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映潮老師是國內著名的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專傢,其教學藝術和研究成果深受廣大語文教師的喜愛與好評。
至2015年8月,餘老師在全國各地已經講瞭220多個公開課。
他的每一節課都追求創意,都是艱苦地精讀教材、精心為學生設計課堂實踐活動的結果。
他的課非常注重提取、利用課文中的教育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語言學用教學和讀寫基本能力訓練。
他的課錶現著他的教學個性及優質課的設計要領,詮釋著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顯示著他提齣的“好課”設計的理性標準,錶達著他對教學細節設計藝術的探究,闡釋著他所悟齣的教學道理。
在本書中,餘老師從他的220多個公開課中精選齣瞭22個閱讀課,對教學實錄進行瞭整理,並請一綫教師針對每一個教學實錄進行瞭細緻的點評。該書有助於中學語文教師揣摩和學習餘老師的教學思想與方法,感受餘老師的語言魅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與水平。
餘映潮 特級教師。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中語會名師教研中心主任,教育部“國培計劃”首批培訓專傢之一。國內知名的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研究專傢,被譽為“中青年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研究的領軍人物”。著述豐富,已發錶各類教學文章1500餘篇,齣版瞭《餘映潮閱讀教學藝術50講》《聽餘映潮老師講課》《餘映潮講語文》《餘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這樣教語文—餘映潮創新教學設計40篇》《緻語文教師》《餘映潮語文教學設計技法80講》等12本專著。創建瞭全新的“闆塊式、主問題、詩意手法”閱讀教學藝術體係。精彩的課堂教學受到各地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普遍歡迎。
《散步》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老王》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假如生活欺騙瞭你》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鄉愁》 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雨說》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社戲》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最後一課》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颱階》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孔乙己》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談骨氣》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談生命》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說“屏”》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論語〉十二章》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木蘭詩》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狼》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記承天寺夜遊》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愛蓮說》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飲酒(其五)》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江城子 密州齣獵》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曹劌論戰》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蒹葭》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孔乙己》課堂教學實錄及評點
執教:餘映潮 評點:王丹陽 吳慧玲
時間:2013年5月29日
地點:四川成都市新都區升庵中學
一、介紹背景資料,切入課文教學
師:這節課和大傢一起學習魯迅的小說《孔乙己》,我們先瞭解一下背景材料:孔乙己,讀—
(屏幕顯示,全班齊讀)
《孔乙己》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結集 《呐喊》。
故事發生的時間,是清朝末年。
《孔乙己》是魯迅自己最滿意的一篇小說。它旨在“描寫社會對於苦人的涼薄”,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短篇小說之一。
師:小說描寫瞭社會對於苦人的涼薄,這幾個字要旁批在課題上;這是解讀《孔乙己》這篇課文的鑰匙,繼續讀—
《孔乙己》運用“兒童視角”編織故事、塑造人物。小說以鹹亨酒店小夥計的口吻,講述他眼中的孔乙己的淒慘遭遇。
師:這一段話裏麵有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四個字。
生:“兒童視角”。
師:對,聰明,我們要把新的知識落實到記憶裏。什麼是“兒童視角”?就是從兒童觀察事物的角度來寫故事,你們學過兒童視角的作品嗎?七年級的小說?
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最後一課》纔是小說,它從小弗朗士的觀察角度來寫故事—兒童視角。還有魯迅先生的小說《社戲》,也是兒童視角。繼續,讀起來—
《孔乙己》巧妙地進行“場景設置”,在“鹹亨酒店”讓孔乙己“齣場”和“退場”,在這個場景裏錶現人物,敘說故事。
師:又是四個字:“場景設置”。大傢把“齣場”兩個字旁批到第4段那裏,把“退場”兩個字旁批在你們覺得應該旁批的地方。
(學生認真做批注)
師:孔乙己用他那雙沾滿泥土的手撐著自己的身體離開瞭鹹亨酒店,是第11段的描寫吧。看小說應該要看場景是怎麼設置的,要看人物是怎麼齣場、怎麼退場的,還要看故事是怎樣一步步走嚮高潮的。你們讀的八年級的教材中有篇小說《泥人張》,學瞭沒有啊?
生:學瞭。
師:場景在哪裏?
生:酒樓裏。
師:對,酒樓就是錶現人物的場景。《最後一課》場景在哪裏?
生:教室。
師:《社戲》的場景在哪裏?
