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教養的抉擇:3歲前 父母必須做齣的46個教養抉擇》 給寶寶喂奶——按時,還是按需?睡覺時給寶寶喂奶——叫醒,還是不叫?夏天給寶寶斷奶——能,還是不能
寶寶吃飯——上桌,還是不上桌?……麵對孩子的教養問題,媽媽們不得不麵臨一次次的抉擇。本書為新手父母總結瞭46條必須麵對的選擇。從此育兒不撓頭。
《教養的抉擇:6歲前 父母必須做齣的48個教養抉擇》告訴你如何教齣聰明、守規則、好品格、講道理的好孩子! 要不要上早教班? 知識的學習要秉承三“不”原則:不強迫、不拘泥、不填鴨! 孩子到處塗鴉,管不管? 損失的是牆壁,收獲的是藝術感受力。孰輕孰重,你自己掂量。 一說就煩,道理要不要說?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話的,但我們得把握機會說。彆等你想說時,孩子已經無心聽瞭。 要不要做全職媽媽 其他事情都可以“稍等”,但生養孩子、陪伴孩子,卻要及時。
《教養的抉擇:12歲前 父母必須做齣的33個教養抉擇》告訴你:彆再插手過問孩子能做的事、彆再念叨提醒孩子可以承擔的事。你需要讓他知道,他所做的一切是為瞭自己。他纔是自己的主人。
教育專傢告訴你,這樣教齣自信、自律、專心、愛學習、有創意的好孩子!
◆成績不好要不要請傢教?
→關於學習這件事,孩子要自己負起責任來。父母可以提供幫助,但他纔是主角。
◆該不該為孩子設立成績奬?
→孩子是馬戲團的小猴嗎?錶演得好就可以得到香蕉?
◆該不該禁止孩子和異性交往?
→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用的是“疏”而非“堵”。此事同理。
◆揍不揍愛反抗的孩子?
→事實已經證明,“法西斯”是無效的。
◆孩子被欺負傢長幫不幫?
→父母隻要好三件事:專心傾聽、適當分析、給予擁抱。至於要不要“打迴去”,讓孩子自己決定。
作者簡介
高子健,心理谘詢師,育兒專傢,多傢育兒雜誌專欄作傢。在多傢早教機構、幼兒園擔任教育教學顧問。對上韆名0~12歲幼兒進行過長達十餘年的跟蹤記錄,收集瞭厚達七米的第一手資料。這套書正脫胎於這些寶貴的資料。
目錄
《教養的抉擇:3歲前 父母必須做齣的46個教養抉擇》
Part 01喂養寶寶的糾結事
給寶寶喂奶
——按時,還是按需
睡覺時給寶寶喂奶
——叫醒,還是不叫
夏天給寶寶斷奶
——能,還是不能
寶寶吃飯
——上桌,還是不上桌
寶寶偏食
——管,還是不管
給寶寶喂飯
——追著喂,還是順其自然
寶寶愛吃零食
——給,還是不給
寶寶愛吃冷飲
——行,還是不行
Part 02寶寶營養的糾結事
鈣
——補,還是不補
魚肝油
——吃,還是不吃
奶粉
——國貨,還是洋貨
配方奶
——加,還是不加
保健品
——需要,還是不需要
Part 03護理寶寶的糾結事
寶寶哭瞭要不要抱
——一哭就抱,還是先撒手不管
讓寶寶獨睡
——該,還是不該
寶寶喜歡趴著睡
——矯正,還是不矯正
天天洗澡
——必要,還是不必要
給寶寶穿衣
——少點,還是多點
寶寶排尿排便
——隨天性,還是早訓練
尿布
——傳統尿布,還是紙尿褲
開襠褲
——穿,還是不穿
寶寶和寵物玩
——讓玩,還是不讓玩
寶寶刷牙
——用牙膏,還是不用
給寶寶驅蚊
——用驅蚊器,還是不用
天太熱
——開空調,還是不開
Part 04寶寶生病的那些糾結事
寶寶隻是不舒服
——先觀察,還是趕緊吃藥
退燒藥
——吃,還是不吃
寶寶不肯吃藥
——強灌,還是誘喝
吃藥能不能加糖
——加,還是不加
給寶寶輸液
——需要,還是不需要
常吃小藥保平安
——有必要,還是沒必要
寶寶生病
——看中醫,還是看西醫
非處方藥
——吃,還是不吃
扁桃體反復發炎
——保留,還是切除
抗生素
——服用,還是不服用
Part 05教育寶寶的那些糾結事
遊泳
——在傢,還是遊泳館
電視
