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

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锴,丛丕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
  • 德国
  • 陆军
  • 装甲
  • 诺曼底
  • 布尔日
  • 军事史
  • 战史
  • 重装甲歼击营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7229415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752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战史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德军全部装备“猎豹”坦克歼击车的营。
 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营的历史,几乎可以代表德军反坦克部队的演变史。
 本书全面披露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第8-10号作战日志及其附件,官方角度详尽展现该营的训练计划、作战轨迹、换装历程。
 全套近800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上百幅精致的涂装彩绘,50多例生动的战场追忆,其他相关文件、报告……全面、综合地汇集第654营的一手资料。

内容简介

  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的整个历史,几乎代表了德军反坦克部队的演变史,1939年组建后,数次换装,至1943年春被指定换装“费迪南德”重型坦克歼击车,该营成为一支重型装甲部队;至1943年7月后成为德军全部装备“猎豹”坦克歼击车的营。此后该营陆续参与诺曼底战役、法莱斯被围、西线防御等战事,于1945年4月向盟军投降。
  该营所装备的“猎豹”坦克歼击车是一个成功的车型,被认为是二战时期性能优秀、外形优美的坦克歼击车,因此受到广大军迷的喜爱。
  该作品以公版资料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营作战日志为基础编成,故名“官方战史”。全系列共三册,本册记录了该营在1944年1月-1944年8月期间的征战历程,收录大量关于该营“猎豹”坦克歼击车早期、中期型的珍贵历史照片、影像及文件,还附上非常详实的此期间“猎豹”涂装范例。此外,来自该营成员的回忆记叙也颇为精彩。

