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江商學院MBA總裁班金融課堂受歡迎課程。
周其仁、任誌強作序,馬勇、雷頤等誠意推薦。
2.大國崛起的金融邏輯。
一本書梳理大國崛起背後的財富力量與金融邏輯
3.透過大國崛起的曆史和金融傢的故事,可以獲得正確的金融觀念。
金融市場惠及的不隻是老百姓個人,也能影響國傢的存亡、朝代的興衰。當風險不能通過金融工具進行交易分散時,君臣可能也難以左右國傢的命運。
——著名經濟學傢、耶魯大學終身教授陳誌武
本書涉獵的內容極其廣泛,可以撞擊流行觀念的金融事件為數不少。若問正確的金融觀念從何而來,我想在長期的金融事件與深入的思考之間來來迴迴,恐怕是一條可取之道。
——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
我之所以推薦王巍的這本書,正在於我們在許多問題上有著相似的認識。當我們共同舉辦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時,就是希望藉助這個平颱對沉睡的社會發起一場啓濛的“革命”。讓社會重新認識曾被當作教科書的曆史記錄,用獨立的思考和實踐的檢驗糾正過去的錯誤,找迴真正屬於自己的靈魂。
——北京華遠地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誌強
貨幣是人類偉大的發明之一,從發明貨幣開始,人類曆史就與金融難解難分。然而,金融、資本曾長期被賦予瞭濃重的道德色彩,在曆史敘事中往往成為“負麵角色”,因此很難窺探金融在曆史中的真正作用。在通俗、普及性作品中,這一點更為嚴重。本書撥亂反正,客觀深入分析瞭金融與曆史的復雜關係。更難得的是,本書通俗易懂卻言之有據、洞見時齣。簡言之,本書毫無煽情,而以尊重史實、邏輯嚴謹的理性取勝。
——知名曆史學者雷頤
金融是近代社會的産物,當中國還在“曆史三峽”遊蕩,還沒有走齣“三峽”的時候,金融對於中國,還是一個不完全的工具。據我有限的閱讀,我們已經有充滿陰謀情懷的“貨幣戰爭”,但我們還沒有從現代金融理念解讀中國曆史的作品。王巍先生這部《金融可以顛覆曆史》作瞭一個有益嘗試,作者從人文主義視角建構瞭中國從傳統走嚮現代的金融觀念史,在某種程度上確實顛覆瞭曆史的傳統敘事。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馬勇
居然有瞭下冊
王巍
《金融可以顛覆曆史》成為2013年度的商業暢銷書之一,還獲得瞭2014年第五屆中國圖書好書奬,這是意外的驚喜。這本書本來是在籌備和經營中國金融博物館過程中個人對於金融史的學習感悟,應牛文文社長一再邀請,在他的《創業傢》雜誌上連載而得到各界關注。我在攀登珠穆朗瑪峰期間,被金融博物館同仁為推廣博物館而編輯成書,得到周其仁教授的長文推薦,加上擁有眾多粉絲的任誌強先生的推廣,躍上龍門,拔幟登場,博同好者議論。周其仁教授和任誌強主席在《金融可以顛覆曆史》的序言中對“金融的本質”做瞭高屋建瓴的概括和提煉,對於理解本係列圖書十分重要,因此放在書中,供讀者參閱。
此書齣版後,多濛各界點評,眾說紛紜。有上海《新聞晨報》大幅褒奬,也有北京《新京報》整版批駁,炒作背後,也各見真知灼見的指教。批評多在:其一,學術功力單薄,考據淺嘗輒止;其二,更屬六經注我,議古論今,有失公正;其三,標新立異之論,理性思考不及。這正是諸君明察之語,見則大喜過望,如逢知己。
博物館與提升學問和考據的研究院不同,更重在麵嚮公眾啓濛,入門指導,旨在激發公眾關注金融和曆史。六經注我和標新立異正是創新的起點。
2013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啓動瞭利率管製的市場化進程,也就是在20世紀80年代洗禮全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互聯網革命和伴隨互聯網生態誕生並成長起來的80後和90後新一代人終於登堂入室,成為社會的主流創新者和消費者群體。不僅金融觀念,幾乎所有社會觀念和行為都在顛覆和被顛覆中。筆者這本小書能夠進入年輕人的視野,真是機緣巧閤。
一本書能提供給讀者的是作者的感悟和認知,但更重要的是更多問題和對讀者的知識體係的新挑戰。到2015年5月,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已經在各地舉辦瞭超過200場公益讀書論壇,有3萬多人參加。問題和挑戰便是我們的創辦宗旨,啓濛就是一個修復自我並帶動大眾一起思考的過程。我的這本小書得以提供一個重要話題和空間,令人欣慰。
2015年,我參與創建的中國金融博物館在北京又創立瞭第四傢主題博物館:互聯網金融博物館。同時,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成立瞭理事會,任誌強、劉曉光、趙長甲、俞敏洪、潘石屹等眾多企業傢共同推動全民閱讀事業,在上海開辦瞭首傢外地分院,可喜可待。
非常感謝房亭河與黃犀兩位從事齣版的朋友堅持不懈地信任、催促和指點,這纔有第二冊的問世。特彆感謝鞦離女士的協助,我個人的許多觀點是在與她交流和討論中完善的,她的參與使得這本書更為豐滿。
2015年5月10日
這本書的標題讓我眼前一亮,“金融可以顛覆曆史”。這個說法很有衝擊力,而且帶著一種對傳統史觀的挑戰。我一直覺得,我們學習曆史的時候,更多的是關注帝王將相、政治鬥爭、戰爭勝負,或者是一些社會思潮的演變。但很少有人會深入地去挖掘,那些宏大的曆史進程,有多少是受到經濟利益、資本流動、金融工具的影響?比如,某個朝代的衰落,是真的因為君王昏庸,還是因為經濟凋敝,財富分配不均,導緻社會矛盾激化,最終引發瞭動亂?再比如,一個國傢之所以能夠崛起,是否與它在金融領域的創新和對國際資本的掌控能力息息相關?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有可能打開一扇新的窗戶,去重新審視那些我們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曆史事件。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用嚴謹的分析,來證明“金融”這個抽象的概念,是如何具體而微地,甚至是大刀闊斧地,“顛覆”瞭曆史的軌跡,改變瞭文明的進程。
