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其中都必定包含着科学的成分。在这些成分中,有些是你所熟知的,有些是你未知的,有些是你还一知半解的。面对未知的世界,好奇的你是不是有很多疑惑、不解和期待呢?!“形形色色的科学”趣味科普丛书,把我们身边方方面面的科学知识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地展示给你,让你在畅快阅读中收获这些鲜活的科学知识!
从电视机到收音机、手机、微波炉等,现代人在生活中享受着电波带来的种种便捷。井上伸雄编写的这本《上天入地显神通:探秘电波》以图解的形式讲解了电波的入门基础知识,对于想了解电波知识的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形式新颖、易读易记的读物。从产生原理到使用方法,就让这书逐一解开你心中对电波的困惑和疑问吧!
《上天入地显神通:探秘电波》适合青少年读者、科学爱好者以及大众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井上伸雄,出生于1936年。1959年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系电力工学专业。工学博士。在日本电信电话公社(现NTT)研究所从事数字传输、数字网络的研究开发。现任日本多摩大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通信&网络百科词典》、《通信较新常识》、《通信的原理》(日本实业出版社)、《信息通信简明讲座》(合著、日经BP社)、《通信网络基础》(OPTRONICS社)、《多媒体通信》(日本经济新闻社)等多部。
目录
第1章 电波是什么
我们身边的电波
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波是由正弦波组成的
电波由振幅、频率和相位三个参数决定
所有的波都是由各种不同频率的波复合而成
电磁波把电和磁联系在一起① 有电流就能产生磁场
电磁波把电和磁联系在一起② 有变化的磁场就能产生电流
根据电场的方向可将电波分为水平偏振波、垂直偏振波和圆偏振波
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的秘密
电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万30km/s
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弱
电波能够穿透哪些物质?电波无法穿透哪些物质?
电场强度用于表示电波强弱程度
电波的性质由其频率决定
电波与电磁波的区别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电波在空间以直线传播
电波的重要性质① 电波的反射与散射
电波的重要性质② 电波的折射、衍射和干涉
根据传播方式可分为地波、对流层电波与电离层电波
能够反射电波的地球电离层
在电离层发生的各种异常现象 德林格尔现象与磁暴
超视距传播的超视距通信
电波的衰落现象(电波的强度发生变化)
手机电波的多途径传播现象
防止电波的多径衰落现象,可使用分集式天线(diversity antenna)
COLUMN分贝
第2章 电波的种类与利用
在日本,发射电波必须获得无线电台的授权许可证
电波的频率及其用途 根据电波的使用目的决定其用途
甚长波与长波以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中波以地波和电离层波的形式传播到远方
短波被电离层反射到达地球的背面
甚高频波以直达波、反射波和衍射波的形式传播
特高频波主要用于电视广播和移动通信领域
超高频波进行视距传播时可传送大量信息
毫米波主要用于极短距离通信和雷达技术
亚毫米波(太赫兹波)在无线电天文学和安全检查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进展
向通信和传播以外的领域开放的ISM频段
适用于手机的电波频率手机可使用的电波频率为7MHz-4GHz
分配给移动通信的电波频率
用于电视广播的电波频率 无线电广播用中波和短波,电视广播用UHF
用于业余无线电的电波频率短波的使用最早始于业余无线电
COLUMN马可尼的实验
第3章 电波的用途
电波在手机中的应用方式① 以蜂窝通信的方式高效利用电波频率
电波在手机中的应用方式② 蜂窝有多种尺寸
电波在电视广播中的应用方式① 数字电视广播可使用所有的频道
电波在电视广播中的应用方式② 在相邻的区域也能使用频率相同的电波
电波在卫星广播中的应用方式区别使用右旋圆偏振波和 左旋圆偏振波
用电波连接10m以内的超短距离 蓝牙与UWB
电波在电子标签与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利用电波提供电功率 非接触型IC卡的构造
如何产生频率精确的电波 原子振动产生频率精确的电波
电波钟通过接收标准电波信号进行高精度计时
船舶救援信号从SOS到GMDSS
利用电波测定船舶和飞机的位置
船舶无线电领航法 利用双曲线测定位置的罗兰C导航系统
为飞机的安全航行服务的电波VOR、DME、ILS等
GPS利用卫星发射的电波测定位置GPS用于汽车导航系统和手机导航
利用电波测定物体的方位与距离 雷达的原理
活跃在天气预报领域的气象雷达 用电波预测天气活动
电波的多普勒效应 从频率的变化测定物体的移动速度
利用电波测定物体的速度 测速器的原理
利用电磁感应对金属进行加热 高频感应加热的原理
利用电波加热木材和塑料等物体
厨房中的电波① 微波炉的原理
厨房中的电波② 电磁炉的原理
COLUMN 寄托于卫星通信的科幻作家之梦
