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第 一部編年體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終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跨16個朝代,錄一韆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跡,成書二百九十四捲,是中國古代史學巨著。
2、《資治通鑒》問世以來,深受世人推崇。一代偉人毛澤東酷愛《資治通鑒》,曾17次通讀批點,並廣為推薦。黨和國傢領導人陳雲同誌曆來重視我國古籍的整理和普及工作,在90年代初瞭解本書的編譯情況後,欣然題詞:“做好經典古籍的今譯工作。”
3、本書約請人民大學、社科院、北京大學等學術單位的60餘名專傢學者共同努力,對其進行全文翻譯,追求流暢、準確、生動。著名學者黃永年、吳樹平等擔任編委會顧問,著名學者陳祖武、張雙棣、林冠夫等承擔審稿工作。編輯加工認真、嚴謹。
4、此書是90年代風靡全國的“改革版”《資治通鑒》的修訂版。本次除對文字作瞭大量修訂外,還沿用“傳世經典 文白對照係列”的新式排版方式,以展開麵的方式排版(即左頁是原文,右頁是譯文),便於讀者對照閱讀。
5、分冊科學,煌煌18冊按照朝代閤並成冊。各分冊均有目錄,便於檢索閱讀。
6、為避免圖書損壞,方便讀者整套購買並保存,本套圖書用特質紙箱包裝。
《通鑒》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為開端,這一年周王正式承認三傢分晉,因為史書的目的即在於“史鑒”,司馬光於此作瞭第一篇議論——“臣光曰”。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和《史記》有所不同,司馬遷的目標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重視天人關係和朝代更替的規律;而司馬光寫《資治通鑒》的目的則更加現實,他是要“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因此在選材上,能夠為統治者提供藉鑒作用的政治史就毫無疑問地占據瞭重要的位置。《通鑒》極其重視腐敗政治,對於政治清明和黑暗時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視戰爭。舉凡權力更迭、施政得失、製度沿替、人纔進退都有詳盡深入的記載,這些內容也是《通鑒》一書的精華所在,記述中尤其錶現齣編年史的優點。比起紀傳體的一事互見於不同傳記,《通鑒》在記述一件事、一項製度的時候,可以更清晰地錶現齣全貌和發展變化的過程。
《通鑒》的議論部分沿襲瞭以往史書的形式,即書中的“臣光曰”。全書共186篇,沿用前人的84篇,齣於自己之手的102篇。內容主要是有關國傢治亂和君臣之道的。
概括地說,《通鑒》的史料價值極高,尤其是隋唐五代部分。在現存的史書中,《通鑒》可以和兩《唐書》、《冊府元龜》並列,製度的記述則可以和《唐會要》、《唐六典》相提並論。
分冊目錄
第一冊 周紀 秦紀 漢紀(捲1——捲16)
第二冊 漢紀(捲17——捲36)
第三冊 漢紀(捲37——捲52)
第四冊 漢紀(捲53——捲68)
第五冊 魏紀 晉紀(捲69——捲89)
第六冊 晉紀(捲90——捲102)
第七冊 晉紀(捲103——捲118)
第八冊 宋紀(捲119——捲134)
第九冊 齊紀 梁紀(捲135——捲156)
第十冊 梁紀 陳紀(捲157——捲176)
第十一冊 隋紀 唐紀(捲177——捲192)
第十二冊 唐紀(捲193——捲207)
第十三冊 唐紀(捲208——捲222)
第十四冊 唐紀(捲223——捲236)
第十五冊 唐紀(捲237——捲249)
第十六冊 唐紀(捲250——捲265)
第十七冊 後梁紀(捲266——捲279)
第十八冊 後晉紀 後漢紀 後周紀(捲280——捲294)
拿到這套《資治通鑒》,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厚重”和“值得”。要知道,《資治通鑒》在中國史學界的地位舉足輕重,但一直以來,其文言的門檻讓很多普通讀者望而卻步。這套文白對照的版本,就像為我們這些曆史愛好者打開瞭一扇親近曆史的大門。白話文的翻譯非常到位,既保留瞭原文的精髓,又讓現代讀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含義和邏輯。我尤其欣賞的是,翻譯不是簡單地直譯,而是融入瞭對曆史背景和人物心境的解讀,讓閱讀體驗更加豐富。18冊的篇幅,意味著我可以沉浸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從春鞦戰國到五代十國,細細品味每一個朝代的起起落落,每一個帝王的功過是非。我喜歡在閱讀時,不僅僅是看故事,更會去思考作者司馬光的敘事角度,以及他所想要傳達的“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的理念。這本書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曆史不是簡單的綫性發展,而是充滿瞭麯摺和反復。通過閱讀,我學到瞭很多關於政治策略、軍事謀略,甚至是人性的復雜。這套書讓我感覺自己就像一位曆史的旁觀者,又像是其中的參與者,在感受那個時代人們的喜怒哀樂。
評分老實說,一開始我對於這套《資治通鑒》的規模有些擔憂,18冊,感覺要讀到猴年馬月。但當我真正開始翻閱時,我纔意識到,這是一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是一種與曆史對話的奇妙旅程。文白對照的設計,讓我能夠自信地走在文字的迷宮裏,每一步都有白話文作為指引,不再迷失方嚮。我尤其喜歡它在翻譯上的用心,很多時候,一句古文的背後,其實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而白話文的翻譯能夠將這些道理清晰地呈現齣來,讓我豁然開朗。我並不是曆史科班齣身,但這套書卻讓我對中國古代史産生瞭前所未有的興趣。我喜歡它按照時間順序,猶如一幅巨大的畫捲徐徐展開,讓我看到不同時期國傢政權的演變,以及其中的治亂循環。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國傢的興盛並非偶然,而是一個復雜係統運作的結果,其中充滿瞭無數的決策和博弈。我經常在閱讀中停下來,思考書中人物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帶來的深遠影響。這套書不僅讓我增長瞭見識,更讓我學會瞭如何從曆史中汲取智慧,理解人性的復雜和社會的規律。
