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國內第一部同伴教育專著。同伴教育是國際非正規教育領域廣受歡迎的參與式教育方法。作者集十數年研究及實務經驗,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紮實的功底,使《同伴教育:理論與實踐》兼具研究及實務雙重價值,具有廣泛的實用性。除艾滋病防治、校園暴力預防等,已擴展至企業內訓、青少年心靈成長、親子、夫妻、老年空巢等多個社區工作領域,極大地延展瞭教育空間。
作者簡介
任葦,女,歐洲委員會專傢網絡首位中國訪問學者,教育部、聯閤國兒童基金會閤作項目專傢組成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係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首批注冊心理師,德國MEG催眠研究院催眠治療師,中德係統式傢庭治療師,中央電視颱CCTV少兒頻道特約專傢,中國教育一颱CETV-1《師說》欄目主講專傢。主要研究方嚮兒童青少年傢庭治療,夫妻、親子治療,同伴教育、企業EAP谘詢等。受聘為聯閤國亞太經社會、世界銀行、聯閤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擔任項目專傢,主持多個青少年國際閤作項目,曾代錶中國項目組在聯閤國亞洲總部、香港薩提亞國際大會、布萊梅國際催眠大會及美國國際超心理學大會做主題發言,有20多年臨床谘詢經曆,為3000餘人次個人、團體谘詢培訓,積纍瞭豐富的實務操作經驗。曾為比爾.蓋茨基金會、長江商學院、愛立信、諾基亞、中國人壽、廣發銀行等多傢中外企業心理課程主講。
目錄
上篇 理論篇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問題的緣起
第二節 同伴教育的誕生
第三節 同伴教育的意義
第二章 同伴教育的界定
第一節 廣義與狹義的教育
第二節 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
第三節 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第四節 同伴和同伴教育
第三章 同伴教育的曆史
第一節 國外同伴教育的曆史迴顧
第二節 國內同伴教育的研究及應用
第三節 國內同伴教育麵臨的主要問題
第四章 同伴教育觀
第一節 受教育權與人的未定性
第二節 教育觀與同伴教育觀
第三節 同伴教育觀反思
第五章 同伴教育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後現代主義視域下的同伴教育
第二節 社會學視域下的同伴教育
第三節 文化人類學視域下的同伴教育
第四節 心理學視域下的同伴教育
第五節 傳播學視域下的同伴教育
第六節 團體心理治療視域下的同伴教育
第六章 同伴教育的要素
第一節 同伴教育的實施主體
第二節 同伴教育的實施客體
第三節 同伴教育的實施目標
第四節 同伴教育的影響因素
第七章 同伴教育的類型與方法
第一節 同伴教育的類型
第二節 同伴教育的原則和方法
第八章 同伴教育的展望
第一節 傳統正規教育與同伴教育比較
第二節 傳統教育及同伴教育的共通性
第三節 各領域同伴教育的拓展
第四節 新媒體與同伴教育
下篇 實踐篇
第九章 同伴教育的應用(上)
第一節 艾滋病預防及健康教育
第二節 性與生殖健康教育
第三節 校園暴力預防
第十章 同伴教育的應用(中)
第一節 流浪兒童乾預
第二節 失學兒童的同伴教育
第三節 童工的同伴教育
第十一章 同伴教育的應用(下)
第一節 癮癖戒斷的同伴教育
第二節 大學生心理健康同伴教育
第十二章 同伴教育者(上)
第一節 同伴教育者的作用
第二節 同伴教育火種的選拔和培訓
第三節 同伴教育火種如何設計活動
第十三章 同伴教育者(下)
第一節 同伴教育火種工作的原則
第二節 培養同伴教育者的目的及作用
第三節 同伴教育氛圍的營造
第十四章 生活技能與同伴教育的實施
第一節 生活技能及其應用
第二節 生活技能與同伴教育的實施
第十五章 同伴教育者的故事
故事一 那根珍藏的紅絲帶……
故事二 我被工友戲稱為“流氓張”
故事三 我的同伴教育故事
故事四 我們在火車上侃同伴教育
故事五 QQ上的“同伴之窗”
故事六 告訴同伴們
故事七 “同伴教育”——我的義務社區兼職
故事八 我的“同伴教育”之緣
故事九 同誌文化、同伴教育與預防艾滋病
故事十 我講我的同伴教育故事
故事十一 同伴教育的收獲
故事十二 在“一夜情”夥伴中傳播火種
故事十三 生命相托,關注健康
故事十四 艱巨並快樂的使命——艾滋病同伴教育點滴記錄
故事十五 大學最大的收獲——校園外的同伴教育
故事十六 履行承諾,以“愛”製“艾”
故事十七 料得明年花更好
故事十八 瞭解艾滋關注生命
故事十九 同伴教育的“平常”感受
故事二十 低保戶中的“同伴教育專傢”
故事二十一 傳播美的使者
第十六章 同伴教育實務操作案例集
第一節 艾滋病防治專題
第二節 防治成癮及藥物濫用專題
第三節 性與生殖健康專題
第四節 農村青年生活技能專題
第五節 青少年自我認同專題
第六節 青少年人際關係專題
第七節 青少年與傢庭及父母關係專題
第八節 大學生職業規劃專題
前言/序言
序
一 這本書想說什麼?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同伴教育的專著,一本學術作品承載的意義,是其現實性和必要性。今天,同伴教育的現實性及必要性何在?
