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科学而实用的月子炖补汤大全,是新妈妈的必备宝典。
坐月子必知饮食宜忌30条。宜吃什么,忌吃什么,分条列出,让新妈妈吃对不出错。
传统的坐月子方法哪些正确,哪些不正确;月子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四季坐月子怎么吃;南北方妈妈怎么补;不同体质怎么补;月子里的常见不适怎么调养……老中医支招,为新妈妈解决各种疑惑。
分娩前到产后6周,妈妈的身体变化与护理、每周的饮食方案、每周必吃的食材和炖补汤,都能得到老中医的指导。每道炖补汤都有老中医详解功效,让你吃得安心、营养。
本书的食谱推荐细分到顺产妈妈、剖腹产妈妈,哺乳妈妈和非哺乳妈妈,每位妈妈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月子餐。
内容简介
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世界上又迎来了一个睡眼惺忪的小家伙,一位美丽的女人从此改变了角色,成为了妈妈。宝宝的降临给新妈妈的生活带来了朝气和欢乐,但照顾宝宝的辛苦和频频出现的产后不适,也让初为人母的妈妈们不知所措。
坐月子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吃什么瘦身又下奶?产后抑郁怎么办?新妈妈都会有这般疑问。从医30多年的女中医,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将古老的中医智慧融入日常生活,为每位新妈妈量身定做月子汤,既安全又有效。
每周的身体变化与护理、饮食方案都一一呈现。周周营养不同,一人吃,两人补。中医的智慧融入月子炖补汤中,不论是调理身体,还是滋补下奶,有了老中医的指导,新妈妈都可以安心度过这一个月的黄金修复期。
作者简介
陈霞,江苏省名中医,是一位拥有30多年临床经验的孕产专家,被评为“百姓信任的医疗专家”。央视国际频道“中华医药”栏目特邀专家,她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及国家中药新药证书。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里,她甘愿做一个传播者,用自己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孕产知识,关爱每一个新妈妈,她期待每一个新生命都能在代代相传的中医智慧中获得健康和快乐。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根据产后6个不同阶段量身订制的月子炖补汤,帮助新妈妈安心度过黄金修复期。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 李宁
★坐月子期间新妈妈最想知道的事,老中医逐一解答,让你坐对月子。
——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 王琪
★书中的菜谱,好看、好吃、好学,滋补又不腻。
——新浪网中医频道编辑 宋琪
目录
第一章 坐月子必知的30条饮食宜忌
01忌产后1周内喝老母鸡汤
02忌产后不吃盐
03忌产后立即服用人参
04忌喝红糖水超过10天
05忌产后第1天喝催乳汤
06忌只喝小米粥
07忌每天吃鸡蛋超过2个
08忌过早吃酒酿蒸蛋
09忌产后吃生冷硬的食物
10忌只喝汤不吃肉
11忌吃油腻食物
12忌过量食醋
13忌吃味精、鸡精
14忌边吃饭边喝汤
15忌吃巧克力
16宜吃优质蛋白助泌乳
17宜喝鲫鱼汤通乳
18宜吃红豆消水肿
19宜吃猪蹄美肤催乳
20宜吃板栗补肾健脑
21宜吃公鸡帮泌乳
22宜吃豆制品益智
23宜吃银耳滋阴养颜
24宜吃绿色蔬菜补镁
25宜多摄入蛋白质、维生素
26宜多吃补血食物
27宜吃海产品补碘
28宜吃南瓜清毒素
29宜吃玉米促进新陈代谢
30宜吃苹果缓解疲劳
……
第二章 老中医坐堂答疑坐月子30问
第三章 坐月子就是要补
第四章 产后第1周最好多吃素
第五章 产后第2周荤炖补,催乳补钙
第六章 产后第3周催乳为主,补血为辅
第七章 产后第4周体质恢复关键期
第八章 产后第5~6周进餐重质不重量
精彩书摘
产后第1餐 关键第一口
刚刚生产完的新妈妈,处于调节自己的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的阶段,同时还要将体内的营养通过乳汁输送给宝宝,营养需要比怀孕时还要多,因此必须加强饮食调养。产后应合理安排膳食,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果是正常生产,稍事休息新妈妈就可以进食了。产后的第1餐应首选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等到第2天就可以吃一些软食或普通饭菜了。
