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中的虚构:16世纪法国的赦罪故事及故事的讲述者》字字珠玑,引人入胜,再现来自16世纪法国的声音和画面,任何一位历史研究者都无法等闲视之。这也是一部范本,让读者领略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创造力的历史学家是如何从事研究和写作的。
海报:
注释
评分老师朋友参与翻译,多人推荐阅读,再说,戴维斯的书,肯定错不了的啦。
评分这乍看起来似乎是常识:一个试图自我辩解的人,多半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文过饰非,因为真相或许对他是不利的,对他所说的话尤其需要小心对待。就像那个著名的笑话所说的,同样一件事,写成“屡战屡败”还是“屡败屡战”,那给人的印象几乎截然相反。即便是纳粹集中营战犯的供词,按他们自己的陈述来看似乎也都显得仅是无害的“履行公务”而已。历史人物的自传、回忆录、甚至日记,都可能存在同样的倾向,因为他们可能预先就想到了后人会阅读这些材料。从新闻报道到自述,说什么和不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多说什么和少说什么,都是至关重要的叙述技巧,所呈现的“事实”便大为不同。概言之,“即呈现在作者和读者看来都真实、可信、有意义和可解释的一个陈述,需要对语言、细节和次序进行选择”(本书页4)。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书写得是好,问题在于,现在的历史学研究不是讲问题,而是成了写作表演,不是比拼阅读宽度、深度以及穿透力,而是比拼表达能力,并把史景迁之流表达能手强的所谓“讲故事高手”奉为权威。这个学科沉沦无救了。
评分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佳作,任何一位法国史研究者都无法等闲视之。戴维斯通过赦罪故事,为我们提供了观察16世纪法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一条新路径。——理查德·戈登,《16世纪学刊》
评分有点意思。。。。。。。。。
评分當故事讀
评分评价颇高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