這是一個新領域,談到同伴教育,就不能不談及教育。從教育的觀點齣發,同伴教育是教育,教育是科學,筆者力求對這門開展於教室之外、發生在同齡人之間,關於如何輕鬆、安全而又富有信任感地獲取知識、提高技能、改變態度進而影響行為的科學,做齣一個公允的評價。探討的內容包括:在同伴與同伴、人與人的交流中,我們知道什麼?是怎麼知道的?還有什麼是我們至今依然不知道,卻有待發展的?
那麼,何謂教育呢?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間,很難達成共識。以中國的小學為例,古代小學教育是七歲到十二歲,它的教學宗旨、目標,就是培養孩子的正知正見,所謂“童濛養正”,即是普世皆然、亙古不變的真理。諺語“少成若天性”,即兒童時期養成的品性,就如同天性一樣,會“習慣成自然”。這兩句話雖然是老生常談,但細想想,卻自有深遠的道理。與今天小學生垂著頭、拽著拉杆箱上學,評價學生的標準唯分數至上、唯成敗論英雄相比,孰是孰非,難有定論。
同樣,古代私塾中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資質和性格特點,教書先生會單獨給每個學生開列個人化的書單供其閱讀,科舉試捲的命題和批閱,也都沒有統一的標準化答案,除非考官營私舞弊。通過科舉精心選拔人纔,同樣具有類似今天人力資源麵試官利用專業量錶和問捲調查測試選拔人纔的信度與效度。以唐朝為例,也正是通過這樣的科舉考試,纔使得一些並非齣自皇室宗親,而是齣於民間山野的普通百姓金科中榜,治理朝綱,也纔使得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能夠將從李傢手裏奪過來的江山打理得井然有序,甚至齣現“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太平和清明,這可以算是按照受教育者的個性因材施教的成功典範。
又如“荷馬史詩”,文明的延續靠的不單單是文字典籍,還有詩人、歌者的傳唱,即使在今天,受到國傢文化主管部門支持和聯閤國教科文組織贊譽的中國“土風計劃”,也是以滇西北人口稀少的少數民族居住地為試點,從小組入手,引導促建村寨的傳習係統,培育底層傳習機製;吸引各界參與文化的“積極造血”,讓民間文化傳承在現代勞動循環中實現價值;並將這個模式放在廣義的社會背景下加以推動,從而獲得社會支持。這種文化的“活化”傳承,包括兩個層麵的含義,一層含義是相對於過往靜態的搶救,強調活態的傳承;另一層含義則是將文化“賴以生存的環境和空間”保持下來,其核心就是民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期望以往由於人跡罕至、交通受阻,經由族中長者口口相傳的少數民族文化在打開山門之後依然能夠薪火相傳。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就是很好的同伴教育。
可見,教育本身的內容含義頗豐,形式不拘一格。而學習原本也是性情之事,不是一種索取,而是一種探尋。教育素有遺傳決定論和環境決定論之爭,也曾有如華生者宣稱:給我一打兒童,我可以任意把他們培養成小偷、醫生、律師。
本書無意介入何為更科學規範的教育爭論,隻是希望能夠對同伴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做一個盡量客觀全麵的介紹,希望能夠以更廣闊的視角和更開放的心態來詮釋教育、同伴教育;或者說我們可以重新迴頭嚮祖先學習,讓教育迴歸本真,迴到最真實、自然、輕鬆的環境中去,迴到最需要也最渴望接受教育的人群中去。如果每個閱讀本書的人,都能抱著這樣一個開放的心態看待教育,那麼你對同伴教育的理解和接納就容易多瞭。
二 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教什麼?
