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麵寒冰——默剋爾的德國十年 [DIE DEUTSCHE ANGELA MERKEL UND W]

直麵寒冰——默剋爾的德國十年 [DIE DEUTSCHE ANGELA MERKEL UND W]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海爾福˙伯爾曼 著,董玲 編,周思婷 等 譯
圖書標籤:
  • 默剋爾
  • 德國
  • 政治
  • 曆史
  • 人物傳記
  • 歐洲
  • 冷戰後
  • 領導力
  • 外交
  • 社會變革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四川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20094293
版次:1
商品編碼:11684195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DIE DEUTSCHE ANGELA MERKEL UND W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8
字數:193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德國政治記者獨門揭秘默剋爾及其權力世界
  ★德國《明鏡周刊》盛贊本書研究詳實、信息完整,為讀者披露瞭默剋爾從政路上不為人知的艱辛。
  ★1989年,默剋爾35歲,初入政壇
  ★2005~2015年,默剋爾執政十年,德國煥然一新
  德國第1位“女掌門”
  領導德國平穩度過歐債危機
  被譽為“歐洲大陸的管理大師”
  被稱為“當今世界強大的女人”
  讓德國成為世界政治經濟的重要領導力量
  ……
  默剋爾和她創造的十年神話
  ★全方位獨門揭秘默剋爾及其權力世界
  默剋爾的從政之路也是意外。她原是物理科學傢,在“柏林牆”倒塌前一年成為東德政府的發言人,就此踏入政壇。2005年,她當選德國總理並三次連任。執政德國十年的她,不僅擁有德國選民的廣泛支持,還是歐洲政壇有影響力的領導人。
  隨著歐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又站上瞭歐洲領導人的位置,不隻是經濟上的,更是政治上的實質領導。能象徵這次領導的,除瞭德國總理默剋爾之外彆無他人。默剋爾,可說是現代德國的代錶。

內容簡介

  

  2005年,安格拉?默剋爾當選德國總理,隨後三次連任。她不僅擁有德國選民的廣泛支持,還是歐洲政壇有影響力的領導人。2005-2015年,正是默剋爾主政德國的十年。
  《直麵寒冰——默剋爾的德國十年》是一本關於德國總理默剋爾的紀實性圖書。它從默剋爾的執政理念及政治態度上全麵講述瞭在默爾剋領導下德國呈現齣的嶄新麵貌。《直麵寒冰——默剋爾的德國十年》以默剋爾為主綫,從默剋爾熱愛歌劇及足球的“普通生活”到對歐債危機的應對,從默剋爾執掌的保守黨到關乎民生的核能問題,從默剋爾的戰爭策略到她的“國傢原則”,從默剋爾對資本主義的態度到她認為的“權力本質”,從德國作為歐洲領導者的地位到默剋爾的未來,全麵而詳盡地闡釋瞭默爾剋政府的對內政策及對外策略。總的來說,本書是一本以詳實的研究、完整的信息脈絡,為讀者全方位展示默剋爾完整的政壇生涯和職業女性風采的圖書。

作者簡介

  海爾福·伯爾曼,生於1969年,專修歐洲政治與曆史,曾就讀德意誌新聞學院。多年來,他作為德國《日報》駐聯邦議會的記者,得以齣入默剋爾左右。 2011年起,擔任《法蘭剋福匯報》“周日版”的政經特約記者,專門報道默剋爾的政治舉措。2012年,他被德國媒體選為最佳政治記者。

  周思婷,本科就讀於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係,後以優異成績保送同濟大學德語係攻讀德語語言文學碩士。讀研期間發錶瞭《德國人的“幸運符”》等多篇論文,並獲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奬學金赴德交流,走訪漢堡、柏林、法蘭剋福、美因茨、沃爾姆斯、曼海姆、海德堡、凱瑟斯勞騰、慕尼黑、荷蘭、法國等城市和國傢。

目錄

001前言
005第一章 默剋爾的“普通”生活
025第二章 默剋爾與歐債危機
043第三章 保守黨的掌門人
067第四章 核能問題的是與非
089第五章 來自東德的女總理
111第六章 默剋爾的戰爭策略
135第七章 默剋爾與她的“國傢原則”
153第八章 默剋爾與資本主義
175第九章 默剋爾的權力本質
203第十章 歐洲的半個霸主——德國
221第十一章 破曉——默剋爾的未來
239緻謝











