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2(汗青堂丛书005)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2(汗青堂丛书00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小岛毅 著,郭清华 译
图书标签:
  • 日本史
  • 历史
  • 东大爸爸
  • 汗青堂
  • 文化
  • 教育
  • 普及读物
  • 社会
  • 风俗
  • 东洋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661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4000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推荐一:
  看东大教授父亲如何向女儿讲述
  被回避被忽视的日本近现代史
  推荐二:
  尊王攘夷、忠义思想、教育改革
  武士道精神、常民心态、国家神道}
  从思想文化中挖掘日本近代转折的根源
  发出直指日本民族内心的质问——
  “当时的日本国民无力阻止军部的行动,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推荐三:
  “不管是多么不堪的事,只要那是事实,作为大人的我们,就有义务毫不隐瞒地让你们知道。”
  “请正视这个事实,好好去理解周围国家是如何看待日本的,然后再以日本人的身份,开始你们的未来。”

内容简介

  本书接续前作《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只选取事件大纲,向16岁的女儿讲述错综复杂又充满争议的日本近现代史。作者从比“开国”更早的18世纪末的宽政教育改革说起,透过近现代史上纷繁的政治事件,关注各个阶层的思想状况及社会文化的变化趋势,围绕尊王攘夷、忠义思想、教育改革、武士道精神、常民心态、国家神道等主题,以思想史家的敏锐,展开对日本近现代史的观察与思考。尤为难得的是,作者正视了18—20世纪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通过史实的呈现,敢于向青年一代承认并引导他们反思“大日本帝国”加诸亚洲各国的侵略伤害。希望读者能够以更理性、更坦诚、更深刻的眼光回顾历史,走向未来。

作者简介

  小岛毅(Kojima Tsuyoshi),东京大学博士毕业,现任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中日历史共同研究”成员、日本学术会议连携会员。专攻中国思想史,著作包括《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中国的历史》丛书07,讲谈社)、《朱子学与阳明学》(放送大学教材)。