作者简介

  黄锴,上海人,现在上海从事外贸行业,外语功底深厚,并长期对二战保持着浓厚兴趣,曾参与多部二战军事历史书籍写作。

  丛丕,1977年生于辽宁丹东,辽宁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硕士,二战史专家,出版有《虎之战迹: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征战全记录1942-1945》《图解第三帝国空军综合事典1935-1945》等军事历史专著。其博学多才,深厚的历史学背景也造就了其文章及著作均文笔细腻且考证严谨。其亲自制作或监制的作品也已经深得国内军事历史爱好者的肯定与喜爱。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第8号作战日志(1944年1月-6月)
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第8号作战日志附件
“猎豹”重型坦克歼击车早期开发图集
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在法国重组及换装照片集
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第9号作战日志(1944年6月-8月)
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第9号作战日志附件
第654重装甲歼击营诺曼底战役相关照片及文件集
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第1连行动报告(1944年6月-8月)
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第2连行动报告(1944年6月-7月)
第654重装甲歼击营成员对诺曼底战役的回忆
第654营车辆涂装范例(1944年1月-8月)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1944年7月13日:从清晨5时起在吕格勒以东的圣苏珊(St Suzanne)。天气:晴朗。第一个指定的行军目标是吕格勒以东的圣苏珊。行军路线途经乌当—乌兰—拉绍赛当勒威—圣安德烈德勒赫—科尔内耶(Corneuil)—当维尔—布勒特伊—圣苏珊。
  大约5时前后,整个营已经进入阵地并妥善伪装完毕,这次行军一切顺利,没有发生意外,整个白天都在隐蔽阵地中休息,直到晚间21时30分才再次出发。
  1944年7月14日:从清晨5时起在法莱斯以南的布里厄(Brieux)。天气:多云,有时晴。行军路线途经圣苏珊—吕格勒—艾格勒—圣埃夫鲁(St. Evroult)—加塞—尚布瓦—特伦(Trun)—法莱斯东南的布里厄,在清晨大约6时,整个营进入阵地并良好地伪装起来。一切行动如昨日一样顺利。
  1944年7月15日:留在原地。天气:阴,温暖。本日全营进行临时休整,以便修复几辆出现故障的车辆,并对武器装备进行一般性保养。
  下午,营长和普伦格中尉前往西线装甲集群司令部,再次确认我部的指挥关系,营长向埃贝巴赫将军报到,并且得知我们目前归第47装甲军指挥,而不是党卫军第2装甲军,任务是直接支援第276步兵师的作战,开往普鲁西附近地区的行军于晚间21时左右继续进行。
  1944年7月16日:从清晨5时开始在弗雷内(Fresnée)。天气:天气没有变化。在清晨6时左右,整个营在普鲁西附近地区进入阵地,并已伪装完毕。
  尽管行军途中有几辆坦克歼击车和车辆出现故障,但整个行军在没有遭遇严重问题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营长希望能在普鲁西得到一到两天的休整,以修复损坏的坦克歼击车和车辆,排除所有突发的故障。
  下午,营长向第47装甲军军长报到,后者正急切地盼望我们营的到达,并命令我部于次日继续前进,前往奥东河畔欧奈(Aunay-sur-Odon)以东的拉福克特瑞地区(la Faucterie),营长希望休整一两天的愿望落空。
  1944年7月17日:19时之前留驻弗雷内,之后前往拉福克特瑞。天气:晴朗,非常热,有时少云。我们营出现故障、无法行动的车辆也被带到普鲁西地区,普鲁西以北大约1.5公里的弗雷内被指定为我们营最后方的后勤补给点。
  晚间大约19时,全营的作战参谋人员与各连的先头分队抵达奥东河畔欧奈以东和以北地区,在1944年7月17/18日夜间各连进入其先头分队勘查的奥东河畔欧奈周边地区。23时,营长、营部副官和营部联络官前往第276步兵师师部报到,师长命令营长立即与正在拉瓦莱(la Vallée)指挥作战的格鲁纳上校(Gruner)建立联系。
  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当日的装备状况为:有8辆“猎豹”具备作战能力,16辆“猎豹”需要短期修理,1辆“猎豹”需要长期修理。
  当晚21时,由施内普夫少尉指挥的“猎豹”在努瓦耶(Noyers)以北1公里处的果园内击毁了一辆“谢尔曼”坦克。
