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子技术学习指导与习题详解

数字电子技术学习指导与习题详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冶杰,姜丽 编
图书标签:
  • 数字电子技术
  • 电子技术
  • 学习指导
  • 习题详解
  • 教材
  • 电子工程
  • 电路分析
  • 数电
  • 高等教育
  • 理工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石化出版社
ISBN:978751143131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024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9
字数:35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数字电子技术学习指导与习题详解》是为配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教学使用的辅助教材。全书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编写而成。全书按照《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的原有章节编写,明确了各章的教学要求;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了综述;列举了典型的例题,对解题思路、容易产生的错误加以分析,并给出了详尽的解答;最后给出了本章的习题和参考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学习指导与习题详解》适合于普通高等院校工科各专业学生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人员教学参考。

作者简介

  杨冶杰,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副教授,常年从事电气自动化及电子信息的研究与教学,曾主编《电子元器件选择及应用》等,参与编写《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书籍,对专业有独到见解和丰富的实践、实训经验。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数制和码制
1.1 教学内容及要求
1.2 内容综述
1.2.1 几种常用的数制
1.2.2 不同数制间的转换
1.2.3 二进制算术运算
1.2.4 几种常用的编码
1.3 典型题型及例题精解
习题与答案

第2章 逻辑代数基础
2.1 教学内容及要求
2.2 内容综述
2.2.1 逻辑代数中的三种基本运算
2.2.2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
2.2.3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
2.2.4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2.2.5 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2.2.6 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及其化简
2.3 典型题型及例题精解
习题与答案

第3章 门电路
3.1 教学内容及要求
3.2 内容综述
3.2.1 晶体管开关特性
3.2.2 TTL逻辑门电路
3.2.3 MOS门电路
3.2.4 各种参数计算
3.3 典型题型及例题精解
习题与答案

第4章 组合逻辑电路
4.1 教学内容及要求
4.2 内容综述
4.2.1 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特点
4.2.2 组合电路分析方法
4.2.3 组合电路设计方法
4.2.4 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
4.2.5 竞争与冒险
4.3 典型题型及例题精解
习题与答案

第5章 触发器
5.1 教学内容及要求
5.2 内容综述
5.2.1 SR锁存器
5.2.2 电平触发的触发器(同步SR触发器)
5.2.3 脉冲触发的触发器
5.2.4 边沿触发的触发器(D触发器)
5.2.5 触发器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
5.3 典型题型及例题精解
习题与答案

第6章 时序逻辑电路
6.1 教学内容及要求
6.2 内容综述
6.2.1 时序逻辑电路特点
6.2.2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6.2.3 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6.2.4 常用集成芯片
6.3 典型题型及例题精解
习题与答案

第7章 半导体存储器
7.1 教学内容及要求
7.2 内容综述
7.2.1 只读存储器
7.2.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7.2.3 存储容量的扩展方式
7.3 典型题型及例题精解
习题与答案

第8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
8.1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8.2 内容综述
8.2.1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LA)
8.2.2 可编程阵列逻辑(PAL)
8.2.3 通用阵列逻辑(GAL)
8.2.4 可擦除的可编程逻辑器件(EPLD)
8.2.5 复杂的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8.2.6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电路(FPGA)
8.2.7 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In-SystemPLD)
8.3 典型题型及例题精解
习题与答案

第9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
9.1 教学内容及要求
9.2 内容综述
9.2.1 施密特触发器
9.2.2 单稳态触发器
9.2.3 多谐振荡器
9.2.4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9.3 典型题型及例题精解
习题与答案

