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有深度、大视野的教育理念。国际教育领域第1自媒体“少年商学院”精选内容!
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是青少年创新实践第1平台,截至2014年底用户已达25万(纯口碑效应),是极具影响力的教育类公众账号!其微信号的文章日均阅读量在3-5万之间。这些文章并不落于对当下中国教育环境的批判与抨击的俗套,而是直接关注那些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思想和理念,因此具有极强的实操性质。
◆体验式、故事化、实用性的教育案例诚意分享!全球数十位特约撰稿、优秀华人家长亲自实践。
少年商学院汇集了像南桥先生(很有声望的教育工作者)、黄全愈(美国迈阿密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这样的教育领域的专家,也有侨居和定居海外的成功妈妈,还有之前在博客上分享教育心得而有相当人气的博主,甚至微信创始人都亲自上阵,分享自己的一手教育经验,都是亲身实践,诚意十足。
◆立足于孩子的需求,用真实案例告诉你“敢让孩子做自己”才是优秀教育之本!
你是希望未来有一个好的孩子,还是希望你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很多家长的教育并不是从孩子的需求出发,而是从自私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出发点就导致孩子并不是被教育。这本书用优秀家长的教育案例,来证明优秀的教育一定是从敢让孩子做自己开始的。
美国的“思想品德课”怎么上?
欧洲的父母怎么和孩子谈论关于性的话题?
为什么参加体育运动比文化学习更重要?
美国人为什么不鼓励家长辅导孩子作业?
12岁前不看电视孩子就能受益终身吗?
日本孩子的暑假作业是“跑”出来的?
带孩子到博物馆学习有多重要?
大人能从孩子那里学到什么?
带孩子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荷兰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的金钱观?
幼儿园学英语的误区是什么?
孩子爱玩电脑老外家长怎么看?
给学生讲圣诞老人是假的,为什么老师差点被开除了?
北美儿童选书的12原则什么?
“乔丹射门”给我们什么启发?
为什么说童年的父爱决定孩子的一生?
……
不管你的孩子现在在国际学校还是应试教育体系里读书,不管你的孩子未来是否有出国留学的打算,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我们正在努力使孩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我们在家庭教育当中,给孩子做了怎样的示范,充当了怎样的角色?“我希望未来我有一个好的孩子”,还是“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
本书精选“少年商学院”公众号受欢迎的70篇极具指导意义的热门文章,向读者系统介绍欧美的儿童人文教育方面的信息,向中国精英家庭分享原生态前沿启蒙实验和家长真实体验及感悟。力图将欧美青少年创新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以故事化和顾问式的方法,融合并嫁接到中国孩子的教育与学习上。
少年商学院,是中国青少年创新实践领先平台,由前南方周末资深记者张华及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并曾在美国中学任教的Evan Wang共同创办,获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创办人David Kelley教授认可,向中国青少年普及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这一创造力训练体系,并提供“趣课题”在线教育项目,以及设计思维工作坊、国际游学等线下项目。
少年商学院微信是国际教育领域领先微信公众号,集结全球数十位特约撰稿人,每天一篇精选实践与心得分享文章,截至2014年底用户已达25万。
“我希望未来有一个好的孩子”VS“我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
by 张华
《敢让孩子做自己》或许是中国第一本系统的国际教育家教手册。0 到 16岁孩子的家长或老师,都能从中收获良多,或是遇见“未来的自己”。
这是少年商学院出品的第一本大书。出版这样一本书是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用户一直以来的要求。我们自 2013 年 2 月开始,坚持每天分享一篇原创性、故事性、趣味性的关于儿童国际教育与思维启蒙的好文,一年半的时间里,靠自然分享,累积起近 25 万高质的微信用户。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希望有一本能捧在手上的“手册”,成为自己的家庭教育指南。
出版这样一本书也是我们的一个心愿。这个心愿并非为一味迎合上述家长朋友们的需求。恰恰相反,我们想通过本书传递一种理念:国际教育不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即不是说孩子进入国际学校,或是出国留学才叫接受国际教育。那是狭隘的理解。最好的国际教育是一种成熟的心智模式,正如今天 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使得在家也可以读斯坦福、哈佛等世界名校一样,国际教育在家里也可以完成。
这并不是说鼓励孩子在家上学。而是我们需要思考,不管在哪所学校或哪个场所的学习,都只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终极目的是什么?是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具有独立、好奇和未来公民品格的人,成为一个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再被摧残的人。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难道不应当在这一过程中担承起重要角色吗?
