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古籍丛书萃编:康輶纪行 东槎纪略

安徽古籍丛书萃编:康輶纪行 东槎纪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姚莹 著,施培毅,徐寿凯 校
图书标签:
  • 安徽古籍
  • 康輶纪行
  • 东槎纪略
  • 地方志
  • 游记
  • 清代文献
  • 古籍
  • 历史地理
  • 安徽历史
  • 文化典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黄山书社
ISBN:97875461432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594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安徽古籍丛书萃编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38
字数:5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安徽古籍丛书》凝结了当代安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众多学者与专家的心血和汗水。以昊孟复先生为代表,组成《安徽古籍丛书》一届编审委员会,赓续安徽先哲编刊地方丛书盛业,梳理文献綫索,拟订丛书子目,擘划编纂体例。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安徽古籍丛书》自一九八九年三月刊出一种——《旧闱随笔》,截至一〇一三年底,连同修订再版,出版已突破百种,成为我国当代古籍整理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
  收入《安徽古籍丛书》的各类古籍,既有朱熹、戴震、俞正燮、凌廷堪、程瑶田、黄生、包世臣、杨仁山、昊汝纶等学术巨擘的着作,也有张孝祥、钱澄之、方苞、方文、施愚山、姚鼐、昊敬梓等文学名家的作品;此外,包拯、朱升、朱元璋、阮大铁、姚莹、方孝标、刘铭传等皖籍著名历史人物的着述也尽在其中。正是因为历代贤哲创造的精神财富,使得《安徽古籍丛书》一经出版即蜚声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内页插图

目录

点校说明

自叙

卷一

初至成都

乍雅两呼图克图缘起

奉使乍雅

和卜、陈二明府赠诗

发成都

新沛县

邛州

百丈

名山县、雅州府

严道山

康辅纪行

荣经县

大相岭

黎头驿

飞越岭、化林坪

庐定桥

大渡河

........