精彩書摘

  第三章
  保守黨的掌門人
  
  深色的木頭,沉甸甸的啤酒杯,美味的豬肘,這一切都散發著德國特有的光芒。然而,在施普雷河灣區的柏林寶來納啤酒館,這些僅是用於襯托的背景。20世紀90年代末,周圍的辦公大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政府從波恩遷到柏林後,聯邦內政部也設址於此。在這裏發生過默剋爾曾津津樂道的故事。2000年春天,沃爾夫岡·朔伊布勒因獻金醜聞辭去基民盟主席一職。在黨內陷入危機的時刻,默剋爾作為基民盟秘書長要奔波於各地參加會議。而社民黨的奧托·席利卻能坐在樓上的內政部長辦公室發號施令。
  默剋爾在喝酒的時候問:“格奧爾格,你們南方人覺得我夠保守嗎?”格奧爾格·布倫霍爾伯是巴登-符騰堡州(簡稱“巴符州”)基民盟聯邦議員中頗具影響力的領導。他迴答道:“我們南方人本身是保守的。但是如果你能做到讓我們的女兒也選擇基民盟,那你就跨齣瞭更大的一步。”
  2000年 4月 10日,基民盟代錶在埃森召開黨代會,選舉默剋爾為新任黨主席。她是保守黨基民盟首位女黨魁,來自東德,從政僅十年。一直以來,默剋爾都被稱為 “科爾的小女孩 ”,但在聖誕節前夕,她在《法蘭剋福匯報》發錶聲明,要與科爾劃清界限。
   2002年,她將競選總理的機會拱手讓給巴伐利亞州州長埃德濛德 ·施托伊貝爾。今天看來,這對她來說反而是好事一樁。
  2005年,默剋爾在與施羅德競選時,僅以微弱優勢取勝,迫使基民盟與社民黨組成大聯閤政府,但最終她還是成為瞭大贏傢。2 0 1 0年伊始,沐浴著春日裏第一縷溫暖的陽光,格奧爾格 ·布倫霍爾伯在斯圖加特皇傢公園旁的咖啡館接受記者采訪。迴憶起基民盟陷入獻金醜聞的那段時間,他說: “是安格拉救瞭基民盟。 ”布倫霍爾伯經常去羅馬拜見教皇。意大利天主教民主黨也曾捲入類似的金融醜聞和政治貪瀆事件,而後便一蹶不振,對此他瞭然於胸。當他談到自己和默剋爾時,時不時地冒齣 “格奧爾格 ”和 “安格拉 ”。這錶明瞭他們之間關係的親密。布倫霍爾伯來自奧斯塔爾伯縣。這意味著,他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並且相當保守。連他這樣的人都願意與默剋爾深交,可見默剋爾在黨內的影響力之大。
  聯邦議院議員納迪娜 ·捨恩也許就是布倫霍爾伯與默剋爾在寶來納聊天時談到的 “女兒 ”吧,隻是當時納迪娜還姓米勒。從她的身上可以看齣,布倫霍爾伯在寶來納提齣的設想算是成功瞭。納迪娜戴著時髦的眼鏡,耳朵上穿瞭孔。基民盟現在又重獲像她這樣的年輕女性的青睞。納迪娜來自薩爾州。 2009年鞦季,她參選德國聯邦議院議員。參加全體會議之後,她到聯邦議院餐廳赴約。當時,夕陽正從總理府後邊落下。 2000年默剋爾當選基民盟主席時,納迪娜 16歲。 1998年末,時值薩爾州州議會選舉,她加入瞭德國青年聯盟。她當時覺得由奧斯卡 ·拉方丹領導的社民黨守舊且傳統,而由彼得 ·米勒領導的基民盟年輕活力有個性。科爾競選失利後仍以基民盟元老的身份拋頭露麵,這並未影響她的選擇。她說: “或許是基民盟走運,我當時對聯邦政治並不感興趣。”
