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王小波经典中篇小说3篇
2,王小波反乌托邦小说,未来社会狂想曲
3,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入选《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全新风格+全新版式+6幅插图
《白银时代》是当代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中篇小说集,收录了作者的三部经典小说:《白银时代》《未来世界》《2015》。这组作品写的是20世纪长大而活到21世纪的知识分子,在跨世纪的生存过程中,回忆他们的上辈,描述他们的上辈,描述他们自己的人生。与其说这是对未来世界的预测,不如说是现代生活的寓言,是反乌托邦故事。主人公生活的未来世界不仅不比现在更好,反而变本加厉地发展了现代生活中的荒诞。知识分子作为个体的人,也被抛入日益滑稽的境地。
王小波(1952—1997),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52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到云南插队,后来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4年以后在北京街道当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读本科,1986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等,是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白银时代
未来世界
2015
1,我就是那条蛇颈龙,瘫倒在水泥地上,就如一瓣被拍过的蒜。透过灰色的薄膜,眼前的一切就如在雾里一般。忽然,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响起了脚步声,就如有人在地上倒了一筐乒乓球。有个穿黑色皮衣的女人从我面前走过,灰色的薄膜升起了半边。随着雾气散去,我也从地下升起,摇摇晃晃,直达顶棚——这一瞬间的感觉,好像变成了一个氢气球。这样我和她的距离远了。于是我低下头来,这一瞬的感觉又好似乘飞机在俯冲——目标是老师的脖子。有位俄国诗人写过:上古的恐龙就是这样咀嚼偶尔落在嘴边的紫罗兰。这位诗人的名字叫作马雅可夫斯基。这朵紫罗兰就是老师。假如蛇颈龙爬行到了现代,它也需要受点教育,课程里可能会有热力学……不管怎么说吧,我不喜欢把自己架在蛇颈龙的脖子上,我有恐高症。老师转过身来,睁大了惊恐的双眼,然后笑了起来。蛇颈龙假如眼睛很大的话,其实是不难看的——但这个故事就不再是师生恋,而是人龙恋……上司知道我要这样修改这个故事,肯定要把我拍扁了才算。其实,在上大学时,我确有几分恐龙的模样:我经常把脸拍在课桌面上,一只手臂从课桌前沿垂下去,就如蛇颈龙的脖子。但你拿我也没有办法:绕到侧面一看,我的眼睛是睁着的。既然我醒着,就不用把我叫醒了——我一直在老师的阴影里生活,并且总是要回答那句谜语:世界是银子的。
2,我的故事就要结束了。你现在当然知道,那天晚上我还是回了家。我现在和F 住在一起,她完全知道这件事,并且能够理解,用她的话来说,你别无选择,所以只好这样生活了。我现在多少适应了这种生活,和周围的人也熟了。假如没有新来的人,每月这一关也不太难过。就像一个伤口已经结了疤,假如没有新东西落进去,也就不会疼痛了。这件事使我们真正犯错误的人最为痛苦,而那些走后门进来的除了感觉有点害臊,不觉得有什么。我还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再没有精力,也不想再犯思想错误了。
现在我总选择那个唐山小姑娘对我进行“帮助”,这件事多少带一点调情的味道,但是她要些小费,因为她该只“帮助”女士,所以这是额外工作。她对此热情很高,除了能挣钱,她还觉得打男人是种享受。这个时候,她一面涂酒精,一面还要聊上几句——“这个月是6,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是因为我在办公室里说笑啊。”“你以后别说笑了,太太见了多难过呀。”“能轻一点吗?还要开车回家呢,坐在伤口上受不了,多多拜托了。”“轻可不成,我负不起责任。我打你屁股的上半部,不影响你开车。你别忘了教我写书——开始了啊。”
