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的整个历史,几乎代表了德军反坦克部队的演变史,1939年组建后,数次换装,至1943年春被指定换装“费迪南德”重型坦克歼击车,该营成为一支重型装甲部队;至1943年7月后成为德军全部装备“猎豹”坦克歼击车的营。此后该营陆续参与诺曼底战役、法莱斯被围、西线防御等战事,于1945年4月向盟军投降。
该营所装备的“猎豹”坦克歼击车是一个成功的车型,被认为是二战时期性能优秀、外形优美的坦克歼击车,因此受到广大军迷的喜爱。
该作品以公版资料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营作战日志为基础编成,故名“官方战史”。全系列共三册,本册记录了该营在1944年1月-1944年8月期间的征战历程,收录大量关于该营“猎豹”坦克歼击车早期、中期型的珍贵历史照片、影像及文件,还附上非常详实的此期间“猎豹”涂装范例。此外,来自该营成员的回忆记叙也颇为精彩。
黄锴,上海人,现在上海从事外贸行业,外语功底深厚,并长期对二战保持着浓厚兴趣,曾参与多部二战军事历史书籍写作。
丛丕,1977年生于辽宁丹东,辽宁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硕士,二战史专家,出版有《虎之战迹: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征战全记录1942-1945》《图解第三帝国空军综合事典1935-1945》等军事历史专著。其博学多才,深厚的历史学背景也造就了其文章及著作均文笔细腻且考证严谨。其亲自制作或监制的作品也已经深得国内军事历史爱好者的肯定与喜爱。
这本书的上市,让我这个长期关注二战装甲部队历史的爱好者激动不已。书名中的“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这个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单位,其详尽的战史记录一直是许多历史爱好者的渴求。而“官方战史”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极高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意味着其中包含的数据、事件描述、部队调动乃至官兵经历,都经过了严谨的考证和官方的认定。 “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个时间跨度和地点范围,恰恰是第654营最关键、也最为惨烈的战斗时期之一。布尔日,这个在战争后期成为德军重要工业和集结地的城市,与诺曼底登陆后盟军展开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共同构成了这段历史的跌宕起伏。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描绘第654营如何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战场上发挥其重型歼击火炮的优势,又是如何承受来自盟军强大攻势的压力。 作为一名读者,我更关注书中可能包含的细节。比如,第654营在作战序列中的具体装备配置,是从初期的“斐迪南”到后来的“虎王”吗?这些装备在不同战役中的表现如何,有哪些技术优势和劣势?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这些战车在实战中的战术运用,包括如何与其他部队协同作战,如何应对盟军的各种反坦克武器?当然,我也非常期待能够了解部队的指挥官和普通士兵在这些战役中的经历,他们的视角能够让冰冷的数据和战史变得更加鲜活。 “官方战史”也意味着其中可能包含大量的原始资料,比如作战报告、命令、通信记录、甚至是战场照片和地图。这些都是研究历史最宝贵的财富。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能够直观展现战场态势的地图,那些能够还原战术细节的部署图,以及那些能够证明战争残酷性的影像资料。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对第654重装甲歼击营战史研究的一大空白。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跟随作者的笔触,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深入了解这支精锐部队在从布尔日到诺曼底的关键时期所经历的一切。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籍,更是一扇通往过去,连接我与那段激荡人心的历史的窗户。
评分收到《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本书的消息,我内心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作为一名对军事史,特别是二战德国装甲部队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第654重装甲歼击营”这个单位的名字并不陌生,它承载着一段传奇的战争记忆。而“官方战史”这几个字,更是为这本书的严谨性和权威性提供了坚实保障,这意味着我将接触到最接近历史真相的记载。 “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个时间跨度的选择,无疑触及了二战后期最关键的战役节点。布尔日,作为德军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其战况必然复杂且激烈,第654营在此地的行动,很可能涉及到重要的防御战役。而诺曼底登陆,更是改变了二战格局的重大事件,我迫切想知道,在面对盟军空前规模的登陆兵力和强大的空中支援时,第654营这支以重型装备为核心的部队,是如何在西线战场上进行顽强抵抗,又是如何承受来自各方势力的巨大压力。 书中对装备的细节描述,是我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对第654营在此期间主要使用的重型坦克歼击车的详尽分析,例如“斐迪南”(Elefant)或者“虎王”(King Tiger)等。