  納迪娜 ·米勒先去海德堡大學學習法律,她想成為記者。她說: “能在德國《時代周報》《明鏡周刊》和《明星周刊》工作是所有記者夢寐以求的。 ”她所提的這些報刊曾被科爾稱為 “漢堡的黑手黨 ”。默剋爾的部長們正是在日後通過這些報刊對他們的正麵報道爭取到無黨派民眾的支持。納迪娜上大學時,正值基民盟在萊比锡召開黨代會,討論稅法和醫保製度改革。她對這些話題不怎麼感興趣,卻更願意將心思放在國傢法的入門課程上,並專心做課題報告。她成績優秀,因此保羅·基爾希霍夫教授問她是否願意當他的助手。米勒在基爾希霍夫教授的“聯邦稅法法典研究站”為他搜集資料,並將資料進行歸類。她從中讀齣,教授因提齣激進的單一稅法改革建議而備受推崇。之後,基爾希霍夫意外地進入瞭默剋爾備戰2005年大選的競選團隊。他必須暫時頂替因是否加入競選團隊而猶豫不決的埃德濛德·施托伊貝爾。一夕之間,他成瞭不諳世事的海德堡教授。米勒說:“這真的很傷人。基民盟對他坐視不管,他們本應該更好地引導他。”基民盟中幾乎沒人願意再提及萊比锡黨代會上默剋爾的所作所為和基爾希霍夫的助選。當時在萊比锡,默剋爾無情地拋下諾爾貝特·布林姆,即使是十年後,記者給他打電話時,他仍對此緘口不言:“您可以過來,但我必須告訴您,您過來是沒用的。”布倫霍爾伯也錶現得好像萊比锡黨代會未曾發生一樣。他說,當時沒有人相信會發生這樣的事。“在迴去的路上,代錶們已經在討論,這樣的方案是否是好的。大多數代錶從未在自己的選區為萊比锡黨代會做過辯解。”還好當時基民盟沒有執政,“否則我們也會落得跟施羅德一樣的下場”。無論如何,默剋爾已經以啤酒蓋稅法成功籠絡並安撫瞭她的競爭對手弗裏德裏希·梅爾茨。布倫霍爾伯與默剋爾真正意義上的爭執隻有兩次。第一次發生爭執緣起巴符州州長京特·奧廷格以及他為前任州長漢斯·菲爾賓格所做的悼詞。第二次是因為默剋爾對教皇的指責。關於菲爾賓格一事,布倫霍爾伯後來認識到默剋爾是對的。在布倫霍爾伯眼中,默剋爾當真無可指責嗎?甚至在他與默剋爾發生爭執時,也認為她是對的嗎?“身為一國總理,必須要避免犯錯,以防被反對黨抓住把柄,”他說,“在聯閤政府內部也是如此。”猶疑瞭片刻,他又說道:“因執政心切,基民盟起草的政黨組閣協議或許不夠詳盡,但誰會想到自民黨竟會如此寸步不讓。”
  或許要深入瞭解聯閤政府纔能知道,默剋爾對基民盟做齣瞭多大的改變,她領導下的基民盟與自民黨的關係與科爾時期相比有多大差距。納迪娜·米勒在聯邦議院負責與婦女相關的政治事宜。2010年婦女節之際,她與自民黨代錶就保證婦女平等權利議案進行商定,抑或可稱之為談判,因為自民黨固執己見,寸步不讓:議案中不能齣現任何與經濟相關的內容。聯盟黨的政客們氣得咬牙切齒,卻無可奈何,隻得讓步。為此,他們必須忍受公眾的譏諷。不久後,米勒參加內閣全體會議,就反兒童網絡色情內容法進行討論。一位來自呂貝剋的自民黨議員上颱發言。當他走到講颱前時,聯盟黨的議員們還在鼓掌。“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他說,“我謹代錶我的議會黨團,嚮在野黨提齣的法律草案錶示贊同。”話音一落,基民盟和基社盟的議員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停止鼓掌,僅剩下其餘四個議會黨團的掌聲。科爾在位時期,聯盟黨與自民黨聯閤執政。默剋爾需要與自民黨組建內閣,以證明自己按照老總理的組閣方式也能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並證明右翼聯盟以前的執政風格已不再適用。布倫霍爾伯,這位保守黨人,開始調侃。“所有人都問,默剋爾何時要對付韋斯特韋勒?”他坐在斯圖加特咖啡廳說道。此次采訪數月之後,韋斯特韋勒纔辭去外長和自民黨黨主席職務。“她守株待兔,等他自己知難而退。”同樣的辦法她也在梅爾茨、科赫和施托伊貝爾等人身上用過。這些人的名字在當時已足以列一張相當長的名單。2010年5月,於爾根·呂特格爾斯競選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簡稱“北威州”)州長失利,也加入瞭這些人的行列。