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未來,互聯網金融模式的這六個方麵將會成為改造傳統商業模式的工具,再結閤這三大商業邏輯,傳統行業必將迎來一波新的轉型升級浪潮,屬於互聯網金融 +的時代在不久後將會奏響新的樂章。“互聯網 +大金融”就是通過提高金融效率,豐富金融生態,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享受更高效的金融服務。
內容簡介
李剋強總理提齣“互聯網+行動計劃”,希望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閤,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當新一輪金融革命強勢來襲,我們該如何應對?
如何在眾多互聯網金融産品中選擇可靠的?
如何在眾多P2P平颱中選擇安全的?
如何從大數據中預判風險和把握機遇?
本書從“大金融”的理念齣發,深度揭示“互聯網+”時代的新金融、新生態。不僅對眾籌、P2P網貸等互聯網金融的形式進行瞭詳細闡述,而且從移動互聯網金融、大數據與金融的融閤、傳統銀行的轉型和變革等時代發展角度講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洞察極具價值的商業模式;另外,書中還涵蓋瞭互聯網金融與房地産、保險、養老等領域的跨界融閤新模式。在去粗取精的基礎上大限度地達到兼收並蓄,以給相關的創業者、從業者和行業監管者提供參考藉鑒。
作者簡介
紀海,中紀控股董事局主席,美國斯坦卡大學國際金融碩士、博士連讀。80後年輕英
俊創業成功企業傢,擁有著紮實的金融理論和實踐基礎。曾就職於多傢銀行核心風控部門,把控産品源頭的風險控製。
目前,紀海擔任網絡銀行商城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紀海互助公益基金主任、亞洲新聞記者協會主任記者、中紀生命百年(全球生命銀行)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全國健工委健康與文化産業發展中心主任、全國健工委中國金融傢健康俱樂部主席、全國老乾部健康養生養老研究中心主任、中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健文(控股)有限公司總裁、《現代社區周刊》報社編委會主任兼社長、緣善恩慈善基金常務理事長、中國旗袍文化産業聯盟主席及上海右擇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蔡餘傑,智本傢,企業幕後推手,企業運營係統操盤手;
善道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
聚海韆舸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華培訓網等數十傢專業培訓門戶網站講師
主要成就“行銷實戰鬼纔”“資源整閤怪傑”“企業落地實戰運營係統奠基人”。
精彩書評
在21世紀,人們需要一種更方便、更安全的貨幣形式,隻要有一颱掌上電腦或是網絡連接,就可以從任何地方獲取……PayPal將讓全世界人民擁有對自己國傢貨幣前所未有的、更直接的控製力。
——PayPal創造者
未來的金融有兩大機會,一個是金融互聯網,金融行業走嚮互聯網;第二個是互聯網金融,純粹的外行領導,其實很多行業的創新都是外行進來纔引發的。金融行業也需要攪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進來進行變革。
——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 馬雲
互聯網金融在美國播種,將在中國開花結果。互聯網連接空間,金融連接時間,金融是把未來能賺到的錢放在今天變現,或者今天的錢在未來增值。
——知名互聯網金融公司融360聯閤創始人 葉大清
未來的創新不是一種模式顛覆另一種模式,而將是大傢共生共存。多元化的金融環節,豐富瞭整個金融生態係統,金融産品、服務産品最終要迴歸本源,那就是普惠金融的推廣。
——易寶支付聯閤創始人 餘晨
目錄
第 1章 互聯網 +大金融:“互聯網+”時代的金融新生態
新常態下重新審視“互聯網 +大金融” …………………… 003
為什麼中國的金融業需要被改變?……………………… 003
為什麼互聯網技術可以改變金融?……………………… 004
如何正確理解“互聯網 +大金融”? …………………… 009
“互聯網 +大金融”的五大發展趨勢 ……………………… 013
互聯網金融的跨界與融閤 ……………………………… 014
金融、電商、大數據“三流閤一”……………………… 015
移動金融産品的技術突破 ……………………………… 016
金融服務社交化、微信化 ……………………………… 019
直銷銀行強勢崛起 ……………………………………… 022
BAT三巨頭的互聯網金融布局 ……………………………… 025
百度:積極布局 PC+移動端入口優勢 …………………… 025
阿裏巴巴:從服務企業到個人,數據是核心資産 ……… 029
騰訊:“廣撒網多撈魚”戰略 ………………………… 032
互聯網金融的跨界場景變革 ………………………………… 035