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这些战车的优缺点,它们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实际表现,以及在面对盟军新型坦克和反坦克武器时,其战术上的适应性和局限性?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具体的战斗场景,展现这些钢铁巨兽是如何在实战中发挥其强大的战斗力的。 “官方战史”的标签,也暗示着书中可能包含大量的珍贵原始资料,比如作战命令、部队调动记录、伤亡报告,甚至是那些能够直观展现战场局面的地图和照片。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些一手资料,更深入地理解当时指挥官的决策过程,还原真实的战场态势,以及感受第654营官兵们所经历的艰辛岁月。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揭示了二战西线战场,特别是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在那段至关重要的时期所经历的辉煌与挑战。我期待着能够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这支精锐部队的作战历程,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残酷。
评分听到“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本书的出版消息,我的内心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作为一名对二战装甲战史情有独钟的“老炮”,我深知一个“重装甲歼击营”在德军装甲力量体系中的地位,它们往往是战场上的“尖刀”和“盾牌”,承担着最艰巨的任务。而“官方战史”这几个字,更是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信心,这意味着它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基于扎实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 “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个跨度的选择,可谓是恰到好处。布尔日,在战争后期,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而第654营在那里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及面对的敌我态势,都值得深入挖掘。紧接着就是决定战争走向的诺曼底登陆战役,那是一场规模空前的登陆战,也是德军西线装甲部队遭受重创的开始。我非常好奇,在登陆初期,第654营是如何应对盟军潮水般的攻势,他们的重型歼击火炮在面对登陆部队和后续增援的各型装甲单位时,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书中是否会对第654营的装备进行细致的梳理?比如,从“斐迪南”到“虎王”的过渡,以及不同装备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的适用性分析。我非常想知道,这些在当时被视为“陆地巨兽”的战车,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场地形、天气条件以及盟军多样的反坦克武器时,它们的战术运用和防护性能是如何得到体现的。书中是否会详细描述一些具体的战斗案例,例如,在某个关键时刻,第654营的几辆重型歼击车是如何孤军奋战,或者协同作战,扭转战局的。 此外,“官方战史”也暗示了书中可能包含大量的原始文件和数据。我期待看到那些能够还原战场真实景象的地图,那些能够揭示战术决策过程的命令原文,甚至是战后总结报告中的精彩片段。这些珍贵的资料,能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战争的复杂性,以及第654营官兵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总之,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二战西线战场,特别是第654重装甲歼击营作战历史的全新大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了解那些被历史尘封的细节,去感受那段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评分作为一名深度钻研二战装备史的爱好者,我对“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本书的期待值可以说是爆棚。书名中直接点出了“重装甲歼击营”,这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令人生畏的“虎”式家族,特别是“虎王”重型坦克歼击车,以及在此之前可能使用的“斐迪南”(Elefant)突击炮。官方战史的标签更是为这本书披上了一层无与伦比的信任光环,这意味着其中的每一页都可能承载着德军官方记录的真相,而非坊间的猜测或改编。 “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个时间段,正值二战后期,也是德军装甲力量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时期。布尔日作为战略要地,其防御和进攻的战术细节,以及第654营在其中的作用,都充满了研究价值。而诺曼底登陆后,盟军势如破竹的攻势,迫使德军主力在西线进行殊死搏斗。我尤其想知道,在面对数量庞大、火力强大的盟军装甲部队和空中支援时,第654营是如何凭借其重型装备进行周旋和反击的。 书中是否会对“虎王”等重型装备在实战中的性能进行详尽的分析?比如,它的机动性、防护力、以及主炮的穿透力在对阵盟军的谢尔曼、丘吉尔、甚至早期的“挑战者”和“长弓”等坦克时,实际表现如何?书中的战术分析是否会涉及到阵地选择、伏击策略、以及与步兵和炮兵的协同作战?