評分初次見到這本書的名字,我立刻就被它的主題所吸引。《金融可以顛覆曆史》,這個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力量和前瞻性。我常常在思考,那些我們所熟知的曆史事件,是否僅僅是政治、軍事、文化層麵的博弈,而忽略瞭其背後強大的經濟根基?比如,某個帝國的興衰,究竟有多少是源於其財政的腐敗,貨幣的貶值,或是金融體係的崩潰?又或者,現代世界的形成,是否也與早期資本主義的萌芽,以及隨之而來的金融創新密不可分?我對這類能夠提供全新視角、打破傳統認知的書籍尤為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案例,通過對曆史事件的金融脈絡進行深入剖析,揭示金融工具如何在潛移默化中,甚至是在關鍵時刻,扮演瞭決定性的角色,從而“顛覆”瞭既定的曆史進程。這不僅僅是對曆史的重新解讀,更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度探索。
評分我一直對那種能夠從不同角度解讀曆史的書籍情有獨鍾。市麵上很多曆史讀物,要麼是偏嚮政治軍事,要麼是側重文化藝術,很少有能夠將經濟因素,特彆是金融的力量,作為核心驅動力來探討的。這本書的標題《金融可以顛覆曆史》,讓我覺得它非常有潛力填補這個空白。我常常在想,曆史的演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資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不斷調整過程,而金融恰恰是這一切的潤滑劑和催化劑。想想看,航海大發現的背後,是不是有裏斯本的銀行傢和安特衛普的商人對探險活動的巨額投資?文藝復興的輝煌,是不是也離不開美第奇傢族這樣的金融巨頭對藝術的贊助和對商業的推動?甚至,近代的民族國傢形成,也離不開國傢金融體係的建立和對戰爭融資的能力。這本書如果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這些金融邏輯如何影響曆史走嚮,那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佳作,它能讓我們看到曆史背後更深層的驅動力。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金融可以顛覆曆史》確實非常吸引眼球,它立刻勾起瞭我對曆史深層驅動力的探究欲望。我們通常學習曆史,關注的往往是人物、事件、製度,但很少有人會去深入挖掘“錢”在其中的作用。我一直覺得,任何一場重大的社會變革,背後都離不開經濟基礎的支持和金融力量的推動。例如,工業革命的發生,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巨額資本的投入和金融機構的支持纔得以實現的。再比如,殖民擴張的背後,除瞭政治和軍事野心,更深層次的是對資源和市場的金融掠奪和控製。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跳齣傳統的史學框架,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曆史事件,找齣隱藏在曆史洪流中的金融邏輯。它或許能揭示,那些看似偶然的曆史轉摺點,實際上是金融力量在幕後精心策劃和推動的結果,從而“顛覆”瞭我們對曆史的傳統認知,讓我們看到一個更真實、更具經濟色彩的曆史圖景。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我的,那種深邃的藍搭配金色的人物剪影,讓人一下子就聯想到那種厚重而又充滿力量的曆史感,還有金融的精妙計算。我一直對那種能夠洞察事物背後規律的書籍頗感興趣,尤其是當它能夠將兩個看似不相關的領域——曆史和金融——巧妙地聯係起來時,就更加勾起我的好奇心瞭。我總覺得,那些塑造瞭我們世界的重大事件,背後一定有著更深層次的經濟邏輯在驅動。比如,殖民時代的擴張,除瞭政治和軍事的野心,背後是不是也有著對海外資源的貪婪掠奪和對新貿易路綫的金融布局?又或者,工業革命的騰飛,是不是也離不開當時金融體係的創新和資本的有效聚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可能會揭示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曆史敘述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經濟力量,以及金融工具是如何在不經意間,甚至是在關鍵時刻,改變瞭曆史的走嚮。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史書,也不是那種晦澀的金融學教材,而是試圖將兩者融為一體,去解釋那些宏大的曆史變遷。
評分之前已經買到過這本書的第一部,所以就沒有猶豫把它買瞭下來,現代經濟的核心就是金融,金融的穩定至關重要,如果是金融動蕩的國傢自然是少不瞭政府的變更,我想這是金融重要性的一個體現,流動性的風險在金融危機的時候就會特彆明顯!!!
評分很不錯,正版,很全麵。
評分買瞭第一部瞭,這次是第二部還是可以的。
評分有關金融和曆史結閤在一起分析討論的好書
評分一本書梳理大國崛起背後的財富力量與金融邏輯
評分★長江商學院受歡迎的金融史課程精華:作者以本書內容為長江商學院的企業傢們上課,效果火爆,引發熱烈討論。
評分金融安全必讀
評分京東商城活動,買瞭許多書,要看一陣子瞭!
評分挺好的,在京東買貨也很方便,很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