这也是少年商学院英文 youthMBA 当中的“MBA”译为“Make the BigAwake”的原因。作为“75 后”甚至“80 后”的新一代家长,我们不应当也没有理由亦步亦趋。
至此,你便懂得我们做这本书的主张。那就是,不管你的孩子现在在国际学校还是应试教育体系里读书,不管你的孩子未来是否有出国留学的打算,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我们正在努力使孩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在家庭教育当中,给孩子做了怎样的示范,充当了怎样的角色?我们应当学会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自由比分数重要,品格比学校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60 后”及“70 前”的那几代家长常情不自禁做的事情,如给孩子找所谓最好的学校、报最贵的辅导班,甚至请最牛的钢琴老师,他们有些人出发点其实是“我希望未来我有一个好的孩子”而不是“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
多读几遍,仔细对比下这两种说法吧——前者是从自身角度出发的企求,后者才是从孩子角度出发的心愿。多少华人家长一生为孩子操劳,到最终却发现事倍功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并非什么时候都灵验,关键在于你是基于自信心爆棚的种植高手之经验,还是基于瓜与豆的自然生长规律。
欧洲一位名叫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的心灵导师写过一本《当下的力量》的畅销书,书中一句话给我印象深刻:“人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期待之中。这样你的心思会完全被过去和未来占据,而不愿意接纳当下时刻。”
接纳当下,蹲下身来,学会放手,敢让孩子做自己,是我们这一代家长应当秉承的原则与方向。
其实越来越多的家长早已明白这一点。他们不再跟风攀比,他们不再迷信权威,他们不再让孩子为了分数的高与低哭了一次又一次。少年商学院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一方面集结你在本书中将看到的强大的全球特约撰稿人阵容,一方面则不断通过微信互动以聆听家长朋友们的心声。前者使我们能够持续为大家提供高品质的“新国际教育”精神大餐,后者则使这份大餐色香味俱全,大家说好吃才是真的好吃,不是吗?
我曾把在家庭教育中充当主要角色的新一代妈妈们称为“西柚妈妈”。“西柚妈妈”描述的是视野开阔的华人妈妈群体,对应于西柚这一听起来来自西方的水果其实起源于亚洲;“西柚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很用心但不再歇斯底里,她有自己的章法,不再一切围着孩子转,这对应于西柚舒缓压力的营养与功效;
“西柚妈妈”喜欢跨界、有故事但并不世故,对应于西柚是柚与柑的杂交种、对土壤和雨量等条件要求不高的特征;“西柚妈妈”注重给孩子减负、做最好的自己,这对应于西柚传说中可以减肥之食疗功能。
《敢让孩子做自己》可以说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西柚”养成手册。因为几乎全是全球有故事的典型性华人家长第一手的资料、第一人称家庭教育案例的分享,所以非常有贴近性,并且可借鉴。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怎么做”比“做什么”更重要。
孩子参加创新实践,去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创造力与自信等,这在欧美国家是一个常识。但在今天的中国,近一些年才引起比较多的重视。而且这种重视还不是自发自觉的,而多少有些被动成分在。譬如当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的英文成绩都很好的时候,参加过创新实践或社会公益活动就是竞争中的软实力,再如中国教育部于 2014 年发布一项规定,称以后中小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将成为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重要参考指标,甚至其中的一部分。
少年商学院现在的定位是“青少年创新实践第一平台”,提供在线教育项目“趣课题 ”(Qu.youthMBA.cn),以及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工作坊和国际游学等线下项目。我们的主张依然是,家庭教育当中的亲子实践至关重要。
事实上,在我们针对全国小学生“线上互动学习 + 线下自主实践”模式的“趣课题”项目当中,孩子们每周末利用碎片时间去完成的实践挑战,大都是与妈妈或爸爸协作完成的。有太多家长朋友们给我们发微信或打电话说,与孩子一起去完成少年商学院发布的“趣课题”,这个过程中不但真正看到了孩子的创造力以及性格的另一面,而且随着亲子关系的更加融洽让自己体会到“如何做更好的父母”。
创业前的近十年,我是一位媒体人,其中多半时间供职于《南方周末》。那里是最有新闻理想、普世价值与实干精神的传媒人的聚集地,我们的工作是真实记录时代进程,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后来我做了父亲,创办少年商学院,虽然行业变了,但我发现我的工作与先前异曲同工:真实记录孩子成长,使我们的下一代变得更具公民素养。
今天的中国,不缺乏富有的家庭,缺的是富足的精神;不缺乏优秀的孩子,缺的是良性的激励;不缺乏卓越的家长,缺的是得体的家庭教育方法;甚至也不缺乏方法,缺的是接地气、易操作的实践。《敢让孩子做自己》——一本干货十足的“新家庭教育实践指南”——正是你一直寻找和需要的。真心希望更多的朋友喜欢这本书并提出宝贵意见,一起推进儿童品格培养与创新实践这一值得我们倾尽一生去努力的事业。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轻松、自由的感觉,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敢让孩子做自己”,这五个字,仿佛是对我一直以来在育儿过程中,内心深处某种声音的回响。我总是希望孩子能快乐地成长,但有时候,又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期望强加给他们。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里会不会探讨,当孩子展现出一些我们不理解或者不认同的行为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处理?是不是真的可以做到,不带评判地去接纳,然后给予恰当的引导?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孩子的“做自己”,不代表就是“随心所欲”或者“不受管教”,而是他们内心真实需求的表达,是他们探索世界、认识自我的独特方式。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具体方法。如果这本书能让我更勇敢地放手,更智慧地陪伴,让我真正地看见和尊重那个独一无二的我家孩子,那我一定会把它当作一份珍贵的礼物。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真的太吸引人了,“敢让孩子做自己”,光看这个名字,我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到底讲了些什么。