國際同伴教育的研究由來已久,亞裏士多德時期就已經顯露同伴教育的端倪,但作為一個被清晰界定的理論概念則始於1988年,歐美等國已經將同伴教育納入青少年性健康等領域,我國的研究則起步很晚,雖然已經有一些這方麵的研究論文,但還是比較少,相對而言,可資藉鑒的理論和實務操作經驗都較為匱乏。與正規教育相比,同伴教育是指在特定的人群中存在的交流或者教育的方式,通過在一起分享知識、訓練技能、轉變觀念,利用同輩的影響力,彼此之間傳遞健康嚮上的思想、知識,以喚起共鳴,促使青少年教育內化的一種教育方式。筆者以為,同伴教育中的“教育”既指思想、知識的傳遞,也指技能行為的影響,同時還包括某種程度上態度和觀念的轉變,屬於綜閤寬泛的大教育概念。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同伴教育既是一個普遍流行的概念,同時“它暗示著一種方法,一種交流渠道,一種方法論,一種哲學,一種策略”。同伴教育的英文為:peer education。從詞根來探源,在古老的存在國王和王後的時代(英國),peers是指貴族、領主、身份尊貴的人。“peers”這個詞是指“一個人與另外一個人平等地站在一起,一個人歸屬於有著和他相同年齡、階級或地位的某個社會群體”。在當代,這個詞語逐漸開始有“同輩”“平等”“相像”“閤夥”“搭檔”等含義(見《牛津詞典》)。最近,這個詞被頻繁地與教育、訓練等放在一起使用。在這個意義上,國內外學者對同伴教育做瞭如下定義。
John Sciatic給同伴教育下的定義是:“年齡或社會地位相似的人之間相互分享信息、價值與行為”。具體來說,是指具有相同年齡、性彆、生活環境和經曆、文化、社會地位或由於某些原因使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以實現教育目標的一種教育形式。他們往往是同齡人或同性彆的人,一般來說,由其中一人或數人(有時經過培訓)嚮同伴們講述自己的經曆(如患性病、艾滋病及接受治療的經曆)和體會(如性夥伴協商使用安全套的體會)、認識(如對性病、艾滋病傳播途徑的認識,什麼情況下不會傳播等)以喚起共鳴,或充當積極的榜樣角色,通過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和受教育者進行交流,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 筆者為何關注同伴教育?
1992年,筆者接診瞭剋拉瑪依火災後青少年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的個案谘詢。筆者當時有20多年的心理學臨床經驗,是中國心理學會首批注冊心理師,已獲得德國MEG催眠治療研究院催眠治療師證書及中德係統式傢庭治療師證書。為3000餘人次做過個人、團體心理谘詢和培訓,積纍瞭豐富的實務操作經驗。
在接觸臨床實務之前,筆者是一個深受正規教育滋養也深受正規教育“馴化”的人,骨子裏覺得除此之外其他都是旁門左道,不可能對人産生什麼大的影響。但心理谘詢的臨床實踐,讓很多書本理論無以應對。即使心理問題的名稱相同,但每個來訪者卻韆差萬彆,來訪者本身也給瞭筆者很多教育和啓迪。一個非常偶然的機緣,筆者接觸到瞭同伴教育。
2002年,由中華全國青年聯閤會和聯閤國亞太經社會(UNESCAP)主辦的“關注亞太地區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項目在中國啓動,由於做瞭大量實務及臨床工作,由當時北京團市委少年部陳愛民部長牽綫,將筆者介紹給瞭中華全國青年聯閤會和UNESCAP,自此同伴教育進入並成為筆者主要的研究領域之一。隨後筆者主持過世界銀行、中華全國青年聯閤會“防艾青年同伴教育”“青年同伴教育師資培訓”;聯閤國兒童基金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校外青少年生活技能培訓”,聯閤國兒童基金會、全國婦聯“預防校園暴力”;聯閤國兒童基金會、民政部“流浪兒童乾預”等國際閤作項目,以上這些項目都是以同伴教育的方式進行的。或許因為心理學的專業背景,筆者能以局外人的眼光審視同伴教育。隨著實踐經驗的豐富,筆者對同伴教育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入,開始瞭對同伴教育的思考和本書的寫作構想,迫切感到有很多研究和實務經驗想與大傢交流。時至今日,帶著十多年的收獲和經驗,忐忑地把這本書呈現在大傢麵前。本書像一個新生兒,滿懷對世界的好奇,同時也惴惴於世界的審視。然而新書付梓,一如新生命的降臨,長得是否標緻、人生是否平順,褒貶評判都不那麼重要瞭,十月懷胎,十年醞釀,無論如何,過程本身就值得慶賀。
四 這本書寫給誰看?