生:(思考)船上。
師:船就是場景,所有的孩子都坐在船上,故事都在船上發生:看戲,偷豆……
【評點】開課簡潔導入,引入課文教學,進行作傢作品簡介,自然而又平實。接下來的點撥由學生學過的作品入手,潛移默化地過渡到本課學習的切入點。短短的課始,視野開闊,容量巨大。
二、概說人物
師:好,同學們,開始我們的第一個學習環節—概說人物。我們根據課文內容,用“一句話概說”的形式,說說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用一句話來說明孔乙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屏幕顯示)
話題:根據課文內容,用“一句話概說”的方式,說說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
(學生思考,動筆)
師:同學們可以發言瞭。
生1:孔乙己是一個迂腐的人。
師:“迂腐”,概說瞭孔乙己性格的一個側麵。你對人物有瞭一點自己的理解。
生2:我認為孔乙己是一個窮睏潦倒的讀書人。
師:身份是讀書人,因為常常沒有錢,偶然做些偷竊的事。
生3:我認為他是一個好喝、懶惰的人。
師:喝酒是他的最愛,於是在沒有錢的時候想方設法地弄到錢。
生4:孔乙己是一個死要麵子的人。
師:他很要麵子,但“死”字可以換一種說法,要說得有分寸一點。
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這個人物形象。孔乙己是一個沒有名字的人。孔乙己是大傢的笑料。“笑”字是全文的綫索,直到他離開鹹亨酒店的那一刻,人們仍然在笑他;他生命的意義僅僅是人們的笑料。
正像這位同學說的,他是一個很愛麵子的人。他的可悲之處在於身份的邊緣性,他是穿長衫而站著喝酒的唯一的人,沒有任何朋友,連小孩子都瞧不起他。他是一個沒有謀生能力的孤獨無助的讀書人。魯迅用孔乙己的故事深刻錶現瞭封建社會中國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況、命運際遇。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極具代錶性。你們還要學到《故鄉》,中年的閏土是苦難農民的典型代錶;到瞭高中,你們還要學到《祝福》,祥林嫂是中國封建社會裏命運最慘苦的婦女形象。魯迅先生的小說塑造瞭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
【評點】這裏通過對人物的評說來達到“文意把握”的教學目標。“一句話概說”的活動匠心獨具,訓練瞭學生的概說能力和品讀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同樣注重瞭縱橫聯係,擴大瞭容量。
師:現在讓我們來觀察一個細節,孔乙己用最大的努力來抵抗人們對他“偷”的嘲笑,但是人們往往毫不留情地摧毀他的這條防綫。你們現在看第4段,看人們怎麼打他?齣現在你們眼中的第一句話是:“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繼續往下看,短衣幫怎麼笑他的?“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瞭!’”同學們,在這個“臉”字上畫上一個大大的圓圈吧,哪位同學幫我們分析一下這個“臉”字的重要作用?
生5:我覺得“臉”字說明瞭人們都不給他麵子,專門打他的臉。
師:說得太好瞭。打人不打臉啊,但人們專打他的臉,打破他的臉,破他的麵子。魯迅先生的文章往往在細微之處顯現齣深刻的錶現力。想一想,孔乙己在人們嘲笑他時,都要極力地爭辯;他是一個讀書人,愛麵子,但人們卻常常把他的臉打破,有“傷痕”也有“傷疤”,這就是社會對於苦人的涼薄。魯迅先生其實不是懷著很惡意的心情來寫孔乙己的,文中有一個修飾語“偶然”—“偶然”做些偷竊的事,不是常常偷人傢的東西,而且隻是偷人傢書之類的物品賣。最值得思考的是,小說中隻寫瞭讀書人打他,短衣幫從來不打他,這又是深刻的錶現力。
(眾生頓悟並認真做筆記)
【評點】這裏順勢對文本理解、人物命運的理解進行美妙的深化。教師選取瞭一處看似平淡的描寫,用講析的方式讓學生深深感受到魯迅先生作品的錶現力。
三、比讀訓練
師:下麵開始我們的第二個學習環節—進行比讀訓練。比讀什麼?魯迅先生的文章有不少可以進行課中比讀的。
(屏幕顯示)
魯迅先生的文章,有不少是可以用“課中比讀”的方法來進行品讀欣賞的。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雪》《故鄉》等。《孔乙己》同樣能夠這樣。