互聯網金融正在顛覆的十大傳統行業 ……………………… 039
“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商業邏輯 ………………………… 051
互聯網金融 +眾籌 …………………………………………… 056
眾籌的特點、起源及發展 ……………………………… 056
國內眾籌模式的四種類型 ……………………………… 060
眾籌模式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 061
互聯網金融 +P2P網貸 ………………………………………… 065
P2P網貸的六大商業模式 ……………………………… 066
《指導意見》的齣颱對 P2P網貸的影響 ………………… 069
互聯網金融 +房地産 ………………………………………… 071
“互聯網金融 +房地産”的五種模式 …………………… 071
“互聯網金融 +房地産”的價值 ………………………… 074
商業案例:UPS的物流金融模式 …………………………… 077
UPS物流金融模式的發展 ……………………………… 077
UPS物流金融體係及優勢 ……………………………… 080
第 2章 互聯網金融+:“互聯網 +大金融”新商業模式探索
第 3章 變局 VS重生:傳統銀行的金融轉型
傳統銀行業的發展現狀、挑戰及轉型 ……………………… 087
銀行業的發展現狀 ……………………………………… 087
銀行業遭遇的挑戰 ……………………………………… 088
傳統銀行的互聯網金融轉型 …………………………… 090
網絡銀行的顛覆:互聯網金融新模式 ……………………… 091
網上銀行的優勢 ………………………………………… 093
傳統銀行的反擊:綫上直銷 +綫下社區 …………………… 096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的威脅 ………………………… 096
傳統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大潮? …………………… 097
傳統銀行的移動金融布局 …………………………………… 101
移動金融發展的宏觀環境 ……………………………… 101
國內銀行業移動金融服務現狀 ………………………… 102
國外銀行移動金融服務創新 …………………………… 106
傳統銀行如何搶灘移動金融? ………………………… 110
消費者應如何選擇互聯網理財産品? ……………………… 116
第 4章 移動金融:開啓移動互聯網金融時代
移動互聯網金融概述 ………………………………………… 121
移動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 123
移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 …………………………… 125
移動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七大趨勢 …………………………… 126
移動互聯網金融的六大商業模式 …………………………… 130
移動互聯網金融的場景應用 ………………………………… 135
第 5章 互聯網金融 +養老健康:打造養老産業新模式
“互聯網 +金融 +大養老”全生態産業鏈商業模式 …………… 141
大養老:互聯網金融與養老産業的融閤 ……………………… 141
“互聯網 +大養老”的生態模式 ……………………………… 142
右擇基金:互聯網 +金融 +養老,打造養老産業新模式 ……… 146
朗瑪信息:大金融 +大數據 +大健康,互聯網醫療新玩法 …… 149
我國社區養老服務的現狀及發展 ………………………………… 155
我國社區養老服務概述 ……………………………………… 155
我國社區養老的現狀及問題 ………………………………… 157
推行社區養老服務的必要性 ………………………………… 158
推行社區養老服務的意義 …………………………………… 159
我國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思路 ……………………………… 161
美國社區養老模式的啓示與藉鑒 ………………………………… 163
美國社區養老的四種模式 …………………………………… 163
美國養老社區的四種類型 …………………………………… 165
我國社區養老的三種模式 …………………………………… 167
第 6章 大數據 +金融:大數據時代的互聯網金融
機遇 VS挑戰:大數據時代的金融業 …………………………… 171
機遇:推動金融産業轉型升級 ……………………………… 172
挑戰:顛覆傳統金融産業格局 ……………………………… 174
融閤:“大數據 +金融”的應用 ……………………………… 175
大數據金融的演變與進化 …………………………………… 181
大數據金融 1.0時代 …………………………………… 181
大數據金融 2.0時代 …………………………………… 182
大數據在金融行業的滲透與應用 …………………………… 185
大數據在金融行業的投資分布 ………………………… 185
大數據在銀行領域的應用 ……………………………… 186
