈以及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坚韧。这本书的光是“存在”本身,就给我带来了强烈的吸引力,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通往遥远时空的窗口,等待我去开启。
评分我喜欢收藏一些有分量的史书,而这本书的重量和尺寸都让我觉得它是一部值得珍藏的著作。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硬壳封面和精美的书口上色,都显示出其高品质。我通常会在咖啡馆找个角落,点一杯卡布奇诺,然后开始我的阅读时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从我初步的浏览来看,是非常成熟的,既有严谨的历史分析,又不失叙事的流畅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一些战役背后的战略意图,以及不同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一个优秀的史学家,能够将零散的史料串联起来,让我们看到历史的脉络和因果。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它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迷雾,去探寻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真相。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那个动荡的时代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值得推荐!!!
评分很不错的书,对了解那段历史很不错
评分内容不错。。。。。。
评分一场气势磅礴的战争。
评分不错,送货速度很快。不错,送货速度很快。不错,送货速度很快。
评分好看的书,好看的书。
评分正版好书,值得一读!
评分资料翔实,图文并茂,简明扼要
评分很实惠 还没看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