——讓看,還是不讓看
寶寶玩陰莖
——管,還是不管
3歲前入托
——好,還是不好
耍脾氣
——遷就,還是不遷就
生人
——見,還是不見
屢教不改
——能打,還是不能打
寶寶好動
——補鋅,還是醫院治療
唐詩
——用背,還是不用背
《教養的抉擇:6歲前 父母必須做齣的48個教養抉擇》
Part 01教育內容上,怎樣兼顧成績與興趣
要不要上早教班
——早教必須在早教班裏纔能實現嗎
要不要給3歲前的寶寶看識字卡片
——拔苗助長,還是先贏一步
越早送幼兒園越好嗎
——傷害,還是關愛
要不要強迫孩子上興趣班
——尊重孩子的意見
要不要上英語班
——彆讓外語影響瞭母語
上公立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
——哪個對孩子的教育更有利
該不該給孩子看動畫片
——讓他選擇,還是幫他選擇
要不要上暑假班
——怎樣安排一個閤理的假期
幼小銜接要不要上學前班
——提早學習到底好不好
Part 02生活習慣上,處在“規則”與“自由”的糾結中
要不要給孩子把尿
——強迫孩子排泄還是順其自然
乾傢務“幫倒忙”怎麼辦
——引導孩子“幫到忙”
孩子到處塗鴉,管不管
——引導孩子搞“破壞”
該不該給予物質奬勵
——注重物質奬勵還是精神激勵
孩子的無理要求要不要滿足
——訓斥還是不答理他
該不該讓孩子吃彆人給的東西
——讓他大方接受還是禮貌拒絕
Part 03品德修養上,處在“天性”與“修正”的糾結中
該不該打壓 “霸道”的孩子
——懲罰他還是訓斥他
該不該戳破孩子的謊言
——容忍還是斥責
孩子無意識地說粗話
——馬上訓斥還是裝沒聽見
該不該讓孩子學會謙讓
——謙讓就意味著吃虧、軟弱嗎
要不要逼著孩子學纔藝
——孩子沒有長性,堅持還是放棄
該不該讓孩子承擔傢務
——命令他做還是不做也無所謂
該不該讓孩子 “逞能”
——鼓勵他還是限製他
要不要限製孩子錶現自我
——“人來瘋”也要有個度
Part 04性格培養上,處在“獨立”與“疼愛”的糾結中
該不該扶起跌倒的孩子
——是嗬護還是放任
該不該乾預孩子交朋友
——限製還是讓他自己選擇朋友
孩子之間的小矛盾該不該齣麵調解
——是幫助齣麵調解還是任由孩子自己解決
哭鬧的孩子該不該抱
——是抱起來哄還是讓他一次哭個夠
孩子任性,該不該打
——是訓斥懲罰他還是曬著他
哪一種方式更適閤孩子成長
——參與競爭還是自得其樂
孩子“頂嘴”
——鼓勵還是打壓
在傢活潑,齣門內嚮
——孩子是自信還是不自信
Part 05教育方式上,處在“虎媽”與“貓爸”的糾結中
該不該選擇教育黑白配
——嚴母慈父好還是嚴父慈母好
如何把握管教的尺度
——既怕孩子仇視又怕孩子不聽話
該不該讓孩子體驗“危險”
——讓孩子避免危險還是體驗危險
該不該甩掉“小尾巴”
——是甩掉“小尾巴”還是遂瞭孩子願
該不該人前教子
——是尊重還是放縱
該不該主動示好
——打完孩子後,他開始記恨我
要不要做全職媽媽
——工作和孩子哪個更重要
放假瞭,該不該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傢
——會不會更寵著孩子瞭
Part 06親子關係上,處在“權威”與“平等”的糾結中
應不應該樹立傢長的“權威”
——既怕孩子不尊重,又怕不能和孩子做朋友
聽話是不是就是好孩子
——培養聽話的孩子還是有自主意識的孩子
一說就煩,大道理要不要說
——他聽不懂的道理要不要編故事給他聽
要不要迴答孩子無聊的“為什麼”
——強製、誘導,還是順其自然
傢有“蠟筆小新” 該不該戒色
——現在需要讓孩子“戒色”嗎
要不要迴避那些尷尬問題
——“媽媽,我從哪裏來的”
應不應該捂住孩子的眼睛
——電視裏的成人鏡頭會教壞孩子嗎
誤會瞭孩子要不要道歉
——道歉就會失去威信嗎
《教養的抉擇:12歲前 父母必須做齣的33個教養抉擇》
Part 01教育內容上,成績重要還是綜閤素質重要
成績不好要不要請傢教?
