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 CSA C-STAR实施指南

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 CSA C-STAR实施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国祥,刘小茵,李尧 著
图书标签:
  • 云计算安全
  • 信息安全
  • CSA C-STAR
  • 安全管理
  • 云安全
  • 合规性
  • 风险评估
  • 安全框架
  • 最佳实践
  • 云原生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7267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473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字数:4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 CSA C-STAR实施指南》包括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详细介绍了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安全管理指南。理论篇从梳理Gartner、云计算安全联盟(CSA)、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局(ENISA)等知名研究组织提出的云计算环境下所面临的安全问题着手,分析总结了现阶段常见的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风险;同时,对现有的国内外成熟的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及常见的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方法和模型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C-STAR分级模型及评估方法。实践篇从应用和接口安全,审计保证与合规性,业务连续性管理和操作弹性,变*控制和配置管理,数据安全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数据中心安全,加密和密钥管理,治理和风险管理,人力资源,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基础设施和虚拟化安全,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移动安全,安全事件管理、电子证据及云端调查取证,供应链管理、透明性及责任,威胁和脆弱性管理等16个方面详细解读了C-STAR体系规范中各项条款的内容和含义,同时给出了企业实施落地的实践参考,使C-STAR管理体系的建立者能深入理解各项条款的要求,并正确应用相关参考内容建设云计算环境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云计算安全管理。
  《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 CSA C-STAR实施指南》融通俗性、完整性、实用性于一体,为打算/正在建立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提供参考,为准备接受C-STAR评估的企业提供自我检查的依据,为开展C-STAR的评估人员提供技术指导,也可作为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云安全应用研究人员、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目录

理论篇

第1章 云计算发展历程 (2)
1.1 云计算的出现和发展 (2)
1.2 云计算与传统IT的联系 (3)
1.2.1 云计算与网格计算的关系 (3)
1.2.2 云计算与对等计算的关系 (5)
1.2.3 云计算与集群计算的关系 (5)
1.2.4 云计算与资源虚拟化的关系 (6)
1.2.5 云计算与Web服务技术的关系 (8)
1.2.6 云计算与传统IT的区别 (8)
1.3 云计算的特点 (10)
1.3.1 泛在网络访问 (11)
1.3.2 服务可度量 (11)
1.3.3 多租户 (11)
1.3.4 按需自助服务 (11)
1.3.5 快速弹性伸缩 (12)
1.3.6 资源池化 (13)
1.4 本章小结 (14)
第2章 云计算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15)
2.1 案例分析 (16)
2.1.1 Google安全问题及事件分析 (16)
2.1.2 Amazon宕机事件及应对措施分析 (16)
2.1.3 Apple服务安全事件及应对措施分析 (17)
2.1.4 微软云服务安全事件及应对措施分析 (17)
2.2 云计算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总结 (18)
2.2.1 云安全问题的研究分析 (18)
2.2.2 安全问题分类 (23)
2.3 本章小结 (31)
第3章 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介绍 (32)
3.1 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概述 (32)
3.1.1 国外标准化概况 (32)
3.1.2 国内标准概况 (37)
3.2 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化主要成果分析 (42)
3.2.1 CSA云安全控制矩阵 (42)
3.2.2 国标云服务安全标准 (44)
3.2.3 美国联邦政府风险与授权管理项目FedRAMP (47)
3.2.4 ENISA《云计算信息安全保障框架》 (51)
3.2.5 ISO/IEC 27018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公有云中作为个人信息(PII)
处理者的个人信息保护实用规则》 (54)
3.2.6 ISO/IEC 27001:2013《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56)
3.3 本章小结 (58)
第4章 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方法和模型 (60)
4.1 常见的信息安全管理方法 (60)
4.1.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60)
4.1.2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65)
4.1.3 CERT-RMM模型 (68)
4.1.4 其他ISMS 成熟度模型 (73)
4.1.5 专业领域的信息安全管理方法 (76)
4.2 云计算安全管理方法 (78)
4.2.1 云计算安全管理体系 (79)
4.2.2 云计算安全管理的实施 (81)
4.3 云计算信息安全评估模型 (84)
4.3.1 SSE-CMM模型 (84)
4.3.2 C-STAR模型 (87)
4.4 本章小结 (90)
实践篇

