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復旦文史叢刊:明末江南的齣版文化》乃根據作者1991年發錶於《廣島大學文學部紀要》特刊,書名為《明末江南齣版文化研究》的基礎上重新加以補充和修改而成。第一章證實明末書籍齣版量、齣版地點、齣版形態(官刻、傢刻、坊刻)等的變化;第二章從印刷技術、原料供給、讀者需求等幾個方嚮考查明末江南齣版業興盛的背景。第三章則探討當時的齣版文化對社會的影響,如思想傳播(李桌吾思想的流行)、輿論形成(東林黨和復社)、新聞傳播(明清交替的信息)等等。
作者簡介
大木康(Oki Yasushi),1959年齣生於日本橫濱。東京大學文學博士。曾任廣島大學文學部副教授、東京大學文學部副教授,現任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專攻中國明清文學、明清江南社會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國遊裏空間——明清秦淮妓女的世界》、《馮夢龍<山歌>研究》、《明末江南的齣版文化》、《明清文人的小品世界》、《冒襄和<影梅庵憶語>研究》等書,及其他相關論文多篇。
目錄
第一章 明末江南書籍齣版狀況
第一節 齣版數量的增加
第二節 刻書地區的變化
第三節 刊刻形態的變化——官刻、傢刻、坊刻
第二章 明末江南齣版業隆盛的背景
第一節 技術的進步
第二節 原材料的供給與刻工
第三節 書籍的需求
第四節 書籍的價格
第三章 明末江南齣版文化諸相
——初期大眾傳媒社會的成立
第一節 李卓吾思想的流行
第二節 華亭董傢焚抄事件
第三節 東林和復社
第四節 明清交替時期的信息傳達
第四章 明末江南的齣版人
第一節 陳繼儒
第二節 馮夢龍
第五章 《儒林外史》反映的齣版活動
第一節 士人與齣版
第二節 八股之士
第三節 詩文之士
第四節 再論八股之士
附錄
一 晚明齣版文化的成就及其影響
二 明清時期書籍的流通
三 明末畫本的興盛及其背景
四 明清兩代的鈔本
參考文獻
跋
中文版後記
精彩書摘
第二章 明末江南齣版業隆盛的背景
第一節 技術的進步
在本章中,我承接第一章的思路,想按照(一)技術性問題、(二)原材料的供給與刻工問題、(三)書籍的需求問題、(四)書籍的價格問題之順序來考察明朝嘉靖、萬曆以後江南地區齣版業迅速繁盛的背景。
首先是技術性問題。在薄紙上書寫待刻原稿,把它反過來貼於版木之上,留下文字部分,鏤空其四周。在如此製成的版木上塗墨,印在紙上用竹皮刷刷印。於是,凸齣部分上的墨就被印在紙上。這就是木版整版印刷的技術原理。①用更為貼切的例子來說,這也是與木版畫相同的原理。這項基本原理,從唐代印刷術發明以來沒有變化。
葉德輝《書林清話》捲七中有一項“明時刻書工價之廉”,敘述瞭明代刊刻所需費用低廉。如今,我想按照該記載進行考察。葉德輝首先弓I用的是清朝蔡澄的《雞窗叢話》:
先輩雲,元時人刻書極難。如某地某人有著作,則其地之紳士呈詞於學使,學使以為不可刻則已。如可,學使備文谘部,部議以為可,則刊闆行世,不可則止。故元人著作之存於今者,皆可傳也。前明書皆可私刻,刻工極廉。聞前輩何東海雲,刻一部古注《十三經》,費僅百餘金。故刻稿者紛紛矣。
書中記載:明代書籍不僅齣版自由,而且刊刻費用極其便宜,刻寫一部古注《十三經》花費“僅”百餘兩銀子。這白銀百兩具體有多少價值,尚存有爭議,但在此處,齣版大部頭的《十三經》,“費僅百餘金”,從修飾詞“僅”,可以看齣時人認為齣版費用相當低廉。在引用《雞窗叢話》之後,葉德輝緊接著舉例用以闡述明代的齣版費用。他舉齣瞭關於宋朝羅從彥《豫章羅先生文集》十七捲的記述,此資料見於丁丙《善本書室藏書誌》捲二十九及陸心源《麗宋樓藏書誌》捲八十二。羅從彥這本書上附有嘉靖甲寅(三十三年、1554)“閩沙後學謝鸞”的跋,目錄後的刊記上寫有:
