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在這樣一個邏輯鏈條中,“周文”究竟占據怎樣的位置呢?可以說,貴族教養正是儒傢人格理想最主要的依據。這裏的區彆在於:對於周代貴族來說,他們的行為舉止、道德規範都是被“禮”所規定的,在他們心中最重要的兩個價值範疇,一個是“德”,一個是“敬”;“德”即是所作所為符閤“禮”的規定,“敬”即是時時提醒自己依“禮”而行。符閤上天意誌的“禮”就是周代貴族最終的價值根據,內在的道德規範即來自於外在之禮的強製性規定。而對於儒傢來說則不然,在他們的時代已經沒有一個法定的、既有的“禮”的規範係統存在瞭,因此道德規範完全靠自覺。這就是儒傢時時刻刻不忘記人格修養的原因所在。於是周代貴族被“禮”所規定的行為方式就成瞭儒傢自覺追求的人格理想——無過無不及的中庸之道、溫柔敦厚的精神氣象、中規中矩的身份意識以及對上級的絕對忠誠,對下屬的愛護與誠信等等,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仁”,也就是儒傢弘揚和恪守的“道”。
評分第五節從“雅俗”觀的曆史演變看文人趣味的形成軌跡
評分《趣味的曆史:從兩周貴族到漢魏文人》:
評分第四節“文人”身份形成過程的曆史語境考察
評分幫彆人買的,沒說不好,應該還不錯吧
評分第二節知識形態的轉變:從王官之學到諸子之學
評分 評分第八節從“文”看孔子思想的悖論性存在
評分第五章“名士”與“鑒賞批評”的成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