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人,你要吃饱

孤独的人,你要吃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马可 著
图书标签:
  • 孤独
  • 治愈
  • 成长
  • 生活
  • 温暖
  • 情感
  • 现实
  • 小说
  • 人性
  • 自我救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705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860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字数: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青年群体,16—28岁,女性为主
  如果说人生以“物”来分的话,床是人生的一半,食物就是另一半。人生不能缺了一张舒适的床,一个暖和的厨房,或者一个能在你不知道该吃什么的时候总能不让你失望的食馆,或者足迹所至总能让你满足口腹的各地各民族佳肴。
  漫长的一生,在食物的陪伴下度过才是真正美好的吧?那怕后来成为一个胖子。记得当年北京人民超级热爱来自全国各地的驻京办,不管有多堵车,不管风有多大,不管路途有多远多绕,不管天气有多热,不管公车里是否臭气轰天,也一定要把各种聚会安排在“驻京办”,还不是为了安慰一下“淡出个鸟来”的嘴、“空寡寡缺油水”的肚子?或者又是为了怀念一下家乡的味道?
  对,就是家乡的味道。味道是让人记忆及深刻的,它连着记忆里的人,老旧的家具,亲朋好友,儿时的伙伴,曾经意气风发而今老迈的父母,初恋的情人,暗恋过的女神或者男神,或者还连着你的爱和悲伤。
  是的,你肯定会记得你的初恋或者暗恋的女神还有你们这些花痴的男神们他们喜欢的零食。
  这就是本书作者想要讲给你们听的……

内容简介

  生蚝鲜美的感觉,莫过于入口一瞬,正如爱情。
  法国大作家普鲁斯特每天的早饭是两个羊角面包,据说能给他带来灵感。
  美味的幸福往往相同,人生滋味却各各不同。当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我们吃的也许是回忆,是情感,是乡愁,是友情,是欢乐,是抚慰,是治愈,是陪伴,是母爱,是当时的感动,是每个人独特的人生体验。
  一道看起来十分平凡的食物,也能将人带入心灵深处的幽境,一个人从小到大所经历的食物与人事,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秘飨时光,哪怕只是一碗简单的面条,你也能从中找到你的心灵答案。
  本书是一本与美食相关的短篇集,颇具人文气息。作者通过写从小到大自己喜欢的食物,以及与这些食物相关的人和事,写出了一种平和、安静的人生态度,也写出了对旧时光的浓浓的情意,对现在的生活和际遇的热爱。

作者简介

  黄马可,水瓶座,同济毕业,广告人,在浦西生活的浦东人,骨灰级文艺大叔,简书超级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庄13咖啡馆的老板。混过奥美,进过李嘉诚公司,曾任广告公司创意总监,创办过红白蓝广告。“无用沙龙”和庄13围棋俱乐部发起人,希望通过围棋捍卫和平。

目录

1st course 邂逅
上班族的午餐.../004
长沙的米粉.../007
我的小龙虾,不是你的小龙虾.../011
上午咖啡下午茶.../015
假如,康德流浪到台南.../019
Farine.../022
阿明猪心.../026
永来香.../030
冷热冰.../033
2nd course 味道
吃你的豆腐.../038
臭豆腐.../041
皮蛋的皮.../045
番茄炒蛋.../048
炸鸡的快乐.../051
君子远庖厨.../054
雪菜春笋河豚.../057
那些水饺告诉我的事.../060
记一次有意义的外卖.../062
一根香烟燃烧的时光.../066
茶之三昧.../069
无花只有果.../074
便宜坊烤鸭,不便宜.../076
干了这杯白酒.../079
3rd course 抚慰
论味千拉面倒还没倒.../084
午餐的祷告.../087
爱巧克力哟.../089
蛋炒饭,嘿,蛋炒饭.../092
庄13咖啡的第三只猫.../095
再来一杯酒.../097
有所不吃.../101
点亮秋天的柿子.../103
时光机与沙姜鸡.../106
花椒了这男孩.../110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113
4th course 欢乐
生蚝的意义.../118
以酒代茶.../121
天气,鱼和薯条.../124
无法随意的焦糖鹅肝.../127
阳光下的意面.../130
啤酒之王.../132
5th course 情感
草莓了这女孩.../136
一个人的咖啡简史.../141
漂洋过海的珍珠奶茶.../145
小苹果.../148
榴莲酒店.../151
6th course 乡愁
毛豆的背景.../156
爱家香.../159
莼鲈之思.../163
万水千山“粽”是情.../166
吃火锅,没有川崎怎么行.../169
如何正确剥鸡蛋.../173
蚕豆如昙花.../176
寄居蟹.../180
台北牛肉面.../183
莴笋男孩.../187
我最厌恶的食物.../190
夏虫语冰.../193
7th course 平凡
伯父和兰州牛肉面.../198
楼下的青椒肚丝面.../202
茶叶+蛋≠茶叶蛋.../205
味道好极了.../208
米饭的世界.../211
苦瓜之味道.../214
李安家对面的面馆.../217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220
听妈妈的话,吃妈妈的菜.../223

