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4
《权力的辩护》是2012年中国新闻界大奖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段功伟的博士毕业论文力作,作者对执政党的公共形象传播课题进行了长期深入地研究,对拓展该的学术价值。
执政党的公共形象传播是一个兼具实践与理论价值的课题,处在多学科的交叉点,其研究的思路框架、理论观照、研究方法等均有待确立与完善,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本书从合法性的维度,尝试运用系统危机理论来搭建研究框架。
段功伟,男。1974年生于湖北英山。199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同年进入南方日报工作。高级记者,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现任南方日报编委兼时政新闻部主任。从业16年,获中国新闻奖4次、广东新闻奖15次。2012年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长江韬奋奖,当选广东省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其所在的部门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序
自序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政党形象与公共形象
1.1.2 主要政党的形象诉求及本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本研究的思路、结构
2 系统的困境:形象传播的生态变迁
2.1 政党合法性与系统困境
2.2 执政党形象传播生态分析
2.2.1 传播困境的发生背景
2.2.2 工具困境
2.2.3 调适困境
2.2.4 认同困境
2.2.5 价值困境
2.3 形象传播困境的应对分析
2.3.1 契机:确立形象传播新起点
2.3.2 模型:重点建构七方面形象
2.3.3 路径:在开放与动态中管理
2.3.4 针对性传播:因时因势而变
3 受众的协商:背景优化与决策起点
3.1 受众的接受框架与政党形象
3.1.1 受众的权力:拒收、接收、接受
3.1.2 受众选择背后的心态分析
3.2 受众的社会学干预
3.2.1 干预底线民生
3.2.2 激活中间阶层
3.2.3 扩大有序参与
3.3 受众的传播学干预
3.3.1 传播干预的理论梳理
3.3.2 受众协商与传播优化
3.3.3 传播筛选与正面宣传
4 政党的辩护:多议程多话语中博弈
4.1 议程设置:危机修复与形象优化
4.1.1 议程设置与框架理论梳理
4.1.2 形象传播中的议程与框架
4.1.3 形象议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4.2 风险社会:增强问题意识,实现针对性设置
4.3 读秒时代:增强共振意识,实现高效能设置
4.4 众声喧哗:增强融通意识,实现竞争性设置
4.4.1 融合多议程,实现主流主导的建构
4.4.2 超越旧边界,实现议程设置权平衡
4.4.3 打通全流程,实现议程的闭环控制
5 党媒的重塑:影响力权威性的嬗变
5.1 理念之变:回归政治传播
5.1.1 旧话语中的形象匮乏
5.1.2 政治宣传向政治传播回归
5.1.3 品质传播重塑形象
5.2 策略之变:差异化的竞争
5.2.1 影响力传播何以可能
5.2.2 政治报道的差异化选择
5.3 发展之变:经略数据蓝海
5.3.1 数据蓝海的内容产品化
5.3.2 平台与航线式媒介融合
5.3.3 影响力传播与用户至上
5.3.4 对传播理性的理性运用
6 解释的权力:形象输出的话语平衡
6.1 窘境:目标形象的落差
6.1.1 中共的国际目标形象
6.1.2 中共的形象输出探索
6.1.3 国际舆论与中共形象
6.1.4 解释权与话语权缺失
6.2 根源:话语权力的失衡
6.2.1 西方话语霸权与声音垄断
6.2.2 中共对外形象传播的现状分析
6.3 突围:形象传播的重置
6.3.1 媒体优化:改善“中国观”与“中共观”
6.3.2 形象营销:公共形象的创新输出
6.3.3 重点突破:提升核心问题的解释力
7 最深层说服:形象认同的文化建构
7.1 执政党公共形象与政党文化
7.1.1 政党文化及其特征
7.1.2 政党形象与政党文化
7.2 西方政党与中共红色政党文化
7.2.1 西方政党文化梳理
7.2.2 中共红色政党文化梳理
7.2.3 中共政党文化现状分析
7.3 政党文化对公共形象的有效供给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最深层说服:形象认同的文化建构
人类的情感不但为政治思维提供了动机,而且把政治判断所必需的价值标准固定了下来。
——[英]格雷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
如果任由执政党形象传播的系统性困境发展,不加干预控制,必然出现价值困境。这时,形象传播系统已经不能通过传播生产“意义”资源,为公众提供必须的政治与社会参与动机,使政治动员与政治运转难以实现,执政党形象也就走向全面破产。
这就必然追溯到政党自身的意义系统。因为只有它才能持续稳定地输出价值认同。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说,维护世界解释系统的稳定是避免混乱与偶然性,秩序和规范的合法性是解释系统“意义赋予”功能的体现 。
所有问题,最后都归于政党自身意义系统的发展。
王沪宁曾提出中国需要重构人格系统的问题,因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一步发展,要求人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利用中国所具备的巨大人力资源,使之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不可替代的力量;同时,目前人格系统又是所有改革的关键”。
他进一步指出,所谓人格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一种状态。