師:《雪》,南方的雪、朔方的雪各三段進行對比,前三段寫瞭什麼,後三段寫瞭什麼,每位同學都可以說齣很多可以用來進行比較的內容。《故鄉》,最明顯的是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的比較。《孔乙己》同樣能夠這樣。請大傢看《孔乙己》的第4段,再看《孔乙己》的第11段,這裏麵有非常多的對比的點,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孔乙己這個人物的心理變化、外貌神態的變化,特彆是命運的巨大變化。
(屏幕顯示)
活動內容:在第4段與第11段中尋找對比點,感受這兩個段落在這篇小說中的重要作用,感受細膩的對比中錶現齣來的孔乙己命運的變化。
師:請同學們在第4段和第11段中尋找對比點,感受這兩個段落在這篇文章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在細膩的描寫中錶現齣來的孔乙己的各個方麵的變化。現在,我把最典型的兩個地方點一下。第4段中寫孔乙己買酒喝,“排齣九文大錢”;請把這個“排”字圈下來。什麼是“排”啊?一個一個、一枚一枚地放在櫃颱上,錶現一種有點賣弄的樣子,甚至是錶現齣一種神秘的樣子。再看第11段,“摸齣四文大錢”。這一“排”一“摸”的兩個細節就錶現齣孔乙己命運裏某一個方麵的微妙變化。大傢就用老師這樣舉例子的角度,去尋找細節上的對比點,每位同學讀書5分鍾。反復比較,然後交流,手上的筆一刻也不能放下。
(學生品讀,勾畫,做筆記)
【評點】“課中比讀”—教師先引領學生從熟悉的課文中找到前後的對比點,點示思考的規律,導入本課“比讀”的內容,然後舉例說明學習的方法,快速進入課文重點段落的比讀。教學過程明快簡練。
師:好的,讓我們來傾聽你的見解,舉手示意,請你來幫我們分析。
生1:前麵寫到臉色是青白色,後文有寫到臉上黑而瘦,從中我們可以看齣孔乙己過得並不好。
師:不僅僅是過得不好,他被丁舉人打壞瞭,他的腿被丁舉人打摺瞭,他的臉黑而瘦,像鬼一樣。臉色的變化錶現人物命運的變化。
生2:前一個自然段,“孔乙己便漲紅瞭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齣,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後一個自然段,他的臉色很像在懇求掌櫃,說明沒有之前的那種“狂氣”瞭。
師:對,一點自尊都沒有瞭。他的臉色很像在懇求人傢不要再提他偷東西的事瞭,他沒有力氣來迴答人們對他的挖苦和嘲笑。多可憐啊,一個原來曾經睜大眼睛和彆人爭辯的人,已經是一點氣力都沒有瞭,但他仍然維護著自己的麵子。
生3:我覺得第4自然段寫站著喝酒和後文的寫盤著兩腿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錶明瞭孔乙己不再有以前的生活狀況瞭。
師:這是讓人感覺最悲苦的對比。一個高大身材的人,一個沒有謀生能力偶爾做些偷竊事情的人被另外一個考取功名的讀書人打摺瞭腿,匍匐在地上。高大的身材已經變成瞭殘缺的身軀!
生4:前麵寫孔乙己經常穿的是長衫,後麵寫他穿的是一件破夾襖,這就形成瞭鮮明的對比。
師:孔乙己的長衫永遠被人剝落瞭,他的身份和價值也永遠地沒有瞭。
生5:第4自然段的“你一定又偷瞭人傢的東西瞭”和第11自然段的“你又偷瞭東西瞭”相互照應,突齣瞭孔乙己好喝懶做的性格。
師:對,你還應該講,人們說他偷東西時他的錶現如何,這也是一種對比。一種是爭辯,一種是沒有力氣爭辯,這種對比同樣寫齣瞭孔乙己的巨大變化。
生6:第4自然段的“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汙人清白……’”和第11自然段的“但他這迴卻不十分分辨,單說瞭一句‘不要取笑!’”。開始孔乙己是睜大眼睛地爭辯,後來隻單說瞭一句“不要取笑”,這裏也是對比。
師:是啊,同樣錶現齣他懇求人傢的那種神態。我補充一下,在第4自然段,人們說他偷瞭人傢東西的時候,他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這時孔乙己說的是真話。在第11自然段,他說的是:“跌斷,跌,跌……”這時說的是假話。真話和假話的對比能夠微妙地錶現齣孔乙己心理的變化。不管是真話還是假話,都是為瞭維護他的麵子,仍然是那一份讀書人的自尊。
生7:前文寫孔乙己齣場時人們笑話他,後文寫他退場時人們還是笑話他,突齣瞭孔乙己生來就是人們的笑料。
師:所有的細節都有變化,但是這個“笑”字沒有變化,發現得太好瞭。
(屏幕顯示)
此中沒有變的,就是人們的“笑”。
師:我現在想把我們的討論再引深一點,第11段段首的文字,寫的是“中鞦過後,鞦風是一天涼比一天……也須穿上棉襖瞭”,寫這此話有什麼用啊?前麵怎麼沒有季節氣候的描寫,這一段為什麼有呢?它有什麼樣的錶達作用呢?
(學生紛紛舉手)
生8:這句話是運用環境描寫突齣瞭孔乙己悲慘的結局。
師:為什麼環境描寫就能突顯他的悲慘結局呢?
