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军事术语(上)

图解军事术语(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凌翔 编
图书标签:
  • 军事术语
  • 军事科普
  • 图解
  • 军事历史
  • 战争
  • 武器装备
  • 国防
  • 军事文化
  • 冷兵器
  • 热兵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23852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5696
包装:平装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图解军事术语(上)》是一本军事科普读物,把当今最热门的军事术语,以简练的文字和形象的图表来解析。本书主要分成上、下两册共八篇,上册包括雷达技术、光电系统、信息系统、战略战术四篇,下册包括制导武器、航空科技、陆战装备、海军装备四篇。《图解军事术语(上)》在介绍一些高技术武器装备时,选用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用通俗简练的文字和图表来阐述深奥的原理,即便不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也能轻松阅读。

内容简介

  《图解军事术语(上)》一书以简练的文字和形象的图表来解析军事术语。书中的大部分术语贴近现代军事技术,代表了当前军事科技的发展趋势,也是广大军事爱好者普遍关注的。本书是《图解军事术语》的上册,包括雷达技术、光电系统、信息技术、战略战术四篇。  《图解军事术语(上)》内容详略得当,图片丰富,广大军事爱好者和专家学者都可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凌翔,解放军报,兵器知识》杂志编委、《航空世界》杂志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研究所顾问,主任编辑,对国内外军事武器装备发展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长期从事军事科普读物的编写与创作。曾主持编辑出版《兵器知识》丛书、《舰船知识》丛书、《航空知识》丛书等各类军事知识图书近百种。所创作的《当代航空母舰大观》是国内最早关于航母的军事图书,发行近十万册,并获第八届全国金钥匙图书奖,所著《舰船史》、《潜艇史》获得第二届全国科技图书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雷达技术 雷达的起源 002雷达的基本功能 0041 距离探测 0042 方位测定 0043 雷达测速 006雷达的主要参数 0081 雷达频段的划分 0082 雷达天线的功率 0123 雷达的波束 013雷达的视距 014超视距雷达 0161 天波雷达(OTH-B) 0162 地波雷达(OTH-SW) 021相控阵雷达 0221 惠更斯原理 0222 相控阵雷达的基本原理 0233 无源相控阵雷达 0254 有源相控阵雷达 026现役无源相控阵雷达 0281 欧洲多功能相控阵雷达 0302 法国“阿拉贝尔”多功能相控阵雷达 0343 美国 AN/SPY-1系列相控阵雷达 036 4 SPY-1A 040 5 SPY-1B/(V) 042 6 SPY-1D/(V) 0447 超级无源相控阵雷达—“雪豹”-E 048国外现役有源相控阵雷达 0501 欧洲最强神盾 —“桑普森”(SAMPSON)雷达 0542 荷兰“阿帕”(APAR)有源相控阵雷达 057远程预警雷达 0601 美国最大的相控阵雷达 —“铺路爪”(PAVE PAWS) 0602 海上千里眼 —美国海基 X波段雷达(Sea -Based X-Band Radar,SBX) 0623 俄罗斯“沃罗涅日-DM”导弹预警雷达 064合成孔径雷达 0661 合成孔径雷达的基本原理 0662 合成孔径干涉雷达 0683 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 069被动雷达 0721 被动雷达的原理和特点 0722 “维拉”-E被动雷达系统 0733 乌克兰“铠甲”被动雷达系统 075
第二篇 光电系统激光的原理及特性 0781 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0782 激光器的分类 0783 激光的特性 079激光测距 0801 脉冲激光测距 0802 连续波激光测距 080激光雷达 0841 侦察用成像激光雷达 0842 障碍回避激光雷达 0853 大气监测激光雷达 0854 制导激光雷达 085高能激光武器 0861 舰载激光武器 0872 空基激光武器 0923 车载激光武器 096红外线成像技术 0981 红外线的概念 0982 红外热成像仪的原理 098军用夜视装备 1001 微光夜视仪 1012 红外热成像仪 1083 增强型夜视仪 110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 112光电吊舱 1161 俄罗斯“游隼”-E(Sapsa n-E)导航 /瞄准吊舱 1172 俄罗斯 M400侦察吊舱 1183 “蓝盾”(Liten ing)系列吊舱 1194 “狙击手”(Sniper)XR先进目标定位吊舱 122光电对抗 1261 光电对抗的发展趋势 1272 光电侦察 1293 光电干扰概况 1304 烟幕干扰 1315 箔条干扰 1346 红外诱饵弹 135激光告警系统 138
第三篇 信息技术军用数据链简介 142数据链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1441 空对空作战 1442 空对地作战 145美军及北约的现役数据链系统 1481 Link 11 通用数据链 1482 Link 16 通用数据链 1483 Link 22数据链 1524 公共数据链 /战术公共数据链(CDL / TCDL) 153预警机 1541 预警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1542 预警机的优势 1563 各国主要现役预警机 158网络中心战 162军用卫星 1651 开普勒定律 1652 卫星的运行轨道 1663 地球同步轨道 1664 太阳同步轨道 1665 美国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 1676 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 1697 欧洲“伽利略”系统 170侦察卫星 1721 侦察卫星的酬载 1722 美国“锁眼”系列照相侦察卫星 1723 美国“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 1764 美国天基红外系统 177日本的侦察卫星 180C4ISR系统 1821 现代战场新的必要系统 1822 现代战争的“大脑”和“神经” 1833 现代战争的“耳目” 1844 新型装备的“灵魂” 184
第四篇 战略战术战斗机的空中机动 1881 剪式飞行 1882 脱离剪式僵持 1883 “分离S”机动 1894 “桶滚”机动 1895 伊麦曼回旋 1906 高速综合机动 1917 低速综合机动 191近距离格斗 1921 航空机炮 1922 格斗导弹 1953 导弹的离轴发射 1974 越肩发射 1985 全向攻击 200超视距空战 2021 超视距空战与近距离格斗的区别 2022 超视距条件下的探测手段 2043 超视距空战武器 2054 影响超视距作战的关键因素 2065 规避超视距空对空导弹的攻击 207非接触作战 2081 特点一:精确打击 2092 特点二:灵活机动 2103 特点三:突出重点 2114 特点四:联合作战 2125 特点五:攻击猛烈 2136 特点六:科技含量高 214对地攻击 216饱和攻击 218空海一体战 220不对称战争 2221 导弹 VS水面舰艇 2232 导弹 VS卫星 226禁飞区 228参考文献230