第5章 应用和接口安全(AIS) (94)
5.1 应用和接口安全要求 (94)
5.1.1 应用和接口安全概述 (95)
5.1.2 控制条款解读 (96)
5.2 落地实施建议 (100)
第6章 审计保证与合规性(AAC) (102)
6.1 审计保证与合规性要求 (102)
6.1.1 审计保证与合规性概述 (103)
6.1.2 控制条款解读 (103)
6.2 落地实施建议 (113)
第7章 业务连续性管理和操作弹性(BCR) (116)
7.1 业务连续性管理和操作弹性要求 (116)
7.1.1 业务连续性管理和操作弹性概述 (117)
7.1.2 控制条款解读 (117)
7.2 落地实施建议 (126)
第8章 变更控制和配置管理(CCC) (133)
8.1 变更控制和配置管理要求 (133)
8.1.1 变更控制和配置管理概述 (134)
8.1.2 控制条款解读 (135)
8.2 落地实施建议 (138)
第9章 数据安全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DSI) (150)
9.1 数据安全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要求 (150)
9.1.1 数据安全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概述 (151)
9.1.2 控制条款解读 (151)
9.2 落地实施建议 (157)
第10章 数据中心安全(DCS) (161)
10.1 数据中心安全要求 (161)
10.1.1 数据中心安全概述 (162)
10.1.2 控制条款详解 (162)
10.2 落地实施建议 (167)
第11章 加密和密钥管理(EKM) (170)
11.1 加密和密钥管理要求 (170)
11.1.1 加密和密钥管理概述 (171)
11.1.2 控制条款解读 (172)
11.2 落地实施建议 (176)
第12章 治理和风险管理(GRM) (178)
12.1 治理和风险管理要求 (178)
12.1.1 治理和风险管理概述 (179)
12.1.2 控制条款解读 (179)
12.2 落地实施建议 (189)
第13章 人力资源(HRS) (197)
13.1 人力资源安全要求 (197)
13.1.1 人力资源安全概述 (198)
13.1.2 控制条款解读 (199)
13.2 落地实施建议 (208)
第14章 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IAM) (210)
14.1 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要求 (210)
14.1.1 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概述 (211)
14.1.2 控制条款解读 (212)
14.2 落地实施建议 (221)
第15章 基础设施和虚拟化安全(IVS) (225)
15.1 基础设施和虚拟化安全要求 (225)
15.1.1 基础设施和虚拟化安全概述 (226)
15.1.2 控制条款解读 (227)
15.2 落地实施建议 (241)
第16章 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IPY) (243)
16.1 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要求 (243)
16.1.1 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概述 (244)
16.1.2 控制条款解读 (245)
16.2 落地实施建议 (248)
第17章 移动安全(MOS) (250)
17.1 移动安全要求 (250)
17.1.1 移动安全概述 (251)
17.1.2 控制条款解读 (252)
17.2 落地实施建议 (269)
第18章 安全事件管理、电子证据及云端调查取证(SEF) (271)
18.1 安全事件管理、电子证据及云端调查取证要求 (271)
18.1.1 安全事件管理、电子证据及云端调查取证概述 (272)
18.1.2 控制条款解读 (273)
18.2 落地实施建议 (278)
第19章 供应链管理、透明性及责任(STA) (283)
19.1 供应链管理、透明性及责任要求 (283)
19.1.1 供应链管理、透明性及责任概述 (284)
19.1.2 控制条款解读 (286)
19.2 落地实施建议 (292)
第20章 威胁和脆弱性管理(TVM) (295)
20.1 威胁和脆弱性管理要求 (295)
20.1.1 威胁和脆弱性管理概述 (296)
20.1.2 控制条款解读 (297)
20.2 落地实施建议 (300)
附录A CSA云安全控制矩阵ISO/IEC 27001:2013对照条款 (302)
参考文献 (317)