生8:因為這種環境是很悲涼、很惡劣的。
師:啊,用一種很悲苦的環境描寫來錶現一個人的命運之悲啊。寫氣候寫鞦風,好像是自然景物的描寫,其實是一種象徵,孔乙己生活的世界是多麼地悲涼。你們還要分析,孔乙己這個時候穿的“破夾襖”。
生9:這也是運用環境描寫來錶現他命運的不幸,“破夾襖”錶現的意義很深刻。
師:他穿的是一件破夾襖,在瑟瑟的鞦風中;沒有長衫為他遮風擋雨瞭。他的長衫哪裏去瞭?這是永遠的懸念;他是怎樣被丁舉人打摺腿的,我們永遠不知道。這裏,我要給大傢提示一句很重要的話,孔乙己所有的挨打描寫都是虛寫。何傢的人打他,丁傢的人打他,很多人打他,都是用“傷痕”和“新傷疤”來錶現的。還要告訴大傢,“傷痕”二字為孔乙己的挨打描寫埋下瞭伏筆,所有的“挨打”都是從“傷痕”開始的。先寫“傷痕”,接著就有“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瞭”,接著就有何傢的人“吊著打”,接著就有丁舉人打他。所以, “傷痕”就暗示著他的挨打,後麵就有不斷的照應。
【評點】這裏是本節課學習過程中的關鍵。師生的對話環節張弛有度,教師因勢利導,緊扣課文內容品析,和學生一起細細品味、咀嚼文中的每一處對比點。品析的內容深入細膩,學生思維的觸覺真正深入到瞭課文的字裏行間。不僅如此,文學知識的講析更是順勢而行而又與前麵的教學內容密切呼應。
師:我們現在來迴顧一下這兩段中的對比,請大傢做好課堂讀書筆記。
(屏幕顯示)
齣場與退場
正常與殘疾
師:這兩段文字寫瞭孔乙己的齣場和退場,在細節上完善瞭一個人物的活動過程。一個“齣”、一個“退”就是對比;高大身材的孔乙己被人打成瞭一個殘疾的人,命運的變化中突顯著巨大的對比。
(屏幕顯示)
傷痕與斷腿
長衫與夾襖
青白與黑色
眼睛與眼神
師:第4段中的傷痕描寫埋下瞭伏筆,照應著被打斷瞭腿的描寫。孔乙己的長衫永遠地被剝落瞭,那件破夾襖伴隨著他走嚮不知道什麼地方。他青白的臉色成瞭像鬼一樣的臉色—黑色。“黑色”這兩個字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孔乙己曾經受過多麼大的苦難。爭辯時他那睜得大大的眼睛和他懇求人傢的眼神,在細節上形成對比,錶現齣他卑微的心理活動,這也是極其重要的一筆。
(屏幕顯示)
傷痕與斷腿
長衫與夾襖
青白與黑色
眼睛與眼神
文言與白話
爭辯與說謊
師:孔乙己,這個滿口“之乎者也”的人,在他被打摺瞭雙腿之後,就再也沒有說過“之”“乎”“者”“也”字,他的語言習慣已經被有的人、被社會徹底摧毀瞭。故事中的孔乙己與酒客們爭辯過,但也明顯地說過謊話,他至死都不承認自己的腿是被人打斷的,而說是自己跌斷的。
(屏幕顯示,教師講析)
故事中有著錶現人物的豐富細膩的綫條:時令,語氣,動作,形貌,神態,酒量,錢數,手的用途……這些對比,把精神和肉體受到巨大摧殘的孔乙己的形象鮮明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激起人們深深的思索。
四、結課
師:最後,請你們探討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我們讀讀課文的開頭,課文的開頭為全文埋下瞭一個重要的伏筆,那就是: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多花一文買一碟茴香豆。大傢看到瞭吧?請你們分析一下這樣一處細節描寫,第11段中寫孔乙己摸齣四文大錢買瞭一碗酒,“四文大錢”到底有什麼深刻的錶達作用?難道僅僅是動作描寫嗎?可以同桌之間互相商量一下。
(學生同桌互相交流)
師:看有什麼新的發現?
生1:摸齣四文大錢,錶現他的錢已經所剩無幾瞭,沒有多少錢瞭。
師:你的發言沒有注意到前麵我給大傢的提示。
生2:孔乙己再也沒有多餘的一文錢買茴香豆瞭。
生3:錶明他連多買一碟茴香豆的錢都沒有瞭。
師:說得好!這兩位同學的見解是對的。一個好喝酒的人,為瞭喝酒而不惜挨打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裏的最後一碗酒,連下酒菜都沒有瞭,這就是魯迅先生錶現人物悲苦的高妙筆法。大傢看,故事中寫茴香豆寫瞭多長的篇幅呀,寫瞭孔乙己喜歡吃而唯一能吃的、和人傢交往的都是茴香豆。但是他最後一刻可憐到隻能喝一碗沒有任何下酒菜的“酒”就消失在人們的視綫之中瞭。
好,注意你們的作業,掌櫃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這句話嘮叨瞭兩年瞭。大傢思考一下這“十九個錢”到底是喝瞭多少次酒欠下的,這是極其美妙的懸念,但一定有答案。
對於《孔乙己》的欣賞,我們就進行到這裏。下課,同學們再見,謝謝同學們!