前言/序言


《军事技术革新与未来战争形态研究》 一、引言:时代变革下的军事战略转型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新材料等尖端技术的涌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军事领域自然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增长,使得战场态势感知、指挥控制、情报分析、精确打击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日趋复杂,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并存,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频发,国际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与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军事理论和作战模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军事技术革新不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简单升级换代,而是对军事思想、组织结构、训练方法、作战体系乃至整个战争形态的颠覆性重塑。如何准确把握军事技术革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前瞻性地研究和预判未来战争的形态,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国家军事战略,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国防和军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本书《军事技术革新与未来战争形态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战略考量,旨在深入探讨军事技术革新如何驱动战争形态的演变,并对未来战争可能呈现的关键特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预测,为军事理论研究、战略规划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第一章:军事技术革新的驱动力与关键领域 军事技术革新并非孤立的现象,而是受到多种因素驱动,并在多个关键领域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2.1 驱动力分析: 国家战略需求: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推动军事技术革新的根本动力。各国根据自身战略目标和面临的安全挑战,在军事技术领域进行投入,力求获得战略优势。 科技进步的溢出效应: 基础科学的突破和民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军事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例如,互联网技术催生了网络战,信息通信技术促进了指挥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新材料科学推动了新型装备的研发。 竞争与对抗的压力: 国际战略竞争和军事对抗是激发军事技术革新的重要外部因素。竞争对手在特定技术领域的突破,会迫使其他国家加速研发,以避免战略落后。 经济与产业支撑: 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成熟的国防工业体系是军事技术革新得以持续和深入发展的物质基础。 2.2 关键技术领域: 人工智能(AI)与自主武器系统: AI在情报分析、目标识别、战场决策、自主导航、无人作战平台等方面的应用,正深刻改变着作战的效率和模式。自主武器系统,特别是具备一定自主决策能力的无人机、无人潜航器、无人地面车辆等,将是未来战场的重要力量。 信息通信技术(ICT)与网络空间作战: 高速、安全的通信网络是现代军队运行的生命线。5G、6G通信技术,量子通信,以及相关的加密、抗干扰技术,将是构建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的关键。同时,网络攻防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作战空间,网络战将贯穿于战争的各个阶段。 大数据与战场态势感知: 海量的数据信息是战场认知的基石。如何有效采集、处理、分析来自传感器、侦察设备、情报系统等的海量数据,实现对战场全局的精准感知和态势预判,是大数据的核心应用。 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 新型轻质高强材料、隐身材料、抗干扰材料等,将提升武器装备的性能和生存能力。增材制造(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将改变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和维修模式,提高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空间技术与天基力量: 卫星通信、导航、侦察、气象、预警等,是现代军事行动不可或缺的支持。天基侦察和监视能力将更加强化,天基武器的研制也可能提上议程。 定向能武器与高超音速技术: 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等定向能武器,以及能够突破现有反导体系的高超音速武器,正在改变传统的火力打击模式,对现有战略平衡构成潜在冲击。 生物技术与认知科学: 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深入研究,可能在增强士兵能力、人机交互、乃至影响对手心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第二章:未来战争形态的演变趋势 军事技术革新将引发未来战争形态的深刻变革,呈现出一些显著的演变趋势。 3.1 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作战: 信息化升级为智能化: 信息化作战强调的是信息优势,而智能化作战则是在信息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作战体系的自主运行和决策优化。指挥员的角色可能从直接下达命令转变为对AI系统的指导和监督。 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深化: 未来作战将更加强调跨域、跨域、跨军种、跨平台的高度协同。陆、海、空、天、网、电磁等各个作战领域将实现深度融合,形成“全域作战”能力。这种一体化不仅体现在作战力量的编成,更体现在指挥控制、情报支持、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 3.2 非接触、非对称、非线性作战: 非接触作战成为常态: 随着精确打击能力和远程作战能力的提升,以及无人化、智能化装备的应用,未来战争的规模和强度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控制在非接触的范畴内,减少己方人员伤亡。 