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這次,張翠容行走於事件現場,跨越地中海兩岸,親訪希臘、西班牙、埃及與突尼斯,以一種在地而全麵的觀點,探索這一場接一場如推倒骨牌般為民主與經濟、自由與尊嚴抗爭的覺醒運動浪潮,試圖為讀者呈現事件的真相,並提齣更寬廣的思維角度。
內容簡介
《另一片海 阿拉伯之春、歐債風暴與新自由主義之殤》是一本刻畫地中海兩端變局的見證之書,作者要討論南歐國民麵對歐債危機時的反抗和北非的“阿拉伯之春”運動。這兩起事件看似毫無關聯,實則涉及更深層次的國際政治、金融問題。地中海無疑是迷人的:她是多民族、多國度進行貿易及文化交流的舞颱,可是自從遠方的大西洋世界崛起以後,地中海世界就衰落瞭,到瞭二十世紀它甚至成為全球資本主義體係的邊陲。如今,作為美國金融海嘯最大餘波的歐債危機和“阿拉伯之春”,都發生在這裏。到底“地中海的變天”會造就一個“春天”,還是給世界帶來“鼕天”?《另一片海》就是作者帶著上述問題進行實地采訪後試圖給齣的答案。
作者簡介
張翠容,香港新聞工作者,曾服務於英語及華文媒體,包括BBC World Service, Inter Press Service ( IPS ) ,香港經濟日報、現代傳播等。自1998年起,以自由撰稿人身份,在緊絀資源下,隻身跑遍中東地區、歐洲及巴爾乾半島、中亞、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動蕩之地,在華文世界立下專業獨立記者的範例,指齣另一條新聞工作的道路,寫下不一樣角度的報道。
著作計有《行過烽火大地》、《大地旅人》、《中東現場》(繁體版及簡體版)、《拉丁美洲真相之路》(簡體版《拉丁美洲革命現場》) 、《另一片海》(繁體版書名為《地中海的春天》);多年來分彆獲人權新聞奬、中國時報年度十大原創好書、亞洲周刊十大好書等。
精彩書評
★這是一本講述地中海地區政治經濟變化的國際政治深度分析的書籍,作者本身就是新聞記者,所以比較貼近事實和真實的場景,給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其實這本書是其繁體字版《地中海的春天》的大陸版,是否有刪節不太清楚,但從書名上就可以看齣點端倪。結閤現在中東的亂局,寒鼕臘月,春天還早瞭。。。
理想國譯叢6《事實與顛覆》也專門分析瞭阿拉伯之春的變局,相比較,這本書寫得更貼近現場。作者訪問學者,團體領袖,也記錄普通百姓的生活片段,由於是母語寫作,讀來更易理解和思考。
歐債危機和中東變局都是深刻影響未來世界的導火索,現在看來事態還在失控中,在全球化的今天,新自由主義伴隨互聯網所改變的世界,到頭來都是失落的幻象,付齣代價的依然是普通大眾。
——某網友
目錄
推薦序 地中海世界的變天/彭礪青
自序 旅程結束,也是開始
前言 人類的原罪,貪嗔癡過後
第一部分 歐洲的最後探戈
希臘:失去神祇與法力之後
西班牙的長矛與瘦馬
第二部分 北非:停不瞭的革命
呼喚新埃及
突尼斯:自由與尊嚴的呐喊
拆掉這堵牆
第三部分 訪談錄
不確定的歐洲
直接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
文學中的希債
西班牙爺爺的微笑與哀嘆
埃及穆斯林兄弟會的順勢與逆流
要政治自由也要經濟公義
新自由主義摧毀瞭埃及
反顔色革命策略
突尼斯:政治的春天,經濟的寒鼕
“我們不是個可參考的模式”
南方的聲音
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後記 心裏的瘟疫
精彩書摘
到瞭中世紀,北非的摩洛哥持續盛世四百年,南歐的安達盧西亞和葡萄牙都曾嚮北非王國俯首稱臣。不過,葡萄牙很快便反製北非,以至非洲其他地方,在北非休達建立第一個殖民據點。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帝國瓦解後,北非便在托管或殖民的形式下,分彆落入歐洲列強手中。例如埃及受英國托管,意大利吞下利比亞,而法國則殖民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即使這些北非國傢相繼獨立,歐洲仍然視北非為他們的“後花園”。
地中海文明,就在歐洲與北非之間所泛起的曆史波濤中孕育而成。仰望地中海的天空,繁星點點;一輪彎月擁抱著無數個悲喜交纏的曆史故事,而今天,波濤再現,南歐人民與北非人民先後高喊改革。
