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书画家的二位作者,不仅被自然界的光影所吸引,更能从书法和国画的角度,发现只有在书画家眼中才能呈现的独特画面之美。
在陌生和奇幻中展现图片的魅力,固然是摄影师长途跋涉、辛勤付出的结果,然而在眼前的平常景致中凸显其视觉质感,构成了二位作者的本质性特色。
在越来越多的图片之海中,如何拍出画面背后所要告诉人们的关于大自然或人文之讯息,成为保证图片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摄影集是二位作者近年来在国内外各地旅游、访学时所拍摄的艺术性较强的摄影作品的结集。
二位作者并非专业的摄影家,相同的身份是精通中国书法与绘画,因而他们的视角也与专业摄影家不同,他们虽然也被大自然的光影所吸引,但他们并不关注摄影的宏大场面,而是在意味深长的片景孤境之中,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与表现力。
《墨飞色舞》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曹无摄影作品集,下册为刘墨摄影作品集,他们的作品不仅可供专业摄影参考,同时也为广大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视觉盛宴。
曹无:从1983年起就发表大量的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参加国内外展览。199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多幅作品被国内外艺术团体和收藏家收藏。出版有《曹无作品集》、《曹无摄影作品选》,艺术传略编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中华人物辞海》等专集。
刘墨:文艺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读书致思,远绍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旨,近承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意,潜心体会“宁静、淡泊,独立、自由”之义趣。现从事经学史、古代学术史、艺术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艺术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国画门诊室》(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禅学与艺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传统的延续与演进》(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乾嘉学术十论》(三联书店,2006)等,治学之余,偶事笔墨以陶冶性情。先后在北京、沈阳、厦门、福州、淄博、太原、成都、哈尔滨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
——柏拉图有一个著名的寓言,说人类居住于一个洞穴之内,真理之光射进洞内,在洞壁上映出世界的影子,但是,人类无法直视真理之光,因为眼睛会不堪强光而盲。于是,人们习惯了世界的“影子”,反而忘了它只是一个“影子”。
——透过日月的光影,感受生命的跃动。
——遇到值得回忆的事,遇到值得回忆的风景。
——凝眸的刹那被感动。
——在生命的长河里,留下一个永不褪色的记忆。
——谁知道,烟消尘埋的旧梦,可以在影像里被唤起。
——画画是无中生有,拍照是有中生无。
——国画与书法与生活的关系不大,甚至是远离生活的;但摄影却让人深入世界之中,离开生活,没有摄影。
——把复杂的拍简单,把简单的拍得意味深长。
——简单,直接,朴素,万物的样子本来如此。
——每位大师都让我喜欢,他们伟大,但他们教会了我谦卑。
——摄影是光影的追逐者,但书法、画画是向内的,是一种和自己的内心沟通的学问。和自己沟通好了,再去和万物沟通吧。
——一个年青人问一老者:“摄影是艺术吗?”老者答:“那要看谁拍!”年轻人又问:“有最好的照片吗?”老者指着自己九岁时和父母的合影说:“如果有,那一定是这一张!”是的,好的艺术是能唤起,唤起一切最珍贵、最美好的回忆,哪怕是伤心!
——形成一种风格,拍什么都是你自己的。
——好的技巧,正是为了超越技巧的束缚。
——认真,就是修行。
——自己想要的自己,和别人想要的自己,不可能是一个。不要在这上面为难,做快乐的自己。
——人与万物一体。
——人是被自己的思想囚禁起来的。
——一天的美好,自朝霞开始。
——相机是精密仪器,一指手按下的瞬间,奇迹诞生。但这个奇迹的前提是:按动快门的那个手指要摧毁人的日常经验,看到人所之不见。
——真正的艺术在于达意,不在准确。
——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
——没有预设,只有时时的调整。
——如何不成为大师的复制品?