刻版捌拾叁片。上下二帙。壹百陸拾壹葉。綉梓工資貳拾
肆兩。
葉德輝據此計算齣“每葉閤工資壹錢伍分有奇”。一錢為一兩的十分之一,這是嘉靖年間福建刊刻費用的一個實例。接著葉德輝又引用清朝徐康《前塵夢影錄》(捲下)來說明常熟毛晉汲古閣。包括葉德輝引用部分的前後文,記載如下:
汲古閣在虞山郭外十餘裏,藏書刊書皆於是。今析隸昭邑界,剞劂工陶洪湖、孰方山,溧水人居多。開工子萬曆中葉,至啓禎時,留都沿江鴕,毛氏廣招刻工,以《十三經》、《十七史》為主。其時銀串每兩不及七百文,三分銀刻一百字。所刻經史子集、道經釋典,品類甚繁。當時盜賊蜂起,賴工多保傢。
……
復旦文史叢刊:明末江南的齣版文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第二章 明末江南齣版業隆盛的背景
評分
☆☆☆☆☆
第二節 八股之士
評分
☆☆☆☆☆
第三節 刊刻形態的變化——官刻、傢刻、坊刻
評分
☆☆☆☆☆
第五章 《儒林外史》反映的齣版活動
評分
☆☆☆☆☆
最近對齣版印刷的書感興趣,日本學者寫的,應該不差
評分
☆☆☆☆☆
首先是技術性問題。在薄紙上書寫待刻原稿,把它反過來貼於版木之上,留下文字部分,鏤空其四周。在如此製成的版木上塗墨,印在紙上用竹皮刷刷印。於是,凸齣部分上的墨就被印在紙上。這就是木版整版印刷的技術原理。①用更為貼切的例子來說,這也是與木版畫相同的原理。這項基本原理,從唐代印刷術發明以來沒有變化。
評分
☆☆☆☆☆
如題。 喬·昆南為自己讀爛書做瞭一點辯護,他說:“特彆爛的書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喜感十足,不可或缺……爛到極點的書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為它們可以讓我們的腦筋動起來。讀好書是不需要思考的,因為作者已經替你思考過瞭,而爛書強迫你訓練頭腦,因為你要花上不少時間想這個人接下來會說什麼蠢話。”說“讀好書是不需要思考的”,恐怕不符閤事實,讀《存在與時間》或《存在與虛無》不需要思考嗎(當然,它們很可能也被喬·昆南歸入爛書行列瞭)?但喬·昆南說的讀爛書也能達到訓練頭腦的目的,我很贊同。爛與不爛,總是相對而言的——跟《曼舞雪鬆灣》比起來,沒準兒《人性的枷鎖》還算一本好書呢。同樣是爛,打59分和打13分,差彆很大。評論傢從來不會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完美主義者,因為他的使命和職責之一就是披沙揀金、矮子裏拔將軍。喬·昆南說得很對:“我們都熟悉那種崇拜質量的人:他們隻讀好書,隻看好電影,隻聽好音樂……他們以為這麼做他們就比彆人聰明比彆人好瞭,可惜並非如此:這麼做令他們低劣,在時間安排上過分挑剔、吝嗇,好像抽齣十五分鍾悠閑地翻幾頁《達芬奇密碼》就是殘暴的罪行似的……”其實,“隻讀好書”,這在邏輯上不成立。總有那種可能性存在,你眼中的好書,就是彆人眼中的爛書。《堂吉訶德》好不好?納博科夫還在課堂上當著學生的麵撕爛瞭呢。不過,話說迴來,爛書這種東西,就像豆汁兒一樣,捏著鼻子嘗過一次也就夠瞭,總去讀,就與嗜痂無異瞭。不過,喬·昆南讀爛書,遍讀羅伯特·詹姆斯·沃勒,這不算浪費時間,因為在整個社會的層麵上核算,這是浪費他一個,造福韆萬人,是替大夥兒省瞭時間,得送錦旗、寫感謝信、點贊打賞纔行的。
評分
☆☆☆☆☆
——初期大眾傳媒社會的成立
評分
☆☆☆☆☆
刻版捌拾叁片。上下二帙。壹百陸拾壹葉。綉梓工資貳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