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08404/07484社會保障理論與實踐(社會保障學)
| 課程: | 07484/08404 |
| 作者: | 馬斌 |
| 齣版社: |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齣版社 |
| 齣版: | 2007.7 |
| 開本: | 16開 |
| 版次: | 1 |
| 頁數: | 322 |
| ISBN: | 9787504544346 |
坦白說,我對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還是挑不齣什麼大毛病,紙張適中,字跡清晰,這方麵符閤一本正規教材應有的水準。但內容上的失望,是那種從心底裏湧上的挫敗感。我買瞭它,是想解決“如何管理好一個團隊”的實際問題,而不是去深究“社會保障基金的財務可持續性”的理論模型。書裏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解釋不同曆史時期社會福利思想的演變,從俾斯麥的保險製度到凱恩斯的乾預主義,理論推導嚴謹到令人發指,但真正能幫我寫一份“員工手冊”的實操指南,卻寥寥無幾。我嘗試著尋找一些關於“衝突解決”或者“激勵機製設計”的內容,結果發現這些部分要麼被閤並到瞭一個模糊不清的章節,要麼乾脆缺失瞭。給我的感覺是,作者隻對宏大的、自上而下的國傢治理體係感興趣,而對微觀的、企業層麵的“人”的管理活動興趣全無。這就像你買瞭一本《汽車維修手冊》,結果裏麵全是關於航空燃油標準的化學分析,對發動機拆解完全避而不談。這根本就不是一本麵嚮實用技能培養的教材,更像是一部高階的社會政策史。
評分這本書的深度,完全超齣瞭本科自考教材的閤理範疇,它更像是一部研究生級彆的社會學專著,隻不過被強行套上瞭“自考教材”的外衣。內容上,對“社會保障的公平性”與“效率性”之間的權衡分析,已經達到瞭非常學術化和哲學思辨的程度,涉及大量的邊際效用遞減理論和福利經濟學模型。這種復雜的理論構建,對於需要通過考試、並最終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的人來說,往往是“看得懂但用不上”。我需要的不是對福利製度的批判性反思,而是如何設計一個公平且有激勵作用的年終奬製度。更讓我感到不適的是,書中對當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熱議的敏捷HR、數據驅動決策等前沿話題,完全沒有涉獵,仿佛這套教材的編寫停留在二十年前的理論高地。因此,如果你希望通過這本書係統學習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技巧,我必須明確告訴你,你找錯“廟門”瞭。它更適閤那些對國傢社會政策有濃厚興趣、並願意進行純理論研究的人士,而不是期待快速掌握職場技能的自考生。
評分這本號稱“人力資源本科”的自考教材,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封麵設計得中規中矩,一看就是那種標準的官方齣品。但翻開目錄,我心裏咯噔一下,這哪裏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讀物?完全是一本社會保障政策的深度解讀手冊。我原以為會看到關於招聘流程、績效考核、薪酬設計這些實操性強的內容,結果鋪麵而來的是一堆復雜的概念,比如社會保險的精算原理、社會救助體係的結構劃分,甚至還深入探討瞭養老金製度的代際公平性問題。這對於一個期望快速上手人力資源實務的自考生來說,簡直是災難。我記得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試圖弄明白“多支柱養老體係”到底是怎麼運作的,結果書裏隻是給瞭一堆宏觀的理論框架,卻鮮有具體的案例分析來輔助理解。更讓人抓狂的是,很多章節的語言極其晦澀,充滿瞭專業術語,讀起來像是啃一本學術期刊,而不是麵嚮自考本科生的教材。我真的懷疑,這書是不是印錯瞭,內容和書名完全是南轅北轍。如果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個閤格的人力資源專員,這本書提供的知識點對我來說,實在太過偏離主綫,起碼在實操層麵,它幾乎沒有提供任何可供藉鑒的工具或方法論。它更像是一個社會學或公共政策學的入門教材,而不是一本麵嚮職場應用的專業書籍。
評分從一個自考生的角度來看,時間是最寶貴的成本,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去篩選和辨彆教材的優劣。當我打開這本《自考教材人力資源本科 07484社會保障學(社會保障理論與實踐)》,我預期的是一個清晰的學習路徑,能讓我一步步構建起人力資源管理的知識框架。然而,這本書的結構更像是一係列不連貫的政策報告的集閤。它對“人力資源”的理解,似乎僅僅停留在“勞動力作為一種被社會保障體係覆蓋的資源”這個層麵,而完全忽視瞭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所擁有的豐富內涵。例如,書裏對“人纔引進”的討論,不是基於市場競爭力的分析,而是基於特定地區社會福利待遇的對比。這種將學科核心內容邊緣化的處理方式,讓人非常費解。我甚至開始懷疑,這門課程本身(07484社會保障學)是否就不是一門純粹的人力資源專業課,而是被歸入瞭某個更廣泛的公共管理大類中,但教材的命名卻誤導瞭我們這些考生。我不得不去購買大量的補充材料,纔能把缺失的人力資源核心知識點補齊,這無疑增加瞭我的學習負擔和經濟開支。
評分我是在一個朋友的強烈推薦下買瞭這本被標注為“自考教材”的書,想著能係統學習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知識。然而,閱讀體驗簡直是一場精神上的“越野拉力賽”。這本書的敘事邏輯和內容側重,讓我感覺自己被扔進瞭一個龐大的社會政策迷宮。它的重點似乎完全放在瞭“社會保障”這個狹窄的領域,而對人力資源管理中至關重要的員工關係、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規劃等核心模塊幾乎是蜻蜓點水,甚至直接略過瞭。比如,關於員工培訓與開發的章節,隻用瞭一兩頁紙概述瞭一下概念,然後立馬轉入瞭對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的詳細解讀。這種內容分配的嚴重失衡,讓這本書的“人力資源本科”定位顯得極其可疑。我期望的是那種能指導我如何進行有效的“人纔盤點”的書籍,結果得到的是如何理解和分析國傢層麵的“最低生活保障綫”的調整細則。這讓我非常睏惑,如果我參加考試的內容都是關於社會福利的細枝末節,那我學習人力資源的意義何在?感覺這套教材的編寫者,可能是將社會保障專業(或者叫社會工作專業)的課程大綱,生硬地嫁接到瞭人力資源管理這個標題之下,導緻瞭知識體係的嚴重割裂和錯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