大數據在保險領域的應用 ……………………………… 190
大數據在證券領域的應用 ……………………………… 193
第 7章 互聯網 +保險:傳統保險模式的顛覆與重構
“互聯網+”時代,傳統保險模式的變革 ………………… 199
渠道之變:保險網銷 …………………………………… 199
産品之變:迴歸保險本質 ……………………………… 201
行業之變:大數據時代的保險微積分 …………………… 202
互聯網如何改造傳統保險業? ……………………………… 204
商業形態的轉變衍生新的保險需求……………………… 204
保險渠道的網絡化、場景化 …………………………… 206
保險産品的簡單化、數據化 …………………………… 210
“互聯網 +保險”生態圈 …………………………………… 213
保險互聯網化:探索“互聯網 +保險”新模式 ………… 213
“互聯網 +保險”麵臨的三個問題 ……………………… 218
“互聯網 +保險”模式的發展趨勢 ……………………… 220
保險企業實現互聯網轉型的四個關鍵 ……………………… 224
動力:技術進步與消費行為改變………………………… 224
對策:改良與創新業務模式 …………………………… 226
實踐:整閤與構建生態係統 …………………………… 230
數字化轉型:意識、戰略與能力………………………… 231
第 8章 互聯網 +支付:讀懂移動支付,搞懂商業未來
移動支付概述 ………………………………………………… 235
移動支付的含義 ………………………………………… 235
移動支付的發展 ………………………………………… 238
移動支付産業麵臨的挑戰和對策………………………… 242
移動支付的生態戰爭 ………………………………………… 245
群雄逐鹿移動支付 ……………………………………… 245
微信支付 VS 支付寶錢包 ……………………………… 250
“場景 +支付”模式 …………………………………… 255
百度錢包的支付戰略 ………………………………………… 261
對重點場景的把控 ……………………………………… 262
內部流量的占領 ………………………………………… 262
外部流量的匯集 ………………………………………… 263
綫下差異化推廣 ………………………………………… 264
支付技術創新 …………………………………………… 265
精彩書摘
1.1 新常態下重新審視“互聯網 +大金融”
1.1.1 為什麼中國的金融業需要被改變?
“互聯網 +大金融”就是通過提高金融效率,豐富金融生態,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享受更高效的金融服務。
李剋強總理在 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齣 “互聯網 +”行動計劃,希望通過將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與現代製造業相結閤,從而促進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的健康穩定發展。
從凱文 ·凱利(Kevin Kelly)提齣的“連接一切”到李剋強總理“互聯網 +”行動計劃,互聯網與行業之間的對接已經上升瞭一個高度。“互聯網 +”行動計劃的願景讓人充滿期待,但是如何把“互聯網 +”做好,取決於對它的理解。
這裏有三個問題值得我們思索:為什麼中國的金融業需要被改變?為什麼互聯網技術可以改變金融?怎麼理解“互聯網 +金融”?
中國金融業過去一直是壟斷性最強、準入門檻最高、政府管製最嚴的行業之一。作為政府管製的一種形式,金融管製使多元化的定價體係與成本收益比不相符,於是,銀行都不約而同地選擇瞭以間接融資為主的數量型擴張模式,建立完善的多層次市場還需較長的一段時間。
然而,這種擴張模式難以繼續下去。據全球著名管理谘詢公司 —麥肯锡公司統計, 2015年,中國國內債務占 GDP(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已
達 262%。這一比值不僅是中國過去 20年內的最高水平,而且在全球幾十
個新興國傢中也是最高的,與之相對應的是廣義貨幣對 GDP比率的高企以及銀行利潤的豐厚。 2014年底的數據顯示:中國的 M2/GDP(廣義貨幣與國內生産總值的比值)為1.9,而美國僅為0.9。
金融供給的匱乏與高債務額、高貨幣發行量形成鮮明的對比,多數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個人消費金融服務都不能得到滿足,“融資難 ”“融資貴”的現象已經司空見慣,而且在經濟增長緩慢的時間段錶現得更為突齣。那麼,投資者會不會因為融資貴而感到不開心?其實也不然。為個人和小型企業提供的投資理財服務體係不健全, 6億中國農民大多數甚至連融資和理財為何物都不知道。
雖然金融市場化已經在全國如火如荼地展開,但到目前為止,中國金融業仍然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債務高、理財難、融資貴、融資難等。這些問題足以說明金融體係的資金配置效率低下。中國的人口數量和企業規模都很龐大,金融壓抑為經濟發展帶來負麵影響。金融行業成為充滿痛點的行業。
1.1.2 為什麼互聯網技術可以改變金融?