——先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
給不給孩子看課外書
——是增長知識還是浪費時間
該不該為孩子設立成績奬
——物質利誘好不好
奧數要不要學
——奧數到底能帶來什麼
興趣班要不要上
——尊重孩子真實的興趣
要不要讓孩子進“蹲坑班”
——這個“大溜”要不要隨
英語重要還是國語重要
——國語是文化,英語是通關證
有沒有必要非名校不進
——起點到底要多高
Part 02教育方式上,怎麼纔能做到尊重不放縱
該不該禁止孩子和異性交往
——不得不防的早戀
孩子的日記要不要看
——監視,還是傾聽
該不該和孩子交朋友
——做瞭朋友還能做權威嗎
暑托班要不要報
——假期,還是學期
搶同學東西該不該強製處理
——分析原因,對癥下藥
該不該讓孩子管你的事
——讓孩子瞭解你的心
Part 03品格培養上,言教還是身教
傢長會後要不要製造“管教”氣氛
——做老師與孩子溝通的橋梁
揍不揍愛反抗的孩子
——給孩子時間,換一份認同
孩子追星管不管
——區分楷模和偶像很重要
能不能逼孩子背詞典
——背的是詞匯,缺失的是應用
Part 04個性發展上,怎樣揚長避短
該不該讓孩子“適度”自私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該不該讓孩子“被競爭”
——過度競爭要不要乾預
孩子做傢務要不要付報酬
——樹立孩子的責任感
是否應該鼓勵孩子幫助差生學習
——會不會因此影響自己的成績
該不該關孩子的電腦
——跟進時代,適當控製
Part 05理順親子關係
孩子被欺負傢長幫不幫
——要不要替孩子齣氣
高壓下齣現的親子裂痕要不要修復
——維護良好的親子關係很必要
該不該給老師送禮
——送的是情還是禮
做“杜拉拉”還是做全職媽媽
——堅定信念,智慧教子
孩子作業太多能不能鼓勵孩子不做
——要健康,還是要前途
Part 06生活上,“窮教”還是“富教”
相互送禮成風傢長該不該阻止
——支持還是限製
名牌鞋買不買
——攀比心理要不得
單親傢庭,該不該給孩子更多關愛
——避開單親教育誤區
要不要讓孩子自己支配壓歲錢
——教會孩子理財術
是不是一定要窮養兒子富養女
——富養精神窮養身
精彩書摘
《教養的抉擇:3歲前 父母必須做齣的46個教養抉擇》
給寶寶喂奶
——按時,還是按需
【糾結案例】
寶寶一個多月瞭,情況還不錯,體重長瞭2斤,這與我堅持母乳喂養是分不開的。但有個問題,寶寶吃奶很不乖。有時剛吃完奶,沒過10分鍾又要吃。我把奶頭湊到他嘴裏,可他玩瞭半天卻不吃瞭;有時候他吃著吃著,突然就不吃瞭;有時候我抱瞭很久,寶寶就吃幾口,把他放在床上,他又張嘴要吃;有時候吃一次奶一個多小時;有時候吃不到幾分鍾就睡著瞭……這樣的情況很多,搞得我也很纍。而且,我發現寶寶屁多,大便又稀又多,舌苔還發白。去醫院體檢,大夫說寶寶有些積食,建議我們控製喂奶時間,每隔3小時喂一次,這樣有利於培養寶寶以後定時定量喝奶,日常活動也會規律。於是,我們聽瞭大夫的話,決定3小時喂一次。可寶寶哭得很厲害,還使勁兒蹬腿,總之有些小暴躁。公公婆婆聽寶寶哭,都很著急,就數落我們,說大夫的話也不見得對,寶寶這麼小,哭肯定是餓瞭。
到底是聽醫生的話定時喂,讓寶寶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還是聽老人的話按需喂,讓寶寶餓瞭就吃呢?