——云静静地飘在天上,我也静静地存在于世上。
——黑白,即退去了颜色,则成为无色之色。但是,也必须把黑白忘掉,才得真色。
——历史是黑白的,记忆是黑白的,梦境是黑白的。长时间存在于朦胧的混沌之下的记忆,也是黑白的。
——我的生命里,一端连着过去,一端连着未来。它们织成了一张网,阳光透过这网,洒下斑驳的记忆。
——除了凝视自己外,别无他法。
——禅家说:在你的肉体内,经常存在着超出时间和空间的真实人性,它进出于你的全身,倘若你尚未找着它,就快点仔细看吧。
——王夫之说: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我把它简化为“追光蹑影,通天尽人”,这大概是摄影的最高境界吧?
——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图像被制造出来,即使最有价值的图像,也会在数日之内就被另外的图像遮盖住了。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再次有人将它从成千上万的图片中将它翻捡出来。每想到此,难免悲从中来——吾人孜孜不倦地“制造”着的,难道仅仅是为了被忘却,或在遥远的某一天被想起吗?
——相机可以记录,但它与人类的最大区别之处,是它没有记忆。
——电影一种现代“巫术”,那么,摄影呢?
——人类的一生,就是依赖映在视网膜上的倒立虚像,不断地测量着自己和世界之间的距离吧?(杉本博司)
——不追寻,不言物。禅在此。
——遇到美丽的画面,我总是想努力地多拍一些,尽管有许多是重复的,但这乃是源于眼睛的干渴,以及对于美丽之物的迷恋。
——由寂静而生的风景。
——美丽只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某一日,万物的颜色都将消逝。世界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艺术之妙,正在于有无之间。
——对当代人来说,城市与山林是两个永恒的主题。喜欢山林,却早离不开城市的生活,因为心灵习惯了喧嚣,而只是需要暂时的宁静。
——几乎没有一张重复的照片,但却有统一的风格。风格从何而来?它不在你拍什么,而在乎你表现什么,以及如何表现。对于一个好的艺术家而言,主题只是为了他表现独特的风格而已。
——风格是别人在作品中认出你来的可识别特征。
——快拍可以留下你根本没有时间注意到的东西;慢拍却是一种生活的韵味。
——越是平淡的东西,越是需要错综复杂的思维来发现它的不平淡之处。
——面对美好的景象,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按下快门。对于摄影家来说,这样做相当幼稚可笑;对于我来说,则是不舍得美好的景象在我眼前流逝。
——按下快门,也需要一种激情。或者是一种对造化的感激之情。
——文学家提示说,在你的作品中,你的作品要揭示你对所描写的事物所持的观点。摄影能做到吗?如果一个摄影家对他所拍摄的主题也持某种观点,相信他可以做到——也许这是如何拍摄好照片的基本问题。
——有时我会“乱拍”一些东西,虽然这些“乱拍”毫无美感可言,但是它却可以提供一种奇妙的感觉。人们通常被众多元素的和谐元素所吸引,但更会被杂乱无章所惊骇!
——我会从别人那里学习另外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
——风光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来自想象?作品是一个半透明的“面具”,它由超越于现实之外的梦想和思想构成。向外,看见风景;向内,看见心灵。
——随着时间的变化,美感在观察者的眼里,也会不断地变化。
——在人的眼里,树就是树,花就是花,事事分明。但是在自然界中却不是这样的吧?它们应和,它们互渗,它们回响。
——拍什么样的照片,取决于经由训练的眼睛。
——什么是“灵光”?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本雅明)
——“摄影作为艺术”和“艺术作为摄影”,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后者是以“艺术”为主位,摄影者必须成为一个艺术家,而艺术家的所有要素,也都体现在摄影之中。
……
刘墨
曹无先生带着相机满世界的走,不停地拍,不停地记录。
当他回到画室放下相机,他成为一个画家,画面有的与照片有关,或与照片无关,但对他而言,无论是眼所见还是脑所记,都是他的审美观的具体的表现。
他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摄影家——至少我没听到过——只是在他觉得,他的摄影从主题、取材、风格或立意上,与纯粹的或职业的摄影家是有区别的,比如曾经在中央美术学院专门学习过书法的他,同样也可以在自然中看到点线,甚至看到国画里大写意画风才有的“笔触”。
摄影是瞬间的事,快门响起的那一瞬间,时间静止下来,这一刻的浓缩,是摄影者所有的审美经验,不管是精心构思,还是妙手偶得。
对于曹无先生来说,摄影更像是一种“收集”,一种诗意或画意的“收集”,因而它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可以转化的“现实”。
拍照过后,还有待于另外一种审美转化。
而我亦是如此。
我有相机很晚,两年多前,才开始意识到相机原来是可以由手动来控制的!