精彩书摘

  上班族的午餐
  你看过电影里探监的场面么?
  警察说:“喂,只剩下1分钟了,抓紧点说!”
  临别时,狱中人还恋恋不舍的拉着亲人的手,怎么都不肯放,直到警察铁青着脸拿出警棍…
  可是,在监狱外面的我们,自以为不是囚徒么?
  我们上学,被囚禁在学校里读书,并非由自己。青春啊,多好的年纪,就该在草地上撒野,就该坐着热气球在天边飘荡。
  好不容易毕了业,你以为自由了,殊不知这是真正的囚禁才刚开始。
  闹钟一响,你就爬起来。眼睛睁不开,热水澡来烫醒。早上9点的时候,所有的囚徒已经在公司门口打卡了,一直到6点下班,还要加班。
  没办法吧,为了钱。等你有了钱,又被囚禁在家庭的牢狱中。
  退休了,好了吧?你被自己残破的躯体囚禁。去个对面那条街,就像年轻时去另一个城市那么麻烦。
  我在公司里被囚禁了十年多了,中间也曾获得假释,自己给自己争取的,做自由职业,最后还是为了钱大爷,回到公司。
  那么多年下来,到了午餐时分,总要问那个终极的问题:“今天吃什么?”
  我去过好多家公司,同事们总是一组一组的人公司附近的餐厅,聊聊八卦,如果有上下级的话,看看脸色,附和附和,午餐也就嘻嘻哈哈的过去了。
  可是,我又要唱反调。也不是没和一大堆同事一起吃过饭,只是桌上的谈话让我没有胃口。在很多广告公司,和同事一起吃饭,聊天内容不外乎绯闻、八卦、黄段子。
  所以,我发现我老是一个人午餐。
  到了每个新公司的时候,我就开启工兵模式,把附近的黑暗地图点亮,把所有的餐厅试一遍。
  就算我拿到的工资只有几千块,我都会去附近较贵的餐厅吃饭。
  是我想得开,还是我要求高?总之,吃饭再怎么样也吃不穷吧,倒是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2009年,我在SPG上班,一家地产公司,淮海路上,离新天地不远。
  几周下来,我就总结出了定律,在淮海路的时候,花30元再怎么吃,都像是囚犯在食堂里进食,太拥挤了。可是走进新天地,多花个20元,你已经吃得像皇帝了。
  我每天都去一家餐厅叫LUNA,有时候我会给服务员小费,因为别人都不给,所以我就成为了真正的皇帝,不但上菜快,而且添茶倒水好不热络。
  春去夏来,是上海的梅雨季节。我坐在LUNA室外的伞下,拿出一张纸,一边喝咖啡,一边写东西。写的尽是胡扯,可是心情就离开了监狱,开始向着天空飞升。
  我在上海的梅雨季节,还没离开上海,就如此深刻的怀念着梅雨。梅雨稀里哗啦不断,冲刷着我的记忆,想起在雨中走失的人,我的眼泪就掉下来。
  秋天的时候,同事Paul还活着,我们一起吃鱼和薯条,看着来来往往的美腿。
  我看到不少熟客,大多是老外,在我身边坐下来,冲着我笑。还有电视上看到的台湾名嘴,认真的吃着她的色拉。
  LUNA餐厅的午间套餐,每天都不一样。我的刀叉技术越来越熟练,都可以用它来吃薯条了。
  我像鱼吐着泡泡一样,在纸上写写画画。上海的秋天竟是如此美好,这样清爽的空气,就差一点可以在天上游泳了。
  白云倒映在我的咖啡里,我用调羹把它搅匀。