顺产妈妈:花生红枣小米粥
推荐容器:砂锅 烹调时间:1小时
原料:小米100克,花生50克,红枣8颗。
做法:①小米、花生洗净,浸泡30分钟。②红枣洗净,去掉枣核。③小米、花生、红枣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小米、花生熟透即可。
【老中医说功效】小米性凉,有益气、补脾、和胃、安眠等功效;红枣性温,有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等功效;花生性平,有补气润肺、健脾开胃等功效。三者同食可补虚、补血、健脾养胃。现代研究中,小米粥有“代参汤”之美称,其营养成分包括脂肪、蛋白质、淀粉、还原糖等,新妈妈产后多食,既能促进身体恢复,又可养心安神,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给剖宫产妈妈的特别建议
术后6小时内应禁食
剖宫产妈妈由于术后肠管受到刺激,肠道功能受损,肠蠕动减慢,肠腔内有积气,易产生腹胀感。因此,剖宫产术后6小时内应禁食,6小时后,可以喝一点开水,刺激肠蠕动,等到排气后,才可进食。刚开始进食的时候,不要吃巧克力、果汁和牛奶等,应选择流质食物,然后由软质食物向固体食物渐进。
饮食有别
剖宫产与顺产相比,新妈妈身体上有很大的不同:子宫受到创伤;手术中失血,使血中催产素含量降低,影响了子宫复旧;术后禁食,身体活动少,使子宫入盆延迟,恶露持续时间延长;精神疲惫,脑垂体分泌催乳素不足,影响乳汁正常分泌等。进行剖宫产的妈妈,更应该注意调养身心。剖宫产妈妈因有伤口,同时产后腹内压突然减轻,腹肌松弛、肠蠕动缓慢,易有便秘倾向,所以饮食的安排应与顺产妈妈有差别。
少吃易产气食物
剖宫产妈妈开始进食时宜服用促进排气的食物,如萝卜汤等,以增强肠蠕动,促进排气,减少腹胀,并使大小便通畅。少吃或不吃易发酵产气多的食物,如糖类、黄豆、豆浆、淀粉类等,以防腹胀。
流食为主
大量排气后,剖宫产妈妈的饮食可由流质改为半流质,如蛋汤、粥、面条等,可根据妈妈的体质而定,饮食逐渐恢复到正常。应禁止过早食鸡汤、鲫鱼汤等油腻肉类汤和催乳食物。
蛋白质利于伤口愈合
剖宫产后伤口愈合的快慢也跟饮食有重要的关系,此时剖宫产妈妈应该加强营养,多吃一些促进伤口愈合的食物。
蛋白质及胶原蛋白,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机会。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各种猪瘦肉、牛奶、蛋类等。
维生素A能够逆转皮质类固醇对伤口愈合的抑制作用,促进伤口愈合。它主要存在于鱼油、胡萝卜、番茄等食物中。
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促使伤口愈合。它主要存在于各种蔬菜、水果中。
……
前言/序言
《名医养生智慧:四季进补与日常调理》 一本关于中国传统医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指南,侧重于不同季节的养生策略与常见病症的自然疗法。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阶段的滋补,而是以中国传统医学的宏观视角,构建了一部贯穿全年四季的养生手册。我们深入探讨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阐释了人体气机如何顺应自然气候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并据此提出了科学、实用的日常调理方法。全书内容详实,涵盖了从基础的体质辨识到具体的食疗方剂,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主动的、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体系。 第一部分:中医体质辨识与基础认知 本部分是理解后续所有养生方法的基石。我们首先介绍了中医对人体“九种体质”的划分,如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细致的体质自测工具: 提供了一套详细的问卷和观察指南,帮助读者准确判断自己属于哪种体质,并深入剖析每种体质的形成原因、生理特点、潜在的健康风险以及最适合的调养方向。 认识“五行”与“脏腑”: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与五脏(肺、肝、心、脾、肾)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是实现精准调养的前提。例如,肝主疏泄、脾主运化等核心概念的深入解析。 “气、血、津液”的动态平衡: 阐述了这三大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如何通过观察面色、舌苔、脉象(仅为基础知识普及,不作专业诊断指导)来初步判断气血津液的盈亏状态,并指出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通过作息和饮食来维持它们的充盈与畅通。 第二部分:顺应天时——四季养生深度解析 中医养生强调“不违四时之变化”。本部分将全年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脏腑功能变化紧密结合,提供了详尽的季节性养生指南。 春季——养肝生发: 气候特点与重点关注: 春季万物生发,肝气旺盛。介绍如何应对春季易发的感冒、过敏性疾病以及情绪波动。 食养策略: 推荐适宜春季食用的“甘味”与“酸味”食物,如菠菜、韭菜、枸杞等。重点介绍如何通过食疗温和疏肝理气,避免“肝火上炎”带来的头痛、目赤等问题。 起居与情志: 强调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的作息原则,指导读者如何通过伸展运动和冥想来顺应肝脏的舒展之性。 夏季——养心清热: 气候特点与重点关注: 炎热潮湿,人体大量出汗,易耗伤心阴和津液,同时湿邪容易侵袭脾胃。 食养策略: 详细介绍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功效的食材,如冬瓜、莲子、绿豆等。重点讲解如何制作清淡、易消化,且能顾护脾胃的夏日汤饮和粥品(此处的汤品侧重于解暑祛湿,与产后滋补体系完全不同)。 起居与环境: 介绍夏季如何合理使用空调,避免过度贪凉对阳气造成的损伤。强调午休的重要性,以养心安神。 秋季——养肺润燥: 气候特点与重点关注: 天气转燥,人体津液易耗损,肺脏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易出现咳嗽、皮肤干燥等问题。 食养策略: 深入解析“润肺”的经典食材,如百合、银耳、梨、山药等。提供多款针对性润燥的炖品和茶饮配方,教授如何通过饮食补充肌肤和呼吸道所需的水分。 情志调摄: 探讨“悲秋”的现象,指导读者如何通过户外活动和转移注意力来保持心境平和。 冬季——养肾藏精: 气候特点与重点关注: 寒冷封藏,是人体积蓄能量、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机。肾藏精,是冬季养生的核心。 食养策略: 介绍温补肾阳和滋补肾阴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黑豆等。探讨冬季进补的原则,强调“宜温不宜燥”,避免过度油腻导致积滞。 起居与运动: 强调“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指导读者如何在保暖的同时,适度进行有助于阳气潜藏的舒缓运动。 第三部分:常见症状的日常调理与自护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日常可操作的自助调理方案,主要针对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和轻微症状。 脾胃为后天之本: 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按摩穴位(如足三里、中脘)、温和的饮食调整来应对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等问题。 安神助眠的自然疗法: 针对失眠、多梦、易醒等问题,提供睡前泡脚方、助眠安神的茶饮配方,以及结合呼吸法的放松练习。 办公室人群的颈肩腰腿调养: 结合运动疗法和穴位按摩,指导久坐人群如何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 四季常见小疾的食疗辅助: 针对偶尔发生的上火、轻微咳嗽、口舌生疮等症状,提供厨房里唾手可得的食材解决方案,强调食疗的辅助性和长期性。 本书特点: 重在日常: 摆脱了对特定阶段(如病后、产后)的过度关注,将养生融入每一天的三餐和作息中。 实用性强: 提供的食谱和方法均取材于常见的食材,步骤简单易懂,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理论扎实: 在讲解具体方法的同时,不忘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使读者真正理解中医的内在逻辑。 《名医养生智慧:四季进补与日常调理》是一本陪伴读者走过春夏秋冬、真正懂得如何与自然同频共振的健康指南。它教导的不是临时的“补救”,而是长久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