如果说书画是自我内心的情感反应,摄影何尝不是如此呢?虽然“咔嚓”一声过后,山仍是山水仍是水,但它已经变成摄影者的一个“主动选择”,它不是客观的,此时的“拍景”已经变为“拍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摄影与画不同,更像是“诗”——它不是要描绘什么,而是要表达、要发现、要揭示——摄影行为在于发现眼前事物的“意义”,因而它实际上是非常内心化的。
我本无意于做摄影家,我只是对隐藏在万事万物之后的奥秘有兴趣,喜欢在深入拍摄过程中体会一种孤独和超然。这种奥秘让我觉得摄影是一种满足幻想的现实的有效手段,而我不断地记录这些时刻,一张张的照片就成为充满幻想的现实的痕迹。
曹无先生提议我们二人出一摄影集,并从我们二人的名字中取名为《墨飞色舞》,我欣然认同,只是想强调的是,我们二人的摄影不单纯是“作品”,它更像是图像笔记,多是为了记录精神上的远游。
如此而已。
当我看到这套《墨飞色舞:曹无刘墨摄影作品集》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它一定蕴含着某种深刻的哲学思考。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表达,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墨飞色舞”这个名字,在我看来,是一种对生命状态的隐喻。墨,可以象征着深邃、内敛、神秘,而色,则代表着热情、活力、多彩。这两者结合,又加上“飞”和“舞”的动感,仿佛描绘了一幅幅在沉静中蕴含着澎湃力量,在变化中又有着内在秩序的生命画卷。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两册书中,看到摄影师是如何运用光影、构图、色彩(或者黑白)来传达他们对世界、对生命、对人类情感的理解。我希望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能引发我内心深处的思考,让我看到那些我平常忽略的,或者是我没有意识到的美。我也会关注作品集中的编排方式,好的编排能够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摄影师的创作思路,并逐渐深入到作品的世界中。
评分这套《墨飞色舞:曹无刘墨摄影作品集》的出现,无疑为我这个摄影爱好者带来了新的惊喜。我一直在关注那些能够挑战传统视觉认知的摄影师,寻找那些能够用镜头讲述独特故事的作品。“墨飞色舞”这个名字,就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摄影作品背后深层含义的探索欲望。它暗示着一种在视觉语言上的大胆尝试,一种不拘泥于形式的自由表达。我设想,曹无刘墨的作品可能并不局限于某一类题材,而是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从壮丽的自然风光到细腻的人物肖像,亦或是富有哲思的抽象表达。我特别好奇他们是如何在“墨”(可能指黑白摄影或某种沉静的意境)与“色”(指色彩的运用或鲜活的生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又如何通过“飞”与“舞”的动态感来赋予画面以生命。我期待在这两册书中,能够看到那些充满张力的构图,那些捕捉到决定性瞬间的画面,以及那些能够引起我内心深处共鸣的情感表达。同时,我也非常看重摄影作品集的印刷质量,毕竟只有精良的印刷才能最大程度地展现摄影师作品的细节和质感。
评分《墨飞色舞:曹无刘墨摄影作品集》这个名字,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咒语,瞬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它不像很多摄影集那样直白地告知内容,而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暗示着一种视觉上的丰富性和艺术上的探索。“墨”与“色”的并存,让我联想到黑白摄影的深邃与彩色摄影的绚烂,又或者是两者之间巧妙的融合与对话。“飞”与“舞”,更是赋予了画面以生命和动感,仿佛是将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定格成永恒的艺术。我猜想,曹无刘墨的作品一定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并赋予它们深刻的意义。我非常期待在这两册书中,能够看到那些充满故事性的影像,那些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引发我情感共鸣的作品。同时,我也会关注作品集的整体设计和印刷质量,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呈现效果,好的印刷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摄影师想要表达的细节和情感。