目录

日本年表? /? 1
中文版序? /? 15
1 为什么要写日本史? /? 1
制作“历史”? /? 1
有外国,才有“日本”? /? 3
近代始于何时? /? 4
2 重视外人的看法? /? 7
重新调整对日本的看法? /? 7
各式各样的国家形成之法? /? 8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 11
3 江户时期的两种历史意识? /? 13
商人和武士的自我意识? /? 13
“尊王攘夷”的口号? /? 15
人才辈出的原因? /? 17
4 支撑“世袭”的“忠义”理论? /? 19
围绕着赤穗浪士的困境? /? 19
支撑平庸者的“忠义”结构? /? 23
重复的世袭人事? /? 25
5 松平定信的教育行政? /? 28
文武并行? /? 29
朱子学与徂徕学? /? 30
人才录用制度的开端? /? 32
6 武士道的确立与幕府的误算? /? 35
肃正太平之世的纲纪? /? 35
武士道的内容? /? 36
要对谁忠诚? /? 38
7 教育热潮? /? 41
关于“尊号一件”的争论? /? 41
曲亭马琴的基本思想? /? 45
藩校与私塾的盛行? /? 47
8 清朝的衰落? /? 49
鸦片战争? /? 49
太平天国? /? 51
亚罗号战争? /? 53
9 动荡的幕府末期? /? 55
幕府的权威一落千丈? /? 55
走上明治维新之路? /? 59
记住年代的方法? /? 61
10 吉田松阴、久坂玄瑞、坂本龙马——被奉祀的人们? /? 64
松下村塾与安政大狱? /? 64
幕末的恐怖分子? /? 66
被视为英雄的男人? /? 69
11 井伊直弼、近藤勇、莜田仪三郎——没有被奉祀的人们? /? 72
正确的决定? /? 72
忠诚的新选组? /? 74
白虎队的悲剧? /? 77
12 新政府的制度与语汇? /? 79
地方和中央的制度改革? /? 79
西洋的制度和中国的词汇? /? 82
《大日本帝国宪法》与《教育敕语》? /? 84
13 岩仓使团与重视教育改革? /? 87
岩仓使团的惊奇之旅? /? 87
动荡的欧美诸国? /? 88
教育制度最重要? /? 92
14 与昌平坂学问所划清界线的东京大学 /? 95
两所大学的起源? /? 95
“教育荒废”的原因? /? 98
偏重实用学科是危险的? /? 99
15 张伯伦与摩斯眼中的日本? /? 101
特聘外国人教师所做的记录? /? 101
算盘与行水? /? 102
素描下的民众文化? /? 105
16 最后一招——采用阳历? /? 109
靠寺院的钟声报时? /? 109
旧历的精确度? /? 111
明治六年为何要改历法?? /? 113
17 铁路物语? /? 116
铁路开通 30 年间的惊人变化? /? 116
大都市的铁道路线网? /? 117
进入新干线的时代? /? 119
18 韩国问题与清日战争? /? 121
注意韩国? /? 121
征韩的思想? /? 124
清日战争? /? 126
19 日俄战争不是防卫之战? /? 129
扭曲的“司马史观”? /? 129
对《坂上之云》的见解? /? 132
“韩国”与“朝鲜”? /? 133
20 正视历史? /? 136
不要移开视线? /? 136
从“九一八事变”到侵华战争? /? 138
殖民统治的本质? /? 140
21 夏目漱石的忧郁? /? 143
脑筋清醒的人? /? 143
“高等游民”的世界? /? 146
转变的十年? /? 148
22 “人格”的流行与强调“国民文化”? /? 150
“人格”的发明? /? 150
和辻哲郎对道元的认识? /? 153
和辻与津田的争论擂台? /? 154
23 大正民主与“常民”的发现? /? 158
“天皇机关说”与“政党内阁论”? /? 158
柳田国男的民俗学? /? 161
超越合理性的“常民”世界? /? 163
24 “吉野朝”与国家神道? /? 165
南朝正统论? /? 165
国定教科书的偏颇问题? /? 167
创造国家神道? /? 168
25 从大正到昭和? /? 172
从繁荣到不景气? /? 172
开始恐慌的昭和时代? /? 174
军人是愚蠢的吗?? /? 176
26 思考军部抬头的问题? /? 179
无法区别的战争? /? 179
以延长线的概念理解战争史? /? 181
作为国家领导人的难处? /? 184
27 思考战争的责任问题? /? 186
国民的支持? /? 186
总是以防卫战争开始? /? 189
不要只看容易理解的图表? /? 190
28 毁灭,然后重建? /? 194
直到战败? /? 194
战后的改革与东西方的冷战? /? 197
环视历史教育? /? 199
29 1968 年? /? 202
以“打倒旧权威”为目标? /? 202
运动的挫折与高速的经济成长? /? 204
这四十年与以后? /? 206
30 丝路与韩流——幻影二题? /? 209
不想看的东西更应该要看? /? 209
各种百周年? /? 210
后 记? /? 212
出版后记? /? 215