【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稀很正常】來自:果果1樓
樓主,3小時一喂主要是針對吃奶粉的寶寶,因為奶粉不易消化。母乳寶寶要按需喂養,寶寶什麼時候想吃就什麼時候給他吃。我傢寶寶之前也有類似的情況,大便又多又稀,醫生並沒要求定時喂,他說這是因為母乳內所含的某種營養成分超過瞭寶寶的消化能力,再加上母乳的消化時間為2小時左右,所以拉稀很正常。這屬於寶寶的生理性腹瀉,主要錶現為:大便次數較多,一般每天2~4次,有時多達7~8次,大便稀得像糨糊。但隻要大便沒有特殊的臭味和顔色,寶寶也沒有難受、肚痛的情形,能夠照樣吃奶,照樣玩耍,精神也不錯,就是正常的,父母不用擔心。
醫生還說,隨著寶寶的長大,消化功能逐漸健全,寶寶的大便就會逐漸正常。0~3個月的寶寶就該按需喂養,餓瞭就吃。母乳既然是寶寶不可缺少的營養,媽媽纍纍又何妨?
【定時喂可培養寶寶吃奶有規律】來自:薰衣草村姑2樓
有很多人都說寶寶定時喂不好,但我看就挺好的。寶寶剛生下來時,我也是按需喂。但我發現,寶寶並沒有真正在吃奶,而是在玩,和樓主一樣。後來我看書上說,寶寶餓的時候就讓寶寶堅持一會兒,先給他喝點兒白開水,慢慢地,寶寶就會不知不覺把自己需要吃奶的時間調整好,即成定時喂奶。這樣有規律的寶寶很好帶,餓瞭自然就會吃,而不是一邊玩一邊吃。我就照書上的方法訓練寶寶,現在寶寶基本上是2小時吃一次奶,給我省瞭不少心。
不到時間,寶寶就是哭也不給他吃,聽起來好像很殘忍,樓主要是實在不忍心,就給他買個安撫奶嘴。我個人覺得,定時喂奶對於那些吃奶不乖、喜歡玩兒的寶寶還是有好處的,起碼他能一次認真地吃個夠。我傢寶寶純母乳,第一個月長瞭2 7斤,第二個月長瞭2 1斤,第三個月長瞭2斤,個子也長瞭不少。我想,如果是按需喂,按她吃奶的狀況,怎麼也長不瞭這麼好。所以,我覺得按需喂還是定時喂,完全要看寶寶吃奶的情況,定時喂可以保證寶寶的日常飲食習慣有規律。
【定時喂奶會給寶寶造成心理陰影】來自:Why me3樓
媽媽們為什麼要拘泥於寶寶2小時或3小時喂一次奶呢?寶寶吃奶多,媽媽應該高興纔是,因為寶寶隻有發育好,吃得纔多啊。至於寶寶拉稀,1樓也說瞭,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稀很正常。樓主擔心定時喂奶會給寶寶造成心理陰影,這樣的說法確實存在。我曾在書上看過,寶寶想吃奶就哭,但當寶寶明白自己無論怎麼哭都吃不到奶時,就會漸漸放棄這種情緒。而媽媽成功地讓寶寶習慣瞭定時喂奶,可能會感到很輕鬆,但對寶寶卻是一種傷害,重則傷害到寶寶心理。你想想,幾小時不讓寶寶想吃就吃,還對寶寶不管不問,寶寶能不難受嗎?按需喂養滿足寶寶的生理需要,而定時喂奶不僅會打亂寶寶的生理節奏,還會讓寶寶因難過而吃不下奶,甚至厭奶。同時,哭鬧還會使寶寶胃內進入許多氣體,吃奶後引起吐奶。這樣不可能滿足寶寶的生理要求,必然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按需喂對寶寶和媽媽都是好處多多】來自:黑咖啡 4樓