  1944年7月18日:8时前在拉福克特瑞,之后在勒梅尼勒—埃尔维厄(le Mesnil-Hervieu)以东约1公里处。天气:晴朗,炎热。0时30分,营长在位于拉瓦莱的团指挥部里与格鲁纳上校见面,营长得知要派出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第3连的6辆“猎豹”执行任务。舍德林中尉在得到命令率部守卫蒙斯(Monts)以北1公里处的岔路口,封闭盟军在第276步兵师防线右翼努瓦耶附近造成的突破口,掩护全师从容撤退。
  第276步兵师师部还计划命令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第2连的吕德斯上尉率领2辆“猎豹”在一个战斗工兵连支援下,由从努瓦耶向朗代勒(Landelle)推进,并与舍德林中尉建立联系,但由于通讯不畅,这项命令未能传达到吕德斯上尉处。
  吕德斯上尉和他的2辆“猎豹”留在努瓦耶地区,根据师部命令,他们于大约17时撤退到142高地附近的一片树林里,并做好战斗准备。在此之前,即1944年7月18日16时30分,吕德斯上尉在努瓦耶以北1公里处的果园里击毁了2辆“谢尔曼”喷火坦克。
  大约上午8时,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将营指挥部设立在巴纳维尔(Banneville)靠近师部的位置,在这一天营部与两个临时集结起来的战斗群建立了电话联系。
  当日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可以作战的“猎豹”为8辆,需要短期维修的“猎豹”16辆,需要长期修理的“猎豹”1辆。
  在1944年7月18日晚间,吕德斯上尉的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第2连重新归属营部指挥。
  1944年7月19日:勒梅尼勒-埃尔维厄以东大约1公里处。天气:晴朗,炎热。黎明时分,舍德林中尉的6辆“猎豹”部署在蒙斯以西1公里处的沙托德蒙斯(Chateau de Monts),在那里占据了一个新的防御阵地,并且全天都部署在此处。吕德斯上尉的部队则全天都部署在142高地附近树林中的战备阵地上。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第2、3连被指定为师预备队。
  当日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可以作战的“猎豹”为10辆,需要短期维修的“猎豹”14辆,需要长期修理的“猎豹”1辆。
  1944年7月20日:勒梅尼勒-埃尔维厄以东大约1公里处。天气:上午相对凉爽,下午有雨。吕德斯上尉和他的2辆“猎豹”还停留在142高地附近的阵地中,位于蒙斯至努瓦耶公路的南侧,舍德林中尉的部队仍继续据守在沙托德蒙斯的战备阵地中。
  在1944年7月19日至20日夜间,我们营的集结区遭到骚扰性炮击,炮击从2时20分一直持续到4时40分,没有人员伤亡,1辆Kfz.1型汽车被烧毁,2辆“猎豹”被炮弹破片打伤,在7月20日上午后撤进行修理,另外还损失了3支步枪和其他装备。
  所有需要短期修理的“猎豹”都集中在埃皮奈(Epinay)附近,充当军预备队,由一名军官指挥,在1944年7月20日晚间,这支预备队由4辆“猎豹”组成。
  当日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可以作战的“猎豹”为10辆,需要短期维修的“猎豹”14辆,需要长期修理的“猎豹”1辆。在人员伤亡方面,当日维修排的海德福格尔下士(Haidvogel)阵亡,他在夜间回收1辆“猎豹”的时候被炮火打中。
  1944年7月21日:营指挥部位置不变。天气:一直下雨,凉爽。吕德斯战斗群和舍德林战斗群的集结区遭到轻微炮击,这两支部队仍留在原阵地上,没有伤亡,也没有特殊情况需要报告。
  在1944年7月21日晚间,军预备队包括7辆“猎豹”。当日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可以作战的“猎豹”为13辆,需要短期维修的“猎豹”11辆,需要长期修理的“猎豹”1辆。
  1944年7月22日:营指挥部位置不变。天气:有雨、凉爽。吕德斯战斗群的阵地位置不变,没有意外情况发生。舍德林战斗群的阵地位置不变,在1944年7月21日至22日夜间,从23时开始,该战斗群的阵地每小时都遭到炮击,一辆“猎豹”的潜望镜和行军支架被炮弹破片击毁。
  下午14时,营长在营部召开军官会议,讨论了以下问题:
  1.一般事务;
  2.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短期维修,并将所有修复的坦克歼击车调到现有的集结区;
  3.坦克歼击车的车组成员应采取措施应对炮击,在战车周围挖掘掩体,能够最大程度地防御炮弹破片。
  当日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可以作战的“猎豹”为15辆,需要短期维修的“猎豹”9辆,需要长期修理的“猎豹”1辆。在1944年7月22日晚间,预备队下辖9辆“猎豹”。
  ……