精彩书摘

  20 正视历史
  不要移开视线
  悲惨的话题还要继续下去,请忍耐呀!有些人会以避开“不想听的话”为前提,叙述日本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历史)。他们批评,像本书一样呈现“大日本帝国”加诸亚洲各国的伤害是“自虐史观”的表现。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批评正好暴露了他们缺乏自信心呢。他们处处搜集“我们(的祖先)绝对不是坏人”的证据,只是为了让自己在精神上感到安心而已。我的形容词或许比较低级一点,但用“自慰史观”来形容他们的历史观似乎是比较贴切的。
  话说回来,当大日本帝国并合了大韩帝国后,韩国人对日本的不平不满情绪,便更加高涨了。韩国人认为自己是文化的先进国,自古以来正是韩国把文明(源自中国的东亚文明)传递到日本的。朝鲜王朝五百年的文官系统,很自然地对武士血统心生排斥,不愿意被以军人为主体的日本统治机构(最初的朝鲜总督正是军人出身)的力量支配。韩国人无法从内心去欣赏日本积极汲取的西洋文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在那样的情况中爆发了(1914—1918)。美国总统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高举“民族自决”的大旗,于大战中途参战。战争结束后,战败国德国、奥地利、土耳其等帝国解体,欧洲诞生了许多民族国家。
  这样的情报当然也传到“朝鲜”。巧合的是,1919 年1 月,曾经是大韩帝国皇帝的李太王驾崩了,但此时却传出他是被日本人毒死的说法。李太王之死,或许让人想起了之前的闵妃暗杀事件(清日战争后,因为闵妃不屈服于日本,日本便派人在王宫中将她毒死)。在日本学习的韩国留学生们发表独立宣言后,汉城也在 3 月 1 日公布独立宣言。之后,许多地方爆发了反日运动,总督府以军事手段激烈镇压,造成数千人的死亡。这一系列的反日事件被称为“三一运动”(或“独立万岁事件”)。
  吸取教训的日本,开始任命文官为总督,并且努力开发农业,把笼络人心作为政策的一部分。不过,尽管如此,这并没有改变日本对朝鲜殖民统治的本质。
  从“九一八事变”到侵华战争
  这一年中国也发生了和殖民地“朝鲜”本质并不相同的反日运动。中国的这次反日运动也以日期为名,称为“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抗议行动。因为当时中国(中华民国)也是参战的协约国一方,战争结束后中国从战败的德国手中收回山东的权益,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日本却抓住中国当时的政府无法统一国家的弱点,要求履行中日双方在战争中协定的“二十一条”,使日本在战后可以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日本参与被称为欧洲势力之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原本就在于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日俄战争之后,日本的活跃并不是单纯为了成为亚洲霸主,而是想成为列强的一员,并趁机扩张国势。
  所以,当中国出现统一的机会时,关东军(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军)便开始处处阻挠。为了守住从俄国夺取的殖民权利,日本支持当地的统治军阀张作霖,但当发现他不与日本合作时,便进行了暗杀行动,于是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便宣布服从国民政府②。而为了维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关东军制造了铁路爆炸事件,并进行军事镇压。这就是所谓的“九一八事变”。发生爆炸事件(柳条湖事件)的日期是 9 月 18 日,对中国人而言,这一天是日本侵略中国战争的开始。这一年是 1931 年(昭和六年),如果把这一年视为开战起始年,那么直到终战的 1945 年(昭和二十年),这是一场长达 14 年的侵略战争。