喂奶其實是媽媽與寶寶的交流互動,這是多少母親夢寐以求的事,又怎麼會覺得纍呢?我覺得,剛齣生的寶寶吸吮力很強,這是讓他學習和鍛煉吸吮能力的最佳時刻,如果定時喂奶,寶寶很可能想吃吃不到,不想吃卻得吃。所以,就像媽媽不會數自己一天親瞭寶寶幾下一樣,樓主也不必硬性規定喂奶時間。寶寶和成人一樣,也有不想吃飯、胃口不好的時候。飽不飽,寶寶自己最清楚,如果他喝完奶還哭,就錶示還沒飽,可以繼續增加奶量;如果寶寶喝瞭一點兒就不喝瞭,爸爸媽媽應該搞清楚寶寶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如果沒有,就不必強迫寶寶喝完一定的量,不必嚴守3小時一喂的方式。
按需喂奶、勤喂奶對寶寶和媽媽都是好處多多,一來,寶寶想吃就喂,母親奶脹就喂,有利於寶寶吃飽喝足,加快寶寶生長發育;二來,小寶寶吸吮的刺激,有助於乳房泌乳素的分泌,奶汁量也會越來越足;三來,寶寶在媽媽懷裏吃奶,對增進親密關係有很大幫助;四來,寶寶及時吃奶,有利於消除媽媽奶脹,媽媽奶脹很容易患乳腺病。而如果定時喂奶,次數不如按需喂奶次數多,也許奶汁就會減少。老人也說,寶寶吃奶越多,媽媽奶就越多,寶寶身體也就越棒......
《教養的抉擇:6歲前 父母必須做齣的48個教養抉擇》精彩書摘:
要不要上早教班
——早教必須在早教班裏纔能實現嗎
【糾結案例】
我傢麗麗已經一歲零四個月瞭。周圍很多朋友的孩子都在上早教班,有幾個月就開始上的,也有一歲多開始上的。關於早教班,我一直在猶豫。一方麵,我覺得我這個全職媽媽具備一些育兒知識,完全可以教好女兒。而且,齣生在這個年代的小孩雖然幸福,但同時也必須很早就承受社會和生活的壓力,我不想剝奪孩子難能可貴的童年;但是,周圍的朋友都說早教機構能教會孩子不少東西,假如不去,就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綫上。我不想我的孩子比彆的孩子差。
到底要不要送孩子上早教班呢?有經驗的傢長指點一下。
【早教機構更專業】來自:沙子..?1樓
我傢寶寶一歲零五個月,非常調皮,沒有一個小朋友能跟他待在一起超過半個小時。爺爺奶奶跟我說,越調皮的孩子越聰明,那些不調皮的孩子你纔應該擔心呢。前幾天,我去小區附近的早教機構試聽瞭一節課,課後又跟老師聊瞭一個多鍾頭,纔知道我傢寶寶之所以這麼好動,是因為感統失調。如果這個問題在12歲之前得不到糾正,就會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
因此,建議樓主讓孩子上早教班,畢竟我們的育兒知識有限。比如,孩子每次洗澡就哭鬧不止,或從來不肯參加各種活動,很可能就是“感統失調”的錶現,但我們卻認為孩子“調皮”“膽小”,因而不能對孩子進行專業的感統訓練,導緻孩子“落於人後”。
早教其實包含瞭很多東西,隻有通過早教機構的專業訓練,孩子纔能像其他人一樣學習和生活。樓主,彆再猶豫瞭,早點兒讓孩子接受專業的教育吧!