第4章 自然界中的电波
有温度就能产生电磁波 温度与频率的关系
还是可见光的能量大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①
由耀斑产生的太阳射电爆发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②
宇宙所发射的电波、红外线、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大气层会阻挡宇宙中的电磁波 射电窗口和光学窗口
无线电望远镜用于观测宇宙所发射的电波
利用天体发射的电波测量地球观测地球表面板块的活动
雷电放电产生低频电波
干扰通信和广播的杂音电波
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热作用和刺激作用
手机辐射电波对心脏起搏器产生干扰
COLUMN 无线电天文学的起源
第5章 天线的基本知识
天线的原理 发射和接收电波
最基本的半波长偶极子天线
单极子天线 垂直于地面的单极子天线
天线的指向性 向某个方向发射较强的电波
电视的接收天线 指向性强的八木?宇田天线
抛物面天线 其原理与反射望远镜相同
卫星广播的接收天线 偏置抛物面天线和平面型天线
手机基站的天线① 向扇形蜂窝小区发射电波
手机基站的天线② 手机基站使用多个半波长偶极子天线
手机天线 手机使用两根天线防止信号的衰落
iPhone 4的天线
iPhone 4外壳的金属边框就是其天线
COLUMN 八木·宇田天线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我们身边的电波
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电波才能用手机、用微波加热食物和看电视。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人类发现电波的历史就起源于法拉第的这一重大发现。1854年,另一位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波理论。1886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兹发现电波,并用实验证实了电波的存在。大约十年之后的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利用电波进行无线电通信试验,并获得了成功,从此开拓了无线电通信实用化的道路。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电波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提到电波,人们会立刻想到手机和电视广播等通信与广播领域的应用。实际上,电波在如下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要1所示。
(1)通信与广播领域:手机、电视广播和微波传输电路等。
(2)物体探测与定位领域:雷达、GPS等。
(3)电波能量:微波炉、电磁炊具等。
另外,电波(确切地说是电磁波)在学术领域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以前,人类利用电波的目的是将信号传播到尽量远的地方。但现在人们能够利用电波在极短的距离内传播信号。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信利用电波就能连接2~3km的距离。更有甚者,短短数米的距离也能利用无线电进行联系。
电波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重要性日渐凸显。电波频率是一种宝贵且有限的资源,因此我们不能将其白白浪费,而是应当尽量有效地加以利用。
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波是由正弦波组成的
顾名思义,电波是与电有关的一种波。由于电波不可见,为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看一下湖面的波纹。当我们向平静的湖面投一颗石子,石子落水瞬间,以石子落水点为中心,水面会泛起一层层的涟漪,波纹从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但不久就会消失。如果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水面的同一点持续投石子,水面上的波纹就不会消失,而会以石子的落水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形成一圈圈圆形的波纹(瞬)。
波剖面是垂直于波峰线或沿波向线垂直切割波浪的剖面,即图2a中沿波向线A-A1垂直于水面的截面,从波剖面上能够看到规则的波形,这种波形的曲线可用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函数(sin)或者余弦函数(cos)来表达,这种波形是最基本的波形,称为正弦波或者余弦波。波长是波剖面上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波长越长,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就越长。
波浪涌来时,湖面会上下波动形成波纹。通过研究水面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可得到如图2b所示的正弦波。图2a中的横轴表示从某点到石子落水点的距离,如果将横轴变成时间,也能得到与图2b相同的波形。实际上由于风等因素的存在,水面上不可能形成如此规则的波纹,但是图所示的正弦波是非常重要波的基本形。
