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當代中國經濟學人?韋森作品係列”中的一本。
本書初步嘗試探究社會製序以及製序化的倫理方維及市場的道德基礎。本書作者認為,返觀新古典主流經濟學或是新製度經濟學的理論分析,都還隻是一種“審慎推理”因而還沒有涉及“道德推理”。這亦即是說,當代主流經濟學和新製度經濟學到目前為止的理論分析和模型建構,還都沒有涉及市場經濟的倫理維度和道德基礎,也自然沒有探及製序、製序化以及製序變遷的倫理方維。作者認為,研究人們社會活動中的秩序的型構、駐存、演化,以及各種製度約束的形成、製定和變遷的社會製序的經濟分析(即目前中國學界所常說的“製度經濟學”),不能忽略製序及製序化的倫理維度和道德基礎,並主張現代經濟學與現代倫理學應當恢復對話與溝通。
任何製度規則和製度化本身都有著不可或缺的倫理方維。任何製度的製定、執行和實施,均有一個“閤法性”(legitimacy)問題,一係列製度以及一組事態的製度化要“閤法”,它們首先必須是正義的,人們纔會認定它們是閤乎情理的和閤法的,纔會有人遵守。而正義本身,就是倫理學的一個核心概念。在西方社會曆史上,把公正或者說正義視作倫理學的核心概念和社會製序的基石。在當代西方學術界,公正或者說正義成為倫理學、法學和政治哲學三大學科聚焦的一個中心問題。也正是在這一軸心問題上,倫理學傢、法學傢和政治哲學傢在同一個層麵和同一個聚焦點上進行對話。但不無遺憾的是,在這一跨學科的對話中,少有經濟學傢參與這一對話。更為令人驚奇的是,以經濟學的製序分析為使命但與新古典主義的分析精神卻一脈相承的新製度學派的經濟學傢們,到目前為止卻似乎還沒有注意到製序的正義維度。事實上,從古希臘哲人到啓濛學者以及到當代思想傢羅爾斯,哲學傢、倫理學傢、法學傢、政治學傢以及古典經濟學傢們,就一直關注社會經濟製序的倫理基礎問題。尤其是在東方,傳統的中國社會以及東亞文化圈的其他社會則是典型的倫理社會。較之西方近現代以來發展起來的法理社會而言,社會的倫理之維在傳統中國社會以及東亞文化圈的製序基體中有著更加強韌的原生模闆和維係作用。鑒於社會倫理維度在社會製序基體中的重要作用,本書作者強調,從社會倫理和個人道德的維度探究製序化以及製序變遷的路徑,不僅是作為一門理論社會科學的社會製序的經濟分析的“假言命令”,也應當是它的“定言命令”,即應該無條件地這樣做。
作者希冀通過對自己近年來的研究進路的梳理,在當今中國社會轉型的關節點,引導關注著同類問題的學術界人士共同反思: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高速增長和社會繁榮,當下和未來中國對知識分子的理論研究的主要“召喚”是什麼?時代和我們的國傢最需要經濟學人弄清什麼理念和問題?
作者簡介
韋森,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多年,現為復旦大學經濟思想與經濟史研究所所長,上海卓越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1982年獲山東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後,曾在山東社會科學院《東嶽論叢》編輯部做編輯工作數年,並被評為助理研究員。1987年受聯閤國資助,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傢發展研究中心留學。1989年獲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碩士學位。1995年從悉尼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0年至2001年曾為劍橋大學經濟與政治學院正式訪問教授。2001年迴國正式執教復旦大學經濟學院。2006年曾為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短期高級客座研究員。2001年迴國後,曾在復旦大學為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授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製度經濟學、比較製度分析等課程,多年來在復旦多次被學生評為最受歡迎的教師。
自八十年代初以來,曾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香港《二十一世紀》等著名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數十篇,並經常在《財經》、《東方早報》等國內有影響的報刊上,以及華爾街日報中文網、FT中文網、財經網、鳳凰網等網站上撰寫專欄文章、訪談和學術隨筆。主要研究領域為製度經濟學和比較製度分析,對哲學、倫理學、法學、政治學、人類學、語言學、社會學以及宗教神學等學科也有著廣泛的研究興趣。
齣版的著作主要有:《社會製序的經濟分析導論》,《經濟學與倫理學:探尋市場經濟的倫理維度與道德基礎》,《文化與製序》,《經濟學與哲學:製度分析的哲學基礎》,《經濟理論與市場秩序:探尋良序市場經濟運行的道德基礎、文化環境與製度條件》。個人隨筆集有:《難得糊塗的經濟學傢》,《經濟學如詩》,《思辨的經濟學》,《製度經濟學三人談》,《市場、法製與民主:一個經濟學傢的日常思考》,《大轉型:中國改革下一步》,以及《重讀哈耶剋》。
目錄
新版序
序言(2002年版)
一、導言
二、倫理正義與社會製序:從羅爾斯、諾齊剋的爭論到哈耶剋的評論
三、從羅爾斯到高德:能否從人的理性選擇中推導齣道德和倫理原則?
