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 古典小说漫稿

大家小书 古典小说漫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小如 著
图书标签:
  • 古典小说
  • 文学
  • 名著
  • 普及读物
  • 少儿读物
  • 文化
  • 传统
  • 故事
  • 阅读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14881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808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铜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跟小说一样好看的文学评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吴小如先生的一部小书,对诸如三国、水浒、红楼、儒林外史等小说的一些评论。共收录17篇文章。其中《唐代传奇简介》等6篇分别收入了《中国小说史讲话及其它》和《读人所常见书日札》两书,现已绝版。收入本书中作为作者治古典小说历程的几个印记。书后附有两篇不属于古典小说研究范围的文章,但与当时的文坛有关,或为吴小如先生文字生涯的写照,因此编入。

作者简介

  吴小如(1922—2014),原名吴同宝,曾用笔名少若,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先后就读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受业于朱经畲、朱自清、沈从文、废名、游国恩、周祖谟、林庚等著名学者,是俞平伯先生的入室弟子。吴小如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被认为是“多面统一的大家”。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著有《古典诗文述略》《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古文精读举隅》《台下人语》《今昔文存》《读书拊掌录》《心影萍踪》《莎斋笔记》《常谈一束》《霞绮随笔》及《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等,译有《巴尔扎克传》。

目录

唐代传奇小说简介
释“平话”
从关羽祢衡的问题谈到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
论水浒人物卢俊义
《聊斋志异》简介
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重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关于曹雪芹生卒年问题的札记
闹红一舸录
关于《红楼梦》的后四十回
说《三侠五义》
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说《孽海花》
附编
关于王昭君故事的札记
漫谈我的所谓“做学问”和写文章
作者后记

精彩书摘

  《大家小书 古典小说漫稿》:
  从现存的材料看,在《水浒传》成书以前,民间关于卢俊义故事的流传并不很多。在龚开的《三十六人画赞》中,卢俊义被列在第三位。 《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李进义,应该是卢俊义这一人物的前身,他是“落草为寇”的十二指使中的首领。这些素材,可能为《水浒传》作者塑造卢俊义形象提供了一些原始依据,并决定这个人物在起义头领中的地位;但我们认为,这些并不是主要的因素。《水浒传》作者显然是有意识地把卢俊义当作一个“忠义无伦”“出身豪富”“才能出众”、虽受官僚迫害却依然效忠于赵宋王朝的典型正面人物来加以歌颂的。因此,作者把他安排在书中,作为梁山主要领袖之一,自有其特殊的思想意义。
  由于卢俊义这一形象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矛盾性和局限性(后面要着重分析),从艺术感染力来看,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描写确实不够饱满。与卢俊义有关的一些篇幅,给读者的印象也确实不如描写鲁达、林冲、武松的那些章节来得深刻、强烈。由于作者的思想局限,他竟以同情和赞美的笔调描述了卢俊义身上某些应该批判的东西,因而削弱了这个人物形象的思想力量和艺术感染力量。
  ……

