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論文主旨在糾正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中王遵絕無功業之說。列舉史實,證述遵在東晉初年,團結江東境內諸政治社會力量,共同抵禦北方盛強鬍族之侵略。當時中國之文化,因而得以保存,故其功實不可沒。文中又分析南來北人之社會階層及居住地域,並論其與後來南朝史事之關係。篇末附載近年廣州齣土晉墓磗銘,亦可供治史者之參證。
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係
書世說新語文學類鍾會撰四本論始畢業後
述東晉王導之功業
魏書司馬睿傳江東民族條釋證及推論
崔浩與寇謙之
支湣度學說考
桃花源記旁證
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係
書魏書蕭衍傳後
讀哀江南賦
論隋末唐初所謂“山東豪傑”
三聯此版無論紙張還是印刷質量都很一般,感覺有點失望!陳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1925年受聘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迴國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抗戰期間,先後任教於西南聯閤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1946年迴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南遷廣州,為中山大學教授。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曠代之作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讀史明智!
評分經典論文,揣摩治學路徑絕佳教材
評分非常好,讀先生的書,希望能得到一些啓發~~
評分陳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1925年受聘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迴國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抗戰期間,先後任教於西南聯閤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1946年迴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南遷廣州,為中山大學教授。
評分陳寅恪先生的經典之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