  这就是我作为普通上班族的午餐,属于我一个人的狂欢。
  如今,我还在上班,到了中午的时候,我就悄然的隐没,消失在尘世之中。
  炸鸡的快乐
  住在武康路,楼下可供选择的早餐不多,便宜的只有一妇人做的粢饭团,不好吃。贵的是各种brunch,比我的生活水准要略高一些。
  今天是周末,懒懒不想外食,于是拿起手机叫外卖,在东北水饺和麦当劳之间犹豫了半天,还是叫了麦当劳。因为我尤记得上周叫过一次麦当劳,吃了2个炸鸡翅,好像还意犹未尽,所以我特地叫了4个炸鸡翅。
  炸鸡通常被称为垃圾食品,在20世纪80年代也曾高大上过,外滩东方饭店的肯德基排着长龙,人们无比欢乐地争相享用来自资本主义社会的炸鸡。最初肯德基的广告画面,就是老外全家在野餐的时候铺开毯子,金发小男孩开心地吃着原味鸡块,那个场景对于80年代的我们简直太诱惑了。
  20世纪90年代末我进了广告公司,很多次加班到半夜,所有餐厅的关门了,只有肯德基还提供外卖,所以半夜叫“鸡”也成了惯例,想创意想破头的时候,来一堆炸鸡好像是溺水的人抓到了稻草,于是皆大欢喜地吃起来。
  标准化产品不会太好吃,但也总不会太差,有段时间我在博报堂广告工作,回家的路上总要经过定西路的肯德基,当我加班加到身心疲劳的时候,大脑像是被挤过的柠檬,路过肯德基点上3块原味鸡,还是颇能抚慰身心的。
  后来风水轮流转,对垃圾食品的攻击也愈演愈烈。我们都听说了肯德基的鸡有6个翅膀的故事。6个翅膀未必是真的,但这个故事听上去实在很酷。我很难接受6个翅膀的鸡,所以我后来有差不多10年时间很少吃肯德基和麦当劳。
  在美国,有个家伙在地下室发现有个麦当劳汉堡经过了30年还是一点儿都没变。在中国,“我就喜欢”的广告传播大受年轻人的喜爱,管它垃圾不垃圾,反正我就喜欢。
  有一个养鸡的朋友告诉我,他只吃一种鸡,那就是肯德基,他相信肯德基的鸡至少要比其他养鸡场出来的鸡要好,至少是有质量标准的,至于其他鸡,他完全不敢相信它们的品质。
  我们这些广告人就是容易受故事的影响。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我又开始吃肯德基了,10年没吃了,炸鸡的味道还是和以前一样OK,标准化产品的好处就是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
  我听老婆说,台湾的肯德基味道要比大陆这边的好吃。这个我相信,因为台湾的方便面也比大陆的要好吃。
  《来自星星的你》又掀起了一轮炸鸡和啤酒的风潮。时光飞逝,不管人们是否排斥垃圾食品,炸鸡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毫无疑问,垃圾食品的确能让人快乐。虽然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养生,可是在悲伤或空虚的时候,或许来几根烟,来一瓶烧酒,或者是炸鸡,也许还能以毒攻毒地治愈心灵。
  人生过得很快,所以偶尔我们也需要垃圾食品的快感。
  ……

