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名称:08404/07484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学)
| 课程: | 07484/08404 |
| 作者: | 马斌 |
| 出版社: |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 出版: | 2007.7 |
| 开本: | 16开 |
| 版次: | 1 |
| 页数: | 322 |
| ISBN: | 9787504544346 |
这本书的深度,完全超出了本科自考教材的合理范畴,它更像是一部研究生级别的社会学专著,只不过被强行套上了“自考教材”的外衣。内容上,对“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与“效率性”之间的权衡分析,已经达到了非常学术化和哲学思辨的程度,涉及大量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和福利经济学模型。这种复杂的理论构建,对于需要通过考试、并最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人来说,往往是“看得懂但用不上”。我需要的不是对福利制度的批判性反思,而是如何设计一个公平且有激励作用的年终奖制度。更让我感到不适的是,书中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热议的敏捷HR、数据驱动决策等前沿话题,完全没有涉猎,仿佛这套教材的编写停留在二十年前的理论高地。因此,如果你希望通过这本书系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技巧,我必须明确告诉你,你找错“庙门”了。它更适合那些对国家社会政策有浓厚兴趣、并愿意进行纯理论研究的人士,而不是期待快速掌握职场技能的自考生。
评分从一个自考生的角度来看,时间是最宝贵的成本,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筛选和辨别教材的优劣。当我打开这本《自考教材人力资源本科 07484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我预期的是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能让我一步步构建起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框架。然而,这本书的结构更像是一系列不连贯的政策报告的集合。它对“人力资源”的理解,似乎仅仅停留在“劳动力作为一种被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的资源”这个层面,而完全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拥有的丰富内涵。例如,书里对“人才引进”的讨论,不是基于市场竞争力的分析,而是基于特定地区社会福利待遇的对比。这种将学科核心内容边缘化的处理方式,让人非常费解。我甚至开始怀疑,这门课程本身(07484社会保障学)是否就不是一门纯粹的人力资源专业课,而是被归入了某个更广泛的公共管理大类中,但教材的命名却误导了我们这些考生。我不得不去购买大量的补充材料,才能把缺失的人力资源核心知识点补齐,这无疑增加了我的学习负担和经济开支。
评分我是在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下买了这本被标注为“自考教材”的书,想着能系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然而,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精神上的“越野拉力赛”。这本书的叙事逻辑和内容侧重,让我感觉自己被扔进了一个庞大的社会政策迷宫。它的重点似乎完全放在了“社会保障”这个狭窄的领域,而对人力资源管理中至关重要的员工关系、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规划等核心模块几乎是蜻蜓点水,甚至直接略过了。比如,关于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章节,只用了一两页纸概述了一下概念,然后立马转入了对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的详细解读。这种内容分配的严重失衡,让这本书的“人力资源本科”定位显得极其可疑。我期望的是那种能指导我如何进行有效的“人才盘点”的书籍,结果得到的是如何理解和分析国家层面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调整细则。这让我非常困惑,如果我参加考试的内容都是关于社会福利的细枝末节,那我学习人力资源的意义何在?感觉这套教材的编写者,可能是将社会保障专业(或者叫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大纲,生硬地嫁接到了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标题之下,导致了知识体系的严重割裂和错位。
评分坦白说,我对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还是挑不出什么大毛病,纸张适中,字迹清晰,这方面符合一本正规教材应有的水准。但内容上的失望,是那种从心底里涌上的挫败感。我买了它,是想解决“如何管理好一个团队”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去深究“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性”的理论模型。书里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福利思想的演变,从俾斯麦的保险制度到凯恩斯的干预主义,理论推导严谨到令人发指,但真正能帮我写一份“员工手册”的实操指南,却寥寥无几。我尝试着寻找一些关于“冲突解决”或者“激励机制设计”的内容,结果发现这些部分要么被合并到了一个模糊不清的章节,要么干脆缺失了。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只对宏大的、自上而下的国家治理体系感兴趣,而对微观的、企业层面的“人”的管理活动兴趣全无。这就像你买了一本《汽车维修手册》,结果里面全是关于航空燃油标准的化学分析,对发动机拆解完全避而不谈。这根本就不是一本面向实用技能培养的教材,更像是一部高阶的社会政策史。
评分这本号称“人力资源本科”的自考教材,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设计得中规中矩,一看就是那种标准的官方出品。但翻开目录,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哪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读物?完全是一本社会保障政策的深度解读手册。我原以为会看到关于招聘流程、绩效考核、薪酬设计这些实操性强的内容,结果铺面而来的是一堆复杂的概念,比如社会保险的精算原理、社会救助体系的结构划分,甚至还深入探讨了养老金制度的代际公平性问题。这对于一个期望快速上手人力资源实务的自考生来说,简直是灾难。我记得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试图弄明白“多支柱养老体系”到底是怎么运作的,结果书里只是给了一堆宏观的理论框架,却鲜有具体的案例分析来辅助理解。更让人抓狂的是,很多章节的语言极其晦涩,充满了专业术语,读起来像是啃一本学术期刊,而不是面向自考本科生的教材。我真的怀疑,这书是不是印错了,内容和书名完全是南辕北辙。如果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力资源专员,这本书提供的知识点对我来说,实在太过偏离主线,起码在实操层面,它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可供借鉴的工具或方法论。它更像是一个社会学或公共政策学的入门教材,而不是一本面向职场应用的专业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