我对这些装备在战场上的具体运用方式非常感兴趣。 同时,官方战史也意味着可能会有大量的军事数据,如各次战役的兵力部署、损失报告、武器弹药消耗等等。这些数据对于量化战争的残酷性,理解战场态势的演变至关重要。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图表,直观地展现这些数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第654营的作战效能。 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台时光机器,带我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亲眼见证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如何在欧洲大陆的战场上,用他们强大的重型战车,书写属于自己的战争史诗。它不仅是对历史的还原,更是对那个时代技术、战术和人性的深刻解读。
评分当看到“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个书名时,我感觉像是挖到了宝藏。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二战军事历史,尤其是德国装甲部队发展历程的爱好者,我对“第654重装甲歼击营”这个单位并不陌生,它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官方战史”这几个字,更是赋予了这本书极高的可信度,意味着它将提供未经修饰、原汁原味的战场记录。 “中册:从布尔日到诺曼底”这个时间段的设定,恰好触及了我最感兴趣的历史节点。布尔日,这个在战争后期德军重要的工业和军事集结地,其防御和进攻的细节,以及第654营如何参与其中,都充满了吸引力。而诺曼底登陆后,西线战场进入了最为惨烈的阶段,盟军的强大攻势对德军构成了严峻的考验。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盟军飞机、坦克和步兵的联合打击下,第654营的重型歼击火炮是如何进行部署、作战,以及承受的损失。 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装备的细节描述。例如,第654营在这一时期主要装备的是什么型号的重型坦克歼击车?是“斐迪南”(Elefant),还是已经装备了“虎王”(King Tiger)?书中是否会深入分析这些装备在实战中的性能表现,包括它们的火力、防护、机动性以及可靠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战斗案例,展示这些庞然大物是如何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以及它们面对的挑战。 “官方战史”也意味着这本书很可能包含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比如作战日志、通信记录、甚至可能是战场照片和精确的地图。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些资料,直观地了解当时的战场态势,还原具体的战斗过程,以及第654营官兵在极端条件下的作战经历。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对于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在二战中后期关键战役的了解空白。我迫切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深入探究这支精锐部队的作战历程,理解他们在从布尔日到诺曼底的漫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辉煌与磨难。
评分非常好的书,很满意,快递速度非常快!!!
评分不错,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的整个历史,几乎代表了德军反坦克部队的演变史,1939年组建后,数次换装,至1943年春被指定换装“费迪南德”重型坦克歼击车,该营成为一支重型装甲部队。
评分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营的历史,几乎可以代表德军反坦克部队的演变史。
评分这一套是趁活动价入的,买来至今还没开始看。闪电战(崎峻)出品的书都很棒,我就喜欢这种以老照片为主的图文战史,比纯文字著作更为直观。
评分科汉斯基最杰出的贡献在于她把一整串的故事集合起来。这些故事有的你可能略知一二,有些可能是从像伊恩·西雷利尔《银剑》这样优秀的小说中看得到的。这是详实完整记述波兰战史的首部英文作品。在史学界也是一次杰出的尝试——展现了与波兰历史相关的谜团和误解是如何产生和被强化的。
评分科汉斯基最杰出的贡献在于她把一整串的故事集合起来。这些故事有的你可能略知一二,有些可能是从像伊恩·西雷利尔《银剑》这样优秀的小说中看得到的。这是详实完整记述波兰战史的首部英文作品。在史学界也是一次杰出的尝试——展现了与波兰历史相关的谜团和误解是如何产生和被强化的。
评分中国人民谚,“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而在心理学中,将此称为脚本。TA互动分析理论中有个比喻,婴儿在出生之后,会像电脑硬盘一样接收并储存所处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其中包括父母或其主要抚养者发出的各种指令。在2~3岁时,我们听到的指令多为禁忌,比如“不许打其他小朋友”,“不许去妈妈视野外的地方”。而6~7岁我们听到的多为应该,比如”你要按时睡觉”,“听话才是好孩子”。而正是这些禁忌和应该逐渐形成了我们人生的脚本,禁止和驱力。我们长大成人后,头脑中自动运转的程序,自我批评的声音就来源于这份脚本。“讨好型”的头脑中,固有的信条多且严苛,使得他们运转起来像一个假面演员。
评分书还可以
评分一贯以来,人们存在对战时波兰的误解,一份对此课题完整的调查让人望眼欲穿。而哈莉克·科汉斯基的调查可谓正当其时……她的作品一定会受到读者们的广泛青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