  “九一八事变”到底是驻派在当地的关东军不受控制的行为,还是当时中央陆军首脑授意下的国家级阴谋,如今仍然议论纷纷。但看在外国人的眼中,两者都是日本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擅自发动的侵略行为。国际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成立的国际性组织)的调查团接受中国方面的报告,断定“九一八事变”是侵略行径。这一判定使日本极为不满,因此宣布脱离国际联盟,更加强势地维护其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并在当地建立伪“满洲国”,拥立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为皇帝。高举“五族协和”(指日本人、满人、汉人、蒙古人、朝鲜人等民族融合共存)、“王道乐土”等口号大旗的伪“满洲国”,其实只是日本的傀儡罢了。其形式上虽是独立的国家,实质上却与当时的台湾、朝鲜一样,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殖民统治的本质
  秉持“自慰史观”的人们认为,日本所做的一系列行为中,有一部分是值得赞许的,虽然也有一部分是必须受到批评的,但“就整体而言,有坏也有好”。他们辩解,与英国、法国在印度或非洲的统治比较起来,日本对殖民地的统治对当地人民更有帮助。“自慰史观”的拥趸认为,在统治殖民地这件事上,日本比欧美列强更重视人道,但“自虐史观”的支持者则从内心深处认为殖民统治本身就是错误的。
  没错,日本的殖民统治政策里,可能确实包含着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的项目。例如使用能够快速产生效益的近代化技术,改善农地、铺设铁轨、建设工厂等,这些都是事实。另外还有仿效日本本土,引入近代学校制度。当时台湾地区与朝鲜的入学率高于同期的印度,这也是事实。从这几点看来,日本对殖民地的统治或许确实是有贡献的。
  但是,请想想吧!实施这样的政策是为了什么呢?在东京的中央政府,是因为真心考虑殖民地人民的福祉,所以将日本国民缴纳的税金,投资于殖民地的建设吗?如果这样,不是没有殖民地比较好吗?
  真相当然不是那样。如果真是那样,抢夺殖民地的政策就会停止了吧!当然是因为开发殖民地对日本本国有利,才会这么做的。普及教育是为了培养当地近代产业的中坚力量或中间管理层,并不是为了当地的所有人。殖民统治并不是慈善事业,故意避开这一点,而试图正当化殖民政策的言论,就像小偷堂而皇之地为自己辩解。
  (和韩国不一样)台湾有一些年长者,可能赞赏日本的“武士道”教育,但是我必须说,那是严重的误导。日本在台湾地区的学校里讲授的武士道和日本国内一样,都在教导人民要成为帝国的臣民,必须对天皇尽忠诚之心。
  明治以后,日本在亚洲地区的所作所为,让人越了解就越感到羞愧。其实正因为知道会如此,所以“自慰史观”一派便主张“不要教给青少年那样的事情”,只要让你们看到日本历史中美好的部分就可以了。
  但是,我大大地反对他们的这种主张!不管是多么不堪的事,只要那是事实,作为大人的我们,就有义务毫不隐瞒地让你们知道。如果你们因此(就像他们害怕的那样)而厌恶日本这个国家,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不过,不管你们再怎么讨厌这个国家,都无法改变你们出生在这里的事实。请正视这个事实,好好去理解周围的国家是如何看待日本的,然后再以日本人的身份,开始你们的未来。
  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就像你在婴儿时期就是有蒙古斑的蒙古人种一样。或者说,就像无论你多么不愿意,都逃不了你是我的女儿的事实。这是你再不愿意也必须接受的事实。这是宿命的责任,与你个人无关。如果你已无可奈何地接受身为日本人的命运了,那么今后你要如何与亚洲其他国家的朋友往来呢?你自己应该知道吧?不能将错就错地强辩“我们绝对没有做坏事”。
  请直视已经过去了的事实,然后以此为前提,好好地开拓未来。
  这不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我也要这样做。
  ……