其实,声音也是波的一种(声波)。水面波是通过水面有规律地起伏传播,而声波传播时,空气的密度会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如果对空气密度随时间的变化作图,可得到与图2相同的波形(图3)。唯一的区别在于,图3中的波峰和波谷表示的不是水面高度,而是空气密度的最高值与最低值。图2和图3表示的都是正弦波,但实际上大部分声音波形都非常复杂。
电波由振幅、频率和相位三个参数决定
如(002)中所述,最基本的电波(一般指波)都能用正弦函数或者余弦函数进行表达。那么,如何区分这些形状相同的波呢?这时需要三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分别是振幅、频率和相位。
波的强度用振幅表示,对电波来说,其振幅表示电压或者电功率,振幅越大,电波的能量越大。
一秒钟内完成周期性变化(一个周期)的次数称为频率,频率的单位是Hz(赫兹)。如图2所示,一个周期内只有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图2a中,一秒钟内完成一个周期,故波的频率为1Hz,图2b中,一秒钟内完成三个周期,故波的频率为3Hz。一般来说,由于电波的频率数值较大,经常在国际单位前加上k(千)、M(兆)、G(千兆)、T(太)等接头词来表示,有效避免了数字位数过多的问题。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首先用实验证实了无线电波的存在,因此为纪念赫兹,1960年国际度量衡总会决定,以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名字命名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日本从1972年开始全面采用赫兹这个单位)。在此之前使用的频率单位是c/s(周期/秒或者周期)。由于频率能够较好地表达波的特性,因此一般用频率区别各种电波。
如图3所示,相位是描述波形变化的参数,可用360。角表示波的一个周期。振幅和频率的概念都很好理解,但仅从一列波无法理解相位的概念。只有将两列以上的波进行比较,才能理解相位差的概念。以一列波为基准(相位为0),利用其他波与基准波的相位差就能将它们加以区别。利用这种相位上的差异,可完成数字信号的调制。两列以上相位不相同的电波相遇叠加时发生干涉现象,其合成波在某些区域总加强,在另外一些区域总减弱,并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所有的电波都是由各种不同频率的波复合而成
电波的波形并非总是正弦波形或者余弦波形。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电波的波形都是以更为复杂的形式出现。比如,如图1所示,用于数字通信的脉冲波形是方形的波形(矩形波),这种波形是由许多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复合而成。
在如图2所示的正弦波a上叠加振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频率为原来三倍的正弦波b②之后,得到如b③所示的波形,继续在b③上叠加振幅为原来的五分之一、频率为原来五倍的正弦波c④之后,得到如c⑤所示的波形。与最初的正弦波a相比,我们可发现c中的波形⑤与方形的脉冲波形相当接近,再继续叠加振幅为原来的七分之一、频率为原来七倍的正弦波,再进一步叠加振幅为原来的九分之一、频率为原来九倍的正弦波,以此类推,最终就能够得到方形的脉冲波形。
用上述方法,将多个正弦波进行复合之后,就能得到各种复杂的波形。这种复杂波形所包含的正弦波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被称为频谱带宽。用电波传送这种复杂波形时,必须传送复杂波形中所包含的所有频率的波。
一般来说,电波的频率比所传送信号的频率要大得多。例如,收音机播送的声音和音乐信号就属于复杂波形,其频率通常为30Hz~7.5kHz,但这种频率范围的波不能就这样作为电波使用。例如,日本NHK(东京第一广播)的电波频率为594kHz。这是因为,声音和音乐信号都需要进行调制处理才能使用载波进行传播。调制是指,把原始信号频率转变成适于传输的信号频率的一种技术,利用电波传输信息信号时,必须对其进行调制处理。
……
前言/序言
隐秘的涟漪:触碰无形世界的语言 在世界的深处,存在着一种我们肉眼无法捕捉,却又无处不在的奇妙力量。它如同无声的信使,穿梭于万物之间,传递着信息,连接着彼此,甚至塑造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这种力量,便是电波。 《隐秘的涟漪:触碰无形世界的语言》是一部旨在揭开电波神秘面纱的深刻探索。它并非一本冷冰冰的技术手册,也不是充斥着晦涩公式的学术专著,而是一次充满好奇与智慧的旅程,带领读者潜入电波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与深远的影响。 本书从最古老的自然现象出发,追溯电波的起源。想象一下,远古人类仰望星空,感叹雷电的威力,却不知那短暂而耀眼的火光,与今天我们赖以通信的无线电波,在本质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将一同审视闪电,探究其为何能够照亮夜空,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循着这一线索,步入科学家们对电磁现象孜孜不倦的求索之路。