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拓跋鮮卑
評分《中西火炮與英法聯軍侵華之役》可為軍事部門史料、中國近代史、博物館火炮史研究提供基礎資料;同時可供科學技術史、軍事技術史愛好者參考閱讀。《中西火炮與英法聯軍侵華之役》對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西火炮的材質進行金相組織研究;對清軍失敗原因的探討,從技術與社會因素結閤的角度加以深化。《中西火炮與英法聯軍侵華之役》資助費5萬,《中西火炮與英法聯軍侵華之役》可供科技史、軍事史、科技考古等領域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參考,同時可作為軍事史、兵器史等專業教材使用;可供熱心於軍事火器學的青少年讀者閱讀。
評分19世紀中葉前後,中西方軍隊對抗方式主要是陸海炮戰,火炮是最重要的武器。清朝在戰爭中失敗的原因頗多,中西方軍事技術尤其火炮技術的懸殊差距是一個極為重要卻不爭的事實。《中西火炮與英法聯軍侵華之役》指齣清軍鐵炮的劣勢和作戰方式的陳舊,是其守衛失敗的關鍵;英法聯軍鐵炮的優勢和新作戰方式的采用,是其侵略得逞的原因;軍事技術變革與整個社會政治製度、文化生活的變革存在著互動關係。《中西火炮與英法聯軍侵華之役》可加深國人對清軍“炮不利”與侵華聯軍“炮利”問題的理解,進而對近代中西軍事史以及技術社會史的研究有所提升。
評分第二章 烏桓的社會製度
評分二、東鬍早期的社會和文化
評分評分
劉漢民,1962年11月生於山東青島,分彆於1983年、1988年、2001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南開大學。2001-2003年在天津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現為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第6屆特約研究員兼體製改革組召集人。2007年受威廉姆森(Oliver E.Williamson)教授擔保赴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作為期18個月的訪問研究。主要研究方嚮為企業理論與企業製度、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比較製度分析等。曾在《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和《經濟學動態》等學術期刊發錶多篇有影響的論文,被轉載、引用數百次,參與撰寫的《公司治理》一書獲第11屆孫冶方經濟學奬和天津市優秀社科著作特等奬。
評分加深國人對清軍“炮不利”與侵華聯軍“炮利”問題的理解,進而對近代中西軍事史以及技術社會史的研究有所提升。
評分第三章 烏桓族的興衰及其與中原王朝的關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