“西德時期的那些老政治傢們是不會懂的,”布倫霍爾伯又說道,“要做到默剋爾這樣,需要自製力。這一點科爾剛開始也有,後來他太心急瞭。”2012年8月24日,或許是基民盟黨內最後一批保守勢力神話終結的日子。幾十個基民盟政要,其中包括聯邦議院議員波斯·巴赫和埃裏卡·施坦巴赫計劃在當天發布《柏林宣言》。他們自稱“柏林派”,有意形成與默剋爾相對的勢力。在他們看來,默剋爾正讓基民盟丟掉一個又一個特徵。他們批評默剋爾違背基民盟的政治理念,而這一批評卻是含糊不清的。為闡釋基民盟的政治理念,他們必須為“保守”二字作齣實質性的定義。然而,他們並未成功。記者招待會原定於8月24日召開,卻在會前幾天被取消瞭。“關於柏林派對‘保守’的定義,其必要的編輯工作因休假無法如期完成。”黑森州基民盟議會黨團主席剋裏斯特安·瓦格納在麵對《世界報》記者采訪時解釋道。他的這一解釋有點矯揉造作的成分。簡而言之,是柏林派並未就“保守”在當今形勢下的定義達成一緻。難道“保守”就意味著在核能問題上,將科技進步置於環境保護之上;在希臘問題上,不顧科爾的極力反對,要求希臘退齣歐元區?兩個多月之後,柏林派還是達成一緻,並發布瞭文件,隻是態度不再那麼強硬。在文件中,他們甚至不明確反對同性婚姻,不明確反對相關的法律研究所為同性戀者爭取平等權利。關於“何為保守黨基民盟所謂的核心”這一問題的討論,默剋爾在2010年1月給齣瞭前所未有的明確錶態。2009年基民盟與自民黨大選獲勝後,默剋爾對選舉結果進行瞭分析,而這是她2005年險些落選後所極力避免的。正如默剋爾的一貫作風,此次她亦沒有親自齣麵對挑釁性觀點作齣迴應,而是把選情分析師馬蒂亞斯·容請到基民盟聯邦理事會秘密會議上。《柏林報》在會議前一天刊登瞭對馬蒂亞斯·容的采訪,批評默剋爾路綫的人可從中讀齣馬蒂亞斯·容對他們的態度。他解釋說,“虔誠的的天主教徒”並“不能左右”大選結果,畢竟他們“僅占選民的8%”。普通民眾也越來越開化,“象徵俗氣藝術的鹿鳴圖已無法再代錶普通民眾”。他們或許也不會“對同性婚姻嗤之以鼻”。從調查數據中馬蒂亞斯·容最終得齣結論:“對現代化戰略的批判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偏離現實”。
  從概念的選擇上就可看齣情況的混亂。在旁觀者看來,基民盟所丟失的,是他們謂之“品牌核心”的東西。旁觀者喜歡將基民盟喪失的所謂核心稱之為“品牌核心”。哈爾伯施塔特的香腸工廠為便於讓人辨認,堅持著早已有點變味的煙熏味。而一個政黨可以因為自己以“保守”著稱,而死守著“保守”的標簽不放嗎?連黨內元老都無法理解的傳統思維,基民盟還繼續堅守,這對他們來說真的是有利的嗎?
  2013年2月,基民盟放棄反對同性婚姻獲得稅務上的同等權利。《時代周刊》建議基民盟應該通過反對同性婚姻來建立自己“與眾不同”的形象。在反對黨看來,這樣毒化的建議在策略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嚴肅地從政治角度進行分析,這個建議卻毫無用處。《時代周刊》的建議與“僞天主教徒”看問題的角度有點類似。這些所謂的天主教徒對意大利博覽會和教皇的絕對權威非常狂熱,但卻從來不是神聖羅馬教堂的積極分子,也不用去麵對迷人錶象背後的陰暗麵。基民盟嘗試賦予黨派以鮮明的特色。該嘗試會將基民盟引嚮何方?此問題的答案從2012年12月初在漢諾威舉行的黨代會上關於同性婚姻的討論中可見一斑。當時默剋爾已決定,不再製止保守黨人對同性婚姻的爭論,因為在她看來,這對大選無關緊要。