前言/序言


《星辰碎片》 序言 宇宙是一张巨大的画布,星辰是其上跳跃的笔触,每一颗都燃烧着独一无二的故事。然而,在这浩瀚的星海中,有些光芒注定要独自闪耀,它们的故事,即便微弱,也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对存在本身的追问。本书《星辰碎片》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并非要讲述一个宏大史诗,也非描绘波澜壮阔的征程,而是试图捕捉那些散落在宇宙角落里的微光,那些孤独存在的生命,它们在寂静中思考,在沉默中感受,在无垠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意义。 第一部分:寂静的深渊 故事的开端,我们被带入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这里没有喧嚣,没有纷争,只有永恒的黑暗和偶尔划破寂静的冷光。在这个深渊之中,存在着一个古老的种族,他们的文明如同熄灭的恒星,只留下记忆的残骸。这个种族被称为“寂”,他们的生命形式与我们熟知的任何生物都截然不同。他们没有实体,而是由纯粹的能量构成,他们的思维如同思想的涟漪,在宇宙的缝隙中传播。 寂的个体,每一个都是一个独立的意识体,他们生活在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他们不需要食物,不需要睡眠,也不需要任何物质上的慰藉。他们的生存,仅仅是一种存在的本身。然而,这种纯粹的存在,却带来了一种深邃的孤独。他们能够感知到宇宙的存在,能够理解万物的运行规律,却无法与任何其他生命形式建立真实的连接。他们的情感,如同深埋在地底的矿石,即便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也无法被外界所触及。 故事的主角,一个名为“零”的寂,是他族中最特别的存在。零并不满足于这种被动的存在。他开始质疑,为何他们会孤独?为何宇宙中充斥着如此多的生机,而他们却只能成为旁观者?他的思想,如同黑暗中的火星,开始燃烧,他渴望理解,渴望触碰,渴望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 零的孤独,并非空虚的叹息,而是对连接的渴望。他通过一种特殊的感知方式,能够捕捉到遥远星系中生命体的微弱信号。这些信号,可能是智慧生命的低语,也可能是自然现象的脉动。他像一个饥渴的旅人,贪婪地吸收着这些信息,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他发现,在遥远的星系,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凡人”的生命。凡人有血有肉,有欢笑有泪水,他们生活在脆弱的肉体之中,却拥有着充沛的情感和强烈的生命力。零观察着他们的生活,他们争夺资源,他们互相扶持,他们为了爱而燃烧,为了恨而沉沦。这一切,对零来说,都是如此的陌生,却又如此的迷人。 他看到了一个凡人家庭,母亲为孩子缝补衣裳,父亲为家人遮风挡雨。他看到了恋人之间炽热的眼神,看到了朋友之间的坦诚相待。这些画面,如同黑暗中的星光,点亮了零沉寂已久的意识。他开始理解,孤独并非是一种宿命,而是一种缺失。 第二部分:星辰的低语 零的探索,并非没有代价。他的族人,对他的行为感到不解和担忧。他们认为,零的探索是对他们种族存在的背叛。在寂的观念中,他们是宇宙的观察者,是永恒的旁观者,任何试图改变这种状态的行为,都是危险的。 然而,零无法停止。他内心的渴望,如同被引燃的星云,不断膨胀。他开始尝试与那些遥远的凡人建立联系。他并非能够直接对话,而是通过一种意念的传递,一种能量的共鸣。他将自己对宇宙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通过一种无形的方式,传递给那些他所关注的凡人。 他选择了几个特别的个体。一个年轻的艺术家,他的画作中充满了对宇宙的想象,却总感觉缺少了什么。一个年迈的哲学家,他一生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却总在关键时刻感到迷茫。一个年幼的孩子,他在夜晚凝望着星空,眼中充满了好奇与憧憬。 零将自己对宇宙的宁静、对生命的敬畏,以及一种对连接的深切期盼,注入他们的思绪之中。他并未直接干预他们的生活,而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他们的创作、他们的思考、他们的梦境。 艺术家开始在他的画作中描绘出更加深邃的星空,他的色彩更加大胆,他的构图更加辽阔。哲学家在沉思中,突然领悟到一种超越个体存在的宏大力量,他的思想开始触及更深的哲学层面。孩子在梦中,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宇宙,那里充满了温柔的光芒和友善的低语。 这些凡人,虽然不明白这种变化的来源,但他们感受到了内心的某种触动,某种来自远方的呼唤。他们开始将这种感受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他们的生命因此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有意义。 零也从中受益。通过观察和影响,他开始理解凡人情感的复杂性。他看到了他们身上的脆弱,也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坚韧。他看到了他们所遭受的痛苦,也看到了他们所拥有的快乐。