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中译本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中译本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暴永宁... 编
图书标签:
  • 科普
  • 科学史
  • 数学
  • 物理学
  • 宇宙学
  • 哲学
  • 20世纪
  • 经典
  • 科普读物
  • 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科学
ISBN:9787030107596
商品编码:11762173354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2-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中译本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
  • 作者:(美)G.伽莫夫|译者:暴永宁
  • 定价:38
  • 出版社:科学
  • ISBN号:9787030107596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02-11-01
  • 印刷时间:2016-01-01
  • 版次:1
  • 印次:32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93
  • 字数:250千字

编辑推荐语

《从一到无穷大》在初版近三十年后悄悄再版,并再一次在新世纪抓住了无数号称叛逆、前卫的“80后”人的眼球,并让我这个“70初”人也再度夜不成寐,通宵“复习”。这本让人二十年后仍然没完没了地好好学习的书就是由美国G.伽莫夫所著、暴永宁翻译的《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中译本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早在1984年便被评为当年的“十佳科普读物”。 这是一部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科普著作,本书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

内容提要

由美国G.伽莫夫所著、暴永宁翻译的《从一到无 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中译本20世纪科普经典特 藏)》是当今世界*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之一,20 世纪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 起很大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本书根 据原书*新版进行了修订,书中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 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 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 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 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 、星系等)方面的成就。全书图文并茂,幽默生动, 深入浅出,适合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广大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1904~1968,世界**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普界一代宗师。 1904年生于俄国敖德萨市。1928年获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师从**物理学家玻尔和卢瑟福),以及列宁格勒大学、巴黎居里研究所、密执安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科罗拉多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1968年卒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 伽莫夫兴趣广泛,曾在核物理研究中取得出色成绩,并与勒梅特一起*早提出了天体物理学的“大爆炸”理论,还首先提出了生物学的“遗传密码”理论。他也是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正式出版25部著作,其中18部是科普作品,多部作品风靡全球,《从一到无穷大》*是他***的代表作,启迪了无数年轻人的科学梦想。1956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卡林伽科普奖。

目录

科普经典,名**译(代序)
1961年版作者前言
**版作者前言
《从一到无穷大》读者感言摘录
**部分 做做数字游戏
**章 大数
第二章 自然数和人工数
第二部分 空间、时间与爱因斯坦
第三章 空间的不寻常的性质
第四章 四维世界
第五章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第三部分 微观世界
第六章 下降的阶梯
第七章 现代炼金术
第八章 无序定律
第九章 生命之谜
第四部分 宏观世界
第十章 不断扩展的视野
第十一章 “创世”的年代
图版
译后记