非对称对抗的普遍性: 技术不对称、力量不对称、作战方式不对称将更加突出。弱势一方可能利用非对称的手段,通过网络攻击、电子干扰、特种作战、非常规武器等方式,有效对抗强大的对手。 非线性作战的复杂性: 战场将不再是线性的、固定的区域,而是可能分散、碎片化、动态化。作战行动可能同时在多个空间、多个方向展开,战线模糊,战局演变更加复杂,难以预测。 3.3 体系对抗与博弈: 从装备对抗走向体系对抗: 未来战争的胜负,将更多地取决于作战体系的整体效能,而非单一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攻击和防御的重点将从点对点转向体系链条,对对手的指挥体系、信息网络、后勤保障、作战节点等进行瘫痪。 全要素、全时域的博弈: 作战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领域,而是可能涉及经济、金融、信息、舆论、法律等多个维度,形成“灰色地带”的持续博弈。作战的时域也将被拉长,可能包括战前、战中、战后的各个阶段。 3.4 认知域作战的兴起: 争夺“人心”与“认知”: 随着信息传播的便捷和高效,影响和操控公众的认知,塑造有利的舆论环境,甚至直接干预对手的决策者,将成为重要的作战目标。心理战、舆论战、信息战将更加突出。 脑科学与认知技术的作用: 对人类认知过程的深入研究,可能催生新的作战手段,例如通过影响目标的情绪、判断和决策能力来达到作战目的。 3.5 战争的边界模糊化: 战争与和平的界限: 区分战争状态与非战争状态将变得更加困难,例如,持续的网络攻击、大规模的经济制裁、信息战的常态化等,可能并不被定义为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但其破坏性和影响力可能不亚于一场实际的冲突。 军事与非军事的界限: 军事力量的运用将与非军事力量的运用更加紧密地结合,例如,利用民间力量、信息平台、甚至经济手段来达到军事目的。 四、第三章:应对策略与挑战 面对未来战争形态的演变,各国都需要积极思考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应对挑战,保持战略主动。 4.1 军事战略的调整与重塑: 战略预见性: 需要建立更加敏锐的战略预见机制,及时捕捉军事技术发展的趋势,预测未来战争的可能形态,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国家军事战略。 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建设: 重点加强跨军种、跨领域、跨平台的协同能力,构建具备全域作战能力的一体化作战体系。 非对称作战能力的培育: 在重点发展优势技术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和发展能够有效对抗强大对手的非对称作战能力,形成“以长击短”的战略优势。 注重体系建设与攻防: 将军事力量建设的重心从追求个体装备的先进性,转向构建和维护强大而有韧性的作战体系,并具备有效的体系攻防能力。 4.2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加大研发投入: 持续加大对关键前沿军事技术的研发投入,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技术、新材料等领域。 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 充分发挥民用科技的优势,鼓励军民技术的双向转化,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适应未来战争需求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吸引和留住能够掌握和运用尖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4.3 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的完善: 军事法律的更新: 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主武器系统的出现,需要对战争法、国际人道法等进行深入研究和适时调整。 伦理边界的界定: 对于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以及潜在的伦理风险,需要进行审慎的讨论和界定,确保技术的发展符合人类的共同价值。 4.4 战略沟通与危机管控: 加强战略沟通: 在技术快速发展、军事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加强主要军事大国之间的战略沟通,增进理解,减少误判,是维护地区和全球和平稳定的重要途径。 建立危机管控机制: 完善危机预警和管控机制,防止技术误用或意外事件引发不可控的冲突。 五、结论:迈向新时代的军事变革 军事技术革新是推动战争形态演变的根本动力,未来战争将呈现出更加智能化、一体化、非对称、体系化、认知化的特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保持战略清醒,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军事战略调整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不断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本书的探讨,旨在为理解军事技术革新的复杂性、预判未来战争的可能形态提供一个系统性的视角。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能够为相关决策者、研究者和军事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启示,共同迎接新时代军事变革的到来。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我阅览过不少军事相关的书籍,但《图解军事术语(上)》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严谨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的编撰者显然在军事领域有着深厚的功底,他们能够精准地把握每一个军事术语的核心含义,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更难得的是,书中大量的插图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与文字内容紧密呼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解释“电子战”时,书中详细列举了干扰、欺骗、侦察等不同手段,并配以示意图展示了各种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协同方式,这让我对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军事术语的起源和演变也有所介绍,这为理解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提供了帮助。例如,对“特种作战”的讲解,就追溯了其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其内涵的丰富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培养了读者对军事科学的严谨思维。