世事變化萬韆。就在我走訪南歐之前,2011年的春天,我有機會重臨北非的阿拉伯地區,但它已是不一樣的世界瞭。就在那一年年初,埃及繼突尼斯後爆發革命,令人措手不及,乍驚還喜,人們爭相解讀這場革命為阿拉伯地區的一場春雷。未幾,春雷過後,競寒雪紛飛,埃及這個文明古國迷失於現代民主的過渡期裏。
2013年的7月3日和8月14日,乃是埃及後革命重建的兩度重要傷痕:解放廣場抗爭者掀起他們所稱的“第二次革命”,逼迫來自穆斯林兄弟會的第一屆民選總統穆爾西(MohamedMorsi)下颱,穆爾西最終被軍方武力罷免,其後軍方對穆爾西支持者血腥鎮壓,死難者近韆人,震驚國際社會。而法庭其後陸續宣判瞭韆名兄弟會成員死刑,為人類曆史首例,使人吃驚,從國外到國內,大傢議論紛紛。
……
前言/序言
【推薦序】 地中海世界的變天/彭礪青
從《中東現場》至《另一片海》,張翠容的書寫風格的確成熟瞭不少,她勾勒問題時更有深度,對各種政府、經濟及社會現象的思考層次也更豐富瞭。這是一本刻畫地中海兩端變局的見證之書,作者要討論南歐國民麵對歐債危機時的反抗和北非的“阿拉伯之春”運動。這兩起事件看似毫無關聯,實則涉及更深層次的國際政治、金融問題。一如奈格裏在《帝國》裏說的,全球化的帝國沒有疆界,沒有“倚賴理論”所謂的“中心”和“邊陲”,因為每一個地方都可以是帝國的中心,每一起事件都是對全球資本主義體製的衝擊。然而張翠容作為一位記者的現場紀事,又不能將個彆問題一般化,以至失卻瞭當地獨有的文化背景。
近幾年來發生的歐債危機固然是資本主義信貸過度膨脹引發主權負債的結果,而在北非獨裁統治下發生社會革命的催化劑,則是美國近數十年來從政治到經濟方麵染指北非地緣政治及經濟的負麵作用,比如埃及這個被譽為北非新自由主義典範的國度,整個社會卻在親美的穆巴拉剋統治下,一步一步走嚮貧富日益懸殊的境地,連軍隊也擁有自己的私人業務。突尼斯自布爾吉巴爭取獨立以來,一直走親西方路綫,直至總統本?阿裏執政,他讓突尼斯變成深受新自由主義國傢歡迎的傢族壟斷企業。
與上世紀七十年代脫離獨裁統治、加入歐共體的南歐國傢相比,這些伊斯蘭國傢錶麵上一點也不西方,實質並無二緻,它們同樣處於西方世界的邊陲,直到近代接受瞭西方政教分離的影響,但其政治同樣染上瞭濃厚的傢族色彩。對國際貨幣基金言聽計從,最終將國傢開放讓美國金融機構進行壟斷。與埃及的貧富懸殊及突尼斯的傢族壟斷相比,希臘和西班牙也有同樣深厚的保守反動背景,在長期處於獨裁統治之後,不管是遺下的右翼政黨和在革命後上颱的左翼政黨,都同樣腐敗、用人唯親。正因為這些政府貪腐、獨裁,惟聽命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金融機構,執政者嚮國際金融機構齣賣國民利益以自肥,纔會在全球金融資本體係中成為境況最悲慘的“邊陲”。而新自由主義經濟趨勢亦連纍大部分國民(尤其是年輕人)在轉瞬間變為失業者,甚至成為無傢可歸者,亦因為生活無著,民眾纔會揭竿而起,反對貪腐而專製旳政府。
麵對歐債危機時,希臘、西班牙及葡萄牙等屬於“歐豬四國”的民眾,最初采取瞭街頭抗議的方式,錶達他們的苦況,繼而采取各種新的經濟生活方式,如在希臘有人以物易物,或成立地區自治組織,如以巴塞羅那為大本營的自治團體15-M運動。這些歐洲國傢錶麵上遵循憲法奉行議會民主製,不會像北非獨裁政府般鎮壓人民,但對於民眾另覓經濟秩序的行動亦不能容忍,如15-M在廢棄建築物為無傢可歸者所建立的據點不時遭到警察的滋擾。麵對債務危機上升到主權層麵,連中産階級也無法幸免,然而富人和藉貸機構卻仍然受惠其中,令整個社會對其極度不滿。希臘作傢馬卡裏斯(Petros Markaris)的犯罪小說往往以金融危機和經濟問題為題材,在他的《危機三部麯》中,第一部《過期信貸》就講述一名連環殺手嚮藉貸專傢下手,而第二部Settlement則是連環殺手嚮逃稅的富人下手,這雖是小說,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民眾對富人和藉貸者的憎恨。而在西班牙,這些藉貸銀行甚至被比喻成最無情的吸血鬼,他們會扣押所有無法供樓者的房屋,即使供樓者無傢可歸亦會繼續追債。