前言/序言

  在二战中,德军曾利用各种车辆底盘改装坦克歼击车。在评判一型坦克歼击车是否设计成功时存在一种看法:结构坚固,机动性良好,对车组成员的保护良好,配备大口径长身管主炮,足以对抗数量占优的装甲目标。按照上述标准,基于“黑豹”坦克底盘开发的Sd。Kfz。173“猎豹”坦克歼击车是一个成功的车型,被认为是二战时期性能最优秀、外形最优美的坦克歼击车。而在德军作战序列中为数不多装备“猎豹”的单位中,其中一个就是本书的主角——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
  不过,第654营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装备坦克歼击车,该营的整个历史,几乎代表了德军反坦克部队的演变史。从1939年组建之初装备的牵引式37毫米反坦克炮,到换装牵引式75毫米反坦克炮,再到接收部分“貂鼠II”型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直至1943年春被指定换装“费迪南德”重型坦克歼击车,该营才终于成为一支重型装甲部队。1943年7月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并蒙受了严重损失之后,第654营将残存的“费迪南德”移交第653重装甲歼击营,调往法国换装“猎豹”坦克歼击车,成为德军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全部装备“猎豹”的营。随后在1944年7月,第654营投入了诺曼底战役,左扑右挡最终逃出了法莱斯包围圈,1944年底至1945年初又在西线展开了一系列的防御作战,最终于1945年4月向盟军投降。
  本书在制作时,参考了欧洲多国档案馆保存的相关资料,以存世的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作战日志为基础,结合大量第654营老兵及其遗属的日记、照片和回忆,再辅以各种统计表格、编制图表、车辆线图及涂装范例,既保证了史料的严谨性,又兼顾了良好赏读体验,相信能够使读者对这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部队获得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了解。
  感谢在编写过程中赵国星、潘学基、邢天宁、滨湖古拉格、吴畋的帮助和指导。此外,崎峻文化的编辑老师为本书的出版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本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最后,祝愿读者能兴致勃勃地读完这套充满魅力的部队战史!
  黄锴