评分看到《墨飞色舞:曹无刘墨摄影作品集》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充满东方韵味的艺术想象。“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灵魂,它象征着深沉、内敛、写意;而“色”则代表着丰富、鲜活、写实。“飞”和“舞”更是将静态的画面赋予了动态的生命,如同水墨画中的笔触,在纸上自由挥洒,又如同生命的律动,在天地间翩翩起舞。我非常好奇曹无刘墨是如何将这几种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是他们在黑白摄影中追求色彩般的层次感,还是在彩色摄影中捕捉到水墨般的写意神韵?我期待在这两册书中,能够看到那些充满艺术张力的作品,那些能够让我感受到摄影师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思想的作品。我希望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能引人深思,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我对“曹无刘墨”这几个字颇感好奇,不知道这是否代表着两位风格迥异却又相互辉映的摄影师,又或者是一个融合了两种艺术理念的创作集体?“墨飞色舞”这个名字更是充满了画面感,它让我想象到那些在黑白影调中流淌的光影,以及在色彩世界中跳跃的情感。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种将传统水墨画的写意精神与现代摄影的写实技巧相结合的可能,亦或是对光线本身的极致探索,让它如同舞者般在画面中自由舒展。我尤其期待的是作品集中的“飞”和“舞”这两个字所代表的动态感。摄影作品往往给人以凝固的印象,但好的摄影师却能在静止的画面中捕捉到运动的轨迹,生命的律动,甚至是情绪的波动。我希望在这两册书中,我能够看到那些充满力量的瞬间,那些捕捉到风吹草动、人物奔跑、或是情感爆发的画面。同时,“墨”和“色”的对比,也让我猜测作者可能在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之间有深入的探索,或者是在同一张照片中巧妙地融合这两种视觉语言。我很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处理光影的,是如何运用构图来引导观众的视线的,以及他们对色彩的理解是如何体现在作品中的。
评分读到《墨飞色舞:曹无刘墨摄影作品集》这个书名,我 immediately 感到一种强烈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它不同于那些直白或朴素的命名方式,而是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墨飞色舞”四个字,让我联想到中国传统水墨画那种写意、灵动的美感,以及色彩在画面中自由挥洒的意境。我想,这套作品集很可能是在探索摄影艺术的某种边界,试图将黑白影调的经典之美与彩色摄影的丰富表现力相结合,或者是在黑白世界中创造出如同色彩般丰富的层次和情感,又或者是在色彩世界中捕捉到一种如同水墨般写意的韵味。而“曹无刘墨”这两位名字,则让我好奇他们的创作风格是否相互呼应,又或是形成鲜明的对比,共同构建出“墨飞色舞”的视觉奇观。我非常期待看到作品中那些能够“飞”起来的画面,能够“舞”动起来的人物或景致,它们或许充满张力,或许又极尽温柔。这种命名本身,就已经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探索的种子,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它,去感受曹无刘墨用镜头编织的视觉诗篇。
评分收到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它所传递出的一种“静”与“动”的张力。封面的设计,虽然我还没有看到具体内容,但名字“墨飞色舞”本身就带有一种动感,然而“墨”和“色”又是摄影中最基础的元素,它们可以创造出沉静的画面,也可以表现出激烈的冲突。这种矛盾的结合,在我看来,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我设想,这套作品集应该不仅仅是单纯的照片堆砌,而是有着清晰的逻辑和叙事线索。也许第一册侧重于某个主题,比如自然风光、人文纪实,或是抽象表现,而第二册则在另一个维度进行探索,可能是对第一册主题的延伸,也可能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够引导读者思考的作品集,那些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留下空间让观者自行解读的摄影作品。我相信曹无刘墨作为摄影师,一定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瞬间,并赋予它们生命。