前言/序言

  

历史的脉络与文明的交织:《汗青堂丛书》系列精选书目导览 本导览旨在为您呈现《汗青堂丛书》系列中,除《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2》以外,其他深具历史洞察力与学术价值的优秀著作。该丛书以其严谨的考据、生动的叙事和广阔的视野,致力于为读者搭建起理解不同历史时空与文明形态的桥梁。 一、 聚焦文明的起源与变迁:全球史的宏大叙事 《汗青堂丛书》系列中不乏对人类文明早期进程进行深刻剖析的力作。例如,一些聚焦于“古典世界的兴衰”的著作,便详细梳理了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地中海世界的文明演进。它们并非简单罗列王朝更迭,而是着重探讨了灌溉技术如何塑造早期国家形态,文字的发明如何推动社会组织复杂化,以及宗教与哲学在不同文化圈中的早期萌芽及其相互影响。 此类书籍往往会深入探讨早期帝国(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治理模式,分析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到,在现代国家概念尚未形成的时代,人类如何通过贸易、战争和思想传播,编织出第一个意义上的“全球化”网络。其叙事角度独特,常常会从物质文化,如陶器、青铜器等考古发现入手,重建历史的肌理。 二、 深入欧洲中世纪的“黑暗与光明” 丛书中的另一重要板块,集中于剖析欧洲中世纪(约公元5世纪至15世纪)的复杂性。传统的观点或许将这一时期简化为“黑暗时代”,但《汗青堂丛书》中的相关作品,则致力于揭示其内部的活力与张力。 这些著作会细致描绘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解释领主与附庸之间错综复杂的效忠关系,以及庄园经济的运作模式。更引人注目的是,它们将焦点投向了基督教世界的精神内核。如何从罗马的废墟中重建秩序?修道院在保存古典知识、推动农业技术革新中扮演了何种角色?查理曼帝国的短暂辉煌及其后的分裂,又为后来的民族国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 此外,对拜占庭帝国的深度考察也是该系列的一大亮点。它被视为连接古典世界与文艺复兴的桥梁,研究其在抵御东方势力侵扰、维护东正教文化传统方面的历史功绩,为理解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提供了关键视角。 三、 东方帝国的权力结构与文化高峰 在对非西方历史的梳理上,《汗青堂丛书》同样展现了其广阔的学术视野。例如,关于中国历史的几部重量级作品,便超越了传统的“正史”叙事,着重于对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与思想变迁的精细解剖。 读者可以读到关于宋代城市化进程的详尽分析,探讨商业革命如何冲击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级,以及理学的兴起如何对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描述明清转型期时,这类书籍不会仅仅关注宫廷斗争,而是会探讨白银货币化对地方经济的冲击,以及民间信仰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微妙互动。 对于伊斯兰世界的阐述,也同样细致入微。丛书中的相关著作会探讨从倭马亚王朝到阿拔斯王朝的扩张逻辑,重点分析伊斯兰文明在科学、医学和数学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其对欧洲文艺复兴间接的催化作用。这些论述强调了知识传播的动态性,而非简单的文化孤立。 四、 近代转型的阵痛与选择:全球视野下的比较研究 《汗青堂丛书》系列中,关于近现代转型的论述尤其引人深思。它摒弃了单一的“西方中心论”,采用多点透视的方法来审视18世纪以来的剧变。 例如,在分析工业革命时,有的书籍会同时对比英国的煤炭资源、圈地运动与俄国、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同路径。这种比较研究旨在揭示,技术革新并非历史的必然解药,而是需要特定的社会、政治与制度环境来承载。 更关键的是,关于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的章节,展现了历史的复杂面。它们探讨了被殖民地人民如何在外来压力下,一方面被迫接受新的生产关系和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又如何孕育出本土的民族主义思想,为后来的独立运动积蓄力量。这部分内容强调了历史主体的能动性,而非仅仅是西方强权的被动承受者。 五、 思想史的河流:概念与认知的演变 最后,丛书中的一些作品将目光投向了思想史的深处。它们考察了诸如“主权”、“人权”、“民族”等现代核心概念是如何在特定历史节点上被创造、被争夺、被重新定义的。 比如,对启蒙运动的探讨,不再局限于法国沙龙,而是追溯其思想源头,分析伏尔泰、卢梭的理念如何在美洲革命中被实践,又如何被亚洲的知识分子所吸收和改造。这种对概念传播与本土化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现代性”本身的理解。 总而言之,《汗青堂丛书》系列中的这些著作,共同构建了一幅宏大而细致的历史图景。它们以严谨的史料为基石,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过去,旨在帮助读者跳出单一的地域限制,理解人类文明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与各自的独特答案。这些书籍是历史爱好者、学生和研究者深入探究世界历史脉络的宝贵资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系列丛书名称也很有意思,带着一种“汗青”的厚重感,这让我对它的学术价值充满了敬意。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学术的深度与大众的可读性之间的关系的。毕竟,很多学术著作往往因为过于专业化而将普通读者拒之门外,而一些面向大众的作品又可能为了追求流畅性而牺牲了准确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既能满足我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对知识深度的渴求,又能确保我在阅读过程中保持愉悦和投入。如果它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日本历史的书,而是一部关于“如何讲述历史”的典范之作。我期待着那种“原来如此,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时刻,这种成就感,是阅读历史的终极乐趣所在。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东大”这两个字去的,这多少带点个人情结和对名校学者治学态度的信赖。我期待的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和系统梳理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片段。我希望作者能建立起一套清晰的逻辑框架,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把握住不同历史阶段之间的承接与转折,明白“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事情”的深层逻辑。这种结构化的叙述,对于构建我们自己的历史认知体系至关重要。我深信,好的历史书,不仅是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思考历史”。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给我这样一种思考的工具和视角,让我能跳出当下的局限,以一种更宏大、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发展规律。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真是让人没话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那种略微粗糙又不失细腻的触感,让人忍不住想多翻几页。从排版上看,作者在图文处理上显然下了不少功夫,那些穿插其中的历史地图和人物肖像,都不是那种简单粗暴的复制粘贴,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布局的,与文字的流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视觉体验。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注释部分,那种严谨的态度,让人感到十分踏实。这显然不是一本随便拼凑出来的“快餐历史读物”,而是真正倾注了作者多年心血的结晶。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权威性和深度有了更高的信心。这种实体书的魅力,是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它提供了一种与知识“物理接触”的亲密感。

