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史学述论

近代中国史学述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志田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18575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238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字数:38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史学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近代中国风云变幻,史学也风生水起,异彩纷呈。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追溯近代史学的履迹,特别留意学术典范、研究取向、发展趋势等面相。其余三部分多为读书心得,包括探讨近代史研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倾向,反思学术现状,展望史学发展的可能走向,并从外在和内在的不同视角观察和思索史学的基本义旨,主张治史取径不妨多元,期能疏通知远,由往昔枝叶之言,以会其无尽之意。

作者简介

罗志田,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新墨西哥大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先后在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现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新书有《经典淡出之后:21世纪中国史学的转变与延续》、《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

目录

引言: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23)
史学的履迹
1、《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21)
2、大纲与史:民国学术观念的典范转移(2)
3、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2)
4、学术与社会视野下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1999)
5、前瞻与开放的尝试:《新史学》七年(1998)
反思与展望
6、发现在中国的历史——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点反思(24)
7、解读变动时代的文化履迹——关于近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简单反思(28)
8、让思想回归历史: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点反思(29)
9、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开放型新史学(1996)
1、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22)
研讨的取向
11、新旧之间:近代中国的多个世界及“失语”群体(1999)
12、民国史研究的倒放电影倾向(1999)
13、知常以观变:从基本处反思民国史研究(213)
14、历史记忆与五四新文化运动(2)
15、陈寅恪的史料解读与史学表述臆解(21)
史义的探索
16、不改原有之字以开启“相异的意义体系”(23)
17、 学术“对手方”与专业知识的建构——傅斯年先生的启示(24)
18、往昔非我:训诂、翻译与历史文本解读(21)
19、相异相关的往昔:史学的个性与通性(212)
2、非碎无以立通:简论以碎片为基础的史学(212)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好书,还没看,慢慢看

评分

罗先生是近代史大家,相关的著作当然值得一读

评分

大师作品 值得阅读 罗志田教授作品 很有学术价值

评分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我国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给自主创新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评分

  1、即使是民国时期,历史学者在历史叙述过程中,仍然有用何种思想组织历史事实的问题,并且受到时局的现实冲击,这些历史学者本身就是历史的参与者,蒋廷黻在历史叙事的客观性可能好于范文澜,但在历史建构上,都有为现实政治服务的需求和动机。如备受好评的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着重点是中国如何近代化,但忽视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政治格局冲击的重大影响,对鸦片战争中的琦善的评价很高,但琦善主持和谈的出发点和决策动机,缺少史料支持,就会沦为作者的主观判断,过于拔高。

评分

罗老师的书非常不错,快递也很快,包装完整

评分

史学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近代中国风云变幻,史学也风生水起,异彩纷呈。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追溯近代史学的履迹,特别留意学术典范、研究取向、发展趋势等面相。其余三部分多为读书心得,包括探讨近代史研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倾向,反思学术现状,展望史学发展的可能走向,并从外在和内在的不同视角观察和思索史学的基本义旨,主张治史取径不妨多元,期能疏通知远,由往昔枝叶之言,以会其无尽之意。

评分

这次在京东的购物经历很不错,书是正版的,价格上还算比较实惠,而且品相上还是不错的。此外在送货上,物流比较快,比较及时。因为这个书有时候购买下来有时效的需要,送的及时了,对于使用来说还是挺重要的。所以综上来说,这次还是挺好的,以后也会继续在京东购买。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