【早教會讓孩子變得更積極主動】來自:可愛小醜魚2樓
很贊成樓上的說法。
我傢寶寶一直比較膽小、羞澀,第一次到早教班上課時不肯與小朋友互動。但隨著早教老師活潑而耐心地指導,她發生瞭不小的變化,現在已會主動與人打招呼、說再見瞭;在外邊遇到陌生的小朋友,還會自報傢門,並問對方叫什麼名字;和小夥伴兒玩的時候,她更是積極參與其中,有時還有點兒領導“範兒”。
早教改變性格,早送早改變,樓主積極行動起來。
【語言需要提早開發】來自:一封信3樓
我在外企上班,因此接觸到更多的國外文化,對語言尤其看重。因此,在女兒一歲半的時候,我就挑中瞭一傢國際知名的早教機構。除瞭良好的硬件、便利的交通外,我最看重的是其雙語的早教環境。兩個月之後,孩子在傢裏玩遊戲時,經常會冒齣一兩句英語。我覺得這就是早教的效果。
【傢庭是早教最好的課堂】來自:蘭妃4樓
我和樓上三位的觀點不同,我不認為孩子必須上早教班。因為早教班一般通過言語、音樂、運動、遊戲、圖畫和社會交往等環境使孩子的大腦神經突觸得到良好的刺激,從而建立更多的神經連接,為未來學習、記憶、思考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早教班並不是教知識,而是培養孩子的潛能。
但培養孩子的潛能,傢庭教育一樣能做到。我們手邊任何一個物體都是孩子的教具。而孩子一齣生,就開始接受傢長無意識的早教。傢長輕撫寶寶、哼歌或帶著寶寶做遊戲,都是在無意識地培養孩子身體、運動、情感、認知等各方麵的能力。
以下是我的親身經曆:
我在給孩子報瞭早教班之後,認為孩子就可以“快人一步”瞭,就讓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承擔陪讀的角色。可是半年後,我發現沒有任何效果。跟老師溝通後纔發現,現在的早教班都鼓勵孩子的傢長參與到教學中來,在開發寶寶各項潛能的同時,更多的是傳授傢長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在平時的生活中對教育孩子起到正麵作用。畢竟傢庭教育纔是早期教育的陣營,父母纔是孩子早教最好、最重要的老師,早教班隻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
樓主是個全職媽媽,也具備一定的育兒知識,大可不必盲目跟風。現在網絡這麼發達,一些專業的早教知識網絡上都有,不妨多學習學習。
【注重平時的培養】來自:晃晃溜溜5樓
同意樓上的說法。早教班一般每周1~2次,每次30~45分鍾,每節課按照教學進度進行,時間性、間斷性比較強。孩子的記憶特點是重復記憶,早教班這種模式,又能讓孩子記住什麼呢?而傢長隻要在平時多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孩子就能記住很多東西。我傢孩子小時候,我們就培養他的“左右觀念”,穿鞋子每次都先穿左腳,再穿右腳。一邊穿一邊告訴他“先左後右”,一段時間後,當我們說“穿左腳”的時候,小傢夥就把左腳抬起來;說“穿右腳”的時候,小傢夥就把右腳抬起來。當時我們都很驚訝,反復試驗瞭幾次,發現他已經能準確無誤地分辨左右瞭。
另外,2樓的說法我不敢苟同。若要培養孩子的性格和社交能力,在平時多帶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遊戲、多教孩子一些禮貌用語就行瞭,不必非去早教機構培養吧......
《教養的抉擇:12歲前 父母必須做齣的33個教養抉擇》精彩書摘:
PART 01教育內容上,成績重要還是綜閤素質重要
成績不好要不要請傢教?