精彩书摘

  《云计算信息安全管理 CSA C-STAR实施指南》:
  2.管理安全
  数据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是云服务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用户并不直接控制云计算系统,对系统的防护依赖于云服务提供商,而云服务提供商对用户的上层应用并不清楚,因此双方需要在安全界面上达成一致。安全责任分配不清,很可能带来新的安全风险。用户使用云计算模式,也意味着放弃或降低了诸多影响安全问题的决策权和管理权。用户将所属的数据外包给云服务商或者委托其运行所属的应用时,云服务商就获得了该数据或应用的优先访问权。在这种情况下,云服务提供商的管理规范度、对合同的履行情况、双方安全界面的划分、服务提供商的连续服务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用户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云计算管理方面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管理
  针对云服务的特性,在信息安全领域将组织的资产划分为数据资产和应用/功能/过程资产两个方面。企业的核心价值通过这两类资产的形式体现出来,通过风险评估识别出每类资产所面临的风险(如泄露、破坏、篡改等),以对每类资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组织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和破坏性降到最低。
  (1)数据资产。信息安全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保护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基础数据。当向云计算过渡的时候,传统的数据安全方法将遭遇到云模式架构的挑战。弹性、多租户、新的物理和逻辑架构,以及抽象的控制需要新的数据安全策略。在许多云部署中,数据会传输到外部甚至公众的环境中,这种方式在前几年是无法想象的。云服务提供商必须向数据所有者保证按照SLA中定义的安全实践和规程提供“全面披露”(透明性)。
  (2)应用/功能/过程资产。把应用/功能/过程(从某些部分功能一直到全部的应用程序)搬进云里,在云计算体系中,应用并不需要一定在同一地点,可以只转移部分功能到云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云风险的评估就首先需要确定把什么样的功能迁移进云,某些资产在项目范围逐渐扩大时有可能会逐渐被牵扯进来。对于这类资产也应当作为资产管理所考虑的一部分。2)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内部人员管理风险和用户管理风险。云服务提供商的内部人员,特别是具有高级权限管理员的失职,将可能给用户数据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如导致用户数据泄露,甚至将其盗卖给竞争对手。而另一方面,云服务提供商如果对用户登记管理不严,任何人或组织都可以注册并立即使用云服务,将为网络犯罪分子滥用云计算提供便利,网络犯罪分子将可以利用云服务进行攻击或发送恶意软件,危及其他用户的安全。
  3)业务连续性管理
  服务供应商应保证数据中心的运行连续性,保障服务连续性,尤其是在出现一些严重问题时,如火灾、长时间停电以及网络故障等。对于云服务提供商,需要进行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定相应的业务连续性规划,并且能够得以落实和实施,使得当出现灾难时,可以快速地恢复业务,继续为用户提供服务。
  4)合规性管理
  云计算的虚拟性及国际性特点催生出了许多法律和监管层面的问题。首先,云计算应用具有地域性弱、信息流动性大的特点,信息服务或用户数据可能分布在不同地区甚至国家,在政府信息安全监管等方面可能存在法律差异与纠纷,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司法系统,这就会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将数据存储到云上或许会突破本地政府的监管范围,而这是监管部门通常所不允许的;即便允许,当出现冲突时,应该遵从哪一方制定的规则也是一个问题。其次,如果出现了云计算安全问题,谁应该为此负责,不同国家对数据丢失责任、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数据的公开政策的司法解释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后,由于虚拟化等技术引起的用户间物理界限模糊而可能导致的司法取证问题也十分棘手。
  5)运营管理
  云计算的发展趋势之一是IT服务专业化,云服务提供商在对外提供服务的同时,自身也购买其他云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务。因而用户所享用的云服务间接涉及多个服务提供商,多层转包无疑极大地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也进一步增加了安全风险。此外,在理想情况下,云服务提供商将不会破产或被大公司收购,但是用户仍需要确认,在这类问题的情况下,自己的数据不会受到影响。用户需要向云服务提供商确认如何拿回自己的数据,以及拿回的数据是否能被导入到替代的应用程序中。
  ……