評分這套《資治通鑒》簡直是通往古代中國的絕佳路徑!我一直在尋找一本既能讓我深入瞭解中國曆史,又不會被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嚇倒的讀物,而這套書完美地滿足瞭我的需求。文白對照的設計實在是太貼心瞭,當遇到不理解的古文時,可以立刻對照白話文,讓我能夠順暢地閱讀下去。而且,這套書的裝幀也非常精美,18冊的篇幅雖然看起來有些厚重,但恰恰體現瞭其內容的豐富和價值。我喜歡在閑暇時光,泡上一壺茶,翻開它,仿佛就能穿越迴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感受曆史的脈搏。書中的每一個故事,每一次權謀鬥爭,每一次人物的興衰起伏,都讓我深思。我特彆喜歡它不僅僅是羅列史實,而是通過時間順序,展現瞭國傢興衰的規律,以及不同曆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變遷。這不僅僅是一本曆史書,更是一本關於治國、用人、洞察人性的教科書。我還會時不時地將其中的一些觀點與當下的社會現象進行對比,會發現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這讓我覺得曆史真的在以某種方式重演。這套書的價值,絕非一日能完全領略,我打算把它作為案頭常備,反復品讀。
評分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國傢的曆史,是認識這個國傢民族精神的根本途徑。《資治通鑒》作為中國史學史上的巨著,自然是我一直以來想要拜讀的對象。這套文白對照的18冊版本,簡直是讓我這樣的普通讀者能夠近距離接觸這位“史學巨匠”的福音。翻譯非常忠實於原文,但又足夠流暢,讓我在閱讀時不會感到生澀難懂,仿佛有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在旁為你娓娓道來。我最喜歡的是它能夠讓我窺見曆史事件背後的邏輯和原因,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敘述。通過對不同朝代治亂興衰的觀察,我能更深刻地理解政治運作的規律,以及人性的光輝與陰暗。這套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曆史知識的積纍,更多的是一種思考方式的啓迪。我開始學會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審視問題,去理解事件的發展趨勢,去分析人物的動機。這本書讓我明白,曆史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個事件都與其他事件環環相扣,共同塑造著曆史的走嚮。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我們“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為我們當下的生活和思考提供寶貴的藉鑒。
評分這套《資治通鑒》對我來說,是一次意義非凡的精神探索。一直以來,我對中國古代那些波詭雲譎的政治鬥爭和英雄輩齣的時代充滿瞭好奇,但礙於語言的隔閡,總覺得難以真正觸及曆史的內核。這套文白對照的書,就如同為我量身定做的一把鑰匙,打開瞭通往那個古老世界的大門。我喜歡它嚴謹的編排,將曆史事件按照時間綫索層層遞進,讓我能夠清晰地把握每一個朝代的脈絡和發展。同時,文白對照的設計,不僅解決瞭閱讀上的障礙,更讓我有機會在對照中體會古文的韻味和精妙。我發現,即使是簡單的白話文翻譯,也能讓我感受到古人思想的深度和智慧。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與曆史人物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常常會被書中那些精彩的權謀較量、政治博弈所吸引,同時也會為那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勵精圖治的君王而感動。這套書讓我對中國古代社會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對曆史的復雜性和人性的一麵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書的質量很好(印刷質量好),好看,值得拜讀!
評分每一本拾起都很有份量,仿佛能直接體現齣全書的價值絕倫。擺好占瞭半層書架。都不知道何時能讀完。
評分這書除瞭分冊和大小外,內文同32開本是完全一緻的。另外,這書版權頁標1版1印本,而且印數隻有2000。雖然是僞一版一印,但有收藏一版一印嗜好的可以考慮。
評分不錯,很喜歡!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物流永遠是好評
評分終於入手瞭一套資治通鑒瞭,文白對照適閤文言水平不高的我
評分京東品質值得信賴,書很不錯,買瞭許多夠看一陣子瞭!
評分???
評分從京東買書太多瞭,就不一一評價瞭,總之還算優惠物流也快。懷念2-1,2-8的美好時光。
評分書一直念著好幾個月瞭,這次一定要拿下,322,不算最便宜,比平時便宜多瞭,淩晨下單下午就到貨瞭,給京東點個贊,這次買的書比較多,還沒來得及拆開看,全5?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