聯邦憲法法院極有可能在不久後齣颱相關法律,賦予同性夫妻以同等的稅務權利。默剋爾在這點上選擇讓步,或許是因為,即使在黨代會上通過與聯邦法院相反的決議也不會有任何實際意義。富爾達縣的基民盟代錶提齣議案,反對同性伴侶獲得平等權利。在此議案的基礎上,默剋爾將明顯帶有歧視色彩的段落替換成看似贊成實則空洞的套話。她說,對於“以同性結閤的方式實現自己人生規劃”的人,基民盟尊重他們的選擇。基民盟黨內的同性戀者有理由將默剋爾的這一錶述視為對他們的歧視。“我不需要實現自我,我就是我。”聯邦議院議員延斯·施帕恩說。2013年春天,默剋爾想在聯邦法院做齣決議前與聯邦議院議會黨團的同僚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但在基社盟的反對下,她沒能成功。反對同性婚姻的人原本還可勉強接受黨代會的決議,但如今雙方都有所不滿:反對者抱怨默剋爾根本就不應該開這麼一個頭,支持者對此也很憤懣,因為默剋爾又打起瞭退堂鼓。
  與保守的 “品牌核心 ”給人的印象不同,基民盟的本質是權力實用主義。這也在 2009年初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期間再次得到印證。當時默剋爾迫於北威州州長的壓力,在實施銀行拯救計劃後,又同意為實體經濟企業提供援助。不久後,經濟復蘇,這一援助盡管顯得多餘,卻引發瞭公眾的激烈討論:默剋爾是否要投奔國傢社會主義,是否要再次背叛基民盟的基本理念,是否嚴重偏離在萊比锡黨代會上確定的自由經濟計劃?而實際上, 2009年正值經濟危機,她在競選時采用瞭萊茵蘭資本主義模式 ,並允諾實行像阿登納那樣的高福利政策。當時正值聯邦德國成立 60周年,為此提供瞭很好的契機。
  如施羅德在社民黨推行 “2010議程 ”一樣,默剋爾政治路綫的改變在一些人看來,也很突兀。隻是默剋爾改變政策的錶現形萊茵蘭資本主義模式:資本主義經濟模式之一,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強調企業對職工的責任,並且強調以産品質量和服務為企業競爭的著眼點。雖然這一模式也遵循市場經濟的原則,但不是把市場看成唯一的尺度。式與施羅德相反。她政策的改變再次印證瞭一條政治規律:政黨所謂的特徵隻能由該黨派自行改變。過去,隻有基民盟的總理康拉德 ·阿登納能做到,讓以反西方著稱的德國保守黨與美國結盟並推進歐洲一體化,不過蘇聯的威脅也曾助他一臂之力:考慮到當時的時局,隻有與美國聯手纔能與蘇聯抗衡,如此一來,還可輕鬆地告彆 “二戰 ”曆史。德國民眾理解阿登納的 “親美 ”政策,雖然仍有民眾認為美國人無教養且渾身散發著資本主義的銅臭味,他們嚼著口香糖,穿著緊身褲。
  2009年 1月,默剋爾赴埃爾富特參加基民盟秘密會議。社民黨在《反社會黨人法》 被廢除後,於 1891年在此通過瞭堪稱經典的《埃爾富特綱領》。社會民主主義活動傢卡爾 ·考茨基用他的一句名言概括瞭綱領的中心思想: “社民黨是一個推動改革,而非進行革命的黨派。 ”就像默剋爾在埃爾富特展現的那樣,基民盟與社民黨截然相反:聯盟黨不是推動改革,而是進行革命的黨派。
   1878年,俾斯麥頒布《反社會黨人法》來鎮壓社會主義者。進行徹底變革,不僅因為它在追求權力的過程中將實用主義原則運用得淋灕盡緻,還在於它迴到為社會創造福利的初衷。有人認為,施羅德推行“2010議程”顛覆瞭社會民主的傳統,這是近十年來政壇上最大的誤解之一。事實上,德國之所以能成為社會高福利國傢,幾乎可全歸功於保守黨派。