前言/序言


《云端堡垒:企业级云计算安全管理实操手册》 前言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云计算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基石。它以其弹性、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然而,伴随而来的是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挑战。海量数据存储于云端,潜在的安全威胁如影随形,从数据泄露、恶意攻击到合规性风险,无一不考验着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 本书旨在为企业构建坚实的云端安全壁垒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实操性强的解决方案。我们深知,云计算安全并非单一的技术或工具能够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涉及技术、管理、流程和人员的综合性体系。因此,本书将跳出传统的安全观念,聚焦于云计算环境下特有的安全模型和最佳实践,帮助企业在拥抱云计算带来的机遇的同时,有效规避风险,确保业务的持续稳定运行。 第一章:云安全基础理论与挑战 本章将深入剖析云计算安全的核心概念,为读者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将详细阐述云计算的五大基本特征(按需自助服务、广泛的网络访问、资源池化、快速弹性伸缩、可计量服务)如何影响安全策略的制定,并梳理当前企业在迁移上云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关键安全挑战。 云计算安全模型解析: 深入理解共享责任模型(Shared Responsibility Model),明确云服务提供商(CSP)与客户各自的安全职责范围,这是构建有效云安全策略的首要前提。我们将分析不同云服务模型(IaaS, PaaS, SaaS)下责任划分的差异,并提供具体的实践指导,避免因责任不清而产生的安全盲区。 主流云平台安全特性剖析: 简要介绍AWS, Azure, GCP等主流云平台在身份与访问管理(IAM)、网络安全、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方面的原生安全能力。理解并善用这些平台提供的安全工具,是构建高效云安全体系的关键。 云安全风险分类与评估: 系统性地梳理云计算环境下特有的安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泄露与隐私侵犯、账户劫持与身份冒充、服务中断与拒绝服务攻击(DoS/DDoS)、恶意软件与勒索软件、供应链攻击、配置错误与漏洞利用、合规性违规等。我们将提供风险评估的框架和方法论,帮助企业识别自身的薄弱环节。 新兴云安全威胁与趋势: 探讨Serverless安全、容器安全、多云与混合云环境下的安全管理、AI驱动的安全威胁等前沿议题,帮助企业提前布局,应对未来的挑战。 第二章:身份与访问管理(IAM)在云端的实践 身份与访问管理是云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环节。本章将围绕如何在云环境中建立强大、精细且易于管理的IAM体系展开深入探讨。 核心IAM概念与原则: 详细阐述最小权限原则、职责分离原则、零信任模型等在IAM中的应用。理解并践行这些原则,能够显著降低内部威胁和权限滥用的风险。 用户与组管理: 讲解如何有效地创建、管理和删除云用户账号,以及如何通过用户组进行权限的集中化管理。强调定期审查和清理不活跃账号的重要性。 角色与策略的精细化设计: 深入剖析IAM角色(Role)和策略(Policy)的构建方法。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业务需求和最小权限原则,设计精确的访问策略,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执行任务所必需的资源。提供大量实际案例,演示如何配置不同类型的策略,例如基于身份的策略、基于资源的策略等。 多因素认证(MFA)的部署与强化: 强调MFA在防止账户劫持方面的重要性,并提供不同MFA实现方式(硬件令牌、短信验证码、身份验证器应用程序)的优缺点分析及部署建议。 联邦身份验证与单点登录(SSO): 介绍如何通过SAML、OAuth等协议实现企业内部系统与云服务之间的联邦身份验证,以及如何利用SSO提升用户体验并集中管理身份信息。 访问密钥与服务主体管理: 详细讲解如何安全地生成、存储和管理API访问密钥、服务账号密钥等,并提供轮换和定期失效的策略。 第三章:云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网络是云服务的通道,确保网络通信的安全至关重要。本章将系统性地阐述如何在云环境中构建纵深防御的网络安全体系。 虚拟私有云(VPC)与子网划分: 讲解如何根据业务隔离和安全需求,合理设计VPC架构,并进行精细化的子网划分。阐述公有子网、私有子网的定义及安全配置。 安全组(Security Group)与网络访问控制列表(NACL): 深入解析安全组和NACL的作用机制,指导读者如何通过防火墙规则,实现入站和出站流量的精细控制。提供基于服务、基于应用、基于区域等多种维度的规则配置示例。 Web应用防火墙(WAF)的应用: 介绍WAF在防御SQL注入、跨站脚本(XSS)等Web应用层攻击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配置和优化WAF规则以应对常见的Web攻击。 DDoS防护策略: 详细讲解云平台提供的DDoS缓解服务,以及企业应如何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制定有效的DDoS攻击应对预案。 VPN与专线接入的安全: 介绍如何安全地将企业本地网络与云平台连接,包括VPN隧道的建立、加密方式的选择,以及专线接入的安全考虑。 网络流量监控与分析: 强调对云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行为分析的重要性,介绍常用的流量监控工具和异常检测方法。 第四章:数据安全与加密策略 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保护云端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云安全的核心目标。本章将聚焦于数据安全与加密策略的实施。 数据分类与敏感数据识别: 讲解如何对企业数据进行分类,并识别存储在云端的最敏感数据,为后续的安全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静态数据加密: 详细阐述不同存储服务(对象存储、数据库、块存储)的静态数据加密选项,包括云服务商托管的加密密钥(CMK)和客户管理的加密密钥(KMS)。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策略。 传输中数据加密: 强调使用TLS/SSL协议保护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并提供配置HTTPS、SFTP等安全传输协议的实践指南。 密钥管理服务(KMS)的应用: 深入介绍KMS在云端密钥生成、存储、使用和轮换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安全地集成KMS到应用程序和数据存储中。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制定可靠的数据备份和恢复计划,确保在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业务。介绍云平台提供的自动化备份工具和灾难恢复(DR)方案。 