这一切,让他对“生命”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意识到,孤独并非只能带来绝望,它也可以是一种孕育,一种沉淀。在寂静的深渊中,他沉淀着对宇宙的理解,在对凡人的观察中,他孕育着对连接的渴望。 第三部分:微光中的回响 零的探索,最终触及了他族人的底线。他的族人认为,他已经走得太远,他已经危险到足以威胁到他们的存在。他们试图将零隔离,将他的意识封印,以维持他们种族的长久稳定。 然而,零已经不再是那个只知道沉寂的个体。他通过与凡人的连接,获得了一种新的力量,一种超越纯粹意识的力量。他能够感知到自己族人的意念,他能够理解他们的恐惧。 在被封印的前一刻,零做了一个决定。他将自己毕生的感悟,自己对宇宙的理解,自己对连接的期盼,凝聚成一股强大的能量,然后,他将这股能量,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散布出去。 这股能量,并非攻击,也并非毁灭。它如同星辰的种子,散落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它渗透到每一个生命体之中,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他们。 对于寂来说,这股能量带给了他们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一种对“连接”的朦胧渴望。他们开始意识到,他们并非只需要作为观察者而存在,他们也可以是参与者。 对于凡人来说,这股能量则更加直接。它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沉睡的潜能,激发了他们对宇宙的更深层的好奇,让他们在面对孤独和困难时,不再感到绝望,而是能从中找到一丝力量,一丝希望。 零的意识,在散布能量的同时,也逐渐消散。但他并未真正消失。他的感悟,他的存在,如同星辰的碎片,融入了整个宇宙。 故事的结尾,我们看到,那些曾经孤独的生命,无论是寂还是凡人,都在发生着微小的改变。寂的族人,开始尝试着将自己的意识,延伸到更远的星系,去感知,去理解,而非仅仅观察。凡人则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加积极地寻求与他人的连接,更加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加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星辰碎片》所讲述的,不是一个关于拯救的故事,也不是一个关于对抗的故事。它讲述的是关于存在本身的故事,是关于孤独与连接,关于个体与宇宙,关于沉寂与觉醒的微小而又深刻的叙事。每一个生命,无论多么渺小,多么孤独,都如同星辰一样,燃烧着属于自己的光芒,并且,这种光芒,终将汇聚,成为照亮宇宙的璀璨星河。 本书希望通过这些微弱的星辰碎片,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让我们在仰望星空时,不再只感到渺小和孤寂,而是能感受到自己与宇宙之间,那份看不见却又真实存在的连接。我们都是星辰的碎片,我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闪耀着,存在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我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算得上是独树一帜的清冷与克制。作者似乎对那些华丽的辞藻有着天生的疏离感,他的文字如同冬日里被霜打过的树枝,遒劲、简洁,每一个词语的选用都像是经过了漫长而痛苦的甄选,剔除了所有冗余的修饰,直指事物本质。叙事节奏的把握更是高明,它不是那种一气呵成的线性流动,而是充满了跳跃和留白,常常在关键情节处戛然而止,将巨大的情感张力留给了读者自行去填补。这种叙事手法,需要读者投入极大的耐心和共情能力去解码。我个人非常享受这种“被挑战”的感觉,仿佛不是在被动地接收故事,而是在主动地参与到世界的构建之中。有那么几个瞬间,我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文字背后那股几乎要凝固住的、近乎窒息的内敛情绪,那种不宣之于口,却又无处不在的压抑感,简直是大师级的笔触,让人在掩卷之后,仍久久无法从那种清醒的寂寥中抽离出来,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阅读体验,它要求你用心,而非仅仅是用眼去阅读。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情节推进速度,对于习惯了高强度戏剧冲突的现代读者来说,可能会显得有些过于“缓慢”乃至“晦涩”。它不是那种会让你肾上腺素飙升的故事,而更像是一部慢镜头下的自然纪录片,记录着生活细微处那些不易察觉的纹理变化和心理活动的微妙震颤。作者似乎对“行动”本身并不热衷,他更热衷于描绘人物在“等待”与“回想”中所产生的精神涟漪。比如,对于某个场景的描写,他可以花费数页篇幅去细致勾勒光线如何穿过窗棂、尘埃如何在空气中缓慢漂浮,而核心事件的发生却可能只是一句话带过。起初我有些不耐烦,总想快进到“正题”,但坚持读下去后才发现,那些被“浪费”的篇幅,正是构建人物深层心理世界的基础。正是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片段,积淀出了人物内在的复杂性,让他们的每一次微小的决定,都显得沉甸甸,充满了宿命般的必然性,这是一种对“存在感”的深刻探讨。