最初寫作的目的是想給參加過培訓的同伴教育者做活動指南,隨著資料的收集和寫作的深入,發現這本書的應用領域遠比最初想象的要廣闊得多,隻要閱讀者是個有心人,就能從中找到你需要的內容。
1.寫給專業人員
專業人員包括理論研究者、理論的使用者和運用者,比如對同伴教育領域感興趣的專業研究人員、團體心理治療師、專業社會工作者以及願意在課堂上加入參與式互動、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的正規教育工作者。
2.寫給青少年工作者
青少年工作者包括各大部委、各省市青少年國內外項目官員、NGO組織的管理者、人力資源管理者、社區工作人員、教師、共青團乾部、少先隊輔導員。
3.寫給兼職同伴教育者
兼職同伴教育者包括曾經參與過同伴教育培訓,成為兼職的同伴教育者以及接受或沒接受過同伴教育,但將來準備成為同伴教育者的人。
4.寫給渴望自我成長的人
人生就是一種修行,生命的珍貴在於它的不可重復,每個人隻能經曆一種人生。閱讀和聆聽他人的生命故事,就如同打開一扇扇全新的生命之窗,讓自己經曆無數次絢麗的生命之旅,故這本書也奉獻給每一位對自我心靈成長充滿好奇,並願意真誠探索的朋友。
五 這本書的特色、結構和環保優勢
本書的特色是理論與實務並重,除瞭吸收國內外最新的相關研究成果外,也嘗試把同伴教育置於教育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傳播學的多維視野下,綜閤運用人類學、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學科的觀點,多角度、多層次地探討同伴教育的特點、意義、價值和功能。
全書共十六章,分為上、下兩篇,分彆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麵加以介紹。尤其是,在下篇實踐篇中加入瞭參加過世界銀行、中華全國青年聯閤會青年同伴教育師資培訓的20多位同伴教育者的故事,以文本的方式嚮大傢敘述瞭他們各自不同的同伴教育經曆,以一種獨特的質性研究視角供大傢觀察、討論、研究和評鑒,這在國內類似專著中尚不多見。書中設計瞭專門章節為同伴教育者、社區工作者、青少年管理者、人力資源主管和共青團乾部、少先隊輔導員呈現同伴教育實務操作案例,為使用方便,每個操作模闆都單獨成章,開展同伴教育時,可根據具體活動需要,將單獨章節裁剪下來,無論供同伴教育者做培訓指南還是作為同伴教育者的學習資料都方便易行、低碳環保,這種設計不但體現瞭書稿的人性化,而且在為研究者提供參考的同時也極大地增強瞭本書的實用性。
六 對同伴教育獨特性的認識
第一次也是全國唯一將HIV感染者引入同伴教育的培訓,讓接受同伴教育的青年真正地接受瞭一次人性的考驗,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也為在以往類似研究中最難考察的“態度”環節找到瞭可資佐證的實例,在此引用瞭部分同伴的感受:
同伴1:剛開始隻是覺得王洪立和孟林跟其他學員有些不太一樣,下課後也似乎有意無意地避開人群,後來王洪立訴說自己感染病毒後被歧視,屈辱得想把裝滿自己血液的針管的針頭紮進在街上遇到的每個人時,我被深深地震撼瞭……
同伴2:以前不瞭解艾滋病,覺得被歧視是很正常的事,聽瞭王、孟二人的故事,突然覺得我們這些旁觀者太冷漠,我要為此做點什麼……
同伴3:說實話,同伴教育一分錢也不發,要是衝著錢來,我早就走瞭!這個世界值得我想搭上力氣做的事兒不多,這算一件吧……
……
看瞭上麵的感言,你的感受是什麼?
國內學者對於同伴教育見仁見智,評價不一。有些學者認為同伴教育隻在某些領域,比如防治艾滋病、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生活技能培訓等方麵有其獨特的效果,而在某些領域則鞭長莫及;有些學者則認為同伴教育的效果值得懷疑。十幾年的親身經曆,讓我感悟到同伴教育的效果如何,人是關鍵!不管你有多麼精準的研究設計,多麼嚴謹的治學態度,多麼完善的研究方法,說到底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呈現的還是人和人的關係;教育的效果如何,關鍵還是在於實施教育者的態度和對受教育者的關懷。換句話說,與教育者如何看待世界、看待人,如何建構世界的方式息息相關。關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誰是中心的爭論,關於質和量的研究範式孰優孰劣的爭論,關於教育公平和專業倫理的公正,無一不在拷問同樣的問題:什麼纔是研究需要關注的焦點?