数据脱敏与匿名化: 在数据分析、开发测试等场景下,讲解如何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和匿名化处理,以保护隐私。 第五章:云端资源安全配置与漏洞管理 配置错误是导致云端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章将提供系统性的资源安全配置指南和有效的漏洞管理方法。 基础设施即代码(IaC)的安全实践: 介绍Terraform, CloudFormation等IaC工具在自动化部署中的安全性考量,如何集成安全检查和策略约束,避免引入安全风险。 安全基线配置: 针对常见的云服务(如计算实例、数据库、存储桶),提供安全基线配置清单,指导读者如何设置最基础的安全参数。 容器与Kubernetes安全: 深入探讨容器镜像安全、运行时安全、Kubernetes集群安全配置,包括Pod安全策略(PSP)、网络策略、RBAC等。 云安全态势管理(CSPM)工具的应用: 介绍CSPM工具在持续监测云资源配置、识别违规行为、生成风险报告方面的作用。 漏洞扫描与管理: 讲解如何利用云平台内置的漏洞扫描工具(如AWS Inspector, Azure Security Center),以及第三方工具,定期对云资源进行漏洞扫描,并建立有效的漏洞修复流程。 安全补丁管理: 制定及时的安全补丁更新策略,确保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云服务的及时更新,弥补已知漏洞。 第六章:安全审计与事件响应 全面的安全审计和高效的事件响应能力是保障云端安全的重要环节。本章将指导读者建立健全的审计机制和事件响应体系。 云平台日志审计: 详细介绍云平台提供的日志服务(如AWS CloudTrail, Azure Monitor, GCP Cloud Logging),以及如何配置日志收集、存储和分析。 安全事件监控与告警: 讲解如何设置基于日志和指标的安全事件告警规则,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在云端的集成: 介绍如何将云平台日志与企业现有的SIEM系统集成,实现集中化安全监控和威胁分析。 云安全事件响应计划(IRP): 制定详细的云安全事件响应计划,明确事件的定义、分类、响应流程、角色职责、沟通机制等。 场景化事件响应演练: 提供针对不同安全事件(如数据泄露、账户劫持、勒索软件攻击)的响应演练场景,帮助团队熟练掌握响应流程。 事后分析与改进: 强调事件发生后的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安全策略和响应机制。 第七章:合规性管理与合规性工具 在云环境中,满足各种行业和地区的安全合规性要求是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本章将深入探讨云端合规性管理。 常见合规性框架解读: 简要介绍GDPR、HIPAA、PCI DSS、ISO 27001等主流合规性框架对云计算安全的要求。 云平台合规性服务: 介绍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合规性报告、认证和工具,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证明自身符合相关要求。 合规性策略与控制措施实施: 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具体的合规性要求,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安全策略和技术控制措施。 合规性审计与监控: 讲解如何进行定期的合规性审计,并利用工具对云环境的合规性状态进行持续监控。 数据主权与跨境数据传输: 探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运营时,数据主权和跨境数据传输的合规性考量。 第八章:云安全人员与流程的建设 技术是基础,但人与流程同样是云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章将重点关注人员和流程的建设。 云安全团队的组建与技能培养: 探讨构建专业的云安全团队所需的技能和角色,以及如何进行持续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安全意识培训: 强调对所有云用户进行定期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知,从源头减少人为失误。 安全运营中心(SOC)的建设与优化: 探讨如何建立或优化云安全运营中心,实现7x24小时的安全监控、威胁检测和事件响应。 安全开发生命周期(SDLC)在云端的应用: 将安全融入软件开发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等各个阶段。 第三方供应商安全管理: 针对使用第三方云服务或集成第三方工具的场景,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估和管理。 持续改进与安全文化建设: 强调将安全视为一项持续改进的过程,并在企业内部建立积极的安全文化,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安全建设。 结论 云计算安全是一个动态且不断演进的领域。本书提供的实践指南和深入分析,旨在帮助企业构建一套弹性、适应性强且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云安全体系。通过理解核心概念、掌握最佳实践、运用恰当的工具和技术,并辅以健全的管理流程和强大的团队执行力,企业将能够充分释放云计算的潜力,同时确保其宝贵信息的安全。只有将安全内嵌于业务的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云端堡垒”的目标,为企业的数字化未来保驾护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之前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快速发展的云计算时代,建立一套既能满足合规要求,又能真正提升企业安全防护能力的体系。很多时候,我感到力不从心,因为云计算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让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方法显得捉襟见肘。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盏明灯,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我尤其看重书中对“管理”这个环节的强调,因为我相信,再好的技术,也需要有效的管理来驱动和落地。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CSA C-STAR的每一个维度,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我希望书中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将抽象的安全原则转化为具体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和人员管理,构建一个强大的云安全防护体系。另外,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的风险评估、审计和监控等方面的内容充满期待,因为这些都是确保云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这本书,让我对如何构建一套适应云计算时代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