前言/序言

  值此《安徽古籍丛书萃编》编辑出版之际,欣逢新时期安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步人而立之年!三十年来安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很值得认真地进行一番回顾总结。
  一九八一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成立了以李一氓同志为组长的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正式拉开了新时期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序幕。一九八四年,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建立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由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心一同志挂帅,联合了省新闻出版局等政府部门和安徽大学等高等院校、研究单位,正式启动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同年,安徽专业古籍出版单位黄山书社也宣告成立。安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三十年间,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坚持初衷,克服困难,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社会贤达的关心下,经过学者们的艰辛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其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就是《安徽古籍丛书》的编纂出版。
  《安徽古籍丛书》凝结了当代安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众多学者与专家的心血和汗水。以昊孟复先生为代表,组成《安徽古籍丛书》一届编审委员会,赓续安徽先哲编刊地方丛书盛业,梳理文献綫索,拟订丛书子目,擘划编纂体例。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安徽古籍丛书》自一九八九年三月刊出一种——《旧闱随笔》,截至一〇一三年底,连同修订再版,出版已突破百种,成为我国当代古籍整理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
  收入《安徽古籍丛书》的各类古籍,既有朱熹、戴震、俞正燮、凌廷堪、程瑶田、黄生、包世臣、杨仁山、昊汝纶等学术巨擘的着作,也有张孝祥、钱澄之、方苞、方文、施愚山、姚鼐、昊敬梓等文学名家的作品;此外,包拯、朱升、朱元璋、阮大铁、姚莹、方孝标、刘铭传等皖籍著名历史人物的着述也尽在其中。正是因为历代贤哲创造的精神财富,使得《安徽古籍丛书》一经出版即蜚声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康輶纪行》与《东槎纪略》:两部宋代边疆风物的珍贵记录 本书所辑录的《康輶纪行》与《东槎纪略》,乃是宋代文人笔下关于边疆风物、地理风貌、民族习俗的珍贵史料。这两部作品,虽然年代相近,作者身份亦属文官,然其记述的地域、侧重点却有所不同,共同构成了宋代时期对中国西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輶纪行》:探寻西南的神秘之地 《康輶纪行》的作者,通常认为是指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出使嘉州(今四川乐山)等地,记录了当地风土人情,特别是对于当时宋朝边疆地区情况的考察。书中详细描绘了康輶(今四川西部地区)的风土民情、山川地理、物产以及与当地少数民族的交往情况。作者以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西南边陲。 在地理风貌方面,《康輶纪行》描述了当地险峻的地势,如连绵的群山、湍急的河流,以及独特的植被。这些描述不仅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也反映了当时交通的不便和环境的艰苦。书中对于一些地名的考证和沿革,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在民族习俗方面,作者重点关注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服饰、饮食以及社会组织。他记录了这些民族的语言特点,虽然不一定能完全翻译,但其描述本身就提供了宝贵的语言学线索。对于这些民族的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作者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例如他们与宋朝官府的关系,以及在当地社会中的地位。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多元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宋朝政府在边疆地区的治理策略。 书中还涉及了当地的物产,如特有的矿产、药材、以及手工艺品。这些记载不仅体现了当地的经济状况,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经济贸易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作者对于当地的政治军事情况也偶有提及,例如对边防的重视,以及与周边政权或部族的军事接触。 《康輶纪行》的价值在于其真实性和翔实性。作为一部宋代文人的纪行文学作品,它既有文学的笔触,又不乏史料的严谨。它打破了以往对边疆地区笼统的描述,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细节,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时西南地区的面貌,以及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东槎纪略》:洞悉东南海疆的潮起潮落 《东槎纪略》则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与海外交通相关的岛屿和港口。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详细记录了东槎(泛指中国东南沿海的岛屿,尤指与海外交通相关的区域)的海况、地理特征、航海经验,以及与海外的贸易往来。 在地理与海况方面,作者对沿海岛屿的分布、大小、地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并记录了当地的潮汐规律、风向变化以及水深情况。这些对于当时的航海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生存信息。书中还描述了海上的自然景观,如海岸线的形态、海蚀地貌,以及丰富的海洋生物。 在航海经验方面,作者总结了许多宝贵的航海技巧和注意事项。他记录了不同季节、不同风向下的航行方法,以及如何规避海上风险,如暗礁、风暴等。这些经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航海史具有极高的价值,反映了当时航海技术的水平和古人的智慧。 在对外贸易方面,《东槎纪略》提及了与海外国家的贸易活动。虽然不一定详细列举所有交易的商品,但其描述暗示了当时东南沿海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与东南亚甚至更远地区的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书中还可能涉及到一些当地居民依靠渔业或海上贸易为生的生活方式。 《东槎纪略》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海外交通、航海技术以及海上贸易的重要一手资料。它弥补了以往文献中对于海上细节描述的不足,展现了宋代时期中国在海洋开发和对外交流方面的活跃面貌。 两部著作的价值 《康輶纪行》与《东槎纪略》共同构成了一幅宋代中国边疆地理与人文风貌的立体画卷。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极具史料价值的学术著作。 地理学价值:两部著作都包含大量关于地理环境、山川河流、岛屿海况的真实记载,为研究中国古代地理提供了宝贵资料。 民族学价值:《康輶纪行》尤其提供了关于西南少数民族的丰富信息,是研究古代民族关系、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献。 航海与交通史价值:《东槎纪略》对海上交通、航海经验的详细描述,是中国古代航海史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料。 经济史价值:两部著作都间接或直接地反映了边疆地区的物产和对外贸易情况,有助于研究古代的经济状况。 文学价值:作为文人的纪行作品,两部著作都展现了作者的观察能力和文学才华,具有一定的文学欣赏价值。 总而言之,这两部作品是宋代士大夫以其严谨的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力,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它们穿越历史的长河,至今仍能为我们揭示那个时代中国边疆的风貌、人文的脉络以及对外交流的生动图景。

用户评价

评分

《东槎纪略》,光是这个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东槎,听起来像是东方遥远的航道,又或许是指代某种海上传说。我一直对古代的航海史和地理探索充满了兴趣,总觉得在那些泛黄的地图和模糊的记载背后,隐藏着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份好奇心。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笔下的“东槎”,究竟是指向何方?是波涛汹涌的东海,还是神秘莫测的南海?书中又会记录下怎样的航海细节?是关于船只的建造,风向的把握,还是海上遭遇的种种险情?我渴望从中读出那些古代水手们的智慧与勇气,感受他们在大海面前的渺小与顽强。 这本书的装帧,有一种低调的奢华感,不是那种张扬的华丽,而是沉淀下来的厚重。这种感觉,让我觉得它不像是一件商品,更像是一件需要被珍藏的艺术品。它吸引我的,不仅仅是文字内容本身,更是它所承载的那份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点上一盏台灯,慢慢地翻阅,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书房,与那些远去的灵魂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

我常在想,那些曾经的读书人,在拿到一本古籍时,会有怎样的心情?他们是否也会像我一样,怀揣着一份敬畏和期待? 《康輴纪行》,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的是那些充满探索精神的旅程。我一直对地理大发现和古代旅行文学情有独钟。我好奇,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是如何进行长途旅行的?《康輴纪行》或许就是这样一本记录了作者亲身经历的旅行见闻的书。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描绘出壮丽的自然风光,记录下独特的风土人情,甚至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地理信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旅行方式,他们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评分