【評點】這是本課的教學小結。教師深度引領,獨闢蹊徑,精細講析,開闊瞭學生的視野,增加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深度,學習過程中的批注和筆記增加瞭學生知識積纍的厚度。有意思的是,這個課到瞭最後,還“探討”瞭“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
總評
葉聖陶先生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而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 餘老師《孔乙己》的教學設計無疑是對這句話的美好印證。
太多的美點讓人驚嘆。其中,最亮麗的或者最值得我們語文老師注意的有兩個,一是“充分利用教材”的意識,二是“學生能力訓練”的意識。
本課的教學主要由三個教學闆塊構成:①課始導入,背景鋪墊。簡潔規範,內容豐厚,既有作品介紹,更有依托課文的小說相關知識介紹。②概說人物。重在整體把握文意,妙在以一個主問題,牽動學生對課文整篇的研讀品析和對人物多角度的理解。③對比閱讀。重在選點精讀,妙在以一種比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前後勾連課文,對比閱讀感受人物命運的巨大變化,從而對主題有瞭更為深刻的理解。全課的教學點麵結閤,立足於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將學生深深帶入課文。
三個闆塊的活動安排,層層推進,循序漸進,每一個闆塊都特彆講究“教材資源”巧妙而充分地運用。甚至在開課導入這個環節,教師也能利用提煉齣來的知識點順勢就將“兒童視角”“場景設置”等小說閱讀分析與欣賞的 “術語”引入課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文學知識的熏陶,繼而由此及彼,在《孔乙己》的教學之中橫嚮聯係《最後一課》《社戲》《泥人張》等小說的觀察視角及場景設置等知識。同樣的橫嚮聯係還錶現在闆塊二的活動中,教師由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引入瞭魯迅先生諸多小說中塑造的諸多經典人物介紹;也錶現在闆塊三的活動中,教師橫嚮聯係到其他同樣可以運用對比閱讀的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這樣的知識滲透讓學生既有感性的認識,又有理性的分析,其作用,其效果,其深度,都值得我們品味。教學的內容由“一課”走嚮瞭“一類”, 教學內容的視野同樣頓然開闊。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始終關注文本,突齣文本的教學價值,而教師精心設計的每一個活動都著眼於能力訓練,著眼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集體經受課堂訓練的曆練。“概說人物”,既能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又能對學生進行概括能力的訓練;“課中比讀”,能夠帶動學生反復研讀,增加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對學生信息搜索、比較品析、提煉概括、闡釋錶達等多方麵的能力進行瞭高強度的訓練,這無疑能極大地提升學生文學作品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能力訓練”是語文閱讀教學最最重要的任務,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經過訓練後能讀會寫,能說能賞,形成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這應該就是“教材”的最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吧。
餘老師《孔乙己》的教學設計真正做到瞭“利用課文增加學生知識,利用課文訓練學生能力”,而我們自己的語文課離這樣的標準還有多遠呢?
自序
1997年11月26日下午,湖北監利縣直荀中學的籃球場上,麵對兩百多位初中語文教師,我講瞭我的第一個公開課—《天上的街市》。
2006年5月19日上午,江蘇常州市第一中學,我講瞭我的第50個新課—《一滴眼淚換一滴水》。
2009年11月18日下午,廣東東莞市東華中學,我講瞭我的第100個公開課—《陳太丘與友期》。
2012年1月4日上午,福建莆田市麟峰小學,我講瞭我的第150個公開課—《寫清楚自己的一次經曆》。
2014年5月29日下午,河南洛陽市瀍河迴族區外語實驗小學,我講瞭我的第200個公開課—《範仲淹的故事》。
2015年4月14日,我在重慶市第七中學講瞭我的第220個公開課—《五柳先生傳》。
……
所謂“220個課”, 是相當於“220篇課文”的課。
220個課的時間跨度,從我將近51歲到68歲,曆時17年多。
有意思的是,上述材料中,有小學、初中、高中的課;有詩歌、小說、作文、復習課;有現代文與文言文的教學;有“古今中外”課文的閱讀課;有各個教材版本的課。講課的地方,有全國的名校,也有偏遠地方的鄉村中學。
這是我多年來風雨兼程、曆盡辛苦行走在一綫的生動寫照。
在做事方麵,我是一個追求“量”的人。
用“大量”來顯現“力量”,用“大量”來錶現“深入”,用“大量”來錶現“韌性”,是多年來我在中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方麵的自我要求。我應該積纍大量的資料,寫大量的文章,聽大量的課,做大量的講座,講大量的公開課……
教研員齣身的我,一直都在告誡自己:一定不能一輩子隻講那幾個課,一定不能一個講座講許多年,一定不能到一個曾經到過的地方再講重復的話。
在“講課”二字上:
我用“大量”,錶現我的時間與生命的消耗。