《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 战争迷雾下的铁甲洪流:一段被历史精心尘封的真实记录 本书并非一篇泛泛而谈的战争叙事,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来自于战火硝烟深处的官方记录。它聚焦于二战德意志国防军中一支至关重要的特种部队——第654重装甲歼击营。这支部队以其精良的装备、严酷的训练以及在战场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歼击能力而著称,其行动直接影响了二战欧陆战场,尤其是西线战局的进程。本书的“中册”部分,将读者带入一段极为关键的时期——从布尔日到诺曼底的残酷征程。这段历史,是该部队从战前集结、训练,到经历一系列重要战役,直至最终在诺曼底登陆的炮火洗礼中,展现其钢铁意志与战术智慧的真实写照。 历史的脉络:布尔日,硝烟前的蓄势待发 “中册”的开篇,将我们带回到一个相对平静却又暗流涌动的时期,即部队在法国布尔日(Bourges)地区的集结与组建。布尔日,这座法国中部城市,在德国占领时期,成为了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的前身部队以及后续的精锐兵员集结地。在这里,德国人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军事组织能力,不仅完成了重型坦克歼击车的生产与整備,更重要的是,对来自各地的士兵进行了严苛的、针对性的训练。 官方战史在此展现的,并非简单的军事调动,而是对一支精英部队如何孕育而生的详细剖析。训练内容涵盖了重型坦克歼击车的操作、维护、战术协同,以及针对复杂地形和敌方装甲威胁的应对策略。士兵们学习如何与步兵、炮兵协同作战,如何在敌我双方装甲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战术取胜。历史记录中,细致地描绘了训练场上的汗水与泥泞,模拟战斗中的紧张与效率,以及教官们一丝不苟的教导。这些细节,共同勾勒出第654重装甲歼击营成为一支“钢铁洪流”的最初图景。 布尔日时期,也是该部队在装备上实现突破的关键节点。本书将重点介绍其搭载的重型武器——很可能是臭名昭著的“费迪南德”或“虎式”坦克歼击车。这些庞然大物,以其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在战场上扮演着“坦克杀手”的角色。官方战史会深入剖析这些战车的技术特点、设计理念,以及在布尔日地区进行的实地测试与改进。这不仅仅是对装备的介绍,更是对德国在战争后期,倾注大量资源发展重型反坦克武器的战略意图的解读。 前线的洗礼:从苏俄到法国,实战的磨砺 当部队完成集结与训练,便被投入到更加残酷的战场。本书“中册”的叙述,将紧密围绕部队在二战欧洲战场上的真实经历展开,从布尔日地区出发,穿越硝烟弥漫的战线。虽然书名重点提及了“诺曼底”,但战史的连贯性要求我们必须回溯其更早的战斗历程。 官方战史在此将呈现部队在东线战场,或是其他早期战役中的表现。这些战斗,是检验部队训练成果、装备性能以及士兵意志的第一次真正考验。例如,如果部队早期参与了苏德战争的某些阶段,那么战史将详实记载其在复杂多变的东线地形、严寒气候以及苏军强大反击下的表现。部队如何运用其重型装备,在劣势兵力下,如何依托战术优势,歼灭敌方装甲力量,这些都将是战史重点描绘的内容。 随后,随着战局的演变,以及盟军在西线的活动日益频繁,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很可能被调往西线,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局面做准备。战史将详细记录部队在西线,特别是在法国境内,为阻止盟军推进而进行的防御作战。这些作战可能发生在法国本土的某些关键地区,例如在战略要地、城市攻防战,或是对盟军登陆的阻击战。 官方战史会以一种极为客观、纪实的方式,呈现每一次战斗的细节。包括: 战斗序列与部署: 详细列出每次战斗参战的部队番号、指挥官、兵力部署情况,以及详细的作战计划。 战术执行与变化: 描述部队在实际战斗中如何执行战术,如何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调整部署和战术,如何利用地形和己方武器优势。 装备性能的展现: 突出重型坦克歼击车在实战中的表现,包括其正面防御能力、远程打击能力,以及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适应性。当然,也可能记录其在特定情况下的弱点和损耗。 人员的伤亡与经历: 以一种冷静、不带感情色彩的方式,记录参战人员的伤亡情况,以及重要人物在战斗中的表现。这些数据和描述,是构成战史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部分。 战场环境的描绘: 详细描述战场的地形、天气、以及敌我双方的武器装备,这些共同构成了战斗发生的宏观背景。 诺曼底的炮火:生死存亡的决战 本书“中册”最浓墨重彩的篇章,无疑将聚焦于1944年6月6日及其后,盟军在诺曼底地区展开的大规模登陆作战。这一战役,是二战中最具决定性的战役之一,而第654重装甲歼击营,作为德军的一支重要装甲力量,其在这一战役中的表现,直接关系到德军能否阻止盟军在欧洲大陆建立稳固的桥头堡。 官方战史将以令人窒息的真实感,重现当时的情景: 战前预警与备战: 详细记载德军高层对盟军登陆的预判、情报的收集,以及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在战前的动员、集结与部署情况。部队可能被部署在诺曼底海岸防线的某个关键区域,或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反击。 登陆日的激战: 描绘盟军登陆部队与德军守备部队之间,以及随后赶来的德军装甲部队与盟军步兵、坦克、空中支援之间的激烈交火。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将在此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搭载的重型坦克歼击车,将成为盟军登陆部队和坦克集群的噩梦。 关键战役的参与: 战史可能会详细记载该部队参与的某些关键战役,例如在卡昂(Caen)地区的防御战,或是对盟军登陆滩头的反攻。这些战役,往往是双方投入大量兵力和装备,进行殊死搏斗的战场。 战术博弈与装备对抗: 详细分析在诺曼底这样复杂的战场环境下,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如何运用其优势装备,配合步兵和炮兵,与拥有空中优势和数量优势的盟军进行周旋和对抗。战史将具体描绘坦克歼击车如何摧毁盟军的坦克、登陆艇,以及如何应对盟军的空中打击和炮火压制。 艰难的撤退与重整: 随着盟军的持续推进和战局的不利,本书的叙述也将涵盖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在诺曼底战役后期,面临的艰难撤退、兵员损耗以及装备损失。官方战史将忠实记录部队在不利条件下的坚持,以及在遭受重创后,如何尝试重整旗鼓。 历史的回响:血与火的见证 《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并非为了歌颂战争,而是为了忠实地记录历史。它以一种冷静、客观的笔触,将我们拉回到那个充满硝烟与死亡的年代。通过对部队集结、训练、早期战斗以及诺曼底战役的详实描述,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让我们得以窥见一支精锐部队在二战中的真实经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无可辩驳的真实性。它所呈现的,是来自战争决策者、参战士兵、后勤人员的集体记忆,是经过官方审核、记录在案的历史证据。它将带领读者深入理解重型装甲部队在二战中的作用,理解战争的残酷与复杂,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类的勇气与牺牲。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不仅仅了解到一场战役的胜败,更能深刻体会到战争背后的人物命运,以及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个体所经历的磨难与挣扎。布尔日,是希望的起点;诺曼底,是血与火的考验。这段从布尔日到诺曼底的征程,是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命运的关键转折,也是二战西线战局最令人触目惊心的篇章之一。本书,正是这段历史最真实、最深刻的见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上市,让我这个长期关注二战装甲部队历史的爱好者激动不已。书名中的“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这个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单位,其详尽的战史记录一直是许多历史爱好者的渴求。而“官方战史”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极高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意味着其中包含的数据、事件描述、部队调动乃至官兵经历,都经过了严谨的考证和官方的认定。 “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个时间跨度和地点范围,恰恰是第654营最关键、也最为惨烈的战斗时期之一。布尔日,这个在战争后期成为德军重要工业和集结地的城市,与诺曼底登陆后盟军展开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共同构成了这段历史的跌宕起伏。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描绘第654营如何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战场上发挥其重型歼击火炮的优势,又是如何承受来自盟军强大攻势的压力。 作为一名读者,我更关注书中可能包含的细节。比如,第654营在作战序列中的具体装备配置,是从初期的“斐迪南”到后来的“虎王”吗?这些装备在不同战役中的表现如何,有哪些技术优势和劣势?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这些战车在实战中的战术运用,包括如何与其他部队协同作战,如何应对盟军的各种反坦克武器?当然,我也非常期待能够了解部队的指挥官和普通士兵在这些战役中的经历,他们的视角能够让冰冷的数据和战史变得更加鲜活。 “官方战史”也意味着其中可能包含大量的原始资料,比如作战报告、命令、通信记录、甚至是战场照片和地图。这些都是研究历史最宝贵的财富。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能够直观展现战场态势的地图,那些能够还原战术细节的部署图,以及那些能够证明战争残酷性的影像资料。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对第654重装甲歼击营战史研究的一大空白。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跟随作者的笔触,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深入了解这支精锐部队在从布尔日到诺曼底的关键时期所经历的一切。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籍,更是一扇通往过去,连接我与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的窗户。

