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惠 二十四史/24史(文白對照 精華本 套裝全8冊 精裝) 定價1695 特價

特惠 二十四史/24史(文白對照 精華本 套裝全8冊 精裝) 定價1695 特價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二十四史
  • 曆史
  • 文白對照
  • 精裝
  • 套裝
  • 中華文化
  • 經典
  • 特價
  • 文史
  • 通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昭明文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綫裝書局
ISBN:9787104027546
商品編碼:1170248124

具體描述





簡介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24部史書閤在一起的統稱,是自西漢起曆代史學傢逐步編纂積纍而成的,時間跨度達1800多年。“二十四史”的名稱也是逐步纍積形成的,直到清朝乾隆時纔*終定名。《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誌》、《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和《明史》這24部史書得到乾隆皇帝欽定,成為得到統治者認可的“正統”的史書,也就是“正史”。

《二十四史》自成書以來,一直*為一部完整的史書齣版、流傳、研究。《二十四史》由《史記》開篇到《明史》壓軸,計三韆二百五十餘捲,四韆七百二十萬字,係統記述瞭從中華始祖黃帝(公元前二十六世紀)起始至清兵入關、明朝滅亡(1644年),上下四韆多年的中國曆史。從公元前104年司馬遷撰著《太史公書》(即《史記》,到1784年《二十四史》集典完成,曆時一韆八百八十八年,其著期之長、跨度之大、銜接之密、行筆之精、工程之巨,放眼世界列國,如此恢弘巨典,堪稱人類共同文化遺産中的瑰寶。

從《二十四史》中我們可以瞭解到祖先曾經是怎樣地艱苦創業和開拓進取,又是怎樣地曆經磨難而不屈不撓,終於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可以瞭解我閃偉大的民族在數韆年的曆史發展過程中,曾經湧現瞭一批又一批可以引以為自豪的優秀人物,其中有為民族國傢的形成、發展、繁榮和統一做齣過卓越貢獻的政治傢,有對民族思想的形成、發展産生巨大影響的萬世景仰的思想傢,有聲名流傳古今文壇的文學傢,有為民族科技做齣重大貢獻的科學傢,有運籌帷幄而決勝韆裏的軍事謀略有,他們都是時代的驕子。


前言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24部史書閤在一起的統稱,是自西漢起曆代史學傢逐步編纂積纍而成的,時間跨度達1800多年。“二十四史”的名稱也是逐步纍積形成的,直到清朝乾隆時纔最終定名。《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誌》、《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和《明史》這24部史書得到乾隆皇帝欽定,成為得到統治者認可的“正統”的史書,也就是“正史”。“二十四史”中的各史,都屬於中國古代史書體例中的紀傳體史書,以曆史人物為中心展開敘述。下麵逐一介紹:

《史記》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漢司馬遷撰。司馬遷,字子長,漢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漢武帝時任太史令,掌握瞭大量史料,又到處遊曆,實地調查。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馬遷開始《史記》的編寫工作。五年後,因為替投降匈奴的漢朝將領李陵辯護,被處宮刑,後被赦齣獄,擔任中書令。司馬遷忍辱負重,繼續著書工作,到漢武帝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記》一書基本完成。書成後,司馬遷的情況史籍缺載,大多人認為他在此後不久即去世,死因不詳。《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我國第一部通史。共五十多萬字,記載瞭上至黃帝,下至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2年)約三韆年的史事。唐代史學傢劉知幾在《史通》一書中把曆史著作分為“編年體”和“紀傳體”兩大類,《史記》是紀傳體的創始。此後曆代正史,都沿襲瞭這一有“紀”有“傳”的體例。

據司馬遷自序,《史記》全書共一百三十篇,計本紀十二篇,錶十篇,書八篇,世傢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包括《太史公自序》)。十二本紀,年代遠的以朝代為主,年代近的以帝王為主,按年代記載大事。十錶是把重要的時事、人物按年代、地區用簡明的錶格錶示齣來,大緻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大事年錶,一是人物年錶。八書是把政治、經濟、天文、地理等方麵的製度和情況分類記述,各自成篇。三十世傢記載周代各主要封國諸侯和漢初諸侯王的事跡,地位相當於諸侯的人物,也列入世傢。七十列傳,除最後一篇《自序》介紹作者自己的身世、撰述目的、寫作經過以及全書篇目、內容等之外,主要記載各階層人士的活動,其中有類傳九篇,少數民族傳六篇。

《史記》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的、具有劃時代曆史意義的巨著。它對中國民族文化作齣瞭重要貢獻。《史記》全麵敘述瞭我國上古至漢初三韆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多方麵的曆史發展,是我國古代曆史的偉大總結。《史記》改變瞭分國割據的曆史觀念,建立起瞭中國曆史的統一觀和正統觀。它稱天子為本紀,諸侯為世傢,稱天子在位年為全國共同紀年。這樣,以天子為中心,從精神上統一瞭全中國。

《史記》不僅是紀傳體史書的最高成就,對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塑造、社會良知、為人為文影響深遠,從唐代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起,曆代為文無不以《史記》為法。《史記》是科學的曆史著作和優美的文學著作的巧妙結閤。所以,魯迅先生高度評價《史記》為“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記錄史實嚮稱可靠,也可以說是漢武帝以前曆代曆史唯一完整的文字記錄,在史學界有著很高的地位,曆來治史者無不深加研習。而這其中,南朝宋裴駰的《史記集解》、唐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和張守節的《史記正義》最為著名,對於《史記》的研讀助益頗大。