《东槎纪略》这个书名,就像是一个等待被揭开的谜团。东方的海上,总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我常常在想,在古代,人们是如何跨越浩瀚的海洋,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的?这本书,或许就能给我答案。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用他的笔触,为我描绘出那些波涛汹涌的海面,那些在茫茫大海中闪烁的星辰,以及那些勇敢无畏的航海者。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那些关于航海技术的细节,关于海上贸易的描述,甚至是那些发生在海上的奇遇。 我对于这类古籍的选购,非常注重其版本的稀有度和学术价值。虽然我并非专业的学者,但对于古籍的热爱,让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寻找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于“珍稀”和“学术”的双重追求。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子沉静古朴的气息,厚重的纸张,传统的线装,瞬间就将我拉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翻开扉页,墨迹的晕染,纸张的细微纹理,都诉说着岁月的痕迹。我常常会对着这些古籍,想象着当年编纂者的心血,他们的考据,他们的取舍,以及他们试图留给后人的那份珍贵。 《康輴纪行》这个名字,就带着一股子探险和求知的味道。康輴,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重量,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远赴边疆、探索未知地理的文人墨客。我很好奇,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作者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踏上这段旅程的?他的笔下,会描绘出怎样的壮丽山河?又会记录下怎样的风土人情?是关于边塞的雄浑壮阔,还是对异域文化的细致观察?我期待着,能通过他的文字,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被历史长河冲刷的时光,去领略那些可能早已消失的风景,去体悟那些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民族风情。

评分

每次捧起这类古籍,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不是因为文字有多么优美,或者故事有多么跌宕起伏,而是因为它是一种传承,一种连接。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与我们这些后人。 《康輴纪行》这个书名,勾起了我心中那份对历史地理的无限遐想。我脑海中浮现出古时文人,或是奉旨出使,或是游历四方,他们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用他们的笔去记录。我猜想,作者在写这本书时,一定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或许是路途的艰险,或许是信息的匮乏。但我更期待的是,在这些艰辛背后,是他对世界的好奇,是对知识的渴求,是对故土的热爱。我希望书中能够描绘出那些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那些充满异域风情的民俗习惯,甚至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遗忘的传说故事。

评分

《东槎纪略》,这个名字让我联想到的是海上的冒险和远航。我一直对古代航海史和海洋文明充满兴趣。我猜想,《东槎纪略》或许记录的是关于古代海上的航行路线、航海技术、以及与海外地区交往的历史。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用他严谨的笔触,为我展现出古代航海的细节,那些海上遇到的挑战,以及那些在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港口和城市。 我对于古籍的喜爱,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情感。我喜欢那种触摸纸张的质感,喜欢那种纸张散发出的淡淡墨香,更喜欢那种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评分

我一直认为,古籍是我们了解历史、认识文化最直接、最真实的途径。它们就像是一扇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那些曾经存在过的人们。 《康輴纪行》这个书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和历史印记。我对于那些记录了地方志、风土人情,或者是某种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书籍,有着格外浓厚的兴趣。我猜测,《康輴纪行》或许描绘的是某个特定地区,在某个特定时期,人文、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详细记录。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用他细腻的笔触,为我展现出一个鲜活的历史画面,让我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评分

我每次翻阅这些古籍,都感觉自己像是置身于一个历史的长廊。 《康輴纪行》,这个书名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地域的特色。我一直对那些记录地方历史、地理风貌、民俗文化的古籍情有独钟。我猜测,《康輴纪行》可能是一部关于某个特定时期、某个特定地区(康輴)的详细记述。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那个地方的独特风光,记录下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习俗,甚至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那些被时间洪流冲刷得模糊不清的地域文化。

评分

《东槎纪略》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了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以及那些远渡重洋的商贾和探险家。我一直对古代海上贸易和海外交流的历史充满了好奇。我猜想,《东槎纪略》或许记录的是关于某个地区,在古代的海上交通、贸易往来、以及与海外地区交流的历史。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通过他的文字,为我揭示出那些曾经的航道,那些曾经的港口,以及那些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影响深远的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故事。 我购买书籍,不仅仅是满足个人的阅读欲望,更是一种对文化的收藏和传承。我希望通过我的收藏,能够为后人留下一些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让他们也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宝贵的古籍。

评分

《东槎纪略》,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的是古代的海上贸易和对外交流。我一直对古代的航海史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充满好奇。我猜想,《东槎纪略》或许是一部关于古代航海路线、海上贸易活动、以及与海外地区交往的历史记录。我非常渴望,作者能够用他的笔触,为我展现出古代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那些连接东方与西方的海上通道,以及那些在这些通道上发生过的,影响深远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故事。 我对待书籍的态度,非常严谨。不仅仅是在阅读内容,更是在感受书籍的整体。我喜欢那种具有历史感的书籍,它们仿佛自带了一种故事性,等待着你去发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