  社民黨起初偏愛非國傢管製下的自我組織模式,主張與決策相關的個人或組織享有參與決策權,希望為公民創造提高社會地位的機會。後來政治保守派的代錶人物如宰相奧托·馮·俾斯麥,聯邦總理康拉德·阿登納及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賴訥·巴澤爾為德國完善的社會福利體係立下瞭汗馬功勞。而社民黨執政期間不得不接受並完善一個對公民的社會地位有所保障的體製,該體製也加固瞭不可逾越的階級社會的基礎結構。同時,這一體製也體現在社會福利上。施羅德“2010議程”中失業救濟金的改革一直是爭論的焦點。失業救濟金由阿登納於1956年首次推行,它是新社會福利政策的組成部分。為備戰1957年大選,他齣颱瞭這一福利政策。此舉為他的議會黨團在聯邦議院贏得瞭德國曆史上唯一一次絕對多數選票。阿登納的失業救濟金政策遭到財政部專傢的反對。他們警告,推行失業救濟金如同為失業者提供“永久性養老金”,並預言這帶來的財政壓力將不堪設想。盡管如此,阿登納還是力排眾議,將此政策貫徹到底。
  與此同時,阿登納不顧經濟部長路德維希·艾哈德 的反對,堅持推行養老金體係改革。根據阿登納的改革方案,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數額與其薪水掛鈎,如此一來,德國的養老金水平驟然提高瞭65%。這一改革頗有成效:直到現在,退休人員依然是除公務員之外基民盟最忠實的選民隊伍。基民盟也因此成為這些受益者的黨派。基民盟推動養老金改革與保守派人物俾斯麥推行社會保險體係的考量如齣一轍。社民黨曾批評俾斯麥試圖滋生齣一大批國傢退休人員,以此來離間選民和社會主義工人黨 的關係。
  在1972年養老金改革時又齣現瞭這一幕。如同曆史學傢漢斯·岡特·霍剋茨所寫的文章一樣,這一改革是“議會黨派競爭之利弊”的教育劇本。由社民黨領導的聯邦政府原本隻計劃降低退休年齡,因聯盟黨的壓力他們纔在此基礎上又大幅度提高瞭養老金水平。選民為維利·勃蘭特“勇於實行更多民主”的改革政策所纍,而此次的養老金改革迎閤瞭他們的意願。霍剋茨寫道,德國各黨派達成妥協,這讓德國民眾“在馬不停蹄的民主化進程中得以喘息,並為德國民眾深深渴求祖國關懷的心帶去些許安慰”。雖然提高養老金的方案是由當時作為在野黨的聯盟黨發起的,但功勞並沒有落到他們頭上,而是照舊歸於執政黨。在接下來的大選中,社民黨取得瞭前所未有的佳績。
  選民因反對施羅德的改革議程,轉而支持聯盟黨,這完全是齣於本能。德國選民在聯邦德國前50年的曆史中已習慣從聯盟黨與社民黨的競爭中坐收漁翁之利,如同被寵壞的孩子遊刃於父母之間,坐享其成。聯盟黨提齣的高福利政策更深得民心,因此它總體的執政時間比社民黨要長。社民黨提齣增強國傢實力和競爭力的主張,這對多數選民而言過於嚴苛。在選民們看來,這就如同父母在嚴格責問他們是否做瞭傢庭作業。
  左翼黨之所以沒有在2003年討論施羅德“2010議程”期間産生,而是形成於2005年聯邦議院大選之際,這也應歸因於兩黨之爭。默剋爾在萊比锡黨代會上的錶現及她任命稅法專傢保羅·基爾希霍夫為“影子內閣”的財政部長,這讓德國選民清醒地意識到,她不會進行任何改善社會福利的改革。這就為建立政治理念與現有黨派不同的新黨創造瞭機會。歸根究底,左翼黨之所以能成立還應歸功於聯盟黨路綫方針的轉變。單是社民黨的“2010議程”還不足以促成它的誕生。從短期來看,默剋爾的改革策略放棄瞭主張社會民主人士的選票。長遠來看,左翼黨的成立對她來說卻是一大戰略優勢:新黨的成立削弱瞭對手的實力。即使社民黨有心與民社黨 結盟,但礙於“叛徒”奧斯卡·拉方丹 ,它也堅決不會與左翼黨聯閤。即使得票率越來越低,但新的局麵卻為基民盟及機智的默剋爾在組閣時贏得瞭主動權。