评分

我一直对军事题材的作品情有独钟,但很多时候,那些充斥着专业术语的描述总是让我望而却步。直到我发现了这本《图解军事术语(上)》,才真正体会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乐趣。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独具匠心的图解方式。它不是简单地用文字堆砌,而是巧妙地将文字描述与精美的插图相结合,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比如,在讲解“阵地战”时,它不仅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的防御工事,还通过多角度的示意图展示了士兵们如何构筑工事、如何利用地形进行防御,以及火力网的布置等等,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历史上的经典战役中的战术运用也有所涉及,通过图解的方式分析了当时双方的兵力部署、作战意图以及关键节点的攻防转换,这对于理解军事战略和战术的演变非常有帮助。它让我明白,军事不仅仅是武器的对抗,更是智慧、策略和心理的博弈。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军事的好奇心,更激发了我深入探究军事历史和理论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采用了硬质封面,纸张厚实,拿在手里非常有质感。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其精美的插图深深吸引。无论是武器装备的剖面图,还是战术阵型的示意图,都绘制得极为细致,色彩运用也恰到好处,让原本枯燥的军事术语瞬间变得生动形象。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不同类型坦克炮塔结构的解析,那些复杂的机械结构通过图解的方式清晰地展现出来,让我这个军事小白也能大致理解其工作原理。而且,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也下了功夫,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术语,而是将相关的术语放在一起进行讲解,形成一个小的知识体系,这样更容易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讲解“火力支援”这个概念时,它会同时解释“炮兵”、“空中支援”、“集火射击”等相关术语,并配以相应的作战场景图,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术语在实战中的应用。虽然我不是军事专业人士,但通过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军事领域有了初步但却深刻的认识,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评分

在我看来,《图解军事术语(上)》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军事术语的书,更像是一堂生动的军事历史与军事科学的普及课。它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图解”的创新性。我一直认为,军事领域很多概念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这本书通过精心绘制的插图,将这些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例如,在介绍“攻坚战”时,书中用图解的方式展示了不同时期攻城略地的战术,包括如何突破城墙、如何进行巷战,以及各种攻坚武器的使用方法,这让我对战争的残酷和复杂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军事术语的演变和发展也进行了梳理,这对于理解现代军事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讲解“信息化战争”时,它会追溯到早期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如何改变了战争的形态,让我看到了军事科技发展的脉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军事世界的魅力,并且深刻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评分

不得不说,《图解军事术语(上)》是一本非常“硬核”但也极其“友好”的书。它的“硬核”在于对军事术语的解读深入透彻,涵盖的领域广泛,从基础的武器装备到复杂的战术概念,几乎无所不包。而它的“友好”则体现在其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上。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军事书籍,总是被厚厚的文字吓退,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精美插图,将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变得生动有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火力网”的讲解,通过详细的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射击角度、射程以及弹药类型如何构成一个致命的火力覆盖区,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其强大的威力。而且,书中对于不同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也有精彩的图解,例如步兵、炮兵、装甲部队如何配合,形成合力,这种直观的展示方式,远比枯燥的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军事术语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人人都能对其有所了解。

评分

书还挺紧俏,好几天才有货发出。

评分

介绍比较全面,而且通俗易懂。

评分

好。。。。。

评分

服务好,送货员态度好,东西也好,总之好好好好好好 好评

评分

外包装太差了,书籍封皮多处破损,懒得换了。内容还不错

评分

孩子喜欢的书,但有点小贵。

评分

还行

评分

非常的物美价廉,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

商品非常好,知识很丰富,画质很美,值得选择的佳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