前言/序言


《大家小书·古典小说漫稿》: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学寻芳之旅 在中国浩瀚的文学长河中,古典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千年,至今仍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它们或描摹尘世百态,或寄寓人生哲思,或驰骋想象奇境,共同构筑起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宇宙。《大家小书·古典小说漫稿》正是这样一本邀您踏上文学寻芳之旅的精心之作,它不意图穷尽古典小说之所有,却旨在以一种更为贴近读者、更为生动有趣的视角,带领您深入领略其中一些鲜活的篇章与独特的韵味。 本书并非一本刻板的学术专著,也非详尽无遗的百科全书。它更像是与一位博学而风趣的老友围炉夜话,听他娓娓道来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古典故事,品味其中蕴含的智慧与情感。我们选择的路径,是“漫稿”——一种带着探索、揣摩、甚至些许随性的笔法,去触碰那些经典的灵魂。每一篇“漫稿”都是一次独立的出发,一次对特定小说、特定人物、特定主题的深度凝视与解读。 穿越时空的文学肖像馆: 在《大家小书·古典小说漫稿》中,您将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群像。从《红楼梦》中那个“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到《三国演义》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亮;从《水浒传》中快意恩仇、不羁江湖的梁山好汉,到《西游记》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的师徒四人。我们并非简单地复述他们的故事,而是尝试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他们的性格成因、命运轨迹,以及他们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印记。 我们将细致地描摹他们的言行举止,探究他们内心的挣扎与抉择,甚至会尝试去“脑补”那些小说中未曾详述的细节,将他们还原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鲜活个体。您会看到,林黛玉的敏感并非空穴来风,她的才情与孤傲如何与她的身世紧密相连;您会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劳与忧思;您会感受到,李逵的鲁莽与忠诚,是如何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激荡出别样的火花。这些“漫稿”,如同精心绘制的肖像,力图捕捉人物最动人的神韵,让您在阅读时,仿佛能与他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主题的微观解剖与宏观视野: 古典小说中蕴含的主题,如同一颗颗璀璨的宝石,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大家小书·古典小说漫稿》中,我们不仅关注故事的表象,更深入挖掘其背后所承载的深层主题。 例如,对于“情”的探讨,我们可能会聚焦于《聊斋志异》中那些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分析其如何打破人妖界限,映射出当时社会对真挚情感的渴望与压抑。我们也可能深入《金瓶梅》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审视其对人性欲望的深刻揭示,以及这种欲望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失控与堕落。 对于“义”的解读,我们自然会涉及到《水浒传》中的兄弟情谊,但我们更想探讨的是,这种“义”是如何在江湖的规则与现实的无奈中变形与升华的。是纯粹的江湖道义,还是为了生存的策略?我们试图在这些“漫稿”中,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角度。 此外,关于“命运”的无常,《红楼梦》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们将尝试从不同的人物视角,去体味“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宿命感,分析这种命运观是如何渗透在当时社会阶层的流转与个人的悲欢离合之中的。 我们并非孤立地看待每一个主题,而是力图在微观的分析中,勾勒出宏观的文化图景。这些“漫稿”,如同显微镜下的切片,细致入微,但最终的目标,是让读者能从这些细节中,窥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流变与沉淀。 叙事的魔力与艺术的匠心: 古典小说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精妙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大家小书·古典小说漫稿》将带领您一同拆解这些“魔力”的构成。 我们会分析《三国演义》是如何通过战争场面的宏大叙事,展现人物的智勇与政治的博弈;我们会探讨《西游记》的寓言式叙事,如何将神话故事与现实的修行人生巧妙地结合;我们也会品味《红楼梦》细腻的情感描写,如何在细节处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何在悲剧性的结局中蕴含着深刻的批判。 我们关注语言的运用,那些凝练的诗句、生动的白话、传神的对话,如何共同构建起一个个鲜活的文学世界。我们会摘取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进行细致的品读,分析其遣词造句的妙处,以及这些语言如何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在“漫稿”中,您可能会发现我们对某些情节的“另类解读”,或者对某些人物命运的“不甘评论”。这种“漫稿”的写法,本身也是对叙事艺术的一种探索。我们相信,对于一部伟大的作品,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角度,而这些不同,本身就是文学的生命力所在。我们鼓励读者在阅读这些“漫稿”时,也打开自己的思路,与作者一同参与到这场文学的探索中来。 不仅仅是阅读,更是对话与启发: 《大家小书·古典小说漫稿》的目标,绝不仅仅是让您“读”完一本书,而是希望它能成为您与古典小说之间的一座桥梁,开启一场持久而深入的对话。 在阅读过程中,您可能会被某个情节所打动,为某个命运所唏嘘,为某个智慧所折服。而我们的“漫稿”,就像是您身边的一位导览者,为您指出那些值得驻足的风景,为您解读那些不为人知的背景。 我们希望,当您读完本书的某一篇“漫稿”,能够激发起您重新阅读原著的兴趣,或者对那些您原本不熟悉的古典小说产生好奇。我们希望,它能让您在面对那些古老而经典的文字时,不再感到距离遥远,而是能从中找到共鸣,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永恒价值。 “漫稿”的本质,在于“漫”。它没有严格的框架,没有僵化的结论。它是一种开放式的探讨,一种邀请式的交流。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激发您思考的火种,让您在阅读中国古典小说时,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理解,以及更丰富的体验。 《大家小书·古典小说漫稿》,邀您一同走进古典小说的世界,感受那些穿越时空而来的故事的魅力,品味其中蕴含的智慧与人生的百态。这是一次文学的漫游,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与传统的深度对话。让我们一同启程,在这片文学的海洋中,悠然漫步,尽情寻芳。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古典小说,从四大名著到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杂篇,我几乎都涉猎过。但是,每次读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像是吃了一顿大餐,却没能品出其中的精髓。直到我遇到了这本《大家小书·古典小说漫稿》,才恍然大悟。 这本书的“漫稿”二字,用得太妙了!它不像那些严肃的学术评论,而是带着一种随性的,甚至是有点“闲散”的意味。作者似乎是在和我们聊天,把她读小说时的那些奇思妙想,那些灵光乍现,都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这种方式,让我感觉非常亲切,就像是和一位懂行的朋友一起在谈论那些我们共同喜爱的故事。 最让我惊喜的是,她能够抓住那些最能触动人心的细节。比如说,她可能会从某个角色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去解读出他内心深处的波澜,或者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微妙的观察。这种“以小见大”的功力,着实令人佩服。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对那些曾经读过的小说,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评分