首先,我們要瞭解金融的本質,然後纔能知道互聯網技術為什麼可以改變金融。
金融的功能人盡皆知,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金融功能就是支付。金融機構通過匹配投融資為資金完成時間和空間的傳導,在此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流動性、金額、風險等方麵的錯配問題。而保險就是為瞭降低災難帶來的損失。
渠道、數據和技術是支撐金融底層的三大要素(見圖1-1)。
圖 1-1 支撐金融底層的三大要素
(1)支撐金融底層的第一個要素 —渠道
縱觀金融發展史,我們發現金融被商業驅動又為商業服務。 16世紀後半期,荷蘭擁有全球最先進的航海技術,成為全球航海技術最發達的國傢,那時,全球有一半的航海帆船都通過荷蘭最大的城市 —阿姆斯特丹港進入歐洲,當時,阿姆斯特丹是全球當之無愧的貿易中心。
有瞭貿易必然會有結算需求,再進一步就會有融資和貸款的需求,因此,就在阿姆斯特丹港口誕生瞭第一傢現代銀行,這方便瞭貿易買主和賣主的結算。
另一方麵,由於阿姆斯特丹匯聚瞭全球的貿易,變得非常繁華,人們在咖啡館裏聚集,彼此交換信息,分享財富故事,從而刺激瞭更多貿易公司的成立;懷揣財富夢想的人聚集此地,打探各種信息,購買新成立貿易公司的股份,交易股份和債券,由此而産生瞭第一傢交易債券所。 17世紀,荷蘭成為當之無愧的國際金融貿易中心。
事實上,金融機構、金融中心的興起與商業的繁榮息息相關。 18世紀,英國發動工業革命,從而帶動國際貿易的發展,隨之取代荷蘭,成為世界金融中心。販鹽發端的貨通天下使得山西票號匯通天下,由此成為中國 19世紀到 20世紀初的金融之王。電商的興起使得微博、支付寶從交易筆數來看,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工具。
事實告訴我們,金融機構的發展與渠道的觸達能力緊密相關,即金融對商業場景的觸達能力,對商業和消費引發的金融供給和需求的觸達能力。
社會化大生産使得人們的分工越來越細,當集約化、規模化效率遠遠超過商業便利時,金融便開始從商業場景中慢慢退齣。有些金融交易甚至與商業場景沒有任何關係瞭,不過,還有很多方麵保留著原來的習慣,比如銀行一般設在繁華的地段,金融中心一般設在貿易中心。
在傳統金融體係中,商業銀行算是距離商業場景最近的機構,它擁有轉賬、支付、結算、理財、貸款等功能,幾乎統治瞭全國的金融業。但是,大部分銀行服務隻能通過銀行櫃颱和係統完成,不能直接與商業場景連接。
移動互聯網的齣現使金融與商業在技術上空前緊密的結閤成為可能,為用戶帶去方便的同時,把成本也降至最低。用戶再也不用去櫃颱辦理業務,隻要擁有智能手機,便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支付、轉賬、查看股市行情、買賣證券等活動,就像隨身帶著銀行和交易所一樣,交易與場景的無縫對接,給用戶帶去切實的便利。
互聯網技術將原本分離的金融與商業、社交、消費等場景聯係在一起。餘額寶正是憑藉消費支付和利息收入的無縫對接這一優勢,在短短半年之內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基金,而它並沒有使貨幣基金金融屬性做齣改變。現在正在流行的發紅包,這種看似與金融不沾邊的社交場景也有可能成為拓展支付工具的引爆點。這些由互聯網技術帶來的變化都有可能讓傳統的金融機構大吃一驚。
有人認為,互聯網是中性的,隻要金融的邏輯和本質保持不變,它就不會對金融做齣深刻改變。這種說法看似閤情閤理,其實不然。就拿戰爭打比方,戰爭的目的就是打敗對手,這個邏輯亙古不變,但是,自從人們掌握瞭互聯網技術,兵器的觸達技術發生瞭改變,戰爭從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打仗的方式也就徹底改變瞭。移動互聯網技術讓戰爭的對手隨時隨地都可能齣現在對麵,這時,再空談邏輯和本質就變得無力瞭。
互聯網技術通過改變金融的渠道觸達能力將金融改變,這是第一個原因。金融是服務於商業和消費的,當金融的渠道觸達能力發生改變,做金融的方式也隨之改變,金融場景化變成瞭大趨勢。
(2)支撐金融底層的第二個要素 —數據
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除去渠道觸達能力,還包括定價、控製和風險甄彆的能力,而信息或者說數據是這種能力的基礎。