评分

收到《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本书的消息,我内心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作为一名对军事史,特别是二战德国装甲部队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第654重装甲歼击营”这个单位的名字并不陌生,它承载着一段传奇的战争记忆。而“官方战史”这几个字,更是为这本书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提供了坚实保障,这意味着我将接触到最接近历史真相的记载。 “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个时间跨度的选择,无疑触及了二战后期最关键的战役节点。布尔日,作为德军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其战况必然复杂且激烈,第654营在此地的行动,很可能涉及到重要的防御战役。而诺曼底登陆,更是改变了二战格局的重大事件,我迫切想知道,在面对盟军空前规模的登陆兵力和强大的空中支援时,第654营这支以重型装备为核心的部队,是如何在西线战场上进行顽强抵抗,又是如何承受来自各方势力的巨大压力。 书中对装备的细节描述,是我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对第654营在此期间主要使用的重型坦克歼击车的详尽分析,例如“斐迪南”(Elefant)或者“虎王”(King Tiger)等。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这些战车的优缺点,它们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实际表现,以及在面对盟军新型坦克和反坦克武器时,其战术上的适应性和局限性?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具体的战斗场景,展现这些钢铁巨兽是如何在实战中发挥其强大的战斗力的。 “官方战史”的标签,也暗示着书中可能包含大量的珍贵原始资料,比如作战命令、部队调动记录、伤亡报告,甚至是那些能够直观展现战场局面的地图和照片。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些一手资料,更深入地理解当时指挥官的决策过程,还原真实的战场态势,以及感受第654营官兵们所经历的艰辛岁月。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揭示了二战西线战场,特别是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在那段至关重要的时期所经历的辉煌与挑战。我期待着能够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这支精锐部队的作战历程,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残酷。