天呐,终于等到这本《大家小书·古典小说漫稿》了!我简直是它最忠实的拥趸,从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心里就充满了期待。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动辄洋洋洒洒数百万字的“大部头”,而是小巧精悍,名字里就透着一股子“漫”的气息,仿佛是作者随手拈来,却又饱含深意。我拿到书的那天,正好是周末,窝在沙发里,泡上一杯茶,就着午后的阳光,一页页翻阅。那种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间古色古香的书房,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和墨水的清香,面前陈列着一排排精美的古籍,而这本书,就是那枚最引人注目的“大家小书”。 它没有直白的“评点”和“解读”,而是像一位老友,带着我去重温那些熟悉的古典小说,用一种极其温和,甚至可以说是“漫不经心”的方式,去触碰故事的脉络,感受人物的情感。读《三国》的时候,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书里没有对曹操刘备的简单褒贬,而是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他们的挣扎、无奈,甚至是偶尔的温情。那种感觉,不是阅读历史的厚重,而是感受人性的复杂。

评分

我向来不爱看那些“导读”类的书籍,总觉得它们剥夺了读者自己去探索的乐趣。但《大家小书·古典小说漫稿》却让我改变了看法。这本书的“漫稿”二字,精准地传达了它的风格——它不是生硬的讲解,而是充满灵气的漫谈。 作者似乎是带着一种“漫游”的心态,在古典小说的世界里自由穿梭。她不会给你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也不会强加给你某种固定的解读。相反,她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旅行者,用她敏锐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我特别喜欢她对人物心理的捕捉。她不会简单地告诉你“这个人是好人”或“这个人是坏人”,而是会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去探究他们的动机,他们的挣扎,他们的矛盾。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那些曾经活在书本里的角色,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立体。 这本书让我重新燃起了对古典小说的热情。它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曾经忽视的角落,让我看到了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古典文学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也会和我一样,在这本“漫稿”中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古典小说的一种全新视角!我一直以为自己对那些古代故事了如指掌,什么《红楼梦》里林黛玉的悲伤,《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桀骜,都早已烂熟于心。但读了《大家小书·古典小说漫稿》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理解是多么的浅薄。作者不是在复述故事,也不是在分析情节,而是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绣娘,用她独特的针法,在那些熟悉的丝线上绣出了不为人知的纹样。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小人物”的描绘。我们总是习惯于聚焦那些光芒四射的主角,却忽略了那些默默无闻的配角,他们的人生同样充满了悲欢离合,同样值得被看见。作者却能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里,挖掘出他们的情感世界,他们的生存智慧,甚至是对那个时代命运的某种隐喻。读完之后,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被你忽略的人物,突然变得鲜活起来,他们的故事,也因此变得更加动人。

评分

这份《大家小书·古典小说漫稿》真是个惊喜!我通常对“漫稿”这类形式的东西抱有保留态度,总觉得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就像是一个温润的,充满智慧的引路人,带着我在古典小说的海洋里漫步,时不时地停下脚步,指给我看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景。 我尤其喜欢它那种“游记”般的叙述方式。作者不是坐在书斋里“闭门造车”,而是带着一种体验的姿态,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她会分享自己阅读时的心绪,会从某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去切入,这种“走神”式的叙述,反而让原本厚重甚至有些沉闷的古典小说,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她对语言的运用也是极妙,既有古人的雅致,又不失今人的灵动。读她的文字,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回味无穷,越品越有味道。她没有给你标准答案,而是抛给你一个个问题,让你自己去思考,去感受,去和那些古人对话。

评分

吴小如先生的作品,值得购买

评分

非常好的书,看了很受启发,下次买书还是要到京东来。

评分

很好看的一本小说评论。

评分

捕梦之乡:《哈扎尔辞典》地理阅读(陈丹燕旅行汇)捕梦之乡:《哈扎尔辞典》地理阅读(陈丹燕旅行汇)

评分

《大家小书:细说红楼》编选了周绍良红楼梦研究的全部重要文章,作为著名红学家,周绍良在《红楼梦》研究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主要观点体现在对《红楼梦》系年的详尽梳理,对《红楼梦》后四十回原稿真伪甄别,以及曹雪芹卒年的考证,其他细节的论证亦娓娓道来有理有据,对红学研究极具参考意义和史料价值。

评分

不错…………………………

评分

百年经典 精品收藏 人文阅读 学术权威 思想沉淀 社会文化 资深阅历

评分

内容不错,属于基础普及读物,休闲看看。

评分

看了几本,确实很不错,讲的很典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