我一直觉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大人似乎总是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和期望,想把孩子塑造成我们心中的样子,殊不知,这样很有可能会扼杀掉他们原本就有的独特光芒。这本书是不是能帮助我们家长,真正地去理解和接纳孩子本身的样子?是不是能提供一些方法,让我们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不至于太过功利,而是真正地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和个性发展?我特别好奇,它会不会探讨那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忽略掉的孩子的内心需求,比如他们对自主的渴望,对探索的兴趣,还有对被看见、被理解的期盼。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空泛的理论,而是能有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让我们在面对孩子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能更自信、更有智慧地陪伴他们走过童年。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做自己”这句话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以及我们该如何去创造一个真正支持孩子“做自己”的环境,那它就真的太有价值了。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脑海中闪过许多和孩子相处的片段,有温馨的时刻,也有充满挣扎的时刻。我一直努力想做一个好父母,但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真正快乐,同时又能引导他们走向积极的人生。这本书,“敢让孩子做自己”,让我觉得它可能触及到了育儿的核心问题。它是否在暗示,我们应该放弃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功利心,转而关注孩子的内在成长?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地讨论,在尊重孩子“做自己”的同时,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全的人格,培养责任感,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我特别想知道,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处理亲子冲突,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实用建议。我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都渴望找到一种更温和、更有效、更能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育儿方式。如果这本书能为我们点亮一盏灯,让我们在育儿的道路上,不再迷茫,能够真正地“敢”于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那它将是无价的。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我小时候的一些画面。我记得我曾经对画画有着莫名的热情,但父母觉得那不务正业,希望我把时间花在“正经事”上,久而久之,画笔就被束之高阁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份童年的热爱,那种纯粹的表达欲,似乎就这样被无声地扼杀了。这本书的名字,“敢让孩子做自己”,就像一个温柔的提醒,提醒我,或许我们不应该用成年人的标准去度量孩子的成长,更不应该用功利的心态去规划他们的人生。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地剖析,为什么我们家长会害怕孩子“做自己”?是因为我们自身的不安全感?还是因为社会环境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它是否能提供一些打破这些束缚的思路和勇气?我期待它能教会我如何去识别孩子身上那些闪闪发光的特质,即使这些特质在我们看来是“不合群”或者“不实用”的。我想知道,如何才能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真正地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犯错,去体验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人生?这本书,或许能成为我反思和改变的契机。
评分作为一个在育儿道路上摸索了多年的家长,我常常感到一种深深的焦虑。我们拼命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希望他们能赢在起跑线上,却很少停下来问问孩子自己是否喜欢,是否享受。这本书的名字,“敢让孩子做自己”,给我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它是否在挑战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教育”?它是否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信、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被过度包装的“优秀产品”?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会从哪些角度来阐述“做自己”的意义?它是否会涉及到孩子的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健康关系等话题?我更期待的是,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能够帮助我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技巧,比如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回应他们的感受,如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些想法与我们截然不同。我相信,这本书,如果能真正地引导我们家长,从“控制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规划者”转变为“支持者”,那将是对孩子成长最宝贵的馈赠。
评分妹妹用书,希望对她有所帮助。同时父母也在和她一起成长
评分太好了,走点买晚了,有小孩就应该买,给我很多启迪。
评分活动买的,特别实惠。
评分很好,还没开始看,优惠先存着
评分看看书是为了好好教育孩子。先是有他们的微信。看内容不错,所以就购买了此书。内容真的不错。
评分非常不错 给媳妇买的 说很好
评分还没看呢,看完再来追评吧
评分挺不错的,值得推荐哦
评分需要学习,为了下一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