第10章 数-模和模-数转换
10.1 教学内容及要求
10.2 内容综述
10.2.1 D/A转换器
10.2.2 A/D转换器
10.3 典型题型及例题精解
习题与答案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数字电子技术:理论精要与实践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的数字电子技术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逻辑门电路原理出发,逐步引导读者理解和掌握现代数字电路的设计、分析与应用。全书内容编排紧凑,理论讲解严谨又不失生动,辅以丰富的实例和详实的解析,力求让读者在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能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数字电路基础理论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进入数字电子世界的基石。我们将从最基本的概念——二进制数及其运算开始。理解二进制数是掌握后续所有数字逻辑的基础,因此,本书将详细阐述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并深入讲解二进制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补码、原码等表示方法,为后续逻辑运算打下坚实基础。 随后,我们将聚焦于数字电路的核心——逻辑门。我们将逐一介绍“与”、“或”、“非”、“与非”、“或非”、“异或”等基本逻辑门的功能、符号和真值表,并通过具体的电路图解析其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讲解布尔代数的基本定理和定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摩根定律等,并演示如何运用布尔代数对逻辑表达式进行化简。这一过程不仅是掌握逻辑运算的工具,更是培养严谨逻辑思维的关键。 接着,本书将引导读者探索组合逻辑电路。我们将从最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译码器、编码器、多路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入手,详细解析它们的逻辑功能、结构和应用场景。例如,我们将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译码器如何将二进制输入转换为特定的输出信号,多路选择器如何在多个输入信号中根据控制信号选择一个输出,从而理解它们在数据选择、信号路由等方面的核心作用。 然后,我们将转向时序逻辑电路,这是数字电路中引入“记忆”概念的关键。本书将详细介绍触发器,包括基本触发器(SR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T触发器)的工作原理、状态转移图和时序图。我们将重点分析它们在存储信息、构建状态机等方面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讲解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寄存器,如移位寄存器和并行寄存器,以及计数器,包括异步计数器和同步计数器。通过对这些电路的深入讲解,读者将能理解它们如何实现数据的存储、转移和周期性计数,为理解更复杂的数字系统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组合与时序逻辑电路设计与分析 在掌握了基本的数字逻辑门和电路单元后,本部分将进一步提升读者的设计和分析能力。我们将引入卡诺图(Karnaugh Map)这一强大的逻辑化简工具。通过大量实例,我们将演示如何使用卡诺图来化简复杂的布尔表达式,从而设计出更简洁、高效的组合逻辑电路。本书将覆盖两位、三位、四位甚至五位变量的卡诺图化简方法,并讲解如何处理“无关项”,以获得最优化的电路设计。 除了卡诺图,我们还将介绍其他逻辑综合工具和方法。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现有的集成电路芯片,如74系列和4000系列逻辑芯片,来快速构建功能电路。本书将提供丰富的示例,展示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硬件搭建,例如使用逻辑门搭建简单的加法器、减法器。 在时序逻辑电路方面,我们将深入讲解状态机的设计与分析。我们将介绍有限状态机(Finite State Machine, FSM)的概念,并详细阐述摩尔(Moore)型和米利(Mealy)型状态机的区别与联系。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系统需求,绘制状态转移图,编写状态转移表,进而设计出相应的时序逻辑电路。我们将通过实际的例子,如交通灯控制器、电梯控制系统等,来演示状态机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强大应用。 第三部分:复杂数字系统与进阶主题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走向更广阔的数字电路应用领域。我们将深入探讨数字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存储器。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类型的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如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以及只读存储器(ROM),如掩膜ROM(M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写可编程ROM(EPROM)和电可擦可编程ROM(EEPROM)。我们将分析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读写时序以及在系统中的应用。 接着,我们将引入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这是现代数字系统的“大脑”。本书将介绍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包括运算逻辑单元(ALU)、控制器、寄存器组等,并阐述指令的执行过程。我们将分析微控制器如何集成CPU、存储器和I/O接口,使其成为独立的计算单元,并提供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微控制器选型建议。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数模转换(DAC)和模数转换(ADC)技术。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DAC和ADC,如逐次逼近型ADC、双积分型ADC、R-2R网络DAC等,并分析它们的转换原理、分辨率、转换速度等关键参数。读者将了解如何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这在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等领域至关重要。 第四部分:数字逻辑设计工具与实践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本书的最后部分将介绍现代数字逻辑设计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我们将简要介绍硬件描述语言(HDL),如Verilog和VHDL,并演示如何使用HDL来描述和仿真数字电路。虽然本书不侧重于HDL的深入教学,但我们将展示HDL在电路设计自动化和验证中的重要作用,为读者进一步学习提供方向。 本书还将提供一些实际的数字电路设计项目案例,涵盖从简单的逻辑功能实现到中等复杂度的系统设计。这些案例将引导读者一步步完成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逻辑设计、仿真验证和电路实现。通过这些实践项目,读者将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总结: 《数字电子技术:理论精要与实践探索》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导向和知识广度于一体的数字电子技术学习指南。本书力求以清晰的逻辑、丰富的案例和详实的讲解,帮助读者构建起扎实的数字电子技术知识体系,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在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自动化等领域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等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工程师和广大数字电子技术爱好者。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自信地应对数字电路的挑战,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科技领域中不断探索与进步。