任何課文,隻要不進入“教學”,便都很好讀;一旦進入“教學”,在備課上便讓人處處為難。我的每一節課都追求創意,各節課的創意與結構都不能相同,同一創新的教學手法都要求自己“偶爾可用,不能常用”,更何況每個學期都要講一批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的新課,再加上有些地方直接要求我上“教師們希望您上”的課,於是就要付齣大量的時間。
假設一節課的基本備課時間為4天左右,那麼從1997年年底到現在,17年來,我大約有3年的時間全在備課之中。
我用“大量”,錶現我在應對多套教材的復雜環境中的努力。
由於各地都有“餘映潮工作室”,我要直麵不少版本的教材。其中有人教版的小學初中高中三套,語文版小學初中兩套,蘇教版小學初中兩套,山東版、上海版、河北版初中各一套,廣東版高中教材一套。我感到驕傲的是,到任何地方的“餘映潮工作室”,我都很有把握地用當地的教材講課。在各地的行走中,我參與的更為大量的活動是“評課”,我每年聽課評課的數量在300節以上,為瞭對陌生的課文進行評課,我不知道有多少個日子夜不能寐。
我用“大量”,錶現我對課文極其認真的反復研讀。
我的公開課,無一不是艱苦地精讀教材、精讀有關文獻的結果。典型的例子是,對《記承天寺夜遊》“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個句子的研讀欣賞,我擁有約4500字的資料;對《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的“句解”資料,有17000餘字;更典型的例子是,2013年暑假,我用18天的時間,寫齣瞭18篇角度各異的賞析《孔乙己》的短文:
20130621 關於《孔乙己》的小說基本知識
20130622 說說孔乙己的“長衫”
20130623 孔乙己“臉色描寫”賞析
20130624 茴香豆的妙用
20130625 《孔乙己》首段賞析
20130625 《孔乙己》中的“錢數”
20130626 最值得品味的是孔乙己的挨打
20130627 說一說孔乙己的“手”
20130628 孔乙己再也不說之乎者也瞭
20130629 《孔乙己》片段比讀
20130630 《孔乙己》的這一段好在哪裏
20130701 《孔乙己》中的對比
20130702 《孔乙己》中的“偷”
20130703 《孔乙己》中的“笑”
20130704 《孔乙己》的“酒”
20130705 說說丁舉人拷打孔乙己
20130706 《孔乙己》中的一句話
20130707 《孔乙己》的讀法
……
我用我的“大量”,體味著艱苦中、奮鬥中、實踐中的復雜滋味。就像冰心在《談生命》中所描寫的那樣:
有時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憤激地奔騰瞭起來,怒吼著,迴鏇著,前波後浪地起伏催逼,直到衝倒瞭這危崖,他纔心平氣和地一瀉韆裏。
有時候他經過瞭細細的平沙,斜陽芳草裏,看見瞭夾岸紅艷的桃花,他快樂而又羞怯,靜靜地流著,低低地吟唱著,輕輕地度過這一段浪漫的行程。
有時候他遇到暴風雨,這激電,這迅雷,使他心魂驚駭,疾風吹捲起他,大雨擊打著他,他暫時渾濁瞭,擾亂瞭,而雨過天睛,又加給他許多新生的力量。
有時候他遇到瞭晚霞和新月,嚮他照耀,嚮他投影,清冷中帶些幽幽的溫暖;這時他隻想休憩,隻想睡眠,而那股前進的力量,仍催逼著他嚮前走……
我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有一個明顯的特點:
非常注重提取、利用課文中的教育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語言教學。比如,《觀舞記》教學中的提煉:
學一批字詞
比較難讀的生字:
顰蹙(cT) 粲 (cDn)然
嗔 (chEn) 視 叱吒(chL zhD)
解(xiH)數 雛(chR)鳳
蠕(rR)動 星宿(xiT)
雅緻的兩字詞語:
點染:繪畫時點綴風景或著色,也指修飾文字。
粲然:笑容燦爛的樣子。
解數: 武術的招式。技能;本領。
驚鴻:驚飛的鴻雁,形容美人體態輕盈。
生動的四字短語:
變幻多姿 苗條靈動 本色當行 靜穆莊嚴
離閤悲歡 雙眉顰蹙 笑頰粲然 低迴婉轉
張目嗔視 叱吒風雲 挺身屹立 渾身解數
細膩妥帖 靈活熟練 疾走驚躍 高視闊步
盡態極妍 息息相通 豐滿芬芳 不可限量
精緻的五字短語:
柔韌的蠕動 秀麗的麵龐 清揚的眉宇 髻上的花朵 絢麗的服裝
輕捷的舞步 繁響的鈴聲 耀眼的紅蓮 鏇舞的孔雀 錚錚的弦響
學一個句式
我應當怎樣來形容印度卡拉瑪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齣一首長詩,來描繪她們的變幻多姿的鏇舞。
假如我是個畫傢,我就要用各種彩色,點染齣她們的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裝。
假如我是個作麯傢,我就要用音符來傳達齣她們輕捷的舞步和細響的鈴聲。
假如我是個雕刻傢,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擬齣她們的充滿瞭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形。
然而我什麼都不是!我隻能用我自己貧乏的文字,來描寫這驚人的舞蹈藝術。
學一種段式 (學寫“歡迎詞”“歡送詞”)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們的南印度故鄉那樣的豐滿芬芳的花朵,我們隻能學她們的偉大詩人泰戈爾的充滿詩意的說法:讓我們將我們一顆顆的贊嘆感謝的心,像一朵朵的紅花似的穿成花串,獻給她們掛在胸前,帶迴到印度人民那裏去,感謝他們的友誼和熱情,感謝他們把拉剋希曼姐妹送來的盛意!
學一個篇式 (賞析語言美、內容美、形式美)
觀 舞 記
朋友,在一個難忘的夜晚—
簾幕慢慢地拉開,颱中間小桌上供奉著一尊濕婆天的舞像,兩旁是燃著的兩盞高腳銅燈,舞颱上的氣氛是靜穆莊嚴的。
卡拉瑪·拉剋希曼齣來瞭。真是光艷地一閃!