评分

听到“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本书的出版消息,我的内心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作为一名对二战装甲战史情有独钟的“老炮”,我深知一个“重装甲歼击营”在德军装甲力量体系中的地位,它们往往是战场上的“尖刀”和“盾牌”,承担着最艰巨的任务。而“官方战史”这几个字,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信心,这意味着它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基于扎实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 “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个跨度的选择,可谓是恰到好处。布尔日,在战争后期,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而第654营在那里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及面对的敌我态势,都值得深入挖掘。紧接着就是决定战争走向的诺曼底登陆战役,那是一场规模空前的登陆战,也是德军西线装甲部队遭受重创的开始。我非常好奇,在登陆初期,第654营是如何应对盟军潮水般的攻势,他们的重型歼击火炮在面对登陆部队和后续增援的各型装甲单位时,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书中是否会对第654营的装备进行细致的梳理?比如,从“斐迪南”到“虎王”的过渡,以及不同装备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适用性分析。我非常想知道,这些在当时被视为“陆地巨兽”的战车,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场地形、天气条件以及盟军多样的反坦克武器时,它们的战术运用和防护性能是如何得到体现的。书中是否会详细描述一些具体的战斗案例,例如,在某个关键时刻,第654营的几辆重型歼击车是如何孤军奋战,或者协同作战,扭转战局的。 此外,“官方战史”也暗示了书中可能包含大量的原始文件和数据。我期待看到那些能够还原战场真实景象的地图,那些能够揭示战术决策过程的命令原文,甚至是战后总结报告中的精彩片段。这些珍贵的资料,能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战争的复杂性,以及第654营官兵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总之,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二战西线战场,特别是第654重装甲歼击营作战历史的全新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了解那些被历史尘封的细节,去感受那段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评分

作为一名深度钻研二战装备史的爱好者,我对“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本书的期待值可以说是爆棚。书名中直接点出了“重装甲歼击营”,这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令人生畏的“虎”式家族,特别是“虎王”重型坦克歼击车,以及在此之前可能使用的“斐迪南”(Elefant)突击炮。官方战史的标签更是为这本书披上了一层无与伦比的信任光环,这意味着其中的每一页都可能承载着德军官方记录的真相,而非坊间的猜测或改编。 “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个时间段,正值二战后期,也是德军装甲力量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时期。布尔日作为战略要地,其防御和进攻的战术细节,以及第654营在其中的作用,都充满了研究价值。而诺曼底登陆后,盟军势如破竹的攻势,迫使德军主力在西线进行殊死搏斗。我尤其想知道,在面对数量庞大、火力强大的盟军装甲部队和空中支援时,第654营是如何凭借其重型装备进行周旋和反击的。 书中是否会对“虎王”等重型装备在实战中的性能进行详尽的分析?比如,它的机动性、防护力、以及主炮的穿透力在对阵盟军的谢尔曼、丘吉尔、甚至早期的“挑战者”和“长弓”等坦克时,实际表现如何?书中的战术分析是否会涉及到阵地选择、伏击策略、以及与步兵和炮兵的协同作战?我对这些装备在战场上的具体运用方式非常感兴趣。 同时,官方战史也意味着可能会有大量的军事数据,如各次战役的兵力部署、损失报告、武器弹药消耗等等。这些数据对于量化战争的残酷性,理解战场态势的演变至关重要。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图表,直观地展现这些数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第654营的作战效能。 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台时光机器,带我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亲眼见证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如何在欧洲大陆的战场上,用他们强大的重型战车,书写属于自己的战争史诗。它不仅是对历史的还原,更是对那个时代技术、战术和人性的深刻解读。