评分

天呐,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人眼球了!那个带着点复古味道的字体,配上那种略带陈旧感的插图风格,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某种历史的氛围里。我一拿到手,就忍不住开始翻阅。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全部内容,但是光是目录和前言部分,就让我感受到了作者那种深厚的功力。他似乎不仅仅是在陈述历史事件,更像是在和我——一个普通的读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让我完全没有了面对枯燥教科书的那种抗拒感。我尤其欣赏那种在宏大叙事中依然能捕捉到微小细节的笔触,仿佛历史不是冰冷的时间线,而是由无数鲜活的生命编织而成的一张巨大的网。光是这种阅读的“仪式感”,就已经值回票价了。我感觉自己正在被引领着,踏上一段既熟悉又充满未知的探索之旅,对接下来将要了解的那些人物和时代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作者,光是看名字和系列的定位,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认真劲儿”。我猜想,他一定是一位对日本文化有着极其深刻理解的学者,但又非常擅长将这些高深的学问,用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那种“非主流”的切入点,那些教科书里一带而过,或者根本不提的侧面史料,往往才是理解一个时代脉络的关键。我期待着书中能有关于社会风貌、日常生活、甚至是某种“草根”历史的描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天皇和武士的权力斗争上。这种“爬梳遗漏”的写作手法,往往能带来豁然开朗的阅读体验。我希望它能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历史的表象,直抵核心的肌理,让我能更全面、更立体地去审视那些过去发生的事件及其深远影响。

评分

联想Thinkpad E520

评分

不买书的618是不完整的,还好汗青堂丛书参加白条满减,价格给力,慢慢看吧!

评分

插图精美,赏心悦目。上次看这么精美的有插画的书还是王力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后浪出版社。送货很快,解燃眉之急(ddl)

评分

享受音乐和我,我和音乐。

评分

了解AVG的必读书,研究历史的手段就是去伪存真。

评分

了解你的对手,我国人总是空谈爱国,满嘴钓鱼岛,说到头,对日本的了解仅限于抗日神剧。

评分

周策纵(1916—2007),著名历史学家。抗战时期在中央政治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战后赴美国,获密歇根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东亚系终身教授。曾担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员,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研究员,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曾获美国福特基金会学术奖、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学术奖、美国古根汉学术奖、美国科学院学术奖,专长研究中国哲学、五四运动史等领域。

评分

盼望着,盼望着,每一年我都期待着京东购书狂欢日的来临。这次这个好日子又到了。满减加上领券,价格如此感人至深。因此我一下子买了好多书。几乎可以说本本经典,印刷精美,价格合适,运送速度快捷,实在令人满意!这一本书《五四运动史》也是如此,非常喜欢!对京东网店的活动和服务击掌叫好!闲暇之时,泡上一壶茶,在空调下吹着凉风,静静地读上那么几页,实乃人生最大的乐事!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