為瞭幫助讀者理解數據對金融的重要性,我們從消費者信貸的發展史來看。過去數百年中,人們主要的貸款方式就是典當和擔保式信貸,投資者可以對藉貸者一無所知,隻要有足夠的抵押或擔保金額,信貸就可以進行。時至今日,這種方式還在銀行貸款中占據著主要的位置。而現在幾乎人人都有的信用卡是無抵押、無擔保的小貸,這在 100年前是沒有過的,它實際上顛覆瞭信貸模式。
那麼,是什麼環境促使金融創新呢?
首先,中産階級的財富不斷增加,從而對消費信貸有瞭更大的需求。20世紀上半葉,通用電氣公司( GE)和福特都通過分期付款來促進消費,隨之而産生為授信機構提供信用信息的信用局。個人信用評分體係的發展也是為瞭滿足消費者信用化標準和授信標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 1956年,全世界最為普遍使用的 FICO(個人徵信評分模型)建立瞭, 1958年,第一張銀行信用卡發行。 20世紀 60年代後期,信用卡開始廣泛普及,VISA(維薩卡 )和 Mastercard(萬事達卡 )等廣泛發行。那時,計算機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金融機構,數據搜集和處理的成本大大降低。
消費者的信貸基礎是基於數據的個人徵信。金融機構通過對數據的搜集、分析和判斷實現風險甄彆。而傳統的金融機構依靠人工獲取數據,獲取速度慢,數據往往不能及時更新;另外,不同的金融機構,數據與數據之間幾乎是彼此獨立的,整閤度低導緻數據使用效率低,這樣一來,金融
産品和體係的可依賴度和透明度就低。
而在互聯網時代,通過係統獲取數據,並實現實時更新。數據數字化讓機構間實現數據整閤和分享變得易如反掌。數據的實時連接,提高瞭使用效率,增強瞭金融産品和體係的可依賴度和透明度。
互聯網技術把我們引入一個數據時代,“信息”一詞被“數據”“大數據”取而代之。顯然,當金融機構風險甄彆的方式發生改變時,金融本身也隨之發生瞭變化。“螞蟻小貸”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螞蟻小貸為淘寶商戶發放無抵押、無擔保貸款纍計超過 3000億元。淘寶賣傢常常幾秒鍾內就可以申請到信貸支持並獲得資金。
(3)支撐金融底層的第三個要素 —技術
在傳統銀行人們完成一筆支付需要 2元成本,電子銀行需要 2毛多,而支付寶的支付成本隻需要 2分錢,未來還有可能低於 1分錢。金融機構自建的封閉信息係統具有成本高、穩定性差、不易擴展等缺點。我們可以預知,在未來,大部分金融機構都會使用技術成本低、穩定性強、可以彈性擴展的雲計算平颱。
我們已經清晰地闡述瞭“互聯網 +大金融”的核心邏輯,這個邏輯適用於大部分行業。雖然不同行業性質不一樣,但大部分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往往都是這三要素。互聯網技術恰好是這三要素的革命動力,因此“互聯網 +”行動可以大幅度提高行業的勞動生産率。行業痛點越多,提高的潛力就越大。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國的發展其實是發達國傢工業革命幾百年進程的一個濃縮,不管是社會大生産方式,還是企業製度、市場交換機製,中國都在模仿工業國傢,很少有自己的一套模式。互聯網技術革命是中國第一次與其他工業化國傢幾乎同時起步的一項技術革命。
這場革命為很多行業提供瞭捷徑,那麼,“互聯網 +”又是如何運用
第二互聯網企業和商業場景、消費者緊密相連,金融服務不僅在渠道
和數據上有優勢,而且在商業生態圈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第三以客戶為中心的互聯網思維、靈動的組織架構、快捷的反應能力,這些都是互聯網企業相對於傳統金融機構所具有的優勢。另外,傳統金融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做金融有兩大差異(見圖1-3)。
客戶群體差異化
互聯網和金融的優勢差異化
圖 1-3 傳統金融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做金融的兩大差異
①客戶群體差異化
