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常敘(1908-1994),字曉野,祖籍河北永平府樂亭縣,1908年生於吉林省吉林市。吉林省立大學文法學院教育係肄業。曾任長白師範學院、東北師範大學教授。建國後,曆任東北師範大學教授、中文係主任,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吉林省語言學會理事長、吉林省文史館館長、省社會科學聯閤會副主席。吉林省美術傢協會理事、吉林省第五屆政協委員、東北師範大學中文係主任、名譽係主任等職。作為古文字學傢,孫常敘先生前期主要從事金文甲骨研究和文獻考釋工作,後期則專注於語言文字的教學與研究。
評分《文言語法(外一種)》共收錄孫常敘先生首次齣版的古漢語語法講義兩種,包括《文言語法》和《文言文法舉要》。《文言語法》采用理論知識點和例句相結閤的方式,對古漢語中的詞法和句法作瞭全麵梳理;《文言文法舉要》則對文言語法中諸如名詞用作動詞、賓語前置、被動句、判斷句等重要特點,以及常用文言虛詞的具體用法作瞭提煉和歸納。兩書雖然年代較早,但書中關於語法理論的探討,今天仍有許多啓發意義;所梳理和歸納的文言語法知識,則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評分好,好,好,服務好!速度快!質量保證!
評分孫常敘古文字學論集,平裝,手寫影印,文字直排,尺寸:26X18.8X2.7cm,夾帶一張金文拓片插頁,530頁,印刷數量1100冊。
評分甲骨的書,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後期,當時紙尚未發明,人們就地取材,以龜甲和獸骨為材料,把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就是甲骨的書。石頭的書在古代,石頭也用來作書寫材料,甚至將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於石上。簡牘的書簡牘是對我國古代遺存下來的寫有文字的竹簡與木牘的概稱。縑帛的書,縑帛是絲織物,輕軟平滑,易於著墨,幅的長短寬窄可以根據文字的多少來剪裁,而且可隨意摺疊或捲起,攜帶方便,可以彌補簡牘。古代寫本書在紙發明初期,紙書並未完全取代簡牘與縑帛圖書,而是三者並用。此外,還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圖書到現代的電子書。
評分甲骨的書,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後期,當時紙尚未發明,人們就地取材,以龜甲和獸骨為材料,把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就是甲骨的書。石頭的書在古代,石頭也用來作書寫材料,甚至將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於石上。簡牘的書簡牘是對我國古代遺存下來的寫有文字的竹簡與木牘的概稱。縑帛的書,縑帛是絲織物,輕軟平滑,易於著墨,幅的長短寬窄可以根據文字的多少來剪裁,而且可隨意摺疊或捲起,攜帶方便,可以彌補簡牘。古代寫本書在紙發明初期,紙書並未完全取代簡牘與縑帛圖書,而是三者並用。此外,還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圖書到現代的電子書。
評分 評分《古-漢語文學語言詞匯概論》從曆史角度剖析瞭漢語書麵語及其詞匯的形成與發展,作者認為“古-漢語文學語言詞匯具有上不同於漢語口語發展的任一時期的斷代語言,下不同於當代口語——同時,又具有上通先秦、中貫各代、俯從現實的獨特的語言性質”,使文言構成瞭自身發展的曆史。全書闡述瞭古-漢語文學語言詞匯的性質、特點,古-漢語文學語言詞匯的書寫形式和語音形式,同音詞在書寫形式上的通假,古-漢語的詞義特點,造詞方式,以及古-漢語文學語言中的熟語——典故、成語、固定詞組等。
評分大傢之作,精典,買得很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