繼《史記》之後,班固撰寫瞭《漢書》。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市東)人,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父親班彪是一個史學傢,曾作《後傳》六十五篇來續補《史記》。《漢書》就是在《後傳》的基礎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車騎將軍竇憲齣擊匈奴,參預謀議。後來在統治階級內部鬥爭中失敗入獄,永元四年(92年)死在獄中。那時《漢書》還有八錶和《天文誌》沒有寫成,漢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瞭《天文誌》。班昭對於《漢書》的功勞是不能泯滅的。她是我國封建社會第一個有纔華的女史學傢,也是“二十四史”中絕無僅有的女作者。

《漢書》包括紀十二篇,錶八篇,誌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捲。它的記事始於漢高帝劉邦元年(公元前206年),終於王莽地皇四年(23年)。

《漢書》的體例與《史記》相比,已經發生瞭變化。《史記》是一部通史,《漢書》則是一部斷代史。《漢書》把《史記》的“本紀”省稱“紀”,“列傳”省稱“傳”,把“書”改為“誌”,取消瞭“世傢”,漢代勛臣世傢一律編入傳。這些變化,被後來的一些史書沿襲下來。

《漢書》記載的時代與《史記》有交叉,漢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漢曆史,兩書都有記述。這一部分,《漢書》常常移用《史記》。但由於作者思想境界的差異和材料取捨標準不盡相同,移用時也有增刪改易。要瞭解漢武帝中期以前的曆史,《漢書》是不可廢棄的。至於漢武帝中期以後的西漢曆史,就現存的史籍來說,以《漢書》記載最為係統和完備。

《漢書》新增加瞭《刑法誌》、《五行誌》、《地理誌》、《藝文誌》。《刑法誌》一次係統地敘述瞭法律製度的沿革和一些具體的律令規定。《地理誌》記錄瞭當時的郡國行政區劃、曆史沿革和戶口數字,有關各地物産、經濟發展狀況、民情風俗的記載更加引人注目。《藝文誌》考證瞭各種學術派彆的源流,記錄瞭存世的書籍,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圖書目錄。《食貨誌》是由《平準書》演變來的,但內容更加豐富瞭。它有上下兩捲,上捲談“食”,即農業經濟狀況;下捲論“貨”,即商業和貨幣的情況,是當時的經濟專篇。

《漢書》八錶中有一篇《古今人錶》,從太昊帝記到吳廣,有“古”而無“今”,因此引起瞭後人的譏責。後人非常推崇《漢書》的《百官公卿錶》,它篇幅不多,卻把當時的官僚製度和官僚的變遷清清楚楚地展現在我們麵前。

從思想內容來看,《漢書》不如《史記》。班固曾批評司馬遷“論是非頗謬於聖人”。這集中反映瞭兩人的思想分歧。所謂“聖人”,就是孔子。司馬遷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見識卻不及司馬遷。從司馬遷到班固的這一變化,反映瞭東漢時期儒傢思想作為封建正統思想,已在史學領域立穩瞭腳根。

《漢書》喜用古字古詞,比較難讀。東漢人已經有很多地方讀不通。這就提齣瞭為《漢書》作注的要求。東漢末年已有服虔、應劭作注。到瞭唐代,顔師古匯集瞭前人二十三傢的注釋,糾謬補缺,完成瞭《漢書》的新注。清朝人王先謙著有《漢書補注》。

《後漢書》二十捲,包括本紀十捲,列傳八十捲,誌三十捲,主要記載瞭東漢光武帝劉   秀到獻帝劉協近兩百年的曆史。紀、傳的作者是南朝劉宋的範曄,誌的作者是晉司馬彪。

範曄,字蔚宗,順陽(今河南淅川縣)人,生於晉安帝隆安二年(398年)。他曾在宋武帝的兒子彭城王劉義康那裏做官,參議軍事。後來得罪瞭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他鬱鬱不得誌,發奮編寫《後漢書》。劉義康和宋文帝爭權奪利,範曄受到牽連,於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被殺。司馬彪,字紹統,晉宗室高陽王司馬睦的長子,卒於晉惠帝末年。

範曄作《後漢書》以前,已經齣現瞭許多記述東漢曆史的史書,範曄在各傢後漢書的基礎上,博采眾書斟酌去取,他的《後漢書》簡明而又周詳,記載有重點而又不遺漏,後來居上,淘汰瞭其他各種後漢書。


目錄 

一冊

史記

史記捲一

 五帝本紀一

史記捲二

 夏本紀第二

史記捲三

 殷本紀第三

史記捲四

 周本紀第四

史記捲五

 秦本紀第五

史記捲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史記捲七

 項羽本紀第七

史記捲八

 高祖本紀第八

史記捲九

 呂太後本紀第九

史記捲十

 孝文本紀第十

史記捲十一

 孝景本紀第十一

史記捲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史記捲二十三

 禮書第一

史記捲二十四

 樂書第二

史記捲二十五

 律書第三

史記捲二十六

 曆書第四

史記捲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

史記捲二十八

 封禪書第六

史記捲二十九

 河渠書第七

史記捲三十

 平準書第八   

史記捲三十一

 吳太伯世傢第一

……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第七冊

第八冊


用戶評價

評分

很不錯的書,看起來很給力

評分

給單位買的,質量不錯,大傢都挺喜歡的!

評分

從外觀上看,還是不錯的,應該是正品,還沒有來得及看內容。看後再告訴大傢!

評分

從外觀上看,還是不錯的,應該是正品,還沒有來得及看內容。看後再告訴大傢!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還好還好哈

評分

價格便宜的經典好書,值得擁有。

評分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還好還好哈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還好還好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