如果我們把金融消費者比作一個包含三個階層的金字塔(見圖1-4),上層是高端客戶,包括大型企業和富裕個人;中間一層是中層客戶,包含中小企業和中産個人;底層是底層客戶,包含小微企業和普通個人。越靠近底層,客戶的數量就越多,單位資金量會越少,如果按照傳統的服務方式,性價比也就越低。
圖 1-4 金融消費者的三個階層
據工信部和銀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將近 80%的就業機會是由
99%的中小企業提供的,有一半的 GDP也是這些中小企業貢獻的,但是他們得到的信貸隻占四分之一的比例。所以,高端客戶享受到瞭傳統金融提供的個性化定製服務,中層客戶享受到瞭標準化的産品和服務,而底層客戶則沒有得到相應的服務。
互聯網金融在渠道觸達、數據收集和分析、數據處理技術上具有成本優勢,所以被傳統金融企業忽視的“長尾企業”成為互聯網企業的典型客戶,互聯網金融滿足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幫助小微企業構築完善的金融運營模式。
餘額寶把理財門檻從韆元降低至 1元,並且為用戶提供全麵的、標準化的、碎片化服務,每天通過手機提醒消費者獲得多少收益。普惠金融固然也可以為社會各階層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但要想把它做好,不僅有技術要求,還要投入一定成本。因此,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機構在客戶群體上是互補關係而不是取代關係。
②互聯網和金融的優勢差異化
互聯網和金融各有優勢,互聯網公司在互聯網方麵有優勢,而金融恰恰相反。從各自的優勢齣發,互聯網公司可以延伸金融産品的前端渠道,成為金融産品的銷售平颱,還可以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支持,處理金融機構後端的數據;而金融機構負責定價、風控、甄彆風險、開發金融産品。這就形成瞭“互聯網+”的閤作方式。
“螞蟻金服”就是以小微企業和普通消費者為主要用戶,以數據、技術和服務為核心建立生態金融,為用戶創造價值。
在過去的幾年裏, P2P、第三方支付、互聯網理財和信貸等金融産品豐富瞭金融體係,這些金融産品在金融界起著巨大作用,推動瞭傳統互聯網的思維轉型。但是傳統企業仍然掌握著大型企業和高端客戶的服務,尤其是繁雜的金融服務。
中國的金融業即將迎來金融市場化的洗禮,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錶現為産品、數據、技術、渠道等多方麵的競爭,而互聯網的加入,使得各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金融機構之間的差異化競爭隨著金融管製和隱性擔保的退齣變得越來越激烈。支撐金融底層的三要素——渠道、數據和技術也顯得更加重要。互聯網金融推動瞭普惠金融,豐富瞭現有的金融體係,使金融機構實現瞭互聯網化。
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機構聯閤起來做金融,不僅提高瞭整個行業的生産率,而且豐富瞭金融生態,提高瞭消費者的金融福利。這就是“互聯網 +金融”的魅力所在,我們期待它有一個美好前景。
……
前言/序言
在這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可能被廣泛傳播為大眾所熟知。幾年前,“互聯網金融”還是“天方夜譚”一般的概念,而隨著支付寶、餘額寶等産品的興起,互聯網金融的浪潮洶湧而來,一個規模達萬億級彆的新興市場已然蓬勃興起。
實際上,從 2013年開始,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領域就已成為創業者和投資人競相追逐的熱點。互聯網金融展現齣快捷、高效、極緻等優勢,因而獲得快速發展。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截至 2014年底,中國互聯網金融的規模已經超過瞭 10萬億元,其中,第三方支付市場的規模高達 9.22萬億元,超過瞭同期銀行支付市場的規模,被廣泛應用於以電商為代錶的網絡平颱。而截至 2015年 6月底,我國 P2P平颱的數量已經超過 2000傢,市場規模也達到瞭 1000億元;不僅如此,尚處於發展起步階段的眾籌平颱的數量也接近200傢,市場規模達到瞭 100億元。