我希望在这两册书中,我能看到他们是如何运用光影、构图、色彩(或黑白)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的。我也会关注作品集的印刷质量,毕竟好的印刷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摄影师想要呈现的细节和氛围。期待着能够从中汲取灵感,也希望能够被他们的作品所打动,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评分收到《墨飞色舞:曹无刘墨摄影作品集》,我首先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墨飞色舞”这四个字,自带一种艺术的灵动感,仿佛描绘着光影在黑白与色彩之间自由穿梭,生命的律动在画面中跃然纸上。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种在传统与现代、沉静与激情之间寻求平衡的艺术追求。我不知道曹无刘墨是两位风格迥异的摄影师,还是一个融合了两种艺术理念的创作实体,但我相信他们的作品一定有着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我期待在这两册书中,能够看到那些能够“飞”起来的画面,或许是捕捉到了高速运动的瞬间,或许是展现了事物蓬勃的生命力;我也期待看到那些能够“舞”动起来的场景,或许是人物优雅的姿态,或许是光影流转的曼妙。这种命名方式,让我对作品集的探索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希望它能带给我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感悟。
评分这套《墨飞色舞:曹无刘墨摄影作品集》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有一种古典的韵味,又带着现代的活力。“墨”和“色”的对比,让我联想到黑白摄影的深邃与彩色摄影的斑斓,而“飞”和“舞”则赋予了画面以动态和生命力。这仿佛是在描绘一种捕捉瞬间之美的艺术,一种将静止的画面赋予生命律动的过程。我猜想,曹无刘墨的作品可能涵盖了非常广泛的题材,从自然风光到人物特写,再到抽象的视觉语言,他们或许都在尝试用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和表现这个世界。我特别喜欢那种能够引人深思的摄影作品,那些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美,而是能够触及到更深层的情感和意义的作品。我希望在这两册书中,我能够看到那些充满故事感的画面,那些能够让我感受到摄影师内心世界的作品。同时,我也非常关注摄影作品集的印刷质量,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呈现效果,好的印刷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摄影师想要表达的细节和氛围。
评分刚收到这套《墨飞色舞:曹无刘墨摄影作品集》,还没来得及深入翻阅,但仅仅从装帧和触感上,就感受到了它的重量和用心。盒子精致,打开后是两本厚实的画册,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泛着油光的铜版纸,而是带着哑光,使得色彩呈现更加沉稳内敛。我一直对摄影作品集情有独钟,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定格下来的故事,一个时代的缩影,或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某种投射。曹无刘墨这两个名字,虽然我之前不熟悉,但从作品集的名字“墨飞色舞”来看,似乎就预示着一种在黑白与色彩之间,动态与静态之间,自由挥洒的艺术追求。这种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想象空间,让人对即将展开的视觉盛宴充满期待。包装上采用了环保材料,这点也值得称赞,在追求艺术的同时,也兼顾了对环境的责任感。盒子的设计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却显得格外有格调,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内在艺术品的价值。触摸封面的凹凸纹理,仿佛能感受到摄影师在按下快门时的每一次心跳。这种细致入微的包装,无疑为即将开始的阅读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购买,更像是一次与艺术的亲密接触的开始。我非常期待能够在其中找到那些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引发共鸣的瞬间,无论是震撼人心的宏大场面,还是细腻入微的生活片段,亦或是对人性深刻的洞察,都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