事实上,一个政党的意义系统正是这样的人格系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党员在政党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决定了政党内在的形象与价值。
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化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党员人力资源。政党人格系统的文化品格,深层决定了其形象呈现。
有一种观点认为,形象的背后是制度,制度的背后是文化 。政党的良好公共形象,其实取决于公众的政党认同,而最终离不开政党的文化建构。
执政党公共形象与政党文化
2013年7月30日,在一批官员因情妇牵扯纷纷落马之际,美国《纽约时报》刊出专栏文章《情妇的报复》,警告腐败失控可能影响中国转型 。
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在文章中说,情妇的报复非常具有娱乐性,但并不可笑。中国官员的不端行为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也会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
文章认为,民众对官员腐败不断增长的不满,如果与经济低迷叠加,很可能影响中国的平稳过渡。而人类1/6的人口经历动荡与不稳定,是整个世界无法承受的。
中共反腐败的决心不用质疑。十八召开以后的大半年里 ,就有8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更是继北京市委原书记陈希同和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之后,第三个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任上被查处的高官。
问题是:为什么一边是铁腕反腐,一边仍有不少人“前腐后继”呢?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前中国问题高级顾问、《奥巴马与中国崛起》一书作者杰弗里巴德(Jeffrey Bader)认为,中国经济虽然从一潭死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开发优良诚实的制度方面,没有显示出足以匹配的大胆。中共不解决这个问题,将会滋生更多的腐败,与普通百姓更加疏离,“这不仅对于中国而言是个坏消息,对于未来与中国息息相关的美国而言也是个坏消息”。
杰弗里·巴德将腐败原因追到了制度供给上。虽然这是西方惯用的解读框架,但起码说明腐败已经对中共形象造成相当重大的损害。这种腐败,与政党文化中某些不健康因素有很大关系。
政党文化及其特征
那么什么是政党文化呢?
这就必须追溯到政治文化,因为政党文化是其一个组织部分。1956年,阿尔蒙德(Almond)在美国《政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比较政治体系》,首次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此后,他和维巴(Verba)系统研究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墨西哥等国国民的政治态度,并于1963年出版《公民文化》。 对政治文化的研究由此成为热点。
中国对于政党文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 。1989年,王沪宁撰文《从政党文化看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了政党文化的概念和分析框架。他是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认为政党文化“与政治文化大致相同,包括对政党的理念、价值、情感、信仰、理想和原则的择取” 。
此后,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研究,政党文化的学术谱系不断延伸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于政党文化的定义,除了王沪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界定外,还有多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从构成要素来分析。有人认为:政党文化是指“政党全体成员认可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区别于其它党的政党形象” 。也有人将政党文化的构成要素确定为“意识形态、行为准则、制度规范、情感态度”,为全体党员或部分社会成员所认同 。
二是从作用过程来分析。有人认为,政党文化本质是政党意识的转化过程,所以是政党意识的外化形态。政党文化的构成是:核心要素——政党意识;二级标示要素——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执政理念与执政方式等,在政党意识转化过程中所形成;评价要素——党外力量对政党文化评价依据的政党形象 。
三是从政党建设的角度分析。有人将党风建设与政党文化建设联系在一起,认为先进的政党文化环境,为党风建设提供了深厚文化土壤 。与此观点类似,有人说中共党风建设的历史,其实就是先进政党文化的建设和普及过程,所以党的作风是政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还可以从政党政治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有人认为政党文化为政党政治的正常运行提供相应的文化背景,包括人们对政党组织、活动和制度等的价值判断、认同和评价 。
权力的辩护——执政党公共形象传播研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权力的辩护——执政党公共形象传播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权力的辩护——执政党公共形象传播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