从法拉第的感应实验,到麦克斯韦优雅的方程组,再到赫兹验证电磁波的存在,本书将这些伟大的科学发现,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形式娓娓道来。我们将看到,当那些关于“看不见的力量”的猜想,逐渐被实验数据证实,人类的认知边界是如何被一点点拓宽的。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电波的“语言”特性。电波并非简单的物理现象,它承载着信息,传递着意义。手机里的对话,广播里的音乐,电视里的画面,甚至遥远的卫星传来的数据,都通过电波的“语言”得以实现。本书将深入剖析电波如何被“调制”,如何携带信息,以及接收端又是如何“解码”这些信息,重构出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我们将学习到,为什么不同的电波频率会承载不同的信息,为什么某些信号能够穿透墙壁,而另一些则会被阻挡。这些看似复杂的概念,在本书的笔触下,将变得生动而易于理解。我们将尝试去“倾听”那些在空气中无声流动的电波,感受它们是如何将远方的声音带到我们耳边,将遥远的影像呈现在我们眼前。 电波的“神通”远不止于此。它早已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支撑我们生活运转的基石。从最初的无线电广播,到后来的电视信号传输,再到如今的Wi-Fi、蓝牙、移动通信,电波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将细致地描绘电波在各个领域的“显化”过程。我们将探讨无线通信技术是如何从最初的“摩尔斯电码”发展到如今高速率、大容量的4G、5G网络,以及未来6G的无限可能。我们会了解雷达系统是如何利用电波探测目标,导航系统又是如何通过电波指引方向。甚至,我们还会触及电波在医疗诊断、科学研究(如射电天文学)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展现其解决复杂问题、推动科技进步的巨大潜力。 然而,电波的力量也伴随着挑战与思考。本书并非一味地赞美电波的神奇,也会审慎地探讨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电磁辐射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书将梳理相关的科学研究,以客观的态度分析当前的研究成果,并探讨如何在使用电波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人类的健康与安全。此外,电磁频谱资源的稀缺性,以及由此引发的频率分配与管理问题,也是本书将要触及的重要议题。随着无线设备的激增,如何合理规划和利用有限的电磁频谱,以避免干扰,确保通信的顺畅,将是未来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隐秘的涟漪:触碰无形世界的语言》更致力于激发读者的科学好奇心,鼓励他们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这个被电波连接的世界。本书将适时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科学家的趣闻轶事,以及生活中的电波应用实例,让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你可能会惊讶于,那些每天为你提供便利的无线设备,背后竟蕴含着如此精妙的物理原理和工程智慧。你也会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被忽略的“信号”,尝试去理解它们是如何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阅读本书,你无需具备深厚的物理学背景。本书的叙事方式力求平实而富有感染力,将复杂的科学原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作者将引导读者,像侦探一样,一步步解开电波的谜团,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震撼,以及人类智慧的闪光。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位读者都能“触碰”到那些无形却强大的电波,理解它们如何塑造着我们所处的时代,并激发对未来科技发展产生更深刻的思考。电波,是这个时代最隐秘的涟漪,而《隐秘的涟漪:触碰无形世界的语言》,将是你进入这个奇妙世界的最佳向导。它会让你在仰望星空时,不再只是看到点点星光,而是能想象到那些穿越亿万光年的电磁波,携带着宇宙最古老的故事;它会让你在拨打手机时,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能感受到背后庞大而精密的电波网络;它会让你在享受无线便利时,多一份对科学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让你重新认识世界的邀请。它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门,让你在电波的海洋中,发现前所未有的奇迹与可能。这是一场关于“无形”的盛宴,一次关于“连接”的探索,一次关于“语言”的发现。准备好,一同潜入电波的深海,感受那隐秘而强大的涟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