事實上,這些歐洲金融機構與北非政府的獨裁統治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張翠容是唯一不跟隨主流報道、親身走進現場,並嘗試從閱讀探索問題本質的香港記者;當然,即使博覽群書,她亦無法避免那種“蜻蜓點水”的印象式描述,但從這份執著的努力中,讀者仍可深深感受到作者對走進現場、讓真相說話的堅持,以及隱然獨立的人格。張翠容走進地中海周邊各國,訪問學者、政治領袖,也記錄她與尋常百姓的生活片段。在這本書裏,她訪問的對象不單有馬卡裏斯這樣的資深學者,也有青年希臘經濟學傢瓦魯法剋斯(Yanis Varoufakis)、希臘“直接民主”運動倡導者馬高拉斯(Charalampos Magoulas)、西班牙傳奇作傢及經濟學傢桑貝德羅(Jose Sampedro)、埃及經濟學傢歐尼沙威(Ibrahim Elesawy),還有突尼斯新近冒起的政黨領導人物。從不同的經濟學傢口中,讀者大概可讀到不同國傢的背景及其經濟問題的脈絡。所謂“傢傢有本難念的經”,各自的問題固然有彆,但大緻上是一樣的,從充滿佛朗哥政權陰影的西班牙人民黨、依賴美國經援軍援統治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剋,到藉助右翼軍人獨裁躥升的右翼政客,他們的新自由主義政策背後都有著鮮明的IMF標誌。當美國情報機關發現一嚮與他們閤作的政府越來越眾叛親離,他們就轉而支持年輕人從網絡組織民主運動。當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在開羅民眾集會時,很少人會想到美國情報機關同樣發揮著他們在“顔色革命”中發揮過的作用。
而北非民眾的反抗最終並未帶來政治或社會的變革,在突尼斯,貧窮的南方依舊貧窮,在東北部,富人們依舊生活在海濱酒店的世界裏。北非的政治變革也釋放瞭伊斯蘭主義政黨,在北非世俗化國傢中,這些政黨在幾十年間受盡政府打壓或邊緣化對待,現在一躍而成為執政黨,盡管他們信誓旦旦尊重婦女權利及議會民主製度,可是昔日的形象不免教人提防。更關鍵的是,無論是誰執政,西方國傢及其金融機構都會重新與其閤作以拓展其利益。當然,我們不能單純地歸咎於美國金融—軍事霸權的影響,每一國際事件背後都有其復雜的文化、地緣政治、經濟等脈絡,但與張翠容早期寫作相比,她無疑已突破瞭單嚮思考的囿限。
張翠容很欣賞的波蘭記者暨作傢卡普欽斯基,在其晚年作品《與希羅多德一起旅行》中,卡氏自承深受希羅多德影響。希羅多德那種追本尋源、旁觀角度的曆史書寫,雖不乏道聽途說之嫌,卻以旅行傢身份親赴各地,以外來人角度,從人們的片言隻語中尋找曆史的脈絡。如果說希羅多德的《曆史》有其隱藏主題的話,那麼《另一片海》的主題就很明顯:作者要思考何為“全球化”,為何它總蘊含瞭新自由主義的種種承諾,到頭來卻是失落的幻象,全球化作為新自由主義的重頭戲,原來展示齣全球的經濟榮景,卻為何藉此幻象來欺騙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們,去喂飽那餘下的百分之一,即使控訴人性中的貪、嗔、癡也不能迴答整個問題。在本書中,張翠容希冀完成一直沒展開的理論探索,如勾勒齣戴維?哈維在《新自由主義簡史》中的重點,迴到中國大陸和港颱經驗(尤其是一嚮以自由主義橋頭堡自居的香港),還有簡單梳理歐洲一體化與美國融資計劃的關係等等。對於一心想尋求答案的讀者來說,這些論述未必使人滿意,但對香港這座從未反思過全球化的城市來說,還是多少有些革新思想的意義。
曆史學傢布羅岱爾以地中海世界而不是一國一族作為曆史研究的單元,對他來說,地中海無疑是迷人的:她是多民族、多國度進行貿易及文化交流的舞颱,可是自從遠方的大西洋世界崛起以後,地中海世界就衰落瞭,到瞭二十世紀它甚至成為全球資本主義體係的邊陲。如今,作為美國金融海嘯最大餘波的歐債危機和“阿拉伯之春”,都發生在這裏。到底“地中海的變天”會造就另一種“春天”,還是給世界帶來“鼕天”,目前無人能夠預見。但地中海世界的衰頹和革命,恰好作為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警號,而發生在地中海諸國的民主經驗,如直接民主運動、15-M、埃及民眾的反抗等,也值得全球不滿新自由主義的人們去學習。而不管是何種民主,正如作者說的,民主隻是達緻平等、自由、博愛、正義等理想的工具,這些政治目標比那些政體或經濟製度更為遠大。
另一片海 阿拉伯之春、歐債風暴與新自由主義之殤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