3,我舅舅是个无照画家,和别人不同的是,他总在忙些正事。有时他在作画;有时他卖画,并且因此蹲在派出所里。他作画时把房门锁上,再戴上个防震耳罩,别人来敲门听不见,打电话也不接,独自一人面对画架,如痴如狂。因为他住在十四层楼上,谁也不能趴窗户往里看,所以没人见过他作画,除了一个贼。这个贼从十三楼的阳台爬上来,打算偷点东西,进了我舅舅的客厅,看到他的画大吃一惊,走过来碰碰他说:哥们儿,你丫这是干吗呢?我舅舅正画得入迷,呜呜地叫着说:别讨厌!老子在画画!那个贼走到一边蹲下看了一会儿,又忍不住走过来,揭掉小舅左边的耳罩说:喂!画可不是这种画法!我舅舅狠狠地搡了他一把,把他推倒在地,继续作画。那人在地上蹲了很久,想和我舅舅谈谈怎样作画的问题,但始终不得机会,就打开大门走掉了,带走了我舅舅的录像机和几千块钱,却留下了一张条子,郑重告诫我舅舅说:再这样画下去是要犯错误的。他自己虽然偷东西,却不忍见到小舅误入歧途。作为一个善良的贼,他对失主的道德修养一直很关心。我舅舅说,这条子写得很煽情——他的意思是说,这条子让他感动了。后来有一天,我舅舅在派出所里遇上了那个偷他东西的贼:他们俩并排蹲在墙下。据我舅舅说,那个贼穿了一双灯芯绒懒汉鞋,鞋上布满了小窟窿。此君的另一个特征是有一头乱蓬蓬的头发,上面全是碎木屑。原来他是一个工地上的民工,有时做木工的活,这时候头发上进了木屑;有时候做焊工的活,这时脚上的鞋被火花烫出了很多洞;有时候做贼,这时候被逮住进了派出所。我舅舅看他面熟,但已不记得他是谁。那个贼很亲热地打起了招呼:哥们儿,你也进来了?我舅舅发起愣来,以为是个美术界
的同行,就含混地乱答应着。后来贼提醒他道:不记得了?上回我到你家偷东西?我舅舅才想了起来:啊!原来是你! Good morning !两人很亲切地聊了起来,但越聊越不亲切,最后打了起来;原因是那个贼说我舅舅满脑子都是带颜色的豆腐渣。假如不是警察敲了我舅舅的后脑勺,小舅能把那个贼掐死;因为他还敢说我舅舅眼睛有毛病。实际上我舅舅眼睛是有外斜视的毛病,所以恼羞成怒了。警察对贼在艺术上的见解很赞成,假如不是他屡次溜门撬锁,就要把他从宽释放。后来,他们用我舅舅兜里的钱给贼买了一份冰激凌,让他坐在椅子上吃;让我舅舅蹲在地下看。当时天很热,我舅舅看着贼吃冷食,馋得很。
【写在前面】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是王小波作品的精华。
记得他曾经说过:“《黄金时代》(他指的是中篇小说《黄金时代》)是我的宠儿。”
“时代三部曲”表面上是王小波作品的合集,每部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其实是有一个逻辑顺序的
。这个逻辑顺序就是:《黄金时代》中的小说写现实世界;《白银时代》中的小说写未来世界;《青铜
时代》写的故事都发生在过去。
1997 年王小波离去时,他的文字骤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对于当时的阅读热潮,有人颇有微词,他们认为这是“炒作”的效果,或是因为他的猝然离世。总之,
一些人以为“王小波热”是偶然的。
但是在我内心深处,我知道它不是的。
王小波的文学修养、才能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极其珍贵的,他的文本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
现。年青一代仍然在读他的作品,“王小波热”并没有过去。后人还将阅读他的作品。
也许这就是“不朽”吧。
朽与不朽是最严酷的评价标准。没有人,能做任何事,去影响它一丝一毫。
朽与不朽也不会因任何人的情感、愿望、“炒作”,而改变一丝一毫。
从内心深处,我隐秘地希望王小波是不朽的。
李银河
2003年9月2日于曼谷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凝练,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但又充满了某种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性。我发现自己时不时会停下来,仅仅是为了反复咀嚼某一句措辞精妙的句子,或者某个比喻的绝妙之处。作者似乎对遣词造句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他从不使用冗余的词汇,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才最终落定。这种文字密度极高的写作方式,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稍有分神便可能错过隐藏在字里行间深层的意蕴。这让阅读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主动的探索,而非被动的接受。读到精彩处,我甚至会轻声念出几段,去感受那些音节组合在一起时产生的独特美感,它不像小说那般流畅自然,却像诗歌一样,充满了力量和张力,让人在回味中感受到文字的巨大魅力。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深度是需要读者付出一些心力的,它绝非那种可以轻松带过、读完就忘的消遣之作。它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的是那个特定年代社会结构、文化思潮和人性幽微之处的复杂交织。书中对各种思潮的探讨极其深入,作者展现出了惊人的广博学识,不仅涉猎了主流文献,更有许多旁征博引的冷门知识作为支撑,使得论证基础异常坚实。