用户评价

评分

在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过程中,我最大的痛点就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脱节。很多书上讲的理论头头是道,但到了动手实践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或者遇到的问题总是教材上没有提及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的习题详解部分,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每道习题的解析都非常详细,不仅仅是给出答案,更是将解题思路、关键步骤、可能遇到的陷阱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点都一一阐述清楚。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还会提供多种解题思路,有时候甚至是更优化的解题方法,这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并且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书中的一些设计实例,更是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例如一个简单的数字钟或者一个简单的计数器,它会从逻辑设计、元器件选择到最终的实现过程都有详尽的讲解,这让我觉得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可以落地生根的。

评分

说实话,一本好的技术学习资料,最终的衡量标准是它能否帮助我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提升我的技术能力。在这本书的帮助下,我发现自己在理解和解决数字电路问题时,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了。过去那些让我头疼不已的逻辑分析和时序设计,现在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有了清晰的框架。我特别喜欢它在习题设计上的梯度性,从最基础的概念巩固到复杂的系统设计,难度循序渐进,每一阶段的习题都能有效地检验我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而且,对于那些比较难的题目,它提供的详尽解析,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我甚至把这本书当作一个“问题库”,在工作中遇到类似的电路问题时,我都会翻阅里面的相关章节和习题,往往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本书确实让我从“知道”变成了“做到”,并且提升了我的“做得更好”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那种千篇一律的学术封面,而是巧妙地将一些经典的数字电路符号(比如与门、非门、触发器)以一种抽象艺术化的方式融入其中,色彩搭配也比较鲜明,让人感觉这本书是既有深度又不失活力的。当我拿到实体书的时候,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泛黄易碎的劣质纸,而是那种略带磨砂感、印刷清晰的纸张,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非常有分量,这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在开始阅读之前,我翻阅了目录,发现章节的设置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逻辑门电路讲起,逐步深入到组合逻辑、时序逻辑,最后还涉及到了常用的集成电路芯片和一些设计实例。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对于我这种基础相对薄弱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让我觉得这本书能够一步步带领我攻克数字电子技术的难关。而且,书中的插图质量也很高,不仅仅是简单的电路图,还穿插了一些实物图和流程图,这对于理解抽象的概念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它没有那种死板的教科书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活泼的语言来讲解技术。比如,在讲解复杂的逻辑门电路组合时,它会用一些生动的类比,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电路的功能。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数字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比如智能手机的内部结构、电视遥控器的原理等等,这些都让我觉得数字电子技术离我们并不遥远,也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些章节的结尾,它会设置一些“趣味挑战”或者“未来展望”的小栏目,引导读者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或者去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个良师益友,在我学习的道路上不断给予我启发和动力。

评分

作为一个在数字电子技术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巩固基础、拓展视野的书籍。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种“直击要害”的讲解方式。它不会像一些教材那样,上来就堆砌大量的公式和理论,而是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清楚一个概念的核心,然后再辅以严谨的数学推导和实际的应用案例。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每一个重要概念的“前世今生”的梳理,它会告诉你这个概念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在实际工程中有哪些应用,以及它与其他概念之间的联系。这一点对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易错点提醒”和“进阶思考题”,这绝对是亮点!我过去在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会因为一些细微的理解偏差而走弯路,而这本书恰恰能在这些关键节点给予及时的引导,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需要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你拨开迷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