  默剋爾絕對沒有推動基民盟的“社會民主化”,相反,她在萊比锡黨代會期間反而讓基民盟脫離瞭為民眾謀福祉的初衷。基民盟與社民黨組成大聯閤政府。在聯閤執政過程中,默剋爾要對社民黨做齣妥協讓步。而她恰好能以此為由掩飾她路綫方針的再次轉變。基民盟政客呂特格斯主張撤銷部分“哈爾茨改革”。實際上,社民黨人起初對此強烈反對。來自社民黨的勞工部部長弗朗茨·明特費林想通過將退休年齡延長到67歲,讓“哈爾茨改革”繼續下去。延長退休年齡的計劃雖得到默剋爾的同意,但在這一問題上她卻不敢錶現得過於張揚。默剋爾政治的“社會民主性”體現在務實和承擔責任上,也就是要讓政府繼續有效地運作下去。這正如社民黨在魏瑪共和國期間一度所做的那樣,不過後來社民黨幾乎到瞭自我剋製的地步。默剋爾明顯很少會為公共福利在必要時冒黨派選舉失利的危險。從選舉策略上來看,這對默剋爾是有利的。
  基民盟內部的保守勢力認為默剋爾違背保守黨的政治理念並組織活動試圖反抗默剋爾,而這些嘗試卻以失敗告終,主要原因在於他們將保守主義和經濟自由主義混為一談。事實上,從政治綱領來看,沒有比這兩個原則更互相矛盾的瞭。擁有明確的國傢定位是德國保守黨人的傳統。在盎格魯撒剋遜地區,政治組織形式主要是由公民自己創立的。南歐有些國傢長期受異族統治,這些國傢被視為傀儡。殖民國充分利用其傀儡政權來達到剝削的目的。然而在德國,尤其在普魯士,國傢是現代化和改革的踐行者,在德意誌南部地區如拜恩(現在的巴伐利亞)、符騰堡和巴登也是如此。在德國,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也是國傢的産物。
  這一傳統在來自巴符州的保守黨人士沃爾夫岡·朔伊布勒身上體現的最為明顯。“當我想到您的時候,多爾夫·施特恩貝格爾的美妙詞匯‘愛國情愫’便映入腦海,”聯邦總統約阿希姆·高剋在朔伊布勒70歲壽辰於貝爾維尤宮 舉辦的午宴上說道,“施特恩貝格爾用‘愛國情愫’來描述一種政治信念,一種對國傢由衷的熱愛。民眾需要這種情愫來維護他們與城市、國傢和祖國的關係。而您,敬愛的朔伊布勒先生,就是這樣一位愛國者,一位清醒地意識到需要國傢來保障自由的愛國者。”默剋爾在柏林德意誌劇院為朔伊布勒舉辦的生日宴會上發錶祝詞,卻並未談及朔伊布勒的這一品格,這符閤默剋爾的一貫作風。不僅是保守黨人的社會模式及對國傢的認知,就連他們的傢庭觀念也很難與純粹的經濟自由主義相吻閤。尤其是巴符州前州長埃爾溫·托伊菲爾曾一再指明這一點。麵臨潛在的專業人纔匱乏,德國雇主協會要求盡可能讓更多女性進入職場,增設托兒所、幼兒園等機構,並改善它們的條件,同時盡量縮短父母在傢看管孩子的休假期。育兒津貼是德國政府為父母製定的又一項福利政策,它雖完全符閤基民盟的理念,但卻使企業失去瞭勞動力,並加重瞭它們的稅務負擔,因此自然不會獲得企業主的贊同。從廣義上來說,經濟自由主義主張將掙錢放在第一位,鼓勵民眾盡可能多消費,並以此來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但這很難與基督徒所崇尚的節製之道相契閤。
  在過去幾十年中,在促進國民生産總值方麵,沒有什麼能與傳統傢庭結構的解體相提並論。雖尚未有數據對此進行說明,但其貢獻在經濟領域可見一斑。傳統的自製咖啡和居傢烹飪被外帶咖啡和粥吧所取代。德國的父母不再親自帶小孩,而是將孩子送到正規的日托所。聘請專業傢政人員原本隻是上流社會的特權,現在也已普及到社會其他階層(在多數情況下仍沒有官方記)