评分

当看到“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个书名时,我感觉像是挖到了宝藏。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二战军事历史,尤其是德国装甲部队发展历程的爱好者,我对“第654重装甲歼击营”这个单位并不陌生,它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官方战史”这几个字,更是赋予了这本书极高的可信度,意味着它将提供未经修饰、原汁原味的战场记录。 “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个时间段的设定,恰好触及了我最感兴趣的历史节点。布尔日,这个在战争后期德军重要的工业和军事集结地,其防御和进攻的细节,以及第654营如何参与其中,都充满了吸引力。而诺曼底登陆后,西线战场进入了最为惨烈的阶段,盟军的强大攻势对德军构成了严峻的考验。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盟军飞机、坦克和步兵的联合打击下,第654营的重型歼击火炮是如何进行部署、作战,以及承受的损失。 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装备的细节描述。例如,第654营在这一时期主要装备的是什么型号的重型坦克歼击车?是“斐迪南”(Elefant),还是已经装备了“虎王”(King Tiger)?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这些装备在实战中的性能表现,包括它们的火力、防护、机动性以及可靠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战斗案例,展示这些庞然大物是如何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以及它们面对的挑战。 “官方战史”也意味着这本书很可能包含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比如作战日志、通信记录、甚至可能是战场照片和精确的地图。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些资料,直观地了解当时的战场态势,还原具体的战斗过程,以及第654营官兵在极端条件下的作战经历。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对于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在二战中后期关键战役的了解空白。我迫切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深入探究这支精锐部队的作战历程,理解他们在从布尔日到诺曼底的漫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辉煌与磨难。

评分

非常好的书,很满意,快递速度非常快!!!

评分

不错,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的整个历史,几乎代表了德军反坦克部队的演变史,1939年组建后,数次换装,至1943年春被指定换装“费迪南德”重型坦克歼击车,该营成为一支重型装甲部队。

评分

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营的历史,几乎可以代表德军反坦克部队的演变史。

评分

这一套是趁活动价入的,买来至今还没开始看。闪电战(崎峻)出品的书都很棒,我就喜欢这种以老照片为主的图文战史,比纯文字著作更为直观。

评分

科汉斯基最杰出的贡献在于她把一整串的故事集合起来。这些故事有的你可能略知一二,有些可能是从像伊恩·西雷利尔《银剑》这样优秀的小说中看得到的。这是详实完整记述波兰战史的首部英文作品。在史学界也是一次杰出的尝试——展现了与波兰历史相关的谜团和误解是如何产生和被强化的。

评分

科汉斯基最杰出的贡献在于她把一整串的故事集合起来。这些故事有的你可能略知一二,有些可能是从像伊恩·西雷利尔《银剑》这样优秀的小说中看得到的。这是详实完整记述波兰战史的首部英文作品。在史学界也是一次杰出的尝试——展现了与波兰历史相关的谜团和误解是如何产生和被强化的。

评分

中国人民谚,“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而在心理学中,将此称为脚本。TA互动分析理论中有个比喻,婴儿在出生之后,会像电脑硬盘一样接收并储存所处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其中包括父母或其主要抚养者发出的各种指令。在2~3岁时,我们听到的指令多为禁忌,比如“不许打其他小朋友”,“不许去妈妈视野外的地方”。而6~7岁我们听到的多为应该,比如”你要按时睡觉”,“听话才是好孩子”。而正是这些禁忌和应该逐渐形成了我们人生的脚本,禁止和驱力。我们长大成人后,头脑中自动运转的程序,自我批评的声音就来源于这份脚本。“讨好型”的头脑中,固有的信条多且严苛,使得他们运转起来像一个假面演员。

评分

书还可以

评分

一贯以来,人们存在对战时波兰的误解,一份对此课题完整的调查让人望眼欲穿。而哈莉克·科汉斯基的调查可谓正当其时……她的作品一定会受到读者们的广泛青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