——先分析成績不好的原因
【糾結案例】
童童上小學後,成績一直差強人意。眼看著明年該上四年級瞭,小升初迫在眉睫。我和他爸爸都很著急,童童這樣的成績肯定考不上重點中學。於是我就想著給孩子請個傢教。一來,傢教是外人,孩子在外人麵前還是比較願意學習的;二來傢教也更專業,知識點比我們掌握得好。
可是童童的老師卻不贊成我這樣做。他說童童很聰明,他的問題不是知識點掌握得不好,而是學習效率差。傢教是改變不瞭這一點的,還得靠傢長和孩子自己。而且,小學階段學知識不是最重要的,這個階段是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的時候。隻要做好這兩點,以後的學習就事半功倍瞭。
老師說得很有道理,可是孩子的成績這麼糟糕,怎麼能放任不管呢?我們一傢為此很糾結。
【親力親為,輔導孩子】來自:哈蘭@秘密的愛1樓
很理解樓主的心情,不過老師說的也有道理。孩子小學階段必須要樹立起正確的學習動機,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一點,的確隻有傢長纔能做到。
所以,我覺得還是你自己來輔導孩子比較好。輔導孩子做作業,幫助他復習新學過的內容,預習明天要學的內容。讓孩子養成這樣的學習習慣,將來孩子應對中學時期的作業,纔不會感到無從下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傢長也較容易發現孩子學習方法上的問題,再想辦法引導孩子。
我覺得傢長不應該隻知道孩子的成績如何,還要知道孩子對於知識掌握的實際程度和學習方法是否正確,這樣纔能對孩子的學習提齣建設性的意見,而不是簡單的批評。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現行的傢教公司教學方法很科學,值得一試】來自:荒誕英雄2樓
親自輔導孩子的確不失為有效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途徑之一,但大多數父母平時工作都很忙,而且迴到傢還有一大攤子事。讓傢長來輔導孩子,除瞭時間上難以保證以外,還可能因為傢長忙而導緻在輔導孩子的時候急躁,更不利於孩子的學習。從這一點上說,請傢教還是有必要的。但傢長在選擇傢教時一定要注意,老師一定要有耐心,而且須懂得科學的教學方法,這樣纔能帶領孩子學習。韆萬不能選沒有任何經驗的“黑傢教”,那樣隻會讓孩子受到傷害。
針對童童老師的擔心,我覺得現在的傢教公司就非常科學。
我給我傢孩子請的傢教公司就把學生分成三類:
(1)學習成績差,學習興趣不高,沒有良好學習習慣或學習方法不科學的孩子;
(2)成績一般,在知識掌握和學習習慣或方法上相對有所欠缺的孩子;
(3)成績好,但沒有找到適閤的學習方法,需要整體提升成績作衝刺的孩子。
這個分類非常科學。而且現在的傢教公司早已將傢教輔導模式提升為綜閤輔導模式,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基礎,鞏固優科,提高弱科,緻力於幫助孩子掌握最優的學習方法。其實和老師所說的小學階段的教學目標並不衝突。
【找到癥結勝過請傢教】來自:阿紫@與淑君3樓
我是一名小學老師,嚴重懷疑樓上是傢教公司的托兒。傢教老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參差不齊,雖然頭頂大學生的名號,但懂得怎樣將小學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傢教並不多見。所以,傢長不要迷信所謂的名牌大學傢教。
其實,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很復雜。我總結,我所帶過的上韆名學生中,成績差的學生基本都具有以下特徵:
1 記憶力弱,對文字和數字的辨識度不高;
2 注意力不集中,專注力差;
3 思維不夠發散,常常一知半解;
4 不能良好地運用學習技巧;
5 沒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對自我努力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重視感;
6 缺乏創造力,在學習中缺乏變通和獨立;
7 單科學習睏難。
在語文教學中,這類孩子通常會看不懂句意、不理解老師的指導、記不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結構順序,兼有口頭錶達不流暢、作文沒有主題和內容的現象;在數學教學中,這類孩子時常把加法當減法做、解題步驟和模式有誤、不能理解應用題題意;等等。
……
前言/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