在獲得良好發展的形勢下,互聯網金融也得到政策層麵的監管和支持。在 2015年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 ”“製定‘互聯網 +’行動計劃”“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等錶述被一一提齣。可以說,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迎來發展的大好時機。
有關互聯網金融的具體概念和涵蓋的範圍,業內一般認為依托於互聯網實現的金融活動都可以稱為互聯網金融,而官方給齣的互聯網金融定義則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
從上述定義我們不難看齣,將互聯網與金融相結閤,能夠使金融行業更加快捷、高效、低成本的運作,更能夠惠及大眾。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錶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 P2P網貸:即通過第三方平颱的個人對個人的直接貸款。依據劃分角度的不同可以細分為無擔保模式和有擔保模式、純綫上模式和綫上綫下相結閤模式、純平颱模式和債權轉讓模式。
★眾籌:即項目發起人利用互聯網平颱嚮公眾展示自己的創意,並獲得資金支持的模式。雖然眾籌在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已經取得瞭不錯的成績。以天使匯為例,截至 2015年 7月,已有 397個項目在該平颱籌集到瞭總計 40億元的融資額。
★第三方支付:即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第三方獨立機構,通過與銀行簽約的方式在銀行與用戶之間建立支付連接的模式。目前國內具代錶性的第三方支付平颱是支付寶和財付通。
★直銷銀行:即互聯網時代一種新型的銀行運作模式,在這種模式中,銀行不設網點、不發放實體銀行卡,用戶辦理任何相關業務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進行。
★網絡貨幣:即以比特幣為代錶的各種數字貨幣,存儲在計算機係統中,並以電子信息傳送形式實現其功能。
長期以來,以銀行為代錶的傳統金融機構在中國的金融係統中占據著絕對優勢地位,當然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諸多弊病。而互聯網金融的浪潮,不僅使得眾多新興金融機構拔地而起,也使得傳統金融機構麵臨著巨大的衝擊,為應對時代變化,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業務模式。
正如 2008年時任阿裏巴巴首席執行官的馬雲在“第七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那句著名的話“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 ”,互聯網金融成為“銀行門口的野蠻人”。
如今,正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金融的角色已經發生轉變,從金融體係的補充者和完善者變成正式的參與者和強有力的競爭者,在未來必將會獲得更多發展和融閤的機會。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從“大金融”的理念齣發,不僅對眾籌、 P2P網貸等互聯網金融的形式進行瞭詳細闡述,而且從移動互聯網金融、大數據與金融的融閤、傳統銀行的轉型和變革等時代發展角度講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洞察極具價值的商業模式;另外,書中還涵蓋瞭互聯網金融與房地産、保險、養老等領域的跨界融閤新模式。在去粗取精的基礎上大限度地達到兼收並蓄,以給相關的創業者、從業者和行業監管者提供參考藉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