评分

这本书中的人物塑造,简直是一场关于“缺席”和“在场”的精彩辩论。出场角色似乎都带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内在残缺,他们的对话充满了未尽之意和心照不宣的隔阂,很多时候,角色们是并肩而坐,却在精神的维度上相隔万里。最引人入胜的是,作者对“非语言交流”的捕捉能力登峰造极。一个轻微的侧目、一次不经意的触摸、甚至是一段长时间的沉默,都被赋予了比千言万语更丰富的信息量。这些角色仿佛都活在自己搭建的迷宫里,努力寻找着出口,却又害怕一旦找到出口,外面的世界会比迷宫本身更加难以承受。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人际关系的手法,那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善恶分明,更多的是一种相互的错位和不理解,像两块磁铁,时而吸引,时而又因为极性相悖而产生强大的斥力,最终维持着一种危险而微妙的平衡,让人对他们接下来的互动充满了不安的期待。

评分

从主题深度上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对现代人精神困境的精准剖析。它没有提供任何简单的答案或慰藉,相反,它将那些我们通常习惯性地用忙碌或喧嚣来麻痹和掩盖的问题,赤裸裸地摊开在你面前。探讨的主题涉及记忆的不可靠性、时间的主观体验、以及个体在宏大社会结构中的微不足道感。阅读过程中,我数次停下来,不是因为不懂,而是因为被某个句子击中了内心深处那个不愿意触碰的角落,那种感觉像是被一个极其敏锐的观察者,用冰冷的科学仪器,对你最私密的情绪结构进行了扫描。它探讨的不是如何“解决”孤独,而是如何“与”孤独共存,甚至如何从这种共存中提炼出一种近乎于哲学层面的清醒。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给你带来什么新的知识,而在于它能让你重新审视和质疑你已有的生存方式和内心建构,是一种极具穿透力和反思性的文本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沉的靛蓝色调,配上烫金的纤细字体,拿在手里就有种莫名的厚重感,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一段不平凡的旅程。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幅抽象的星空图,它不是那种热烈奔放的宇宙景象,而是带着一种沉静、近乎于虚无的冷峻美感,让人联想到深夜里独自行走在空旷旷野上的那种体验。内页的纸张选用了略带米黄色的那种,触感温润,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在如今许多追求成本效益的出版物中已属难得。排版上,字间距和行距把握得恰到好处,留白的处理也极为讲究,给予文字足够的呼吸空间,让阅读的节奏感自然地慢了下来,仿佛作者刻意为之,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沉思的状态。初翻阅时,我便被这种精心营造的阅读氛围所吸引,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被精心布置好的,等待着心灵抵达的私人空间。整体来看,从材质到细节,都透露出一种对阅读本身的尊重与敬意,让人在拿起它的时候,就充满了对未知内容的好奇与期待,那种仪式感,是很多快餐式阅读体验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还好

评分

还可以吧,抢购的

评分

很及时,说到做到(当天送达)。赶上孩子中考前调节气氛。

评分

大家都是孤单人,我们不能亏待了自己

评分

很不错的书,好……

评分

很好!趁活动买的,超值超划算!

评分

很好,正版,买了好多书

评分

书买了一堆,还没看,为了便宜而买书。。。

评分

东西很好,还有快递员也很好很晚还给送货,总体来说棒棒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