以5·12汶川地震心理救援為例。在震後第一時間,作為奔赴一綫的心理谘詢師,麵對人力無法掌控的大自然災難,在滿目瘡痍和彌漫的哀傷中,理論和技術已顯得微不足道,相反,谘詢師如何看待從廢墟中走齣來的幸存者至關重要。如果谘詢師認為自己是救世主來施捨憐憫和同情的話,谘詢齣的來訪者即淒淒哀哀、自憐自艾,或怨天尤人;而谘詢師若認為來訪者是生命的強者,能在眾多親人離世後,不拋棄不放棄頑強求助,對生命更有發言權,值得被尊重、被仰視,谘詢師能做的就是認真聆聽其不屈的生命故事並給予溫暖陪伴,就能看到奇跡:來訪者近乎絕望地前來,卻滿懷希望、帶著生命尊嚴離開……谘詢師的態度,谘詢中的互動、反饋,影響著來訪者如何看待自己、看待生命、看待未來。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效果的核心,檢視的同樣不止教材的內容,教育理論的嚴謹、方法的科學,它考驗的更是人與人的關係,人對人的態度,考驗的是教育者對自己、對世界和對他人的認知。如果能在所有方麵經受住考驗,順利通關,同伴教育不但可以在現有的預防艾滋病、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生活技能培訓等領域取得成效,甚至可以延伸到教室之外的任何一個正規教育無法企及的角落,當然也能在未來延伸到無限廣闊的領域中去。
七 本書遭遇的難題
筆者希望把同伴教育研究、實踐十多年來所獲得的經驗教訓,所思、所感、所惑都與大傢交流,總想在一本書中把全部內容都囊括進去。
但理論與實務夾雜,結構和開放並存,嚴謹和靈活兼顧,使自己在寫作時常常難以駕馭,經受著考驗和挑戰。抑或書中內容還不太成熟,操作部分也難以詳盡,更談不上完美。然而探索之路畢竟需要有人邁齣第一步去嘗試,以拋磚引玉,吸引後來者居上。作為國內第一部同伴教育專著,不免戰戰兢兢,期待大傢理解、支持、驗證和批評。
八 本書要感謝的人
本書成稿要感謝很多人,首先要感謝中華全國青年聯閤會國際部董霞部長和宋基會部長牽綫搭橋,讓筆者在2002年就有幸接觸到國際領域通行的同伴教育,也開拓瞭國際青聯事務與學術界閤作先河,延伸瞭青年工作的“手臂”;經由中華全國青年聯閤會引薦,結識瞭聯閤國亞太經社會項目官員辛婉華女士、希芭女士,世界銀行項目官員肖麗萍女士,聯閤國兒童基金會王廣宇女士,北京團市委張麗紅女士、梁怡女士,海澱團區委祁治國先生、李航先生、張衛海先生、韓鷺女士,石景山團區委原在會先生、吳燕女士、丁玥女士,朝陽區團委崔潔女士,他們在同伴教育試點中給予瞭大力支持,中華全國青年聯閤會、聯閤國亞太經社會、世界銀行在項目政策、資金上也給予瞭大力支持,使項目得以持續發展。項目培訓齣的100多位同伴教育者,傳遞防治艾滋病、關愛生命的知識、技能、態度,讓數萬名青年深受福澤、獲益良多。
感謝衛生部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羅玫老師,沒有她帶領團隊的多年耕耘,在感染者中贏得的尊重和影響力,我們無法在同伴教育項目中邀請到王洪立(HIV感染者)、孟林(HIV感染者)兩位特邀同伴嘉賓。他們拋開世俗偏見,甘冒被歧視的風險,勇敢地站齣來,為同伴教育者現身說法,無疑是壯舉!即使是在今天,人們對艾滋病有瞭更多的瞭解,麵對整個社會大環境的歧視,他們的公開露麵依然需要莫大的勇氣。他們在整整4天的全封閉培訓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瞭現場的每個人,也讓我們的項目培訓在整個北京乃至全國的同伴教育中成為唯一有HIV感染者參與其中的項目,讓同伴教育者經受住瞭人性的考驗,為自己交齣一份滿意的人生答捲。
感謝筆者所在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簡稱中青院)科研基金的贊助,使本書得以齣版;感謝陸士楨教授一直以來的指導和關心,感謝吳魯平教授的鞭策以及在各方麵給予的大力支持;感謝陳穎同學提供的同伴教育者訪談資料和
同伴教育:理論與實踐 [Peer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同伴教育:理論與實踐 [Peer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同伴教育:理論與實踐 [Peer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同伴教育:理論與實踐 [Peer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