宇宙的边界与人类的想象:探索宏大叙事下的科学前沿 图书名称: 《时间的皱纹:穿越物理学、宇宙学与量子纠缠的奇幻之旅》 图书简介: 这是一部带领读者深入当代科学最前沿的宏伟著作,它不拘泥于已知的常识,而是以一种近乎哲学的视角,审视人类认知边界的扩张与收缩。本书聚焦于二十世纪至今物理学、宇宙学以及信息理论领域中那些最具颠覆性、最引人入胜的谜团,旨在勾勒出一幅关于时间、空间、物质以及生命本质的最新认知图景。 第一部分:时空的几何学与时间的本质 本书伊始,我们将跟随理论物理学的先驱们,重新审视爱因斯坦奠定的时空结构。不同于教科书中对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简单介绍,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时空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黑洞视界内部的奇点猜想、虫洞的理论可行性,以及这些概念如何挑战我们对“因果律”的传统理解。 我们不仅会讨论引力波的探测如何为我们提供了检验时空涟漪的直接证据,还将深入探讨“时间之箭”的困境。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出发,时间为何似乎只能单向流动?在微观尺度上,时间是否真的具有方向性?书中将详尽阐述时间晶体(Time Crystals)这一前沿概念——一种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周期性振荡的物质新相态——及其对构建未来信息存储技术的潜在意义。此外,我们将追溯时间流逝感在人类主观经验与客观物理定律之间的巨大鸿沟,探讨神经科学对“瞬间”的解码,以及大脑如何构建出连贯的时间序列。 第二部分:量子纠缠与多重宇宙的猜想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潜入量子力学的奇异世界,探索那些挑战我们日常直觉的核心概念。重点阐述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现象,这不仅仅是“幽灵般的超距作用”,更是信息物理学革命的基石。我们将详细解析贝尔不等式实验如何一步步将量子力学的非定域性从数学推演变为实验事实。 在此基础上,我们大胆迈向了宇宙论的疆域:多重宇宙的理论框架。从暴胀理论(Inflationary Theory)自然推导出的“永恒暴胀”模型,到弦理论(String Theory)和M理论中所需的额外维度,本书将清晰梳理不同流派对“我们的宇宙并非唯一”这一观点的论证逻辑。书中将审慎分析不同多重宇宙模型(如“泡泡宇宙”、“膜世界”等)在可证伪性上的差异,并探讨是否存在间接的实验信号,能够揭示“邻近”宇宙的存在。这部分内容旨在引导读者思考,如果存在无数个宇宙,那么我们所观测到的物理常数(如精细结构常数)的“恰到好处”是否仅仅是一种“我们恰好位于其中之一”的必然结果,而非某种设计。 第三部分:信息、熵与生命的起源 随着对物质和时空理解的深入,本书将焦点转向了信息——现代物理学的“新物质”。信息熵(Information Entropy)被视为连接热力学、信息论和宇宙演化的核心桥梁。我们将探讨著名的“黑洞信息悖论”,即信息是否真的会从黑洞中彻底消失,以及霍金辐射与幺正性(Unitarity)之间的拉锯战。 更进一步,本书将探讨生命本身的起源问题。我们不会停留在化学演化的层面,而是从物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负熵”在生命系统维持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信息如何从无序的分子集合中涌现出自我复制和适应性?书中会介绍一些前沿的生物物理学模型,试图从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角度解释生命这一高度有序结构在宇宙热力学大背景下的生存之道。这部分内容探讨了信息理论在理解生物复杂性、意识产生以及宇宙演化终极命运中的深远影响。 第四部分:人类认知的极限与未来的科学议程 在结尾部分,本书将回归到人类自身——认知主体。我们如何用有限的感知和工具去理解无限的宇宙?我们将审视物理学中那些尚未被解决的重大难题,例如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真实本质,它们占据了宇宙质量-能量构成的绝大部分,我们却对其知之甚少。 最后,本书展望了未来科学研究的宏大议程:如何构建一个统一的“万有理论”,将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完美融合?超级对撞机和下一代空间望远镜的潜力何在?通过回顾过去百年的科学突破,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未解之谜的敬畏之心,并认识到科学探索的本质——它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建立桥梁的伟大冒险。 本书文笔流畅,逻辑严密,避免了过于深奥的数学推导,专注于阐释核心概念的物理图像和哲学意涵,适合所有对宇宙、时间、信息以及科学本质抱有强烈好奇心的普通读者、爱好者及跨学科研究者阅读。它不是对既有知识的简单复述,而是对科学前沿思想的一次深度聚焦与全面梳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风格非常独特,它有一种老派的、严谨的学术气质,但又充满了对科学探索的浪漫主义情怀。作者似乎非常注重概念的准确性,每一个专业术语的使用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保证了信息的权威性。然而,即便是在处理最尖端的理论时,也丝毫没有让人感到门槛过高。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引导着学生走过崎岖的求知之路。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那些跨学科内容时的游刃有余,他能将物理、化学、生物乃至哲学思想熔于一炉,展现出科学的统一性。这本书的篇幅虽然不短,但阅读起来毫无拖沓之感,每一页都充满了信息密度和思想的火花。它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对人类认知世界的历程有了更深刻的敬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引人注目的,色彩搭配上有一种沉稳又不失活泼的感觉,看起来就像是精心挑选过的一部作品。初次翻阅时,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知识气息给吸引住了,虽然内容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但作者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把那些原本枯燥的科学概念讲得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它在阐述理论时的那种抽丝剥茧的逻辑感,仿佛每一步推导都有理有据,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和验证。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让人印象深刻,纸张的选择和印刷的清晰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次思想上的探险,带领我们穿越不同科学领域的边界,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的深层原理。整体来说,它的阅读体验是流畅而充实的,让人在享受知识的乐趣中,不知不觉地吸收了大量新知。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科普书。它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我们一同质疑和探索宇宙的奥秘。作者在探讨复杂问题时,总能找到最贴切的比喻和最直观的例子,这种能力极其难得。例如,他对某些抽象概念的阐释,简直如同画家手中的画笔,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清晰的轮廓。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思维习惯的重塑。它教会我如何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信息,如何区分确凿的事实与合理的推测。书中的引文和注释部分也做得非常详尽,这对于想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我常常在读完一个章节后,会合上书本,沉思许久,回味那种被知识震撼的感觉。

评分

从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了它非同寻常的分量,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知识上的厚重感。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他似乎深谙如何将复杂的科学定律转化为人人都能理解的故事线。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如同欣赏一部精心剪辑的纪录片,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平衡了知识的深度和阅读的易读性。它没有为了追求通俗而牺牲严谨性,也没有为了强调深度而使得语言晦涩难懂。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仿佛每一次都能挖掘出新的层次。对于任何希望拓宽视野、挑战固有认知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探索未知的勇气。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在叙事手法上展现出了高超的技巧,他没有采用那种刻板的教科书式讲解,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家的生动故事,使得原本宏大的科学图景变得有血有肉。我尤其欣赏他对那些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所持有的那种审慎态度,既不盲目夸大已有的成就,也不轻易否定未来的可能性,这种平衡的视角让人在阅读时感到非常信服。文字的排版也十分考究,段落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避免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每当读到一些关键的转折点,作者总能用一句精辟的总结来升华主题,让人拍案叫绝。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从基础概念到前沿探索的桥梁,让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并从中获益良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