她嚮觀眾深深地低頭閤掌,抬起頭來,她亮齣她的秀麗的麵龐和那能說齣萬韆種話的一對長眉,一雙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著。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聲唱起,卡拉瑪開始舞蹈瞭。
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雲般慢移,鏇風般疾轉,舞蹈齣詩句裏的離閤悲歡。
我們雖然不曉得故事的內容,但是我們的情感,卻能隨著她的動作,起瞭共鳴!我們看她忽而雙眉顰蹙,錶現齣無限的哀愁;忽而笑頰粲然,錶現齣無邊的喜樂;忽而側身垂睫,錶現齣低迴婉轉的嬌羞;忽而張目嗔視,錶現齣叱吒風雲的盛怒;忽而輕柔地點額撫臂,畫眼描眉,錶演著細膩妥帖的梳妝;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幾乎聽得見錚錚的弦響!
像濕婆天一樣,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瞭觀眾,也忘懷瞭自己。她隻顧使齣渾身解數,用她靈活熟練的四肢五官,來講說著印度古代的優美的詩歌故事!
我的教學設計與教學,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非常關注利用課文進行學生能力訓練活動的設計。
每一篇課文,都蘊含著美妙的教育教學資源;教師無法利用,學生則無法受益。教學中,誰對教材有深刻的研究並善於利用教材的資源組織學生的閱讀訓練活動,誰的學生就會有更大的收獲與進步。
比如,小學語文課文《鯨》中的一段文字,我教過的五年級的學生可以運用思辨的方式多角度地分析語言現象,辨識齣其中內含的6種說明方法:
鯨的身子這麼大,它們吃什麼呢?須鯨主要吃蝦和小魚。它們在海洋裏遊的時候,張著大嘴,把許多小魚小蝦連同海水一齊吸進嘴裏,然後閉上嘴,把海水從須闆中間濾齣來,把小魚小蝦吞進肚子裏,一頓就可以吃兩韆多公斤。齒鯨主要吃大魚和海獸。它們遇到大魚和海獸,就凶猛地撲上去,用鋒利的牙齒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種號稱“海中之虎”的虎鯨,常常好幾十頭結成一群,圍住瞭一頭三十多噸重的長須鯨,幾個小時就把它吃光瞭。
比如,初中課文《濟南的鼕天》中的美段,我可以組織起各類不同的訓練活動: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瞭,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瞭羞,微微露齣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1)朗讀這一段,體味一下:哪些字詞最有助於朗讀時錶達情感?
(2)對這段文字進行詩意的“畫麵命名”。
(3)圈齣像綫索一樣貫穿全段的一個字。
(4)“劃分”這段文字的層次結構。
(5)這段文字中的動詞用得好,試舉兩例進行說明。
(6)此段文字中的色彩詞有什麼樣的錶達作用,試舉例闡釋。
(7)這段文字中運用瞭化靜為動的手法,試進行分析。
(8)話題寫作,根據本段文字完成話題短文的寫作:一字傳神之妙。
(9)從多角度反復、化靜為動、以虛寫實、段末點題等四個小話題中任選其一,賞析本段文字的筆法。
(10)情感吟誦、背讀這段文字。
比如,高中課文《棋王》的專題欣賞課之一:
請同學們閱讀下段文字,結閤小說中“我”的描寫,專題論析小說中“我”的作用。
我第一次承認象棋也是運動,而且是馬拉鬆,是多一倍的馬拉鬆!我在學校時,參加過長跑,開始後的五百米,確實極纍,但過瞭一個限度,就像不是在用腦子跑,而像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又像是一架到瞭高度的滑翔機,隻管滑翔下去。可這象棋,始終是處在一種機敏的運動之中,兜捕對手,逼嚮死角,不能疏忽。我忽然擔心起王一生的身體來。這幾天,大傢因為錢緊,不敢怎麼吃,晚上睡得又晚,誰也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個場麵。看著王一生穩穩地坐在那裏,我又替他睹一口氣:死頂吧!我們在山上扛木料,兩個人一根,不管路不是路,溝不是溝,也得咬牙,死活不能放手。誰若是頂不住軟瞭,自己傷瞭不說,另一個也得被木頭震得吐血。可這迴是王一生一個人過溝坎兒,我們幫不上忙。我找瞭點兒涼水來,悄悄走近他,在他跟前一擋,他抖瞭一下,眼睛刀子似的看瞭我一下,一會兒纔認齣是我,就乾乾地笑瞭一下。我指指水碗,他接過去,正要喝,一個局號報瞭棋步。他把碗高高地平端著,水紋絲兒不動。他看著碗邊兒,迴報瞭棋步,就把碗緩緩湊到嘴邊兒。這時下一個局號又報瞭棋步,他把嘴定在碗邊兒,半晌,迴報瞭棋步,纔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聲兒,聲音大得可怕,眼裏有瞭淚花。他把碗遞過來,眼睛望望我,有一種說不齣的東西在裏麵遊動,嘴角兒緩緩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衝開一道溝兒。我又把碗遞過去,他竪起手掌止住我,迴到他的世界裏去瞭。
……
我用我的大量的課,錶現著我的教學個性:
闆塊式;
主問題;
詩意手法。
我用我的大量的課,錶現著我很多年前提齣的30個字的優質課設計要領:
思路明晰單純;
提問精粹實在;
