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全18冊/傳世經典 文白對照

資治通鑒/全18冊/傳世經典 文白對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宋] 司馬光,張宏儒,瀋誌華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67163
版次:1
商品編碼:11783207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傳世經典 文白對照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9-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2553
套裝數量:1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第 一部編年體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終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跨16個朝代,錄一韆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跡,成書二百九十四捲,是中國古代史學巨著。
  2、《資治通鑒》問世以來,深受世人推崇。一代偉人毛澤東酷愛《資治通鑒》,曾17次通讀批點,並廣為推薦。黨和國傢領導人陳雲同誌曆來重視我國古籍的整理和普及工作,在90年代初瞭解本書的編譯情況後,欣然題詞:“做好經典古籍的今譯工作。”
  3、本書約請人民大學、社科院、北京大學等學術單位的60餘名專傢學者共同努力,對其進行全文翻譯,追求流暢、準確、生動。著名學者黃永年、吳樹平等擔任編委會顧問,著名學者陳祖武、張雙棣、林冠夫等承擔審稿工作。編輯加工認真、嚴謹。
  4、此書是90年代風靡全國的“改革版”《資治通鑒》的修訂版。本次除對文字作瞭大量修訂外,還沿用“傳世經典 文白對照係列”的新式排版方式,以展開麵的方式排版(即左頁是原文,右頁是譯文),便於讀者對照閱讀。
  5、分冊科學,煌煌18冊按照朝代閤並成冊。各分冊均有目錄,便於檢索閱讀。
  6、為避免圖書損壞,方便讀者整套購買並保存,本套圖書用特質紙箱包裝。

內容簡介

  

  《通鑒》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為開端,這一年周王正式承認三傢分晉,因為史書的目的即在於“史鑒”,司馬光於此作瞭第一篇議論——“臣光曰”。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和《史記》有所不同,司馬遷的目標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重視天人關係和朝代更替的規律;而司馬光寫《資治通鑒》的目的則更加現實,他是要“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因此在選材上,能夠為統治者提供藉鑒作用的政治史就毫無疑問地占據瞭重要的位置。《通鑒》極其重視腐敗政治,對於政治清明和黑暗時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視戰爭。舉凡權力更迭、施政得失、製度沿替、人纔進退都有詳盡深入的記載,這些內容也是《通鑒》一書的精華所在,記述中尤其錶現齣編年史的優點。比起紀傳體的一事互見於不同傳記,《通鑒》在記述一件事、一項製度的時候,可以更清晰地錶現齣全貌和發展變化的過程。
  《通鑒》的議論部分沿襲瞭以往史書的形式,即書中的“臣光曰”。全書共186篇,沿用前人的84篇,齣於自己之手的102篇。內容主要是有關國傢治亂和君臣之道的。
  概括地說,《通鑒》的史料價值極高,尤其是隋唐五代部分。在現存的史書中,《通鑒》可以和兩《唐書》、《冊府元龜》並列,製度的記述則可以和《唐會要》、《唐六典》相提並論。

目錄

分冊目錄
第一冊 周紀 秦紀 漢紀(捲1——捲16)
第二冊 漢紀(捲17——捲36)
第三冊 漢紀(捲37——捲52)
第四冊 漢紀(捲53——捲68)
第五冊 魏紀 晉紀(捲69——捲89)
第六冊 晉紀(捲90——捲102)
第七冊 晉紀(捲103——捲118)
第八冊 宋紀(捲119——捲134)
第九冊 齊紀 梁紀(捲135——捲156)
第十冊 梁紀 陳紀(捲157——捲176)
第十一冊 隋紀 唐紀(捲177——捲192)
第十二冊 唐紀(捲193——捲207)
第十三冊 唐紀(捲208——捲222)
第十四冊 唐紀(捲223——捲236)
第十五冊 唐紀(捲237——捲249)
第十六冊 唐紀(捲250——捲265)
第十七冊 後梁紀(捲266——捲279)
第十八冊 後晉紀 後漢紀 後周紀(捲280——捲294)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傢、思想傢和革命傢。原名周樹人,字豫纔,浙江紹興人。齣身於破落封建傢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颱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錶瞭《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迴國奉母命結婚,夫人硃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閤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迴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錶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瞭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齣版瞭小說集《呐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錶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

評分

上年618錯過瞭,等瞭一年又再次等到618,一年來看著價格浮浮沉沉,臨近活動日期價格又升迴接近原價,以為plus搶的300減200可以疊加,誰知是不能使用的,沒辦法瞭,還是硬著頭皮入吧,誰叫這麼喜歡呢。

評分

其他都很好,但要注意,沒有注釋。隻是翻譯。

評分

書還沒仔細看,大概翻瞭一下。文白對照的,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評分

評分

3.暗紅色布麵精裝固然比32開的紙麵精裝好一些,但是在這個價位的圖書,用皮麵應該是更恰當的選擇。因為布麵不耐磨不耐髒。

評分

2.書脊部分隻有冊數編碼,而沒有32開本的編年。32開本書脊處的編年是中華本《資治通鑒》的特色,讀者依此在書架上非常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分冊。而目錄上實際是有分冊編年的,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印在書脊上。

評分

正好碰見搞活動,所以沒有猶豫就買瞭,這是要用一輩子去讀的書,必須好評!

評分

《資治通鑒》所載,多為政治史,更是一部鬥爭史,將中國人的政治傳統淋灕盡緻地展現。因為這一政治傳統直到今天也未改變多少,所以《資治通鑒》經世緻用的意義仍然巨大。本朝太祖與蔣先生都曾是本書的讀者,對他們而言確實起到瞭“資治”的作用。而普通的讀者,從中看透中國式政治的核心,無論在哪一領域,都會更理解中國人社會的遊戲規則,行事方式。中國人的特點是,對不是最正大光明的東西都不願意宣講,所以很流行“潛規則”,也就是很多東西不會講齣來的,要你自己來感悟。即使是教材上節選《資治通鑒》,也是一篇很勵誌,很積極,很正麵的《孫權勸學》,而不是暴露政治角力艱險的段落,而後者恰恰纔是通鑒真正的意義所在——對曆史的真相毫不隱諱,對人性的醜惡毫不迴避,用一韆三百年不間斷的曆史揭露瞭人類社會的殘酷本質。我們總喜歡認為,天下本來應該是安定的,每個人都恪守自己的職責,賢者見用,庸者見疏,罪者見誅。而且人間自有正義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蒼天有眼。但事實卻是,在這一韆三百年中,正義失衡,奸臣當道,殺戮四起纔是經常的事,而真正朝綱正直,天下生平的年代隻有短短幾次,就跟抽彩票一樣,幾乎指望不瞭。這個社會,就好像是一個破罐子一直在破摔一樣,其實從來都沒好過,但隻要不沒摔碎,它就可以一直摔下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