然而,作者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并未将这些知识生硬地堆砌,而是巧妙地将它们编织进了历史的肌理之中,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吸收了这些复杂的思想体系。读完后合上书本,我感觉自己的知识边界被极大地拓宽了,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维和审慎,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结构性的认知提升,非常难得。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可以用“震撼中带着一丝悲凉”来形容。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在历史洪流面前,个体理想的脆弱与易碎。书中描绘的那些人物,他们或许怀揣着最纯粹的信念和最美好的憧憬步入时代,但最终,许多人的命运都走向了令人唏嘘的结局。作者的笔触是克制的,他没有过度煽情,只是冷静地叙述着一切的发生与消亡,正是这份冷静,使得那种无可挽回的宿命感愈发浓烈地渗透出来。读到最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那不仅仅是对书中人物命运的感叹,更是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深刻体悟。它促使我不得不去思考,我们现在所珍视的一切,是否也只是另一个“后来者”眼中转瞬即逝的风景?这本书成功地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一道长久的、耐人寻味的印记。
评分初读此书时,我原以为会是一部晦涩难懂的理论著作,毕竟题材本身的严肃性摆在那里。然而,作者的叙事手法却出乎我的意料。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宏大叙事下的复杂脉络,拆解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小故事,娓娓道来,不急不躁。那些曾经在历史书上只是一笔带过的人物,在这里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和复杂的内心挣扎,他们的抉择、他们的痛苦与狂喜,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是一些关于时代转折点上个体命运的描写,简直是神来之笔,让人在唏嘘之余,不禁反思自身在面对巨大变革时的立场与选择。全书的逻辑链条构建得极其严密,但又巧妙地隐藏在日常的场景描绘之下,需要读者稍微集中注意力去梳理,一旦跟上作者的思维节奏,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极其令人满足的,简直是一场智力上的盛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略带复古的厚重感,纸张的纹理摸上去也很有质感,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它。内页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字号大小适中,行距和页边距的留白把握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特别喜欢作者在章节开头或结尾处偶尔插入的一些手绘插图或者历史照片的扫描件,这些视觉元素不仅起到了很好的点缀作用,更像是无声的旁白,悄悄地为接下来的文字内容埋下了伏笔,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感,让人感觉自己仿佛真的穿越到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亲身去触摸那些尘封的记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足以见得出版方对内容本身的尊重,也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都显得格外有品味。
评分仅次于黄金时代的王小波作品
评分好好好,好书,值得一看
评分好书,不过还是感觉跟我在新华书店买的黄金时代纸张不太一样……
评分王小波的书一如既往的好看
评分400减300买的,太合适了,正版
评分文字幽默,印刷质量很好,封面图很有寓意啊。
评分看了封面的图片就买了。早就听说过王小波文笔不凡。可惜去世太早了……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书籍很不错,是正版,可以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