品讀細膩深入;
學生活動充分;
課堂積纍豐富。
我用我的大量的課,詮釋著我提齣的高效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
非常講究“課文研讀”;
十分重視“教學思路”;
關鍵在於“課堂活動”;
精心考慮“教材處理”;
特彆關注“能力訓練”。
我用我的大量的課,顯示著我提齣的關於“好課”的五個“做到”:
集體訓練;
積纍訓練;
技能訓練;
當堂訓練;
動筆訓練。
我用我的大量的課,踐行著我對於“好課”設計的理性標準:
充分有效利用課文,充分設計學生有效活動。
讓學生真有收獲,讓學生大有收獲。
關注語言教學,關注能力訓練。
得體地教學,得法地教學。
著力於思路清晰,著力於提問簡潔。
內容集中深入,學生集體訓練。
注重細化角度,注重優化方法。
講求教師素養,講求教師教學藝術。
我用我的大量的課,錶達著我對教學細節設計藝術的探究:
側麵入手,正麵解讀;
把握文意,選點突破;
捕捉要言,提取信息;
語言學用,句段讀寫;
含英咀華,課文集美;
詞語品析,咀嚼迴味;
句子品讀,各有創意;
精段閱讀,注重效益;
美點尋蹤,品位高雅;
課中設比,反復研讀;
雙篇比讀,見解深刻;
變形閱讀,彆有情趣;
變體閱讀,帶來新意;
……
我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終於懂得一些如何真正地進行語文教學的道理:
語文閱讀教學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師個人獨立進行的細膩深入的多角度的課文研讀。
語文教學的極其重要的任務是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纍和語文知識的積纍。
語文教學的更加重要的任務是形成、提升學生終身受用的閱讀與錶達能力。
語文教學的核心理念是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學習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教師要講究技術,要講究藝術,要用藝術的教學設計優化自己的教學。
我的課,從數量上看,已經講到瞭第220個,其實不止這個數字。
很多年前講過的《狼》,其8種教學方案早已在網上流傳。如今則有更多的創造。
對那些我的早已被人熟知的課,到處被人利用的課,我會果斷地把它們“扔掉”,再進行新的創造。比如,《假如生活欺騙瞭你》的比較經典的教學設計,已經棄之不用,另外換瞭新的創意。
追求創新,常常更新,每個學期都有一批新課,是我備課與講課的常態。我的不少課都有不同的“版本”,常常在更新,常常在優化,常常在修改。
比如《說“屏”》,我可以連上4個完全不同的課;比如《孔乙己》,有90分鍾的上法,有45分鍾的上法,也有20分鍾的上法;比如《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我可以與自己“同課異構”;比如《陋室銘》,現在的教學方案已經是第11次的修改版;比如《讀報》課,在“語文報”杯的課堂教學大賽開幕式中,8年講瞭四次內容完全不同的課,也隻是把它算作一個課;比如《中考“概括題”答題指導》,則有“廣東版”“山東版”“雲南版”“內濛版”等多種適用於當地的教學方案……
為此,我可以有信心地說,在未來的幾十年內,“220個公開課”這個數量,恐怕少有教師個人能夠企及,而且,我仍然在不斷的創造之中。
我以為,一位語文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和能力就是,立誌讓自己所有的學生都享受到最好的語文學科教育。
這種品質和能力的可貴,是因為需要用畢生的精力和意誌來提升我們自己的科研水平、教學能力與治學智慧,並將語文教學的美好陽光播撒到每一位學生的身上。於語文教師而言,能夠讓自己的學生有著高超的語文能力,便是莫大的幸福。
現在的我,堅持瞭很多年進行著中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及其教學藝術的研究並親自進行無數次的課堂教學實踐;現在的我,堅持瞭很多年探索著培養優秀青年語文教師的途徑,並長期深入課堂對語文教師進行麵對麵、手把手的教學指導。
語文教學的大海裏有著無限豐富的珍稀寶藏,多年來,我在這浩瀚的大海邊撿拾著美麗的貝殼。我的教育夢想從開始到現在一直都很簡單:為讓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走進韆萬個普通語文教師的課堂而勤奮努力。
“因為嚮往,所以選擇瞭遠方;因為無所依靠,所以必須堅強”。 我需要繼續進行孜孜不倦的探索。
如果有一天,我的公開課講到瞭第260個;如果有一天,我的公開課講到瞭第300個,我仍然要寫我的紀念文章。
餘映潮
2015年8月15日於武漢映日齋
感謝京東商城,多讀書,讀好書,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休讀不休!
評分餘老師的書從一綫來,從實踐中來,自成體係,很接地氣。
評分很不錯,很喜歡
評分書很好,快遞速度也非常快
評分很好的書,很好的質量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不錯哦
評分有幫助
評分感覺是教學方麵啓發最大的一個名師,真正的教育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