评分

这本书,我刚翻了几页,就感觉它像是一个老朋友,虽然还没完全深入,但那种熟悉的专业气息已经扑面而来。我之前在工作中就接触过一些基础的云安全概念,也知道CSA C-STAR这个认证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立刻被吸引了。书的排版和用词都显得非常严谨,没有那些花哨的宣传语,而是直奔主题,这让我非常安心。我尤其期待它在介绍CSA C-STAR的具体实施步骤时,能够提供一些接地气的案例分析。很多时候,理论知识再扎实,也需要实际操作的指导来落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步步地为我解开在云安全管理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尤其是在合规性方面,如何将C-STAR的要求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这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阅读过程中,我也会尝试将书中的一些概念与我目前的工作实践进行对照,看看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调整。这本书,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行动指南,而不是一本纯粹的科普读物,这一点让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阅读体验。

评分

坦白说,在打开这本书之前,我对CSA C-STAR的了解仅限于一个听起来很厉害的缩写。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个框架,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地探索云计算安全管理的深层奥秘。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信息安全管理”这一核心概念的聚焦,并且将其与云计算的特点巧妙地结合。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云计算带来的新的安全风险和挑战,反而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将其视为改进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契机。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实施指南”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书中的知识。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操作步骤、具体的实施建议,甚至是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模板。另外,我也对书中关于“持续改进”的论述非常感兴趣,因为云环境的变化速度极快,安全管理也需要不断地演进和适应。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云安全管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路径,也让我对如何有效应对云安全挑战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我之前读过不少关于云计算安全的书籍,但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或者是宏观的国家政策解读。这本书却将目光聚焦在了“管理”这个关键环节,而且是以CSA C-STAR这一具体框架为载体。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推动云安全落地的从业者来说,简直是一股清流。我一直认为,再先进的技术,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都无法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这本书很可能正是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我非常好奇它会如何剖析CSA C-STAR的各个模块,特别是如何将风险评估、策略制定、人员培训、持续监控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治理”部分的论述,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云安全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组织架构的配合。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C-STAR实施策略的建议,那就更完美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希望,也让我对如何建立一套可持续的云安全管理体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给我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非常枯燥的技术手册,但读起来却远超我的预期。书中对云计算的复杂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挑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且将CSA C-STAR的引入,视为一种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意识到,云安全并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一项需要战略思维、流程优化和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我特别欣赏书中在阐述概念时,并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和“如何做”。这种开放性的引导,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学习和探索。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如何将CSA C-STAR的各个要求与企业现有的IT治理框架进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衡量云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指标和方法,让我们能够客观地评估实施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这本书,让我对云安全管理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让我对如何构建高效的云安全管理体系充满了信心。

评分

物流配送速度一般关键是箱子里没有装箱单和明细,建议大家不要上当

评分

物流配送速度一般关键是箱子里没有装箱单和明细,建议大家不要上当

评分

先讲安全问题,后讲怎么用CSTAR评估,很好,享受中。

评分

支持京东,正品,物流速度快

评分

支持京东,正品,物流速度快

评分

不错,送得快,而且包装也给力。书写得很实际。

评分

特价买的

评分

支持京东,正品,物流速度快

评分

云安全的参考书,适合研究人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