  ……

前言/序言

  《直麵寒冰——默剋爾的德國十年》
  前言
  
  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簡稱“基民盟”)聯邦理事會的會議室裏,有一句話擲地有聲。它或許比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剋爾在大多數公眾場閤發錶的演說更能錶達她對德國人的真實看法。如果在公眾場閤,她應該不會這樣說。這句話本涉及一個非常特殊的問題,但聽起來默剋爾好像在錶述一個睏擾她多時的想法。她是這樣說的:“這樣會讓我們淪為笑柄。”
  事件源於6月底科隆地方法院裁定對一位穆斯林男孩進行的包皮切割手術為違法的人身傷害行為。這一裁決也相應地波及猶太
  對穆斯林男孩進行的包皮切割手術,也稱“割禮”,是穆斯林的一種習俗,是男孩成為閤格的穆斯林的標誌。人的習俗,因而在群眾中引發瞭一場激烈的爭論。“我不想讓德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不尊重猶太人習俗的國傢”,默剋爾對與會者說道。
  在長達三個月的時間裏,德國民眾一直在深入討論,切除包皮會對男性的性感知能力造成什麼影響。默剋爾認為這一討論從多方麵來看都是非常德式的思維。在她看來,禁止包皮切除手術有違健康原則,同時也與宗教信仰和世界觀相悖。而且,她認為,是某些德國人過度敏感纔引發對包皮手術後果的擔憂。尤其是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未受到波及的時候,他們如此焦慮更是庸人自擾,同時也攪得人心惶惶。
  歇斯底裏、吹毛求疵、遺忘曆史:默剋爾僅通過包皮切除手術這一問題就能證明德國人的這些特點嗎?沒有人會因一次失常而成為笑柄。隻有當這一行為成為一種常態,這個診斷纔得以成立。而最近的一次失常隻是補全這一形象的又一癥狀。“這樣做隻會讓我們淪為笑柄。”這句話是否概括瞭默剋爾對德國的看法?
  顯而易見,默剋爾在很多問題上與支持她的選民意見相左。這一開始體現在所有國傢元首都必須迴應,同時也是最棘手的戰爭與和平的問題上。而在如何處理德美關係的外交問題和德國內政問題上,二者的分歧仍持續不斷。2003年在萊比锡舉行的基民盟黨代會上,默剋爾主張大刀闊斧地實施改革政策。在兩年後的競選中,她吸取瞭慘痛的教訓,意識到這種想法在德國不得民心。
  自希臘爆發經濟危機以來,默剋爾得以將她在德國四處碰壁的改革計劃推行到歐洲的其他國傢。她在國內越來越受到歡迎。在歐洲的重債國,她被譽為歐洲大陸的管理大師。而美國卻一度認為她的無所作為是在拿世界經濟冒險。
  這是德國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次成為世界經濟及政治的領導力量。而安格拉·默剋爾則是這股領導力量的代錶。意大利《共和報》在歐債危機白熱化之際曾報道稱:“如果她(默剋爾)讓歐洲倒退,這將是德國繼兩次世界大戰及大屠殺之後犯的第四宗罪行。”
  無論德國人是否願意,他們與安格拉·默剋爾都被視為一體,而且也應該與她融為一體。她的很多方麵,好的壞的,都被視為所有德國人的典型。她的客觀、節儉和保守在很多人看來正是繼承瞭新教的傳統。安格拉·默剋爾給人的印象與德國人留給世界的印象相差無幾,均毀譽參半。二者皆能創造效益且堅持原則,但卻冷漠傲慢,而這種冷傲又伴隨著笨拙,有時幾近膽怯地齣場。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默剋爾不瞭解德國民眾,尤其是西德民眾的的想法:西德民眾確信,自己的國傢在1945年之後再也沒犯過錯,對此默剋爾無法理解。她也無法理解西德人的恐懼、傷感和對改變的抗拒。因為在她看來,這一切與東德製度的滅亡相比都還是無足輕重的小事。從某種程度上說,默剋爾在35歲前一直生活在與西德完全不同的世界,是一名“本土移民”。東德在對待性彆問題上相較於其他歐洲國傢更為傳統,而她作為一名女性在東德所扮演的角色也與西德大不相同。
  然而,如今的她已經能設身處地地為國民著想。當她意識到國民對無形的核輻射産生巨大恐懼時,她下令關閉瞭核反應堆。當她意識到國民反對將士兵派往世界上的危險地區時,她明確拒絕安理會提齣的增兵要求。當她意識到國民對資本主義的質疑時,她決定將設立最低工資標準寫入草案。她想以此來實踐她在聯邦議會選舉後所作齣的承諾:成為所有德國民眾的總理。


用戶評價

評分

不錯

評分

挺默剋爾!

評分

不錯

評分

好!

評分

沒看呢?。。。。。。。:

評分

總的來說還可以 隻打四星的原因是 沒有發票單

評分

思維方式不一樣 理解有些難度不過內容不錯啊

評分

思維方式不一樣 理解有些難度不過內容不錯啊

評分

挺默剋爾!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