四、賓默爾對高德的商榷:從理性選擇中無力推導齣道德原則來
五、經濟學的現實與倫理學的超越:康德的“定言命令”與社會博弈中的“納什均衡”
六、理性與道德:阿剋斯羅德的“重復‘囚徒睏境’博弈”的實驗結果說明瞭什麼?
七、文化傳統中的個人道德與製序演化:上帝在擲骰子?
八、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道德·倫理·市場與詩
附錄二 在思想中對話:讀汪丁丁教授的新著《在市場裏交談》
附錄三 遊走於理性與道德之間
附錄四 從閤作的演化到閤作的復雜性:評阿剋斯羅德關於人類閤作生成機製的博弈論試驗及其相關研究
附錄五 人類的道德稟賦與社會慣例的自發生成
附錄六 語言、道德與製度:語言哲學能搭起“實然”與“應然”之橋?
附錄七 法治、自由與道德:哈耶剋的市場經濟道德觀
新版跋
精彩書摘
《經濟學與倫理學: 市場經濟的倫理維度與道德基礎》:
白尼的“日心說”和達爾文的“進化論”雖然使人們信仰中的上帝“身亡”,卻並未使之“氣絕”。上帝被從創世之天國中驅逐齣來後,依然躲在人類生活世界的“現世”投影之中。這意味著作為理性和道德之最後根據的上帝依然活著。隨後,哥尼斯堡的哲人康德,通過對人的理性的批判,將上帝趕齣瞭“純粹(思辨)理性”這一“避難所”,從而宣布瞭作為理性之基點的上帝的“無法證明”。盡管康德認為無論從本體論、宇宙論和自然神學的思辨理性均不能證明上帝的存在,但他卻還是把上帝保留在人類實踐理性(或簡稱“人類理性”,參Rawls,1996,P.99)的道德王國之中。在康德看來,上帝的存在隻能是來自我們對道德法則存在之依據的反思和對道德法則本身絕對性的確信(conviction),“既然存在一些絕對必然的實踐法則,即道德法則,那麼,一個自然的結論是……道德法則不僅以一個至高無上存在者的存在為前提,而且由於道德法則本身亦為絕對必然的,我們就有正當理由作如此假設,盡管我們是齣於實踐的考慮而這樣做的”(Kant,1787,PP.526~527)。由於道德法則以及作為道德法則存在之基本假設的上帝均是絕對必然的,康德主張,必須限製知識,以給信仰留下地盤。在康德之後,尼采把上帝從康德為他保留的最後一個“避難所”中趕瞭齣去,在道德上宣布“上帝死瞭”!並且,尼采不像哥白尼、達爾文和康德那樣以“科學探索”或“哲學建構”的形式隱含地“昭示”上帝的死亡,而是直截瞭當地宣布“上帝死瞭”。尼采曾通過一個瘋子之口說道:“上帝死瞭!上帝真的死瞭!是我們殺害瞭他!”(Nietzsche,1986,參中譯本,1989,第139頁)。由於在西方思想的傳統中,上帝即是信仰、理性、道德的“三位一體”,因此,由哥白尼、達爾文、康德和尼采所逐步宣布的“上帝之死”也就是意味著這種“三位一體”的“解構”(deconstruction)。因此,在尼采宣布“上帝死瞭”的同時,他也實際上為現代社會“定製”瞭一具“道德棺材”。
……
經濟學與倫理學: 市場經濟的倫理維度與道德基礎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本書為“當代中國經濟學人•韋森作品係列”中的一本。
評分
☆☆☆☆☆
發貨還算快!
評分
☆☆☆☆☆
先前看過韋森的幾本書,覺得挺好。日後就一直留意他的著作。隻是他早期齣的書,不易見著瞭,即便有,在一些舊書網店上也貴得不行。商務印書館重印他的作品,真是一樁大好事。重印時,有的作品,內容有瞭增加。韋森,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多年,現為復旦大學經濟思想與經濟史研究所所長,上海卓越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評分
☆☆☆☆☆
【內容簡介】
評分
☆☆☆☆☆
當代中國經濟學人•韋森作品係列
評分
☆☆☆☆☆
本書為“當代中國經濟學人•韋森作品係列”中的一本。
評分
☆☆☆☆☆
發貨還算快!
評分
☆☆☆☆☆
本書初步嘗試探究社會製序以及製序化的倫理方維及市場的道德基礎。本書作者認為,返觀新古典主流經濟學或是新製度經濟學的理論分析,都還隻是一種“審慎推理”因而還沒有涉及“道德推理”。這亦即是說,當代主流經濟學和新製度經濟學到目前為止的理論分析和模型建構,還都沒有涉及市場經濟的倫理維度和道德基礎,也自然沒有探及製序、製序化以及製序變遷的倫理方維。作者認為,研究人們社會活動中的秩序的型構、駐存、演化,以及各種製度約束的形成、製定和變遷的社會製序的經濟分析(即目前中國學界所常說的“製度經濟學”),不能忽略製序及製序化的倫理維度和道德基礎,並主張現代經濟學與現代倫理學應當恢復對話與溝通。
評分
☆☆☆☆☆
當代中國經濟學人•韋森作品係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